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未過門兒的兒媳
書迷正在閱讀:王牌探妻之權先生你暴露了、忠犬去哪兒、農門有甜之病嬌夫君小悍妻、咸魚反派只想茍命、重生后找到了孩子她爹、無限流大佬回到現世后、重生寒門醫女、快穿:被養大的宿主反攻了、隨機抽取到滿值美貌是否有哪里不對[快穿]、帝寵之將門嫡女
對于身邊那婦人的問話,楊氏只實話實說道,“我那女兒在來的路上被太后娘娘身邊的人叫去了慈安宮敘話,這會兒還沒回來呢?!?/br> 聽楊氏這樣一說,那婦人驚訝道,“太后娘娘?真是被太后娘娘叫去了?”言語間是十足的不可置信。 對于對方的疑惑,楊氏只微微頜首。 得到了肯定的回應,那婦人眼珠子轉了轉,只笑說著說楊氏真有福氣如何如何,卻對于李若初的事情沒有再繼續問。 自楊氏坐下來之后,身邊就沒安靜過,而坐在楊氏身后的李若蘭已然有些不耐煩,兩手煩躁的絞著手中的帕子。 待她再朝那個空位看過去時,原本空著的位置上突然多了一道人影。 是他,他終于來了。 終于見到心心念念的男子,李若蘭的心跳不自覺的加快。 即使距離隔的遠了些,甚至連容貌都看不清,可李若蘭卻覺得對方就在她的眼前一樣。 待楊氏終于打了身邊打招呼的人,扭身見到李若蘭那癡迷的樣子,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識的就順著李若蘭的視線望過去。 意料之中的,讓李若蘭表現出那副癡迷的人還能有誰,還不就是那生著一張俊顏的太子殿下。 楊氏娥眉微蹙,不由輕聲提醒道,“蘭兒” 被楊氏這么輕輕一喚,李若蘭回神,只有些心虛的看了一眼楊氏,不過轉瞬間,便恢復了平日里乖乖女的模樣,只淺笑著看向自己的母親,“怎么了,母親?” 楊氏看著李若蘭的樣子,不由眨了眨眼,難道剛才自己眼花了? 害怕自己剛才真的眼花,誤會了自己的女兒,楊氏只對著李若蘭搖搖頭,“沒事兒,就是怕你覺得無聊?!?/br> 聞言,李若蘭只淡淡的笑了笑,一副云淡風輕的模樣,“女兒不無聊,女兒第一次來這樣的場合,倒是有些緊張呢?!?/br> 對于李若蘭這樣的回應,楊氏覺得自己剛才真的是眼花了,亦是自己想多了。 這樣想著,楊氏欣慰了許多。 沒多大一會兒,只聽一聲尖細的嗓音高喊道,“皇上駕到,淑貴妃到?!?/br> 隨著尖細的嗓音落下,但見一位身著明黃服飾的中年男子攜手一位玫瑰色墜地長裙的中年女子緩緩朝上首的方向走來。 來人正是當今天晉王朝的晉宣帝與淑貴妃。 待晉宣帝與淑貴妃二人落座,倚翠園內的所有人齊齊對著上首的二人行跪拜之禮,“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參見貴妃娘娘,貴妃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br> 眾人皆知,自十多年前,先皇后去世之后,皇帝一直未曾再封后。 而這位淑貴妃雖沒有皇后之名,卻是代為掌管鳳印的后宮之首。 便是近幾年的月夕宮宴,都是淑貴妃一手cao辦。 眾人都只覺得,淑貴妃被封為皇后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晉宣帝只大手一揮,“都起來吧?!?/br> “謝皇上?!?/br> 話音落,園子內的眾人齊齊起身,隨后落座。 