修仙從鉆木取火開始 第88節
書迷正在閱讀:不要愛上殺豬佬!、有恃無恐、守寡三年,三個崽的將軍爹回來了、全能種菜大師[基建]、邊緣人物她重生了、表妹難逃、在異世游戲當領主、神醫大佬美又颯、穿越后多了個童養夫(女尊)、退圈后我靠廚神系統火了
簡正初繼續說道: “有了前面建興慶府書館成例,我們又擇機拜訪了縣尊,又召集了歷年學生,還拜訪了城中富貴人家,終于得了一個好方案,并于最近開始正式施行?!?/br> ------------ 第135章 【功德無量】 “就是眼下這個?”方長說道。 “沒錯?!?/br> 說到自己近期最為上心的事兒,簡正初眼中滿是神采,原本儒雅的老先生,描述間竟然用上了一些肢體動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腳踏實地才是做事好方法。我們兄弟的看法,若要推行普及平民教育,當先從一府一地做起,從我做起?!?/br> “幸好不管是縣尊,還是城里富貴人家,亦或是我們那些學生,對我們這番想法都很支持。經過些日子討論和整理后,我們有了個看起來比較完善的方案?!?/br> “由縣衙出場地,縣里和富貴人家共同掏錢,再從今年入城稅中截留一部分,在這興慶府城里辦一所學校。我們所在的這個院落就是縣里撥付的,等開春時,這院里幾排屋子就會被改建為課堂?!?/br> “我們核算過,辦學大頭其實是紙筆墨,書本只要珍惜使用,一次購置可以用上好些年,何況還可以自己抄錄?!?/br> “授業人也不是問題,畢竟只是識字課堂,我的學生們就能兼任,也不用聘請塾師。這對他們是好事兒,能夠在此處歷練一番,即使不能中舉,也可以去別處找個塾師職位糊口?!?/br> “基礎齊全后,接下來就是生源,和縣尊商議后,我們貼了告示,讓有意學習的孩子,不分男女,不分年齡,俱在此處報名,而后開春統一入學?!?/br> “定下的學費極低,低到近乎每個人都負擔得起,現在看來大家很是踴躍?,F在只是起了個頭,也不知道這所學校,以后會如何,更不知道我們兩人能否成功?!?/br> “唉,真希望我們這種理念,能夠在某天傳揚開來,現在連我們的很多學生,都不理解此事。只有我們兩人,實在是有些勢單力孤?!?/br> “只希望這次辦學,能夠讓更多人認同平民教育的意義,能夠聚集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將這所學校開辦下去,最好在天下開辦更多學校?!?/br> “畢竟,若只靠我們兩個人,又能做多少事?而且我們年紀不低了,終究會有壽盡那天……方先生是仙家人,倒是我們這些俗世算計,貽笑大方了?!?/br> 兩人這番籌劃,方長聽得擊節贊嘆: “不然,二位此番理念與舉措,當真算得上是功德無量,即使是在下也敬佩的緊,如此壯麗事跡,請二位受在下一拜?!?/br> 說罷,他雙手為揖,朝簡正初簡正清兄弟,施了一禮。 他沒有妄言,簡氏兄弟能夠自行領悟到這一點,并著手施行,確實是功德無量。倘若輪回中真有生死簿,那這番作為也會在上面,大大記錄上一筆,來生絕對是在富貴美滿好人家。 見方長朝自己施禮,二人很緊張,立刻還禮。 簡單客套后,三人又為此事聊了許久,接著,外面有簡氏兄弟的學生,敲門走進來,對兩人說道: “師尊,外面都已經登記完畢,是否收工整理冊子?” “唔,先不急,我過去看看,估計這段時間常會有來人?!焙喺跽f道,而后他轉向方長:“方先生,不如一起去看看?” 方長聞言擺擺手,拒絕道: “不必,我準備去你們建的‘興慶府書館’看看,可還需要什么手續?” 