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從鉆木取火開始 第87節
書迷正在閱讀:不要愛上殺豬佬!、有恃無恐、守寡三年,三個崽的將軍爹回來了、全能種菜大師[基建]、邊緣人物她重生了、表妹難逃、在異世游戲當領主、神醫大佬美又颯、穿越后多了個童養夫(女尊)、退圈后我靠廚神系統火了
石金渡到興慶府城幾十里的路,方長走了大半個月。 平均每天……不到兩里。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完全沒有放開速度,而是像在郊游一樣,用比路人還慢的腳步,緩緩地行走,而且沒有沿著官道。 這段時間,方長隨性而行,順著小路,走走停停,觀看未見過的新風景。 隨著心情走,他會找個雪窩子躺一天,看天上風吹云動;他也會找個樹杈坐上幾個時辰,居高臨下望著大地。 他游村串鎮,與農夫交談,與工匠閑聊,與孩童玩耍,看人間之樂趣,品世事之百態。 在村鎮中補給食物酒水,或者找客棧人家留宿之余,他也會順道尋覓美食,不管是人家里家常飯菜,還是飯館小攤的拿手作品,亦或是紅白喜事的席面,他都興致勃勃的去試。 這一路,方長走的也很是開心爽利。 “入城費一文?!?/br> 城門口士兵穿著厚襖,上面還打著兩個補丁。 冬日暖陽很珍貴,在順著城門照進的陽光下,士兵懶洋洋的躺著,也不親自收錢,只是對每個進城人說上一句,讓其將銅錢自行扔進旁邊藤筐里。 這是普遍做法,方長見得多了,他從衣兜里摸出個銅子扔進去,而后和周圍人一起進城。 興慶府城規劃的很不錯,建城時便就好好設計過,還預留了大量地塊。于是這么多年下來,此城依然大體保持了最初的規格。 方長所進的是西面城門,正對著興慶府城中,第二寬闊的街道。 不準備做過多停留,無事的話,他接下來會找個酒館把葫蘆裝滿,然后用包裹里剩下不多的錢,尋個有特色的小攤,好好吃上一頓,再橫穿這座城,往東走去懷鳳府。 這段時間的悠然自得、隨性而行、放飛自我,倒是對修為很有益。 他靈覺中,認為這種狀態保持到回崖正好。 在路邊小攤,掏錢買了個少油少鹽的旋餅子啃,方長貼著路邊徑直朝東行去,他記得東城門內不遠處,應該有個小酒館,那里有高粱酒售賣,滋味很不錯。 前方紛紛攘攘,有人群聚集。 遠遠看去,又不是集市,畢竟這城中集市有固定位置,不可能占據這第二寬闊的大街。 如此事情,在寒冬臘月里挺不常見,方長心下好奇,便啃著旋餅湊了過去。 稍近一些,發現卻原來是個長長隊伍,里面男女老少都有,松松散散排著隊。方長耳力甚好,能聽見隊伍里面的談話聲。 “爹爹,我真的能上學?” “是啊,你都問了好幾遍了,兩位簡先生說的,當然可以。你之前不一直羨慕趙員外家那個娃有學上么,這下你也能去了?!?/br> “太好了,真想明天就去上課?!?/br> “不用著急,咱們已經排上隊了,今天報好名,年后就能去上學?!?/br> ……… “閨女啊,上了學可要聽先生的話?!?/br> “爺爺我省得,我會乖?!?/br> …… “嘿,李家老二,你也來了?” “誒是楊老七啊,你也帶著他們哥倆來了?我這會兒都沒發現你們。這種好事兒,都說一輩子也不一定能碰到,當然要來?!?/br> “誰說不是呢,我本來還沒在意,結果路上碰到幾個人,都在說這事兒,我趕緊回家,拽上我家小子就來了?!?/br> “我聽說過周圍府縣辦的學,束脩都挺貴,從沒聽說有這種樣式,雖然只是教授識字算數,也真是不容易。