此時,晉宣帝開口了,“今日月夕,是個團圓的日子,今夜不分君臣之禮,眾卿不必過于拘束,就當作平日的團圓宴罷?!?/br> 說完對身邊的淑貴妃望了一眼,淑貴妃便開口道,“宮宴開始?!?/br> 隨著一聲令下,一群身段窈窕的舞姬緩緩走向園子中央空地的位置。 聞鼓樂聲起,舞姬們便伴隨著樂聲開始扭動著柔軟的腰枝舞動起來。 眾皇子大臣依次向皇帝敬酒,女眷這邊也相互舉杯示意。 一番推杯換盞之后,淑貴妃宣布今夜的重頭大戲。 眾人聞之,一個個都翹首以盼,似乎都想知道今年誰能奪得頭彩。 早在淑貴妃下邀請帖之時,派帖子的宮人便提早通知過,此番到場的女子每個人都要準備一個才藝,屆時在宴會上展示。 不錯,所謂的重頭大戲便是今夜的才藝展示了。 說起來是才藝展示,但眾人皆知,在這樣的場合上進行才藝展示便相當于比拼了。 是以,當淑貴妃宣布重頭大戲即將開始的時候,場上的女子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誓要拔得頭籌。 便是李若蘭,今日進宮,也是帶了自己的古琴的。 原本李若蘭是想要在今夜好好展示才藝的,可是就在這倚翠園,她偏聽到了一個重大的消息。 據說今年的月夕宮硯,美其名曰是讓各府的女子切磋才藝,但實際上是為二皇子,也就是平南親王選妃。 得知這個消息,李若蘭恨不得當場弄斷了她的琴弦。 畢竟,在這樣重要的宴會,是不可能草率對待的。 若表現不得當,不光她會成為整個場上的笑柄,就是一個不慎,被人察覺有意為之,那便是藐視君王,屆時的后果當然不堪設想。 可若精心表演,萬一被皇上和淑貴妃看中,難道她真要做平南親王的王妃? 這個結果,無疑李若蘭是最不想,也是最不愿接受的。 基于這個原因,李若蘭就一直在想,一會兒的才藝展示她該如何應付。 淑貴妃一聲令下,自有宮人宣布才藝展示的規則。 才藝展示,分為四個大類,第一個是詩詞,第二個是舞蹈,第三個是唱歌,至于第四個便是器樂。 每一個分類擇一名優勝者,優勝者可隨即得到皇上和淑貴妃親自挑選的優勝獎勵。 宮人說到獎勵時,立刻便有四名身穿宮裝的小宮女一人捧了一只大小不一的精美的木盒。 待宮人宣布完規則之后,便有人依次念著各府的嫡女,念到哪家的嫡女,哪家的嫡女便要依次出來展示。 若府上有幾位嫡女的,便按照年齡排行依次進行才藝展示。 才藝展示開始了,第一個上場展示的是兵部尚書府的嫡女,她展示的是鼓上塌舞。 場上很快放置了一面碩大的鼓,只見一女子一襲烈焰紅裙,一個翻身便上了鼓面,動作利落卻不失柔美。 隨著鼓樂聲起,那女子便踏著鼓點舞動起來。 女子身姿柔軟,舞技超群,直看得在場的人頻頻點頭。 接下來還未表演的嫡女們,尤其是打算表演舞蹈的一看這架勢,心里頓時沒了底氣。 才第一個上場,便這般優秀,還給不給人留活路了。 驚艷的鼓上踏舞眾人還有些意猶未盡,緊接著下一位表演又開始了。 相較于第一個上場的女子給人的視覺上的沖擊,第二個表演詩詞的就顯得氣勢弱了一大截。 場上才藝表演進行的如火如荼,李若蘭還在絞盡腦汁的想著怎么躲過今日這次的才藝展示。 展示的不好是丟人現眼,展示好了,會招人惦記,她才不樂意嫁給平南親王呢。 突然,李若蘭靈光一現,隨即面上顯露出一副痛苦的神情,對著坐在前面的楊氏輕聲喚道,“母親” 楊氏聞聲,回身望著李若蘭。 但見李若蘭面上一副痛苦的神情,不由擔憂道,“蘭兒,你怎么了?” 