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能后退
“你這樣拼,孫總,不歇一下,對健康不太好吧?”冬子擔心,像這樣的衰老速度,估計健康要受影響。想到自己的父親,冬子總有一些不太好的聯想。 “所以,我要管理自己的身體,堅持煅練,盡量不加班。就像昨天喝酒,這種情況當然很快樂,但次數不能頻繁。應該說,平時的工作節奏,也算是按部就班?!?/br> 他停了停腳步,向四周看了看,自己笑了一下?!拔也荒芎笸税?,所有人都看著我的。不光是公司,就是我的父母,她的家庭,都看著我的。我要停下了,兩個家庭前進的步伐都得停下了,那就對不起他們了?!?/br> 冬子覺得很奇怪,他們的兩個家庭,已經很好了,孫總打拼出這一份成功出來,已經足夠回報他們了,怎么還還滿足呢? “當年我父母,為了我讀書,到處借錢賴賬,那長年累月的無數屈辱,我今天只能以給他們希望,來回報他們。我岳父岳母當年是反對她跟我在一起的,說跟著鳳凰男,只有吃虧的份,所以,我要為她的選擇正名?!?/br> 所謂鳳凰男,其實是指貧寒家庭中成長出來的有本事的孩子,他們雖然通過奮斗,過上了精英階層的生活,但原生家庭是他們巨大的拖累。父母完全要他們負責,兄弟姐妹以及他們的子女,也要他來安排,這種負擔,將是一生的,所以鳳凰飛出了窮窩窩,但貧窮就像是影子,永遠擺脫不了它的影響。 比如一個鳳凰男,一個月掙十萬,但至少有五萬,是為老家人掙的。一個月三十天,至少有十五天要接到老家人打來的求助電話。你找一個對象,從金錢到精力的一半,都分給了其他人,你是愿意還是不愿意?更何況,作為一個女人,你本來優秀,為什么要找這樣有拖累的人? “她也是碩士畢業,進了好企業,有個好收入,父母在城里也是小康,她是從來不會為生計發愁的。從老一輩人的觀念,門當戶對,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是觀念的匹配與生活方式的融洽,這些,我都做不到,所以,我老婆當年選擇我,是冒了巨大風險的賭博,我要對得起她的感情?!?/br> 當一個女人把一切都押在你身上時,那一種愛情或者說信任,就是巨大的力量。 “這只是從生活上來說,我不能退。從工作上來說,我更不能退。目前,搞新工藝新產品的,就是我在負總責,競爭對象如此兇猛,挖人都挖到我本人身上了,我如果不拿出成果,怎么對得起公司的信任?” 其實,對方挖人,把孫總原來的助手都挖走了,現在還在打官司,火就燒到家門口了,可見競爭之殘酷。但是,冬子還是第一次聽到,對手已經挖到孫總本人了。 “獵頭公司,好幾家,都找過我,我拒絕了。最后,對方老總親自找我,我還是拒絕了。為什么?畢竟,當年我剛入公司時,公司就敢于把股份給我,敢于把重擔給我。一個讀書出來,完全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別人這份信任,也是在賭博?!?/br> 關于獵頭公司,就是專門幫公司挖人的,到處尋找那些最優秀的職場人士。冬子過去聽小袁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成為獵頭公司的客戶對象,那么,你就有了職業自由。 一般而言,獵頭公司開出的待遇,肯定比原來公司的高,所以,挖你走,對于你本人來說,也算一種上升渠道。你被當作人才,被人盯上,這其實證明你還有用。 一般人是找工作,而人才,是工作找你。一般人是被老板炒,而成了獵頭公司的對象后,你可以隨時炒老板。這,就是人才與人口的區別。 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什么完全平等,你能夠掙得的價值,在市場上,都有標價。這個世界又是平等的,只要你有價值,就總能賣出更好的價錢。 冬子問到:“你這次實驗,如果成功了,最后形成產品效益,那專利,是你本人的呢?還是公司的?” “當然是公司的。因為我是按公司分配的任務進行研究的,更何況,整個研究成功,需要公司其它部門的大力配合。比如研究小組,比如生產試制車間。況且,試驗的經費是公司的,包括你在西安幫我付賬的內容,都是公司出錢。