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機太子妃 第5節
太子的神色這才有了些波動。 顧景淵。 昨夜在城門口喝了一夜的風......能打有什么用,接個人都能比旁人慢上一步。 第4章 京兆府高大人離開后,太子并未著急,回東宮先讓小順子尋了一雙干凈的靴,才套了一只腳,乾武殿的魏公公便來了。 “太子殿下,皇上有召?!?/br> 唐家通敵案今日定案,顧三公子一敲鼓,皇上怎能不知道。 太子出了東宮,剛上攆轎,高公公也回來了。 隨行跟在了攆轎邊上,一雙腿將袍擺蕩得“撲撲”響,壓低了聲音挨著太子稟報道,“殿下,康王爺進了宮,似是為了唐姑娘?!?/br> 適才明公公到太醫院請完太醫,人還沒走出甬道,迎面便遇上了康王爺。 “還擊鼓鳴冤?本王活了這么大歲數,何曾受過如此冤枉,本王想要女人,用得著去劫?唐家如今是什么樣?通敵的叛|徒!唐家姑娘即便有天仙的姿容,本王也不會行如此愚蠢之事,今日本王非得讓皇兄評評理......” 高公公一聽,便知是怎么回事。 唐姑娘莫名失蹤,遲早會暴出來,他早知道會有這么一天。 昨兒唐姑娘進宮之前,殿下必定也想好了今日的對策,“康王爺已經去了御書房見皇上,唐姑娘先前住的那院子,奴才倒是照著......” 明公公的話還沒說完,便見太子從攆轎上探出個頭來,笑得格外溫和,“唐家姑娘莫名失蹤,國公府顧三公子,康王府康王爺,不惜鬧到了公堂上,一個斬釘截鐵地說人被劫持了,一個矢口否認,莫非公公知道唐姑娘此時人在哪?” 明公公腳下一個沒跟上,差點絆了個跟頭。 抬起頭神色呆愣地望著太子漸漸前行的攆轎,半晌才回過神。 什么臉面,什么王法公道...... 他活的歲數還是太短了。 * 乾武殿內,皇上坐在上位,一面吃著吳嬪剝來的葡萄,一面聽康王爺訴苦。 “顧家那小崽子,就是被顧長風嬌慣壞了,失了規矩,想當初本王膝下那幾個兒子,哪個不是被管教的服服帖帖,誰敢這番胡鬧?亂擊鳴冤鼓,可是要掉腦袋的......” 皇上聽了這大半天,終于坐直了身子,看了一眼滿腔怒氣的康王爺,胸口先是幾個震動,后才笑出了聲,“掉腦袋,倒也不至于?!?/br> 康王爺別過頭,一臉憤憤不平,到底是消了聲。 皇上慢悠悠地接過吳嬪遞過來的絹帕,拭了拭嘴角,“你啊,難得進宮來一趟,怎還是之前那個急脾氣,人沒在你那兒,他顧家三公子要告就告,你怕什么?!?/br> 康王爺神色一愣,“騰”地一下站了起來,“皇兄......” 康王爺話還未說完,殿外魏公公便卯著腰走了進來。 皇上的目光一松,立馬從康王爺身上挪開,落在了魏公公身上,魏公公也沒讓他失望,上前稟報了一句,“皇上,太子來了?!?/br> 皇上眉宇間的煩躁明顯緩了下來,“宣?!?/br> 當年他在幾個兒子中,為何挑了太子為儲君,除了立嫡立長之外,便是這點,太子總是能在他最煩躁的時候,及時為他化解麻煩。 屁大點的事,也能鬧進宮里...... 為了一個唐家姑娘,一個擊鼓,一個喊冤,感情他這兒還成了平冤的府衙了。 太子今兒依舊是一身金繡黑袍,身形不似三皇子那般弱不禁風,也不似二皇子那般魁梧,個頭卻比二人要高一截,人一進來,便帶了一股年輕的朝氣。 唇邊的一道微笑,更是讓殿內瞬間敞亮了不少。 “父皇,皇叔?!碧右灰粏柫撕?,包括皇上身邊的新寵吳嬪,太子也稱呼了一聲,“娘娘?!?/br> 大方的態度,既沒失他太子的身份,反而給人一種溫潤懂禮的大度。 皇上尤其喜歡他身上這股子自己沒有的儒雅,招手指了身旁的座兒,“來的正好,你皇叔受了欺負,你過來給他斷個公道?!?/br> 康王爺見皇上竟當著小輩的面,半點面子都不給,不由老臉一紅,埋怨了一句,“皇兄......” 太子先了然地看了一眼皇上,再笑著同康王道,“皇叔當年曾陪父皇四處征戰,才有了我大周今日的國土歸一,如此勞苦功高,豈能蒙受冤屈?!?/br> 太子的話,簡直說到了康王的心坎里。 可不是。 當年他打仗之時,顧家那黃毛小子還在他爹肚子里,沒配種呢......如今竟敢騎到他頭上了。 康王爺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正要接著數落顧家的樁樁罪惡,又聽太子緩緩道,“孤還記得兒時,父王曾掌燈修補過大周律,皇叔、還有幾位當朝老臣,個個挑燈相伴,熬紅了眼睛,無一不罵前朝天子治國不力,朝綱混亂如斯,以至君不君臣不臣,朝野一片腐敗,貪污受賄,荒yin成性,最后才落了個失民心,百姓齊誅的下場?!?/br> 太子說話時,不徐不疾,吐詞極為清晰。 面色雖帶著笑,說出來的一字一句,卻能讓人不覺繃直了脊背。 