李若蘭只搖頭,“母親,女兒想”壓低了聲音,用口型對楊氏說了一句,“如廁?!?/br> 楊氏聞言,頓時放下心來,只招手叫了隨行的婢女,“憐月,你隨小姐一塊兒去?!?/br> “是?!睉z月應聲,上前扶了李若蘭離開了席位。 憐月扶著李若蘭四下張望了一眼,在場上找了一個小太監客氣的問了路。 那小太監指了路,憐月與人道謝之后,這才扶著李若蘭朝小太監指路的方向而去。 主仆二人到了拐角處,李若初突然停下了腳步,只對憐月說道,“憐月你去吧,我只是出來透透氣?!?/br> “那奴婢在這兒陪著您?!睉z月道。 李若蘭只蹙了蹙眉,“不用了,我想自己一個人待一會兒?!?/br> 見李若蘭似有不悅,憐月只得應聲退了下去,走前還不忘對李若蘭叮囑道,“這宮中可不比在咱們府上,小姐可不要走遠了?!?/br> 李若蘭聞聲,只朝憐月頷首,示意她不用擔心。 畢竟是在皇宮大內,至少安保問題是不用太擔憂的。 憐月走后,李若蘭自顧的朝前走去,只走了幾步,便被人攔身在前。 對方身形高大,李若蘭下意識的抬眸望去,但見一模樣俊俏的男子立于身前,正朝她微微笑著。 “姑娘為何一人在此?”那公子一手負于身后,一手端在身前,嘴角噙著笑,直接開口問李若蘭。 李若蘭只朝那人微微點頭,禮貌性的朝那人淺淺笑了笑,輕聲細語道,“我只是覺得悶,出來走走?!?/br> 聞言,男子展開笑顏,“巧了,我也是覺得悶出來走走?!?/br> 話音落,李若蘭卻只朝那人微微點頭,轉身就要朝另外一個方向走。 轉身剛走兩步,身后男子便追了上來,再一次攔住李若蘭的去路,“還未問姑娘芳名,姑娘又是哪位大人府上的?” 李若蘭沒想到在皇宮這樣的地方還會遇到這樣的無賴,心中只想著趕緊離開,卻不料那人居然攔著不讓走。 她只朝男子友好的笑了笑,“我要回去了,請公子讓一下路?!?/br> 這樣的情況,李如蘭自知沒辦法繼續在這兒待下去了。 攤上這樣的無賴,李若蘭寧愿上場展示才藝。 只聽那男子朝李若蘭走近兩步,“這位姑娘,你看起來好像很怕我?” 李若蘭聞言,心下有些不耐煩,只抬眸看向男子,加重了語氣,“公子,麻煩您讓讓?!?/br> 男子鼻端出輕笑,只道挑了挑眉,“姑娘還未說出你的芳名,說了我就讓你走?!?/br> 沒辦法,在這樣的場合遇上這樣的情況,李若蘭只好妥協,“小女子姓李,名仙仙?!?/br> 說完抬眸看向男子,挑眉道,“這下我可以走了吧?” 話畢,男子身子讓開,還對李若初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李若蘭抬眸看了一眼男子,隨即邁了步子朝宴會的席位走去,身后還聽到那男子陰惻惻的笑了一聲。 李若蘭聞聲,身子不禁打了個冷戰,連忙朝席位處加快了腳步。 待終于回到席位處,看到楊氏的身影,李若蘭才長吁了一口氣。 楊氏轉身,看到李若蘭小臉煞白的樣子,不由擔憂的問道,“蘭兒,你的臉色看起來好像有些不好,你沒事兒吧?” 聞言,李若蘭只搖搖頭,“女兒沒事,就是剛剛回來的時候走得快了些?!?/br> 楊氏見李若蘭是有些微微喘氣,便相信了李若蘭的話。 待楊氏轉過身去,李若蘭下意識的瞥向太子的方向,唇角不由得彎了彎,就連剛才一直忐忑不安的心瞬間也安定下來。 場上的才藝表演還在熱烈的進行中,李若蘭無意欣賞,一雙眸子只癡癡的望著那熠熠生輝的月白身影。 