旁邊簡正清從口袋里掏了下,拿出個小竹牌,對方長說道:“方先生,請執此牌進入,不需要再登記,直接去看就好?!?/br> “好,那就多謝了,明日我會來此處歸還?!彼舆^竹牌,對二人道謝。 ………… …… 不像這被選作學校地址的院落一樣偏僻,書館對于面積的需求要少很多,故而縣衙能夠在府城中間部位,拿出可用的房屋。 這里離著縣衙不遠,離著縣學也不遠,端的是個好地方。 這里之前也沒有大用,而是被縣里當做一個倉庫,雖然規格很樸素,但是足夠結實,而且是磚瓦結構,防火好一些。 騰出來后,縣里又撥了點錢買材料,又從倉庫里拖出來些桌椅,并使服徭役的百姓,將其中打掃擦洗干凈,再把這屋子改造一番。 主要是撬起地磚后灑了大量石灰,重新鋪了地面用以防水,又擴大了窗口,增加采光。 將重新整修一新的館舍里擺上桌椅,并派出車輛從簡氏兄弟家中,將他們的藏書運來,再從縣學找來足夠的人手,這“興慶府書館”便就正式開業,供興慶府讀書人享用。 讀書人們對于這書館評價非常高,畢竟里面藏書數量之巨,超出很多人這輩子見過書的數量。 當然,去過兩位簡先生家的,早已經見過這些,不過那時候翻閱可以,借閱可就難了。 畢竟兩位簡先生德高望重,府里讀書人差不多都是他們的學生,光是開口就頗為困難。更何況,簡氏兄弟雖然待人接物頗為大方,可是在書籍上面卻吝嗇的很,就像他們幾代先人般。 故而這次,他們兩人將所有書一股腦捐了,非常出乎知情人們意料。 方長拿著簡正清給的小竹牌,來到這書館外,抬頭瞅了瞅正門上方,那里有個牌匾,上面是“興慶府書館”幾個黑字,應該是興慶府知縣手書, 他邁步走了進去。 門口有人站立,檢查所有進門人憑記。 他遞上竹牌,對方仔細看了看,問方長道:“這是簡先生的書牌,怎么會在你這里?” 方長笑道:“在下是二位簡先生的朋友,剛剛從他們那里出來。聽聞這興慶府的書館非常妙,就朝他們討了此牌,進來瞻視一下?!?/br> “原來是先生的朋友?失敬。 ” 守門人拱手說道,而后沖著里面喊了個名字,才將竹牌還給方長。 書館里有位文質彬彬的書生聞聲走出,問守門者:“怎么了?發生何事?!?/br> “師兄,這是簡先生的朋友,持了先生的憑記來?!笔亻T者對來人說。 “噢,這廂有禮,在下為此處管事,也是簡先生的弟子,稱我樂東便是,不知道閣下怎么稱呼?” 書生瞬間知道了守門師弟的意思,是讓自己接待老師的這位年輕朋友,于是恭恭敬敬超方長說道。 “我姓方?!?/br> “方先生好,師弟們各有職責,不能脫身,書館里只有我最閑,不如讓在下陪同您在館中轉上一轉?也好介紹介紹?!?/br> “如此甚好,有勞了?!?/br> ------------ 第136章 【捐銀】 興慶府書館所占地,曾經是一個倉庫,故而還算寬敞;工匠們又給房屋改大了窗戶,換了內外窗紗窗紙,讓里面也挺明亮。 進門是個矮柜臺,后面坐著位縣學學生,正在整理冊子,管理所有圖書。 書館管事樂東介紹道,這個位置事務很是繁雜,包括辦理借閱歸還、對書籍統計分類、管理成員身份、對新購或者新抄寫的書籍登記編號并歸類等,也算是書館里的重要職位。 不過這登記姓名的小童……方長感覺非常熟悉。 在對方抬起頭,視線看向自己時,方長認出來對方,笑道“你是…‘等價交換’?怎么不在懷鳳府,來興慶府了?” 那管理圖書的小童見到方長,也是吃了一驚,很快便認了他出來,看來當時那次被戒尺打手板的經歷,記憶猶新。 他以稚嫩童聲老氣橫秋地,對方長說道“竟然是你!幸會?!?/br> “是我?!狈介L看見對面這個小童,用一幅與年齡不搭的語氣,像大人一樣說話,端的是有些滑稽,不由得笑了笑。 