我是公司的全職員工,我的貢獻就是公司的成果?!?/br> “除了給公司帶來利益外,你本人,有什么好處呢?” “當然,這個專利發明人上,有我的名字。況且,干我們這一行當的人,彼此出了什么成果,大家都清楚。我主導了這個產品,在專業領域的名聲,就有了直接的證明。我過去在大學坐的十年冷板凳,沒有白坐。說句不好聽的話,只要我證明了專業能力,到哪個公司,待遇與地位,都不會差?!?/br> 這個道理,冬子明白。就像一個廚師,有了一個金牌菜,在哪個飯店,都會受到歡迎。 “也不用那么拼吧,你得勞逸結合?!?/br> “這不就是嗎?我們在城墻之上,吹著清風,俯看街道,聽著秦腔,這不就是放松與休息嗎?休息并不只是睡覺,其實休息更多的是,換腦筋?!?/br> “什么意思呢?” “比如打仗的陳老總,在繁忙之余下圍棋,都是腦力活動,但激發的區域不如,所以叫換腦筋。我跟你談自己的人生,與整理數據不同,也叫換腦筋。昨天晚上那一幫子企圖寫小說的科技人員,也叫換腦筋。其實,就是從專業領域里出來,讓大腦干些不同的事情,既是放松,也是鍛煉。凡屬降維,必定輕松?!?/br> 現在,冬子算是明白了。昨天從中午吃到晚上,那一幫子平時嚴謹的科技人員,在為一個想象中的穿越小說,大呼小叫,拿它當下酒菜,原來是把數學思維降維為邏輯思維,他們在籃球場上的大呼小叫,是把邏輯思維降維為身體本能,這種思維運動的降維手法,就叫輕松。這種由大腦運動,變為身體運動的辦法,也叫降維,那就算是發xiele。 “降維這個詞,這樣理解,我還很少聽說過?!倍有Φ剑骸皩τ谀銇碚f,對付我這樣的,算是可以降維打擊吧?” “哈哈,不對,因為我們之間不是對手。相反低維是高維的基礎,這就像沒有好的身體,就不容易完成高維的事業,當然,我得承認,有個別天賦異稟的家伙,是些例外?!?/br> 好的精力和身體,當然是成就帶來的關鍵。冬子熟讀三國,知道諸葛亮七出祁山,功業未成,皆因為身體不好。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 “比如,寫《時間簡史》,描述宇宙黑洞的霍金,他就是個只有思維,連說話都困難的家伙。再比如,長期受疾病折磨的當代作家史鐵生。這些人是天才,我不敢奢望。我只是一個平凡人,只有靠集中全部精力向一個地方發力,才有可能鉆破紙堆?!?/br> 這就比較哲學了,對霍金,如雷貫耳。但對史鐵生,冬子并不熟悉。孫總簡要介紹了這個作家,好像他受他的激勵比較大。尤其是他關于插隊時的小說遙遠的清平灣,勾起了他農村生活的共鳴,因為,他的老家,就在那個地方。還有就是關于地壇的一篇文章,探索生與死的界限。 “他告訴我,生命是流動的,你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什么,你就是什么。如果你對世界毫無影響,那么,你就只是一片落葉,如同秋風中的過客?!?/br> 這又變得情緒化,孫總在說到這些時,神情嚴肅而憂郁,目光滄桑。一個理工男,卻長著一幅作家的表情,讓冬子費解。這樣一個成功人士,他在憂郁什么呢?看樣子,他不是矯情,是認真的。 “孫總,假如,你這次產品成功了,是不是得休息一陣子?” “休息是要休息的,只不過是另一種勞動。我這種人,要閑下來,還不自在,我就是個辛苦命。帶家人旅游一下,關心一下孩子的功課,回老家拜訪一下過去的親戚和幫助過我的人,這都是應該的。但時間不可能太長,大概可以休息個把月吧?” “這么短?” “產品出來了,要試制???試制出樣品,要鑒定???鑒定合格后,要量產???量產出來后,要銷售,看市場反應???然后再是調整改善與定型,這些事,沒得個年把兩年,搞得完?” “你怎么像趕馬車一樣,總有一種鞭打催跑的意思呢?”冬子下意識里,還是希望孫總這種人,努力后,有一陣子人生愜意的回報。如果人生總在拼搏中,那該多么累啊。 “我以此為樂,小陳,你不知道,當你的設想變為現實時,如同你誕生了一個孩子,總希望它受到人們的贊揚。況且,這一批次產品出來后,我得準備下一次研發了?!?/br> 這就比較麻煩了,像是上了戰車,停不下來。冬子問到:“下次研發,為什么呢?” “你在跑,別人也在跑啊。