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外室美人 第35節
她無從回答,只能默然避開目光,芙蓉面脆弱雪白。青碧間色垂柳飛燕紋的長裙還穿在身上,纖腰盈盈,更勝楊柳。 大掌握住了她的腰。肅穆猙獰的五爪金龍紋,凜然逼過來。 最終那襲湖縐間色裙被撕下一條布料,纏在凝白細腕上,扣過頭頂。絲織柔滑,殊法練染后起了縐,掙動間在細嫩肌膚上留下印痕。 緙絲毯面微涼,漆眸矜冷,將她的淚珠一一噬去,力道狠戾,言語卻慢條斯理,問:“晚晚,為何要對旁人那樣笑?” 她愈發說不出話來。 那一日后,江音晚再也沒有見過韋典衣。 來送衣裳的,換了新任典衣。江音晚狀若無意地問起韋典衣的去向,所有人卻都緘口不提。仿佛深宮里不曾出現過這個人。 她心里漸漸有了數?;腥恢杏砍瞿懞捏@的戰栗。 手中游記“哐啷”一聲墜在地上,冬日午后的陽光似無半點暖意。江音晚姣面褪去血色,嗓音輕顫著問:“你預備把青蘿怎么樣?” 裴策的目光,一寸一寸涼下去。他神情莫測地凝睇著江音晚。良久,他輕輕笑了一下,慢慢道:“這便要看晚晚了?!?/br> 江音晚杏眸一霎睜大,竟直覺地往后瑟縮。 裴策看向她的目光愈發平靜,靜得如同深不見底的寒潭,一望下去便知其險。 然他只是道:“過來幫孤研墨?!?/br> 鎏金錯銀的熏爐里,靜靜燃著上好的銀絲炭。書案上青玉香筒溢出清淺幽香。 江音晚坐在裴策身畔,手中一錠徽墨,色潤如漆,質堅似玉,緩緩研磨在歙硯硯堂上。 海棠紋沉箭式滴漏里,漏箭一分分沉下去,不知過去了多久。研墨最需講究力度,她已感到手酸。 身側的裴策微垂首執筆,徽墨落紙如漆,利落勾出錚錚枝干,挺勁有力。 朱砂墨描畫點染在枝頭,濃淡有韻,蒼渾中見秀雅風骨。 裴策看似只專心作畫,實則時時留意著江音晚的動靜,看出她已有些累了,左手輕輕捏過她的腕。 江音晚倉促松開手中墨錠,柔荑被他牽過,置于膝頭,緩緩揉著細腕。他目光仍落于畫上,淡聲問她:“喜歡嗎?” 江音晚順他視線看過去,筆致雋逸,爐火純青,畫的原是一幅紅梅。 她一時微怔。 喜歡,自然喜歡。紅梅映雪,少年白衣,她眷戀了十年。 只惜命運弄人,偏在兩人間劃出深壑鴻溝,叫她如何逾越? 裴策已抬眼望向她,眸光疏淺,悠緩地巡梭打量,如鷹隼低慢盤桓。耐心十足,等著她的回答。 江音晚未解其意,慢慢點了點頭。 裴策極輕地勾了勾唇角,笑意慵然,轉瞬即逝。 他倏然伸手,握住了那把素約細腰。下一瞬,單手將人提到了面前。另一手扣著她的薄肩,緩緩摁下去,直到她的脆弱脊背貼上紫檀黑漆書案。 湖筆紫毫細韌軟密,徽墨潤澤而微涼,清氣襲人。執筆的人慢條斯理,紅梅柔婉清艷,徐徐綻于柔雪。 * 宮中,昭慶殿。 殿內空蕩,宮人皆被揮退,僅留姚幸公公和拾芳姑姑侍立在側。 皇后坐在楠木嵌螺鈿云鳳紋的高座上,聽著一名嬤嬤的回稟。 正是當初趙霂知離宮后,安排在趙霂知身邊的那名嬤嬤。彼時的名頭是為了她在宮宴上的獻舞,教導禮儀、提點各項事宜。 然而宮宴已結束,獻舞亦未能得太子一眼,這名嬤嬤卻仍留在趙霂知身邊。名曰安撫,以及為長遠計,他日若她入東宮,總需習得更多規矩。 皇后捧著天青色琺瑯釉的茶盞,一手拈著蓋,細細拂去杯中浮末,靜靜聽著這名嬤嬤的回話,卻微不可察地蹙起了眉。 “你是說,霂知懷疑,太子養的那名外室是江家的三姑娘,江音晚?” 嬤嬤低眉跪于地上,恭敬答:“稟娘娘,正是如此?!?/br> 皇后的眉頭展開,輕輕嗤笑一聲:“真是異想天開。誰不知江家倒臺前是三皇子黨,太子怎可能去私藏江家的女兒?” 嬤嬤對朝堂上的事情并不詳知,還是恭順接話:“娘娘英明?!?/br> 皇后笑意卻驀然淡下去。手中杯蓋“玱瑯”一聲扣在茶盞上。 記憶中被忽視的一幕,模模糊糊地浮現。那是八年前的七月初三,元后虞氏的忌辰。 彼時還是少年的大皇子裴策,因一首悼亡詩,觸怒了皇帝。 實則那首詩只是寄托哀思,別無他意。然皇帝心中清楚,虞氏病逝,其中多少是心病作祟,而心病起因,便是他以狠辣手段打壓虞氏一族。 見到大皇子的悼亡詩,因其心虛,竟讀出怨懟不敬之意。不顧震風陵雨,要罰大皇子跪于甘露門下思過。 皇后身為嫡母,自然應當關心憂切。然而皇帝有令,不得求情,亦不得為他遮雨,皇后只能遙遙看上一眼。 她坐在轎輦上,朱紅色的華蓋擋去風雨,看著大雨如瓢潑,打在青磚地面,水汽似白霧濺起,模糊了青磚上雕琢鏤刻的福壽紋樣。 遙遙望去,少年身廓半隱在霧氣里,白衣已被浸透,顯出他的身形,清瘦卻蘊著力量,只是尚有些單薄。脊背卻挺得筆直,秀骨清雋。 他周遭空無一人。唯有雨聲如鼓。 皇后緩聲吩咐:“陛下不許人為這孩子遮雨,可這樣淋下去怕要壞了身子,拾芳,派人送件披風過去?!?/br> 披風薄薄,在這滂沱大雨里,其實聊勝于無罷了。 她端坐轎輦,看著兩名宮人,一人撐傘,一人捧著墨色披風,緩緩走向那個白衣少年。 不知是因皇帝命令,還是宮人之間已有的某種默契,他們止步在裴策身前,那把傘,始終不曾挪到他的頭頂,遮去哪怕分毫的雨。 甚至傘的邊沿,若有若無,停在他的面前,稍稍一斜,匯聚的雨水便自傘骨灌下,澆過少年清俊面龐。 皇后靜靜瞧著,見裴策只是筆直地跪在那里,一動不動,任由宮人為他系上披風。那披風從傘下遞出來,還未及披上,早已被淋濕。 宮人退去,又只余少年身影。雨幕如注,墨色披風孤寒,更襯得他膚色冷白,隔得太遠,辨不出神色,只知大約是平靜的。 皇后看了一會兒,便欲吩咐起駕回宮,卻見一道小小的淺品色身影,似從淑景殿的方向跑過來,徑直往裴策身邊奔去。 那身影應是個七八歲的女童,如一支新荷。 皇后看向拾芳,拾芳附耳輕聲答:“娘娘,這似是江淑妃的侄女,定北侯府的三姑娘,喚作江音晚?!?/br> 皇后凝眉,看那女童與裴策似有兩三句對話。下一刻,女童竟兀自在裴策身畔,同他一道跪下。 大雨漫漶視線,亦掩去了兩人的話語,只隱約辨出二人又說了幾句什么,大約是裴策在勸她離開。他微微蹙了眉,神色卻仍是溫和的。 這位大皇子,脾性一貫是謙然有禮,溫潤如玉。 江音晚卻執拗地不肯離開,執意同他一道跪著。 皇后略有興致地挑了眉,看著裴策展臂,將披風舉過身側女童的頭頂。 披風早已濕透。墨色深深,在如磐風雨里,徒然掩著兩道單薄身影,久久不去。 那時皇后雖有些詫異,卻也只覺得是孩子之間無關緊要的往來。后來幾位皇子漸漸長成,各方勢力暗流涌動,定北侯府無疑是三皇子黨,多年前的那幅畫面,更被皇后置之腦后。 此刻,聽到趙霂知的猜測,那風瀟雨晦中的一幕,驀然空前清晰。 