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劇透 第102節
同族晚輩明白自己的想法已被叔父覷破,然而都開了口,也只得硬著頭皮繼續勸說:“攻城素來不易,若是堅持下去,還不知得拖延到什么時候,到時朝廷再發援兵前來,我等疲敝之下,怕是戰無可戰,不若退回老家定義,今年糧食不足,就算天子性情強橫,也不會大興戰事,閻氏在定義經營已久,自有根基,等回去后,叔父可以細細圖謀?!?/br> ——許多戰事拖延到最后,即使能打贏,都會對經濟造成很嚴重的傷害,何況以現在的情勢看,他們的勝算實在不大。 此人話說得含混,不過在場之人都明白,所謂的細細圖謀,就是向小皇帝認罪求饒,表示自己不過一時糊涂,或者上奏折狡辯,當初之所以離開駐地,只是為了追擊烏流部精兵而已,只要朝廷愿意開赦,他們能接受任何條件,實在不行,索性全族流亡到塞外,以求保全血脈。 眼見連族中晚輩都過來勸說,這位將軍自然明白,其他軍中將領到底有何想法。 其實當日放烏流部兵卒入境并非全然故意,只是眼見北地與朝廷離心離德,自家又犯下大錯,再加上折磨他們數載的宋南樓終于離任,種種因素加在一塊,閻氏思來想去之下,索性順水推舟,找了個借口帶兵往中原走。 回想這幾個月發生的事情,閻氏將軍不得不承認,他們事情實在是做的有些倉促了。 “……既然如此,退兵也無妨?!?/br> 不等面前的小輩高興起來,閻氏將軍又厲聲道:“然而咱們的兵馬可以撤退,卻不能潰敗,那師氏小兒乃是知兵之人,若是驟然露出退兵之意,必定為其所趁?!?/br> 就在閻氏軍營籠罩在一片凄風苦雨的氣氛中的時候,前營那邊,已經接到了京中的旨意。 天子給予師諸和持節之權,讓后者在行動時可以不受桎梏。 薛景璋:“天子早對閻氏不耐,他們不安分守己,還帶兵至此,乃是自取滅亡?!?/br> 下屬道:“皇帝行事多有寬仁之舉,閻氏若肯認罪,朝廷未必不會網開一面?!?/br> 薛景璋聞言,只是微微搖頭而已。 皇帝當初接手泉陵侯遺下的勢力,乃是因為她剛剛登基,手上無人可用,雖然征發了豪強乃至于士族中的精壯去挖河溝,也順勢吸納了一批人才進入中樞;等平定西夷時,表面態度似乎更溫和一些,并未讓人去服勞役,卻也沒再把人提拔到建平這邊;到平定東地叛亂時,皇帝的態度便愈發冷峻,當初追隨典無惡那批人的勢力也遭到了最嚴酷的打擊,他們不但被征發去挖河溝,在仕途上更是沒得到任何補償。 這種轉變,代表天子的權柄不斷牢固,其實當日從洛南的事情就可見一斑,皇帝現在的作風,已經到了“哪怕你們主動向朕低頭,朕還得考慮看看要不要給你們一個機會”的地步。 薛景璋:“師將軍何等聰明,自然知道該怎么對待閻氏?!?/br> 她的結論很有預見力——就在閻氏想著徐徐撤離的時候,師諸和開始了主動攻擊。 前營的進攻隊伍總體被分成兩股,一前一后,一正一奇,每股隊伍又化成一個又一個小方陣,隨著主將的一聲令下,猶如箭雨般般刺入敵軍的隊伍當中。 明明是親臨戰場指揮,然而對于敵軍的動態,閻氏將軍依舊有種“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難以把控感。 能迷惑對手,自然也會給己方人員的判斷造成障礙,前營兵馬選取的陣型異常復雜,十分不利于指揮,然而師諸和恰巧是一個極其擅長治軍的人。 倘若把治軍能力單獨作為屬性列出來的話,他大約是大周所有將領中相關數值最高的那一位。 師諸和親自領兵,就在閻氏漸漸失措的時候,掩在第一股兵馬后的那一支奇兵頓時如刀鋒般,狠狠切入了閻氏中軍的所在。 他率兵奔馳之態,仿佛是長鯨剪水而過,將大海從中分開。 直到被擊穿防線的這一刻,閻氏將軍才意識到一件事情——其實早在他們帶兵抵達前營的時候,就已經沒有全身而退的可能。 * 西雍宮內。 溫晏然無意識地松開手,毛筆從她指尖跌落,在紙上留下數道墨漬。 