你出來一個產品,人家仿制不了,就想超越你,你的產品就成了別人超越的目標。我必須牢牢地把制高點掌握在自己手里。況且,以今天的科技發展速度,別人超過我的成果,最多兩三年時間,我這還是說專業內的,專業外的突然襲擊,更是防不勝防?!?/br> 商場如戰場,但專業外的襲擊,是什么意思呢?對此,孫總解釋到:“專業內的發展趨勢,我還有些底氣。但專業外的降維打擊,我就無法承受。跟你說個笑話,如果我要休息,不干這行了,恐怕就是遇到專業外的降維打擊了,因為這種打擊,會讓我們翻不了身?!?/br> 冬子嚇了一跳,怎么還有這種事情? “不管我們是搞瓷磚還是衛浴,說到底,都是個材料問題。陶瓷材料的進化,過去,都是物理與化學專業的結合?!?/br> 冬子大致算是個明白人,畢竟跟銷售在一起時間久了,對這方面還是有些理解的?!氨热绺G溫屬于物理,而加入微量元素在高溫下反應,就是化學,對嗎?” “對。但是,今天,人們研究材料,主要是在特殊領域,人家早就突破了這種限制,進入基本粒子的領域了??傆幸惶?,我們會見到,有些特別的,以前想象不到的材料。比如而高溫到五千度而不膨脹的,比如硬度超過金剛石數百倍的,比如柔韌性比鋼絲超過數百倍的,這些材料,以前的自然界不存在,化學反應也出不來,但它們終將面世?!?/br> “那是怎么出來的呢?” “深入原子內部,對基本粒子重新排列組合,產生出新的材料。比如納米材料,就是把分子重新排列后的產物?!?/br> 冬子不太明白什么叫分子原子的排列,但他知道,過去中學老師說過,石墨很軟,金剛石很硬,它們都是碳原子組成,只不過組成的結構不同,所以,硬度發生了天壤之別。 “這都是科幻上的事情,沒那么快吧?” “科幻?我在西工大那實驗室,就已經看到年輕的研究生們,在做這些課題了。也許,再過十幾二十年,他們成長起來后,世界材料革命,終將淘汰我們這一批人?!?/br> 冬子突然意識到,孫總所說生命的意義了。對于孫總來說,所有的探索與進取,只不過是踩在前人的知識積累之上,取得新的進展。而自己努力后的進展,只不過為后人,當好了一塊更為堅固的鋪路石。 冬子覺得,照這樣說下去,所有搞科學的人,都是人類進步鏈條上的一個臺階,而人類的探索,沒有終點。任何再偉大的成果,都將被超越,更何況,只是瓷磚這樣的商品。 “孫總,昨天在一起的那些專家,他們應該都算是成功者了吧?” “算也不算。如果你把成功理解為,掙了點錢,有了點成果,甚至稍微有些社會影響力,那算。但如果對自己在專業上滿意度來說,自己都不滿意?!?/br> 孫總介紹了幾個專家目前的成果。那個鐵路專家,參與青藏鐵路建設,那樣浩大的工程中,解決了凍土建鐵路的問題,作為其中的一分子,當然算是驕傲。在偉大的事業中有自己的一分力量,就像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痕跡。但是,在理論突破上,他卻對自己的不太滿意的,因為,學術進步是沒有止境的,在專業上,還有比他更為能干的人。 那個火藥專家,是某個著名項目團隊的骨干之一,與南理工合作,把炸藥的效率提高了15%以上。南理工研究出來了,但要如何得到正確的使用,這也是個問題。他成功地把這種火藥運用到炮彈上,為中國建造的超級大炮,作出了貢獻。 “什么叫超級大炮?” “這是我們玩笑的說法,其實就是遠火,遠程火力打擊的意思。一般來說,傳統的加農炮打十幾公里,后來的火箭彈可以打幾十公里。但我們這種大炮,可以打兩百公里,甚至三百多公里,算不算超級?” 三百多公里,這是一個恐怖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宜昌架上炮,就直接可以覆蓋武漢了。 “導彈不是打得還遠些嗎?為什么要研究這種炮?” “你有所不知。導彈的價格,至少是炮彈的十倍以上,這個費效比,一般國家能夠承受得起?我舉例,當然也是聽他說的。一枚打三百公里的導彈,一般要上百萬一發,而炮彈,同樣的爆炸毀傷效果,只需要十來萬就夠了。你算算?” 打仗就是打錢啊,冬子想,槍炮一響、黃金萬兩,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他還講了其他幾個專家的成果,冬子覺得,這樣一批三四十歲的人,居然做了這么大的事情,確實讓人肅然起敬。