皇后將手中茶盞慢慢置于桌案上,緩聲對大太監姚幸道:“不是聽聞江音晚已經墜河身亡了么?派人去京兆府,重新確認?!?/br> 片刻,她又悠悠對著嬤嬤補上一句:“你同本宮回稟過什么,不必讓霂知知曉?!?/br> 第44章 香 “晚晚,告訴孤,此為何物?”…… 裴策最終只道將青蘿調到外院伺候, 江音晚明白,這是自己表現讓他滿意,愿意留下青蘿性命的意思, 不敢再得寸進尺地提要將青蘿留在近前。 湢室內, 四周帷幔薄如蟬翼, 重影如曳云。水霧氤氳彌漫, 池面新鮮花瓣滿目鋪陳,如置身幻境。 江音晚獨自坐在華石鋪砌的空闊湯泉里, 片片花瓣伴著溫熱水流, 漫在她的肩頭,露出一截皓質呈露的秀頸。 瀲兒侍立在側, 因江音晚讓她不必近前服侍沐浴, 她只能捧了茉莉香胰、巾帨等物,靜默看姑娘一遍一遍拭著身前墨漬。 其實江音晚本只想一個人待著,然而有了上回她在湯泉中昏睡過去的教訓,裴策無論如何不允,吩咐至少留瀲兒在旁。 漣漣水聲漸漸息止,瀲兒垂目,輕輕喚了一聲:“姑娘?” 一時無人應聲。 江音晚脊背倚在浴池邊沿, 瀲兒立于側后的岸上, 宛然可見她螓首至后頸那一截柔曲弧度。玉石溫潤, 襯得皓頸肌膚如凝脂。 柔滑濃密的青絲,為避免浸水而盡數盤起,似鴉云堆疊。有一縷斜逸而出,染濕了,膩在頸側,水滴落落分明, 順那柔膚膩里慢慢滑下去。 瑩瑩素手仍捧著一抔溫水,指尖沾了花瓣,怔怔頓著,似在出神。 瀲兒再喚一聲,關切問她:“姑娘,您怎么了?” 溫水漸漸從指間漏出,“?,槨表懼?,點滴沒入水中。 良久,瀲兒終于聽到江音晚的聲音,輕緲若無,似隔著茫茫水煙:“瀲兒,我覺得我快要撐不下去了?!?/br> 姑娘手中的水分明已淌盡,瀲兒卻仍聞水珠碎濺池面的輕響。幾息后她反應過來,原是姑娘的淚。 瀲兒從來知道,姑娘最是嬌柔,眼窩子又淺,她常見姑娘嬌嬌糯糯的淚,卻從無一回,似這般平靜,甚至肩頭不曾顫動一分。平靜得讓她心慌。 孱薄如初春枝頭最后的堆雪,日頭出來,便要化去。 她有心欲勸,卻不知從何勸起,隱隱明白了姑娘所言,然而姑娘同太子間的事,不是她一個婢女可以置喙的。 何況姑娘處境與前路,瀲兒只覺無比迷茫,同太子這樣下去,當真是好的嗎?但若覓旁的路,結果又熟料好壞? 她想到了吳太醫。吳太醫當日向姑娘表明忠心,甚至暗指愿為姑娘悖逆太子,他真正用意,自然不止一枚避子香囊。 而是愿助姑娘離開太子。 然而,即便尋求吳太醫的幫助,這條路當真走得通嗎?即便順利離開,前路又在何方? 瀲兒脈脈無言,只能久久望向池中的纖薄身影。水霧繚然,姑娘始終只是靜靜坐著,周身水面不見漾動,花瓣綺麗,鋪開滿目絢紅,若逐霞流光。 這湢室熱霧蒸騰,卻似無比的曠寂,蕭蕭生寒。 不知過去多久,瀲兒恍然回神,提醒道:“姑娘,湯泉泡久了也不好,奴婢扶您起來吧?!?/br> 她已不忍說出后半句——殿下還在等著您。 江音晚換了一身海天霞色的輕羅百迭裙,長長裙擺迤邐曳過地面。已是申時末,該用晚膳的時分,她走到外間,卻不見裴策身影。 隔著一幕精致珠簾望去,看到墨袍玉帶的男人正坐在拔步床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