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這話說給一個新婚妻子聽,自然很體貼。季長善配合地抿彎嘴角,咬了一口面包,無聲咀嚼中望見石漸青沖她和善地笑。 石漸青出自名畫交易商世家,曾祖父起就在巴黎做印象派油畫的收藏和轉賣。她生于上流社會,長于上流社會,見慣了攀龍附鳳的女人和男人,像季長善這樣仗著幾分姿色就嫁入豪門的,石漸青不齒。只不過她的教養又勒令自己隱藏人性中最晦暗的部分,她絕不能明目張膽地甩臉子。 季長善不知石漸青把她歸為飛上枝頭的麻雀,安靜吃完了一塊法棍,他們家阿姨又端上四碟冷盤。 盤子里裝著一撮菊苣沙拉,季長善嘗了兩口,乏善可陳。后來的熱頭盤是煎鵝肝,吃到第三口就膩得希望喝點酒。石漸青問季小姐是否滿意des entrées,季長善猜這詞兒代指菜品,便說很好吃。 彭訴仁提起自家種的菊苣,季長善聽他講述質樸的勞作故事,眼珠偶爾轉向面前的藍花白底瓷盤。 前段時間,遠方中國大區的副總辦生日派對,邀請陳月疏去,他打算買套法國十九世紀的餐具作賀禮,看了幾天拍賣行資訊,還跟季長善分享。在那堆五花八門的盤子里,季長善見過眼前餐桌上這一套,是蓬帕杜古董盤。 有錢人確實質樸,連餐具都用二百年前的多手貨。 季長善開始懷疑名義丈夫的公寓是否看似樸素,有其父必有其子,老話多少有點兒道理。 彭朗慢條斯理切割盤中餐,偶爾和他父母交談,他們一家三口,誰也沒說起彭朗突然結婚的事。季長善的目光在彭家三口之間不著痕跡地游移,他們多數時間都保持沉默,像陌生人拼桌吃飯,但是有所交流的一時半刻,彼此相看的眼神又在溫情中流露熟稔。 其樂融融,是季長善唯一能想到的詞。 她吃掉最后一口鵝肝,不知怎地想問一問彭朗:“你小的時候,你爸爸mama是不是常抱你?” 這個想法轉瞬即逝。 彭家的阿姨接連端上湯品、主菜,石漸青女士笑不露齒,同客人輕聲道今晚的主菜是l’escargot。 季長善注視她的名義婆婆,對方坐有坐相,笑容仿佛接受過專業訓練,每回都是恰到好處的角度。這樣一位巴黎名媛,興許缺乏中文教育。季長善回以差不多弧度的笑,等銀盤子端上來,終于看清六顆蝸牛翻躺其中,像朵花似的擺盤。 季長善從前吃沒過這玩意兒,根本不會用那小鉗子配合著雙齒叉卸殼。 她并不怕丟人,剛預備請教彭朗,對方就手法嫻熟地剝了兩坨鮮rou挪進她盤中。 季長善幾乎要脫口而出:“謝謝,但是彭總教我一下就好,我可以自己來?!痹捯魸L到舌尖,忽然想起對面坐著他父母,只好故作心安理得,叉起一坨松露蝸牛入口。 彭朗沒多說什么,繼續行云流水地使著鉗子叉子,他把自己那份蝸牛全部去殼,最后與季長善交換了盤子,“伺候你伺候慣了,我都怕爸媽取笑?!?/br> 他說話親昵自然,眼中帶笑,無論誰看了都以為他倆談了段長久的感情,而且至今愛意未消。 季長善算見識到了有錢人逢場作戲的本事,她扯扯嘴角,不得不陪他演完這場有情人的戲碼。 第8章 叛逆 今天就睡在家里吧。 飯后,石漸青邀請大家到客廳喝茶,喝黃山毛峰,今年清明的春茶。 夜里喝茶易失眠,季長善不那么愿意喝,象征性抿了一口。 她的名義婆婆坐另一張皮質沙發,和季長善之間隔了張小木桌,桌上擺著圓腹白瓷瓶,瓶中插一把錯落有致的花。 石漸青捻著花瓣,叫季小姐喝茶。季長善拿嘴唇碰一碰茶面,又把白瓷蓋碗擱回茶幾上。 彭家這頓晚餐吃掉了兩小時三十六分鐘,喝茶恐怕也得耽擱一會兒,雖然季長善沒什么要緊事,但是過著這樣閑情雅致的慢生活,她莫名生出一種虛度光陰的負罪感。 余光覽著彭朗,想找機會用最簡單的眼神催他趕快離家。然彭朗托著白茶碗,吹三兩口熱氣,悄無聲息地品茶,水汽徐徐蒸騰,眼鏡蒙白霧,他又摘了細擦,根本沒往季長善處瞟。 她轉回注意力,因著石漸青扣上茶碗,眼望花瓶問:“季小姐覺著這花兒怎么樣?” “挺好的?!?/br> 花瓶中插著牡丹花,十來朵,粉白的、水紅的,伴著綠葉,欣欣向榮。季長善的父親沉迷于養花弄草,盡管她和父親并不親近,但兒時耳濡目染,總歸認得些花草。 石漸青盯住季長善的面孔,嘴是笑著的,目光卻疏離客氣,“季小姐懂油畫兒么?” 自然不懂。 最懂油畫的那批畫家窮困潦倒,半吊子富貴藏家數不勝數。季長善一無熱愛天賦,二無閑錢時間,雅致無處落腳生根,她并不覺得羞愧。 只不過既然做了商業交易,協助彭朗維護家庭和諧又在她的職責范圍內。 季長善用了兩個晚上深度挖掘石漸青女士的資料,彭朗列舉他母親的名人事跡,其中一項便是:逢周五,彭家客廳舉辦印象派沙龍,沙發拐角處定時更換花瓶,有獎競猜石漸青女士照哪幅油畫擺了實物。 陪彭朗吃飯的那天晚上,他挑離譜典型跟季長善講解:“三周前,我母親照巴其耶的《全家團聚》插了一束花兒。那幅畫兒的主體是人物群像,但我母親取了畫面底部的花團復刻。巴其耶其實不算經典印象派?!?/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