似是被勾起了回憶,小童擺擺手,臉上有些不好意思 “當時年輕不懂事,對先生所教授內容,理解出了偏差,才做出了那等癲狂事,還望閣下恕罪?!?/br> “哈哈,并無怪罪,很有趣?!狈介L笑道,而后從包裹里摸出包麻糖,遞給小童,“這個送與你?!?/br> 小童拱手接過“長者賜,不敢辭,多謝閣下?!?/br> 面前小童快快樂樂地接過紙包,打開后卻有些愁色,因為書館里不能吃東西。 方長哈哈一笑,繼續問道“剛剛還沒說,你怎么到興慶府了?” “先生說,他會的東西都已經教給我了,再也沒有其他東西可以教,強行占位是暴殄天物,于是辭職遠去?!?/br> “不過先生離開前,給我推薦了大小兩位簡先生,我就帶著老師的信,來興慶府縣塾求學?!?/br> 旁邊陪同的樂東笑道“是的,我這師弟其實是個插班生,前不久忽然拿著封信,來課堂上找老師,然后老師看過信,就收下了他?!?/br> 方長點點頭,問小童“我姓方,可以叫我方先生,你叫什么名字?” 小童看了看陪同著方長的師兄,仰頭回答道“我叫陸紹元,原來閣下您姓方,這是要來書館參觀么?” “是啊,我路過興慶府城,遇到了兩位簡先生,從他們那里得知了這所‘興慶府書館’的事跡,有些好奇,便過來看看?!?/br> 陸紹元興奮地說道 “哈,在我看來,這書館可是好地方,甚至可以說,這是天下一等一的好設施。雖然我年齡尚且幼,可不管是從書里,還是師長親朋們的講述中,都沒聽說過類似的東西?!?/br> “有如許多藏書的去處有不少,但像這里一樣,放開給所有人看,而且有完善管理規則的,卻一個都無?!?/br> “在書館,只要符合條件,任何人都能獲得看書資格,一視同仁;在書館,孤本珍本會被抄錄,會被刻版印刷,傳播天下;在書館,里面書籍隨著抄錄、購置,能夠借閱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br> “這里實在是做學問的好地方,望方先生離開興慶府后,對此多加宣揚傳頌,這種善地,不該被埋沒?!?/br> 看到小童陸紹元這幅興奮勁兒,方長點點頭,答應下來。 旁邊樂東說道 “陸師弟十分優秀,他來后沒多久,就在縣學中一鳴驚人,讓師兄師弟們欽佩。正值先生開始籌建這興慶府書館,師弟對此很感興趣,就率先申請來此處工作?!?/br> “只是由于年齡,先生只讓他在此處登記,沒做管事。這管事職位,先生們挑來挑去,最后讓我暫管,只是明年我便要趕考,還不知道能交給誰?!?/br> 兩人走進內里,樂東將聲音放輕,小聲給方長介紹周圍陳設、書籍分類。還好方長走路向來沒有聲音,不會吵到里面正在捧著書籍閱讀的人們。 書館里面空地,被一排排書架占滿。 這些書架都……很眼熟,看來縣衙派人去簡氏兄弟那里搬書的時候,書架也沒落下,被一起搬了來。 它們每只都斑斑駁駁,似乎歷盡滄桑,雖然破舊,卻儼然給人以莊嚴神圣之感。 不過這些裝滿書籍的書架之間,空擋比它們在簡氏兄弟家中時,要寬敞上很多。 當初這些書在簡氏兄弟家里時,由于數量過多,地方過小,中間只容許一個人側身通過。如今換到了書館里,它們闊了起來,中間可以容許三個人并排前行。 如此,才有不少書生帶著墊子或者馬扎,就在書架下面席地而坐,不出聲默默誦讀。 屋旁倒是有幾張桌子,那是縣衙從倉庫里翻尋出來的,被搬過來使用。 由于在書館里看書,除了繳納費用外,還要抄錄數目不等的書籍,加上此處書籍暫時不允許外借,幾張桌子都歸了抄寫者,而且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