她批奏折的時候,一條信息突然刷新出來,里面的內容帶給溫晏然極大的震撼。 [系統: [戰役][前營之戰]大捷。] 溫晏然默默撿起方才跌落的毛筆,頗覺困惑,她之前不是做了應對了嗎,前營究竟打出了哪門子的大捷? 第156章 溫晏然想,大周地域如此廣闊,總會發生許多難以預料的事情。 “叫阿曲進來?!?/br> 蔡曲本來在外殿中侍奉,聽見天子的傳喚時,才過來拜見。 溫晏然道:“近來天氣寒冷,節下要賜的炭火與冬衣是否齊備?” 這幾年來,皇帝已經不大管這些瑣碎小事,而是全權交給少府負責,今日忽然提問,蔡曲自然打起十二分小心,將事情一一報上:“入冬以來,三品以上公卿賜炭一千斤,冬衣五十件,五品以上賜炭六百斤,冬衣三十件,九品以上二百斤,冬衣十件,余下各五十斤,冬衣兩件?!?/br> 溫晏微微點頭,又囑咐道:“朝中不少大臣年事已高,應當額外加厚一些?!?/br> 蔡曲向前一拜:“陛下關懷臣子,朝中大臣都萬分感激?!?/br> 其實類似于給老臣額外待遇一類的事情,少府中的內官自然不會忽略,只是皇帝提起時,依舊誠惶誠恐,感激天子的厚愛。 溫晏然:“今天上朝時,朕聽得太傅咳了一聲,面色也不大好,這幾日多讓太醫過去請脈?!?/br> 皇帝登基以來,便一向格外尊敬袁言時,今日關懷一二也是常事,西雍宮內無人覺得奇怪。 蔡曲更是將市監那邊搜羅到的情況仔細報上:“太傅近來回家的早,學生晚輩見的也少了,太醫署已經派人瞧過了幾回?!庇謱㈤_的藥方奉上。 這倒不是袁言時的身體差得過分,實在是時代醫學條件如此,年紀稍微大點的人,就很容易有些小毛小病。 溫晏然細細看過藥方,才讓蔡曲退下。 其實方才得知前營大捷的時候,她不自覺地生出了一些疑心,覺得評論區里的內容未必十分可靠,然而從穿越到現在,她所遇見的人跟事,都與其他玩家說的才差不多,便打算驗證一下。 其中最方便的當然是袁言時。 如今已經是昭明五年,袁言時依舊如她剛登基時那樣,忠心耿耿,若說此人深藏不露,似乎也不大合理,以他的身體條件,再過兩年都該乞骸骨了,還能深藏到什么時候去,總不至于在最得勢之時都勤謹有度,等退休之后,才暴露出潛藏已久的真實面目。 ——若是溫晏然能看到系統后臺所搜集的詳細數據的話,便會知道,正常情況下袁言時會借輔政的機會不斷攬權,只是她這一周目并沒有給對方這個機會…… 既然袁太傅的忠心顯而易見,其他人物也沒表現出太不符合評論所言的特點,溫晏然便暫時按耐,等前營那邊的詳細奏報被遞送入京。 十日后,師諸和的奏報終于抵達了建平,天子十分關切那邊的戰況,第一時間把使者叫到了西雍宮內。 溫晏然翻開奏折前,先讓身邊宮人點了一把安神香。 師諸和的奏折寫得十分詳細,而且開篇明義,表示能有現在的成功,與他本人無關,完全是因為皇帝的英明領導,以及上一位前營主將宋南樓的有效布置。 “……” 溫晏然默默深呼吸。 點安神香的行為果然很有先見之明,不然她剛看完第一句話,就能把這份奏表給直接扔出去。 “據師將軍所言,前營損失不大?” 來自前營的使者被賜了座,此刻聽到天子詢問,起身恭敬回稟道:“地動之后,周邊城防被重新修繕,敵軍屢次進襲,都無功而返?!?/br> ——她敏銳地感覺到,皇帝并沒有被自己帶來的好消息沖昏頭腦,反而全程都保持著某種謹慎的姿態,眉目間甚至還有些難以察覺的凝重。 果然只有這樣持重的皇帝,才能在短短數年之間,就改變大周的頹勢。 溫晏然聽了一會,大略有些明白,之前因為地動的緣故,許多城池亟需修繕,雖然造成了不少經濟損失,也導致了防御設備的全面翻新,倘若原來那些土城的防御力能打個二三十分,如今已經到了七十以上。 ……所以說《昏君攻略》的系統怎么就沒點調解自然現象的能力?要是沒地動,一切風調雨順的話,事情還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嗎? 