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頁
但在出了閻師爺那件事后,沈伯文便學會凡事都留個心眼,即便是尊敬的長輩介紹過來的人,也不會在一開始就交付信任,此番前往京郊糧倉帶上彭郎中,既是用他,也是觀察他。 彭郎中倒是對他要去糧倉的事毫無異議,對他的評價反倒還高了幾分。 聞言便拱手應下:“屬下這就帶大人過去?!?/br> …… 京郊的糧倉有好幾處,不僅僅只有太和糧倉一個,但每一處都面積極大,沈伯文時間有限,今日只能先看過太和糧倉。 糧倉的管庫司官趙進見他們過來,雖不認得沈伯文的臉,卻認識他身上緋紅官袍,以及代表朝廷正三品官員的孔雀補子,點頭哈腰地迎了上去。 “這是咱們侍郎大人——沈大人?!?/br> 彭郎中只是簡單地介紹了一句,他跟沈伯文共事也有一段時間了,看得出來這位并不在乎排場。 果不其然,沈伯文并沒有因為他介紹得簡略就不高興,將趙進還沒說出口的話擋了回去,直截了當地道:“開倉門吧?!?/br> 趙進嘴角抽了抽,不敢多說什么,老老實實地從自個兒腰間把鑰匙拿出來,打開上面掛著的大鎖。 厚實的糧倉門被打開,里面摞成小山似的糧食袋子落入眾人眼中。 彭郎中偏過頭,想觀察一番自己這位新上官的神色,卻見沈伯文面不改色,半點兒沒有被眼前景象驚到的意思,步履平穩地踏入門內,手中還拿著從戶部帶過來的賬冊。 “這太和倉里,總共有多少石糧食?” 沈伯文收回視線,看向趙進問道。 “回大人的話,一共有一百六十石,一粒都不少?!壁w進還是那副點頭哈腰的模樣,不過回話的時候卻半點兒沒有結巴,利利索索地道。 沈伯文卻沒有再看他,反而拿起腳邊的鐵釬子,往下面的米袋上一插。 ——白花花的大米淌了出來。 趙進不由得松了口氣。 第一百三十章 是夜, 一道細瘦的身影專門避過夜里巡視宵禁的衛兵,閃身進了某戶人家內。 “稟告大人,沈大人白日來太和倉中檢查過了, 沒起疑?!?/br> 他對面之人聞言便輕笑了一聲,道:“咱們這位沈大人啊,可真是仔細。本來就是沒問題的, 怎么可能查出來問題呢?” “您說得是?!?/br> 笑罷,這人又道:“你們回頭動作利索點兒, 莫要被他察覺了?!?/br> “大人放心,下官明白?!边M來稟告的態度恭敬地道。 …… 在沈伯文的調配下,戶部上下動了起來, 三日之后,便將賑災的章程交到了景德帝的手中。 景德帝閱罷,將太子叫了過來。 “看看,你覺得如何?” 太子李煦接過奏本,仔細看過,半晌后, 抬頭道:“不愧是延益, 兒臣先前從未見過如此詳盡又分明的章程?!?/br> 景德帝笑了笑, 又道:“朕已經讓內閣看過了,都沒什么意見, 你若是也覺得好,那便按照這個章程來?!?/br> “兒臣沒意見?!碧用靼仔g業有專攻的道理,并不胡亂提建議, 沈伯文畢竟是親歷過賑災事宜的人。 “那就這樣吧?!本暗碌鄣?。 這番對話之后, 景德帝將殿內伺候的人都打發出去, 不知道同太子交代了些什么。 總之太子出門的時候, 面色不大好看,被有心人瞧見,心中又是一番思量。 …… 開倉運糧那日,沈伯文帶著幾個下屬來到京郊,全程盯著。 “大人歇會兒,喝口水吧?!庇邢聦俣酥柽^來。 “有勞?!?/br> 沈伯文接過,視線仍然落在不遠處搬運糧食的人們身上。 一袋又一袋的糧食被抬上了車,整個白天下來,太和倉便空了一大半。 與此同時,先糧食一步前往災區的太子一行人,已經走了大半的路了,陪著太子一道的,還有謝之縉,他是此番賑災的副使。 在太子的主張下,他們一行人并沒有將朝廷的陣仗擺出來,反而扮做平民,也沒有乘坐官船,反而租了條普通船只,為首二人都長了一副讀書人的模樣,遇到生人便道是回家訪親的舉子,旁人也并未起疑。 只是剛剛踏入河南的地界,便見民生凋敝,災民遍地。 各個衣不蔽體,滿面菜色,有氣無力地坐在河岸邊,亦或是步履蹣跚,眼神麻木地往外省的方向走著。 許久不曾出過京都的太子見狀,沉默了許久,面上情緒復雜難言。 他身邊的謝之縉比他要習慣一些,但心里同樣不好過。四年前那場大旱,他隨工部的隊伍前往錦州,參與過錦州土城的工作,那次便見過不少這樣的流民。 雖然上次是旱災,這次是水患,但對于老百姓們而言,都是能壓垮他們的災禍。 “船家,這是什么地方?” 太子沉默了許久之后,忽然開口問道。 面色黝黑,穿著粗布短打,一看便知是常年經歷風吹雨打的船家聞言便道:“這是寧平府的邊上的一個鎮子?!?/br> “靠岸先停一會兒?!碧雍鋈坏?。 雖然不知為何,船家還是老老實實地停到了邊上。 謝之縉卻看得分明。 不遠處有一個帶著孩子的婦人,母子二人正趕著路,婦人手里拿著個討飯的碗,身上的衣裳都十分破爛,都餓得眼神茫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