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科舉) 第160節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太子動身后, 景德帝又病倒了。 這次的病情來勢洶洶,不同以往,甚至罷朝三日, 將一切事務都暫且交給了內閣與司禮監。 宮內宮外,都察覺到了風雨欲來的窒息感。 謝府。 香爐中裊裊升起一縷薄煙,謝閣老與謝之縉父子二人對坐在棋盤兩邊。 一局手談結束后, 謝之縉主動分撿起棋子來,口中繼續著方才的話題:“父親, 陛下的病情,當真嚴重到這個程度了嗎?” 謝閣老“嗯”了一聲,又道:“讓你媳婦往韓先生家和沈家都走一趟, 京中恐有變故,最近不要就不要出門了,警醒著些?!?/br> 謝之縉聞言便皺起了眉,手底下的動作也停住了,不由得抬起頭,“延益和太子那邊, 不會有什么事吧?” “延益跟定遠侯還有那兩萬京營兵在一塊兒, 想來若是有事, 應當也能應付?!?/br> 謝閣老沉思了片刻,才道。 至于太子那邊, 他沒有說什么,謝之縉卻看懂了。 若是京中出事,那這事只能出在燕王身上, 若是燕王出手, 自然沒有放過太子殿下的理由…… 謝之縉沉住氣, 回到自己院中, 便將謝閣老方才的交代同沈蘇說了一遍。 “我明白了?!?/br> 沈蘇一聽就知道了這件事的嚴重性,半點兒沒有耽誤,立馬讓下人備車,自己去里間更衣。 謝之縉也去了書房,思來想去,給太子與沈伯文分別寫了一封信。 太子的那封信上,只是將景德帝病重,京中氣氛緊張的事實說明,再加提醒他注意安全,至于關于燕王那些沒有依據的推測,就沒有寫在信上了。 而給沈伯文的那封信上,除了寫明京中的情況以及自己的推測之外,還另外附加了一件事。 也是他前段時間才查出來的。 ——趙松源竟然是渠愷的親兒子。 寫完這兩封信,讓觀言送出去,謝之縉坐在桌前,視線落在窗外,半晌后,才長長的嘆了口氣。 …… 沈伯文收到信時,他與定遠侯以及其他人正在距離京都一百余里的地方扎營。 杜家主仆也與他們一道。 帳內,謝云光抱著刀立在一邊,瞧著沈大人看完了信,又把信燒了,終于忍不住道:“大人,真不讓屬下去把姓趙的看管起來嗎?” “這人最近小動作實在太多了,趁別人不注意的時候往俘虜那邊湊不說,往杜家帳篷外面也路過了好幾次?!?/br> 沈伯文拿樹枝撥了撥火盆里的殘燼,頭也不抬地道:“不必,沒有證據,你用什么理由把他看管起來?” 一聽這話,謝云光不由得梗住。 沈伯文卻沒注意他的反應,他還在想著方才長風心中所說的事,京都中的事暫且不論,先前的疑惑總算是得到了解答。 原來趙松源是渠愷的兒子。 怪不得這樣一個剛從翰林院出來不久的人,粗看起來也人脈不廣,怎么忽然之間就得了渠愷的青眼。 既然如此,趙松源一直窺探杜家帳篷的原因也找到了。 看來那些隱姓埋名在太原府與鳳陽府周圍一帶尋找杜家主仆蹤跡的人,應當都是聽命于趙松源的。 沈伯文將樹枝亦扔進火盆之中,視線落在隨即飄起的青煙上,緩聲道:“既然已經知道他有問題,那急的應該是他,不是我們,他懂任他動,我們只要盯著他,以靜制動便好?!?/br> “屬下明白了?!?/br> 謝云光聞言便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沈伯文又道:“告訴云雷一聲,千萬保護好杜家主仆,不能有半點閃失?!?/br> 謝云光自是正色起來,拱手應下。 該吩咐的都吩咐完了,沈伯文隨即站起身來,掀開簾子往外走。 他進了定遠侯的主帳,帳內除了定遠侯以外的其他人都被請了出去,二人一直談到到天快黑了都沒有出來,就連晚飯都是在帳內用的,沈伯文直到半夜才回到自己帳中。 沒有其他人知道他們說了什么。 不過相較于其他人盡管疑惑,卻也只有少許,并不怎么想要追根究底的心態而言,趙松源心上卻像是有一萬只螞蟻在爬。 他總覺得沈伯文跟定遠侯談的事,跟京中有關系,說不定跟自己也有關系,可惜他們不讓旁人留在里面,讓他喪失了打探消息的機會。 一想到這件事,趙松源的臉色就難看得緊。 而且也不知道怎么搞的,父親那邊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給他送來消息了。 …… 是夜,萬籟俱寂,昭陽宮中的燈卻還沒熄滅。 鄭皇后靠坐在大引枕上,想起景德帝的病情,沉默不語。 