他們還不滿足,他們在追求什么呢? “孫總,按理說,里面有幾個大學老師,他們只要上好課就行了,不必像你們這些搞研發的,那么拼吧?” 孫總瞪大了雙眼,看著冬子?!澳惝斘覀兪敲绹??教書的只負責教書,研究只負責研究。況且,美國優秀的老師,也同時要搞研究,更何況我們呢?” “搞理工的老師,必須擔負研究課題,這不僅是上級的任務,也是價值追求。當然,有課題就是補貼,但這些補貼,大多是辛苦錢,要拿巨大的精力來換的。即使沒有這些錢,有的人甚至自己倒貼錢,也還是要搞研究的。因為搞科學的人,對真理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種快樂?!?/br> 冬子聽過網上一段故事。說有幾個諾貝爾將獲得者到中國與大學生見面,當有人提出,一個科學家最重要的品質是什么時,說了一堆因素。比如天分、勤奮、堅持、好奇心、想象力等。 但這些科學家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一個答案:“好奇心?!边@就是追求真理的強大興趣與動力,讓他們快樂在這種極度深的思考之中。也許,對于學霸來說,解題本身,就有它的快樂吧。 孫總看了看時間,決定回去,然后到實驗室去工作了。下城墻的時候,孫總對冬子說:“今天我原計劃是上午實驗了,為了別的人,我讓出了時間?!?/br> “你這么拼命,還舍得讓時間出來?我們公司給的錢,足夠你租用吧?” “不是錢的問題,人家要用給人家用。畢竟,他們才是干大事的人?!?/br> “什么事呢?” “某軍用飛機的某個材料的實驗,也是陶瓷的,應該是耐溫材料試驗。他們本來要排在下午進行的,但我考慮,人家更重要,我們這種以商業為目的的,就讓路吧。畢竟,我們只考慮掙錢的問題,人家考慮的,是保我們的命。命都沒了,錢有意義?” 想不到孫總還有些家國情懷。年輕的男人,總對軍事有些好奇,忍不住多問了一句:“孫總,他們的時間很緊嗎?” “時不我待,越快越好。我們這一代人,我算是不聰明的。最優秀的人才,就應該為國家做些大事情。我自己讓出點時間出來,沒什么。更何況,他們在幫我圓夢呢?!?/br> “什么夢?”冬子知道,讓兩家人過得好,應該就是他的夢想吧,這與軍隊有什么關系呢? “我們讀書的時候,我是農民,沒能力出國。但是,我的同學們,最聰明的最厲害的人,都得出國留學。為什么?因為人家發展得早,人家是師傅。當時,我就有一個夢想,總有一天,要讓國外的理工科的優秀人才,到中國來留學,來學我們。本來,這個夢想,我們以為很遙遠,但今天,卻看到了希望,有可能,在我們這一代還在世的時候,就看得見?!?/br> “有這么快嗎?” “大家都在跑,怎么不快?我們就像是農民,剛允許在世界上打臨工,還不是正式工人,為什么?沒技術。而今天,我們不僅要做技術工人,甚至,我們還想開公司,當老板。人家愿意?所以,總是找我們的麻煩。怎么辦?只有自己爭氣,努力趕上。也許,到我孫子那一代,根本就用不著出國留學了,在國內,也可以享受世界一流教育?!?/br> 想到這里,冬子突然問到:“你說的都是高精尖的東西,那基礎教育呢?” “更為重要。想想我自己,如果中小學老師優秀,那該會產生多少像我這樣考上博士的人?我中學時,比我聰明的同學也很多,他們也有上進心。但老師只有那個水平,怎么辦?像我這樣靠消耗腦細胞奮力一搏走死胡同的人,畢竟違反人性,是少數。如果,有大量優秀的中小學老師,我想,我同學中,學術水平超過我的,豈止十幾二十幾人?如果人才成倍出現,那我們國家的技術水平,不可以碾壓別人?” 冬子此時,想到的是爹爹。他憑一已之力,改善了容城的教育狀況,至少,他起了良好的示范與引路作用。有多少在外學成歸來的學子,無一不提到他的影響。從這個意義看來,他雖然只是個教中學的,卻做了功德無量的事情。 爹爹的性格是隱忍的,從來沒有沖動的事情。但是,在教書育人上,他從來沒有后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