我老李半輩子都是個睜眼瞎,以后就盼著我家有力別像我這樣?!?/br> “李家老二,你也不用過多感嘆啦,兩位簡先生說,以后如果這樣沒問題,還會開設夜班,教咱們這種人認字呢?!?/br> “哈哈我也聽說了,希望能有?!?/br> “嗯嗯?!?/br> …… 嘿,有意思。 方長被引起了興趣,聽起來,這是報名上學? 至于他們口中的“兩位簡先生”,方長倒是知道,應該是簡正清和簡正初兩兄弟。他們兄弟倆,是這興慶府最有名的教書先生,十分受人尊敬。 這些年興慶府里能夠考上舉人進士的讀書人, 差不多都是他們的學生,兩兄弟算得上是桃李處處。 之前因為兩人孫輩獨苗生病的事兒,方長和他們有過接觸,倒是兩位正直的人,但是生活簡單,還以為是那種恪守清規的迂腐人。 結果他們竟然搞出了這種場面,實在有些出人意料。 這就是俗世人間的奇妙之處。 方長將最后一塊旋餅扔進口里,隨手一拍,清理掉手上油漬和碎末,從隊伍側方,朝前走去。 他要看看前面的情況。 卻見前面是一個院門,前面空地上,有張四腳方桌擺在空地上,兩位高裝巾子、月白罩衣的年輕士子,正坐在在前面,手執硬毫筆,在厚冊上登記。 簡氏兄弟都在,他們一左一后站在桌旁,看著倆士子登記,順便和來報名的市民閑聊,并親自維持秩序。 ------------ 第134章 【興慶府書館】 由于有秩序,方桌前面人不是很多。 大家都很敬重兩位簡先生,并未圍上前。 倒是后面排隊的人,從這張方桌處,貼著路邊直排出去一條街,并在交叉路口處拐了個彎才到隊尾。 看來明年來上學的人一定很多。 這時,正逐一掃視每個人的簡正初,看到了方長,一下認出了他。 “方先生!”簡正初緊走幾步迎上來,恭敬地施禮道:“您怎么來了?快屋里請,開正,幫我們取壺好茶來?!?/br> 旁邊有位看起來是簡正初學生的年輕人,聞言微微一禮,快步離開。 方長拱手道:“在下正好路過興慶府城,結果見此處有人聚集,好奇之下便上來看看,沒想到是二位在辦學?!?/br> 簡正清也和正在聊天的人說了聲,走過來見禮。 “方先生,久違,別來無恙?!?/br> 幾句客套后,兄弟二人囑托正在登記的弟子們道:“我們有客人要招待,你們繼續登記,定要問清楚位置和姓名,莫使有錯漏。接下來分班后,若有人未至,還要上門去尋訪?!?/br> “是?!?/br> 三人一同走進院子,登屋堂,入暖室,各自坐定,方長被讓在上首。 剛剛那位名叫開正的年輕書生,拎了壺茶和幾個潔凈杯子進來,給三人斟上,而后將茶壺輕輕放下退出屋子,帶上門擋住外面冷風。 這屋子里面陳設很樸素,不過建了暖墻,外面燒水爐子的煙道從墻中經過,在這冬天里是舒適好居所。 端起杯子捧著,方長笑道:“簡興文如何了?” 簡正清趕緊回道:“您離開后,他吃好睡好將養了兩天,就一切如常了,如今正在家中讀書,他還經常想念‘方爺爺’呢?!?/br> “……”,方長頓了頓,說道:“沒事兒就好,話說二位這是準備辦學?和之前城中學塾不一樣么?!?/br> “當然,不過說來話長?!?/br> 簡正初在旁邊點點頭:“事情還要從上次您離開后不久說起?!?/br> “我們兄弟二人往上,幾代人都是詩書傳家,也都有喜好讀書的習慣,故日常收入,大都用來置辦書籍,到了如今,已經攢了滿滿當當幾間屋子?!?/br> “您上次離開后沒多久,到六月初六時,我和正清一道,將書籍搬出來曬,廢了好大力氣?!?