身邊的大宮女走上前來,輕聲勸道:“娘娘,夜已經深了,早些歇息吧?!?/br> “本宮再坐會兒?!?/br> 鄭皇后此時半點睡意都沒有,她也不是沒有經過事兒的人,在這種緊要關頭,分明也能察覺到宮里不同尋常的氣氛。 當真是陛下一病,就什么牛鬼蛇神都像是掙脫了鎮壓一般,都想往外冒頭。 她緊緊地抿著唇,左手捻著一串佛珠,心境卻怎么都平復不下來。 不僅是掛念景德帝的病,還牽掛著遠在京外的兒子。 宮女勸不住她,也只能在心中嘆了口氣,見燭光開始明明滅滅地閃了閃,便拿起旁邊專門用來剪燈花的小剪刀,剛要上前修剪一番,殿外忽然傳來一陣動靜。 鄭皇后也聽見了,微微坐直了身子,對宮女道:“出去瞧瞧,發生什么事了?!?/br> 宮女趕忙福身應下,放下剪刀往外走去。 片刻之后,她腳步匆匆地走了回來,神情緊張,不等鄭皇后開口問,便主動匯報起來:“娘娘,外面是崇政殿的小禮子,說是來傳話的?!?/br> 崇政殿是陛下所住的宮殿,那邊說有急事,定然是陛下有急事,即便是伺候了皇后多年的宮女,也不免掛心。 鄭皇后知道這個小內侍,是司禮監少監馮師亮的干兒子。 她沒想著休息,身上衣著倒也得體,想了想便坐起身來,“把他叫進來吧?!?/br> “是?!?/br> 小內侍很快被帶了進來,一進來就忙下跪行禮:“奴才見過皇后娘娘,娘娘安好?!?/br> “起來吧?!编嵒屎笠膊煌夏鄮?,直截了當的問他:“說罷,有什么急事?” “回娘娘的話,陛下病重,請娘娘前去崇政殿?!毙仁搪曇粲悬c兒顫,不過還是把話說得能讓人聽清楚。 “什么!” 鄭皇后的臉色頓時變了,下意識追問了一句。 “千真萬確,奴才不敢欺瞞娘娘!” 鄭皇后捏緊了手中的佛珠,暗道不管是真是假,等她到了崇政殿就知道了,因此也不跟一個負責傳話的小內侍多說,扔下一句“本宮知道了”,就擺了擺手讓他下去,隨即讓宮女幫她更衣備輦,片刻之后,便乘著坐輦趕往崇政殿。 …… 等她到達崇政殿,剛下了輦,便發現殿門口不止她一人,寧妃帶著六皇子,惠妃帶著三公主,也已經等在了外頭。 見她下輦,寧妃與惠妃便帶著孩子上前來同她見禮。 “臣妾見過皇后娘娘,娘娘萬福金安?!?/br> “不必多禮?!编嵒屎罂粗嫔行┥n白的寧妃,關切地道:“你身子還沒好,怎么冒著風過來了?” 寧妃清麗的面上露出一抹轉瞬即逝的笑意,隨即便輕聲道:“謝娘娘關心,是馮公公派人傳了話,讓臣妾與惠妃jiejie過來的?!?/br> 鄭皇后聽著就將視線轉向了惠妃。 惠妃手中牽著三公主,聞言便點了頭,“是寧妃meimei說得這般?!?/br> “既是如此,那等會兒你們便隨本宮一道進去吧?!?/br> 除了她自己,就只叫了寧妃和惠妃二人,容妃以往那般得寵,竟然也沒被叫過來,想來陛下或許是想瞧瞧這兩個還沒長成的兒女。 然而等到進到殿中,鄭皇后就當即發現她想錯了。 甚至大錯特錯。 領著她們進殿的是司禮監少監馮師亮,鄭皇后下意識問了句:“劉公公呢?” 馮師亮揣著袖子,聞言便低著頭,恭敬地道:“回皇后娘娘,師父他老人家正在殿內伺候陛下?!?/br> 鄭皇后聞言沒有多想。 劉用是伺候陛下時間最長的老人,情分非比尋常,在陛下病重的時候不離半步,在身邊伺候倒也合理。 然而她帶著寧妃和惠妃,以及他們所出的皇子公主們進殿之后,卻發現殿中哪有劉用的身影。 非但如此,正在床邊坐著的那個身形婀娜的人,不是容妃又是哪個! 她心中警惕,面上卻沒有表現出來,慢慢地走到床邊,看著昏迷不醒的景德帝,一顆心沉沉地墜了下去。 尤其是殿門也在她們走進來之后,就被關上了。 這下不僅是鄭皇后,就連寧妃和惠妃都察覺出了這里面的問題,不由得花容失色。 “你們把陛下怎么樣了?” 鄭皇后面色不變,目光沉沉地看向容妃以及她身邊的馮師亮,冷聲問道。 她已經完全想明白了,這樣的大事,根本不是容妃一個后妃和馮師亮這樣一個內侍做得出來的。 因而等她話音落下,看見從帷帳后撫掌走出來的燕王時,她心中竟然沒有半點兒意外。 “不愧是母后,心智果然非同一般?!?/br> 燕王李燁口中說著贊嘆的話,一雙狹長的眸子中卻沒有半點兒相應的情緒,顯得有些皮笑rou不笑,同他以往陰晴不定的性子倒是十分相合。 思及外甥掌握在手中的西山大營,鄭皇后心下稍定,頓了頓,她才再次開口,問的還是方才的問題:“你們把陛下怎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