前營的使者還在繼續說:“當時閻氏偽言扣關,師將軍謹守法度,不曾放人入內。 “況且師將軍曾奉陛下之命,誘敵奪城,占據蘭康,當日見到閻氏兵馬,便格外提防……” 溫晏然:“……” 使者的意思是說,師諸和以前曾按照她的吩咐,依靠演技騙取了蘭康城,所以在看到別人飆演技的時候,就立刻警惕了起來。 這不應當。 但又很合理。 人類總歸是有學習的能力的,溫晏然想到還是自己讓這一周目的師諸和積攢了相關的經驗,便忍不住微微心虛。 “當日宋將軍在時,選拔賢才,委以軍中要職,校尉薛景璋先斬烏流部精兵,又率兵追襲閻氏兵馬,屢立戰功……” 在這個年代,下屬若有功勞,最初提拔此人的上官也可以分一點功績。 師諸和派使者過來之前,曾切切叮囑過,要適當夸大前營本地將士的功勞——當日皇帝看到一堆彈劾奏章時,雖然沒有怪罪宋南樓,到底還是把人從原來的崗位上給調走,所以才要想辦法重點凸顯他的功勞,證明不是宋南樓表現不好,而是北地這邊許多人心懷二意,刻意針對于他。 溫晏然完全領會到了前營使者的言下之意,而且還做出了一定的個人解讀。 按照對方表達的意思,師諸和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宋南樓事前不但在戰術上有所安排,而且就任的這幾年來,還提拔了許多優秀的人才,那些人才在對閻氏的戰斗當中,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 ……這聽起來也很合理??! 師諸和跟宋南樓關系不錯,多半也是個性格挺溫柔隨和的人,再加上他缺乏打仗的才能,便很容易被強勢的下屬奪權。 使者繼續道:“閻氏能一戰而覆……” 溫晏然聽到這里,打斷對方,確認道:“閻氏徹底覆滅了?” 對方世代盤桓于定義郡,根深葉茂,就算一時戰敗,如何能夠輕易覆滅?這樣一來,她的昏君計劃豈不也會大大受到影響? 使者語氣堅定,沒給聽眾留下絲毫幻想空間:“閻氏全族已然一戰而滅?!毖劾锫冻鼍囱鲋?,“此事全賴陛下深謀遠慮,方可令定義全郡安定?!?/br> 溫晏然:“……” 她現在不是很想聽這個話。 溫晏然調整了下坐姿,面無表情看著殿上的前營使者,準備聽對方打算怎么把閻氏覆滅的功勞給安在自己頭上。 結果這位使者還真給出了一個理由。 “當日陛下遣董復為定義郡守……” 董復是董氏之人,他們因為外戚的緣故,得到了侯爵的爵位,族人因此能夠出仕,傳承到這一代,已經勉強能夠稱得上士族了,只是底蘊上差著一些,這一代的董侯還被玄陽子所欺瞞,想要舉薦后者入宮為官。 當日燕小樓斬殺玄陽子后,董氏十分驚懼,當即上書請罪,溫晏然雖未削除他們家的爵位,卻把本來因為考評成績優秀,可以往中原這邊調任的董復給重新扔回了定義郡。 董復原本就做了好些年的定義郡守,頗得屬吏擁戴,若說閻氏在定義郡最有威望,那他起碼也能排個第二名。 當日閻氏決意帶兵往中原行進,董復不肯相從,就被軟禁在了本地,之后被忠心的親信覷空救出。 董復到底是受命于朝廷的郡守,有大義的名分,在閻氏主力離開的情況下,與本地勢力串聯,最后居然當真被他尋到機會成功翻盤。 被師諸和打敗的閻氏主力絕大部分都被俘或被殺,少數逃回定義的,也被早有準備的董復給包了餃子。 溫晏然不解:“……董郡守手上哪里的兵馬?” 使者回稟:“是烏流部派人相助?!?/br> 溫晏然目光微凝。 烏流部為什么要相助董復,他們不早就把“心懷二意”跟“自立為王”給寫在臉上了嗎?! 前營使者回憶北地之事,對皇帝越發欽佩,辭意謙卑道:“烏流部懾于陛下之威,聞說部中有人前往中原作亂,自然想要竭力補救?!?/br> 其實會出現這種情況,還跟溫晏然當初讓人誅殺了烏格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