/br> “將那些書放在陽光下后,我們在旁邊歇息閑聊,說起了這些書的出路,畢竟數量越來越多,家中已經有些放不下。結果,說著說著,就說起了理念?!?/br> “我和正清觀點相近,都認為,敝帚自珍絕不可取。授業當‘有教無類’,圖書典籍也一樣,能讓更多人讀到,才不愧于這些書中文字。商量來商量去,我們想到一個好主意,便去立即著手施行?!?/br> “曬完書之后第二天,我和正清就去尋了縣尊,提了條件。并告知若條件合適,就將書捐出來,給府中讀書人讀,縣尊非常重視此事?!?/br> 說著這些話,簡正初有些興奮,他有些口干,于是低頭喝了口茶。 方長靜靜聆聽著,這個發展很是正常,畢竟簡氏兄弟在這興慶府地位甚高,在縣尊那里也是座上賓。 倒是旁邊簡正清,用有些調侃的語氣,補充了句:“當然會重視,那些書若是換成銀錢,至少能抵上這興慶府城里一年的稅賦,只會多不會少?!?/br> 簡正初放下茶杯,擺手笑道:“捐出去了,物盡其用,不用說這個——我們兄弟二人,和縣尊所提的條件,是縣里出場館,再從縣學出人,將我們捐出去的書,按照我們二人的方案,辦上個能給所有人讀書的去處?!?/br> 方長聽到這里,心中略有明悟,看來兄弟二人辦了個圖書館。 只聽簡正初繼續說道:“這要求并不過分,而且是很好的事情。畢竟這些書,比區區場館地皮可要貴重無數倍,不管是內涵還是價格上?!?/br> “而且這興慶府里空地很多,屬于縣里的空房子也很多,縣學更是不缺人手,因此縣尊答應的很痛快?!?/br> “縣尊支持力度很大,他將前面不遠處一所寬敞屋舍劃了出來,又尋了車輛將書都運了進去,還題了‘興慶府書館’的牌匾?!?/br> “我們定下規章,每年只需繳上一點點錢,再抄錄一本入庫,就能在這里看上整年的書?!?/br> “即使手中無錢,那過來抄錄幾本,也可以看書。這筆錢,加上縣里每年撥來些,除了購買紙筆墨用于抄錄外,會全部用在購書、將館中稀本刻版印刷上,館舍修建與人員工酬,縣尊說縣里來負擔?!?/br> 方長點點頭,稱贊道: “這是極好的事情,二位此番功德甚巨,在下有時間定要去看看這興慶府書館的樣子?!?/br> “不過,這些與外面的關系是?” 簡正初道: “多謝方先生夸獎,請聽我繼續訴說?!?/br> “很多地方,有如許多的書,往往會擇地收徒,辦個書院,只是往往僅成一家之言,擴一派之規模,此為我們兄弟二人所不取,故建了這個書館,惠及府里所有讀書人,周圍人也是紛紛贊譽?!?/br> “對于我們兄弟來說,讓家中藏書物盡其用,便就是不負先輩所傳藏書,更不負先輩所傳家風道德,只是我們總覺有些意猶未盡?!?/br> “書籍都搬了出去, 正屋幾間便就空了出來,那天,我們結束授課收拾屋子的時候,忽然聊到,府里很多孩童,根本無緣識字、無緣教化,便就開始勞碌奔波,一生平平,談及此處,不由讓人痛心疾首?!?/br> 說到這里,旁邊聽著的簡正清點點頭: “那是我哥起的話頭,后面我們兩個為此事憂愁難過,甚至無心打掃。圣人云‘有教無類’,而施教必定識字為先,識了字,就能知道更多道理,也能有機會去自行尋找書中道理?!?/br> “開化民智永遠都是大事,人為萬物之靈,若是一生渾渾噩噩,實在是愧對天地賜予這幅好皮囊,此也是我等讀書人之恥。故而我們認為,只有普及平民教育,才能最大限度開化民智,可以同時提高上限與下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