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書迷正在閱讀:仙塵遺事、穿成白月光她前妻(GL)、[綜]全世界變小記錄、[全職高手同人]山有木兮、不好好捉鬼就要嫁豪門、兩個龍傲天看對眼后,宇宙為之顫抖!、我住的房子他成精了、軟香在懷[娛樂圈]、給豪門少爺當男傭的日常、過云雨
還真是片,這張姑娘心思巧,大概是大件的繡活湊不齊料子,便一角一角繡了,沿著蟲草剪下來,邊緣不知做了什么處理,不出絲,又不刮手。繡工精致,蟲兒活靈活現,十分得趣。繡片下方有一張條兒,上書“書簽”。 韋鴻停就愛些奇趣玩意,拿起一枚蜻蜓,順手拿了一冊書,翻開夾進去,隨即又取出,想到了一處妙用:蜻蜓左右翅加尾,可以同時隔三處。 不單蜻蜓,那些蝶呀蜂的,也是如此。 雖派不上大用處,但這份心思,十分難得。 韋鴻停頭一次有了打聽的心思,不過想想今日寺里那一幕,又不得不熄了這心思。他想過清靜日子,還是少沾染為妙。 他重新拿起條,看了看,問達練:“可回禮了?” “不曾,奴才想等少爺回來再定奪?!?/br> 其實是洞明不同意,覺得這張姑娘是拿破布釣大魚,就該不搭理。 洞明瞄了幾眼,見他沒有落井下石,心里大安,忙道:“可巧外頭送來了幾匹好料子。要不,留一匹回禮,剩下的送回咱們府里去?” 韋鴻停皺眉,搖頭道:“哪都不送,先留著,我自有處置。你倆下去,找兩個舊些的匣子,我給張姑娘挑兩冊書,不是說她們也入了學里嘛?!?/br> 洞明見之前那事翻了篇,忙點頭應是,使個眼色示意達練一起出去辦差,出了門趕緊悄悄道謝。 冬兒負責拆禮,莒繡怕往后事多給忘了,干脆拿紙筆記下,正好先生說她的字“差了些”,多寫多練也好。 冬兒小心試探道:“姑娘,東院的停少爺沒給回禮?!?/br> 莒繡頭都不抬,答道:“無事,想是不便,橫豎咱們那禮也算不得什么?!?/br> 冬兒只當她是太懂事不去計較,便安慰道:“停少爺也不容易,他父母早亡,祖母前年也去了,府里只剩一個太爺和寡居的嫂子養著小侄兒。東府老太爺和咱們府里太爺是堂兄弟,那府分出去六七十年了,家道是一日不如一日。停少爺人倒是不錯,對誰都客客氣氣的,只是借住在這邊,多少要吃些苦頭。我聽說他不常在家,興許是在外頭找了差事,那會子不在?!?/br> 莒繡點頭,笑道:“嗯,說不得晚些就送過來了?!?/br> 主仆二人猜對了,稍晚些,堂少爺那邊果然派人送來了回禮:一個掉漆的舊木匣。 冬兒笑著送走了來人,捧著匣子回屋,小聲道:“停少爺給那邊也送了,和這個,差不離?!?/br> 也是一個舊木匣。 莒繡點頭道:“他人可真不錯?!?/br> 美繡連客居的兩位表少爺都送了,唯獨落下他沒送,可他絲毫不計較,還是照著規矩送了見面禮過來,且一視同仁,可見處事無可指摘。 天色已晚,美繡接過匣子,道:“你去打水吧,這個我來弄就行?!?/br> 冬兒出去了,正巧遇上春兒,便結伴一塊去。 名字取得近,但此前卻是沒有一處相交過,春兒這幾日好過了些,便覺著冬兒和莒繡小姐很親近。 兩人一路走,春兒忍不住道:“這堂少爺是不是過得不大好呀,匣子舊,送的禮也舊,就一本破書。我們小姐有些不高興呢,說白讓他掙了個名聲?!?/br> 冬兒勸道:“舊書不定不值錢,有些孤本珍本的,老值錢了。就算不是那,讀書人眼里,書都是命根子,這也是人家的一番心意?!?/br> 春兒嘆道:“這話要是莒繡小姐,一定聽得進?!?/br> 言外之意美繡小姐是聽不進的,冬兒深知這點,不再多勸,只說:“那你就不摻和,隨她去吧?!?/br> 橫豎堂少爺也不差她一句好。 “嗯?!?/br> 春兒看冬兒面上輕松自在,忍不住心生羨慕。 莒繡捧著盒進屋,匣子上手,憑這大小分量她便猜得到,里頭應當是書本。 男女有別,又是這樣的年紀,所以各位少爺們的回禮,多是文房四寶并書畫這些,和學里的一般品質,不貴也還體面。 莒繡方才已經收下三本:兩本詩集一本《青山記》。前者還好,后者讓人咋舌。莒繡不過翻了兩頁,已看不下去。 這七少爺果然輕??! 莒繡方才悄悄塞給冬兒,讓她藏好了,去廚房時,見機一把塞灶膛里燒了。 這位處境艱難的停少爺會送什么書呢? 莒繡打開匣子,一見封皮,便忍不住取出來讀。 這是一本《趣聞錄》,頭一頁講的是一個恩義故事。說的是一老叟,砍柴之際,救下一受傷的野猴。他送它去了背風的山洞,給它燒了火取暖,又撕下布條替它包扎。從此,家道貧寒的他,年年月月不缺鮮果。這猴兒報恩,一直到老叟故去,還給他墳前敬奉了果兒。 這比那小姐公子私會有趣多了! 莒繡翻到下一頁,下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家子兄弟幾個,互相扶持,共度難關,最終闔家歡喜的故事。 第三個故事講的是一農婦,多年無孕,日子艱難。因日行一善,菩薩顯靈,助她求子成功,且此子文曲下凡,聰敏好學,成才做了官。 第四篇也是這樣善有善報的故事,到第五篇,就是那歹人作惡,被狐妖教訓,凄慘收場。 莒繡翻過這一頁,不敢看故事了,蓋因書頁間,夾著一張印滿字的紙片。莒繡此前沒見過,但是一見上邊的字,就知這是銀票,上邊清清楚楚地標著“拾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