誠然康王爺這回是真遭了冤枉,但這些年,舒服日子過習慣了,誰又能保持初心,沒干些違紀朝綱的事兒。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更何況,他最近兩年的名聲,確實不太好。 康王爺剛冒生出來的得意勁兒,消失得無影無蹤,臉上也漸漸地變了顏色。 太子便也點到為止,沒再繼續往下說,回頭看向皇上,“兒臣適才已經聽京兆高大人說了此事,源頭皆因唐家姑娘而起,顧三公子擊鼓,訴的是民女失蹤,按律法,該有京兆府備案追查,在案件查清之前,無證無據隨意污蔑誹謗,我朝皆有律法治其罪行,父皇放心,兒臣定會給皇叔一個公道?!?/br> 皇上登基前,不過是前朝皇室的一支偏遠旁系,生下來便沒識過幾個大字。 后來天子失德,才被朝中忠臣擁護奪了皇位。 揮兵收復疆土,行軍打仗他再行,要他咬文嚼字說出這番話,就算是豁出他這條命,也未必能做到。 但他的兒,太子能說出來,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大早就堵在殿里吃葡萄的郁悶,瞬間一掃而光,皇上整個人都舒坦了,抬目笑著問康王,“太子所言,王爺可覺得滿意?” 來時康王沒行跪禮,這會子倒是跪上了,磕頭感激地道,“圣上英明,太子殿下自來賢明公道,臣安心等著圣上明斷?!?/br> 康王一走,皇上再也坐不住了,從龍椅上起身活動了一下筋骨,轉身對太子夸贊道,“看來劉太傅沒少花功夫?!?/br> “劉大人才識淵博,兒臣受益匪淺?!?/br> “見如今的模樣,也不愧朕當年頗費周折地將你母后搶進了宮?!弊约阂唤槟嗤茸?,想要站穩這江山,就得找個高貴的世家小姐,優化后代。 想當年皇后連罵人的話都不會,氣急了就一個字,“你......” 可不就是他最好的人選。 縱然這些年,他有了無數的新歡,在他心頭,能坐上皇后之位的,也就只有顧氏。 果不其然,生出來的兒子,也隨了她。 雍容高貴,溫潤儒雅。 皇上對太子很滿意,朝政之事大多都交給了他,自己這不就閑得慌,“今日既然你來了,朕有件事正好同你商議,朕上回收復蜀地之時,見北邊西戎地,地貌遼闊......” 說到一半,見身邊的吳嬪還在,皇上一頓,立馬趕了人,“你先出去?!?/br> 待吳嬪一走,皇上蠢蠢欲動的野心便按耐不住了,直接同太子道,“朕想開春就出兵?!?/br> “西戎地?據兒臣所知,大多都是姜人,且有不少匈奴人來往,人口極為混雜,父皇若要出兵,兒臣倒是有一計......” * 打發完康王爺,太子又花費了一個時辰,說服一心想要征戰的皇上,從乾武殿出來,眼里的血絲都熬沒了。 日頭一曬,眼花繚亂。 明公公跟在身后,見太子坐上了攆轎,及時提醒了一句,“顧夫人適才在皇后娘娘那里,哭暈過去了?!?/br> 太子回過頭,極力掛出了一抹微笑來,問道,“什么時辰了?” 明公公一愣,回頭看了一眼大殿上擺著的大白玉盤子。 午時三刻。 該用午膳了。 不對,殿下連早膳都沒......明公公一個機靈,頭皮都麻了,再也不敢看太子一眼,只催著底下的人,“還愣著干什么,升,升攆?!?/br> * 太子從早上卯時二刻起來,到午時末,才吃到今兒的第一口飯菜。 用完午膳,玉箸一落,東宮門口便陸陸續續來了臣子。 一封又一封地奏折擺在太子跟前,太子坐在書房的太師木椅上,面色和悅,絲毫不見半絲倦怠。 刑部尚書張大人最后一個進來,拿著手里唐家的案子。 “今日本該定案,奈何唐家大姑娘失蹤,顧三公子一口咬定,定案之前,唐家姑娘乃是清白之身,京兆府有責任先尋人,再定案?!?/br> 來東宮之前,張大人已經去過了陛下的乾武殿。 才稟報了一半,陛下便撂下了一句,“唐家的案子,朕已經交給了太子,有不明白的,你找太子去?!?/br> 顧家是皇后的娘家。 要真十全十美了,皇上才該擔憂,如今這般出了個冒失的顧三,皇上倒是覺得放心了不少。 再想想自己品貌端正的太子。 嘖。 及不上,他又怕些什么...... 說到底,也不過就一個沒了半條命的南蠻俘虜,跑了他還能捉回成百上千。 但太子說得對,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殺雞儆猴也挺好。 張大人這才來了東宮,稟報完,又輕輕地加了一句,“顧三公子,還在擊鼓......” 最近兩天本就沒有日頭,到了黃昏,天色便有些模糊了。 待明公公進來燃了燈,太子才起身,說了一句,“走吧,去看顧三告狀?!?/br> 明公公:...... 這都一日了,虧他還記得這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