直到宮人念到左相府的嫡女時,皇上才恍然大悟一般,一雙鷹眸看向李錦,只道,“李相,怎么沒看到朕那未過門兒的兒媳婦兒,莫不是今日宮宴未來?” 李錦聞言,怔了怔,目光只看向楊氏這邊的方向。 未待李錦回話,只聽淑貴妃在一側插話道,“臣妾可是專門對李大小姐下了帖子的,按理說應該來了吧?” 這時,楊氏起身,朝晉宣帝與淑貴妃二人深深施了一禮,才解釋道,“回皇上” 楊氏的話還未說完,只見晉宣帝身邊的高公公俯身對晉宣帝說了句什么,皇上立刻起身,視線看向一旁一老一少正緩緩走過來的身影。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當今晉宣帝的生母,也是當今的太后娘娘。 而太后娘娘身邊的少女,則正是晉宣帝口中所說的那未過門兒的兒媳,左相府上的嫡長女李若初。 但見李若初挽著太后的胳膊,攙扶著太后緩緩的朝宴會的地方走來,身后跟了一眾仆從…… 晉宣帝見到來人的身影之后,只詫異了一瞬,當下也顧不得其他,緊忙起身疾步迎了上去。 待走到太后身前,晉宣帝停下腳步,態度恭敬道,“太后,您怎么過來了?” 李若初見來人是皇帝,隨即從太后的胳膊上撤了雙手,對著皇帝微微拂身,隨即便安靜的立在一旁。 太后聞言,只抬眼看了一眼晉宣帝,隨即輕哼了一聲,“怎么?皇帝不歡迎我來參加宴會?” 這話一出,皇帝連忙賠笑,“太后這是哪里的話,今兒月夕,太后好不容易出門,兒子高興還來不及呢?!?/br> “那就好?!碧蠛吆吡艘宦?,只拉了李若初的小手繼續挽在她的胳膊上。 原本晉宣帝還未注意到太后身邊的小女子,眼下被太后這一動作,引得他不得不注意到對方的身影。 但見太后身邊的女子一襲月白色衣裙,只動作親密的挽著太后的胳膊。 還未待皇帝看清女子的容貌,女子已經挽著太后的胳膊朝宴會場的方向去了,晉宣帝顧不得想那女子究竟是誰,只緊忙朝著太后的身影追了上去。 晉宣帝追上太后的身影之后,只陪在太后的身側繼續往前走。 于是,太后,皇帝,李若初三人便這般并排著朝上首的位置緩步而去。 場上眾人的視線也隨著人三人移動的身影緩緩移動,似乎生怕自己看花了眼一般。 一向不喜這樣場合的太后娘娘居然來了,近幾年大大小小的宴會場合,太后娘娘可是從來都未曾出席過。 據說,太后娘娘深居簡出,就是當今皇上想要見太后娘娘一面也是極其的不容易。 隨著太后的到來,場上的眾人也齊齊對著太后行禮,“拜見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br> 待晉宣帝扶著太后落座后,太后只揮了揮手,“起來吧?!?/br> 淑貴妃見太后到來,不由看了一眼晉宣帝,隨即對著太后說道,“太后能來,臣妾是打心眼兒里高興?!?/br> 對于淑貴妃的話,太后只淡淡的看了一眼淑貴妃,并未多加理會。 眾人起身落座后,視線不約而同的落在了太后身邊的那位女子身上。 但見那女子一襲月白長裙,裙面上并未有任何裝飾,只在腰間系了一個彩色的穗子,瞧著甚是特別。 女子簡約的流云髻上對插著兩只銀色的步搖,衣著簡約不失大方,端莊不失優雅,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淡雅氣質。 下首的秦瑜看了一眼太后身邊的女子,嘴角始終噙著一抹淡淡的笑。 李若初被太后叫去慈安宮的事情,秦瑜是知曉的,是以,眼下看到這樣的情形并未覺得驚訝。 只太子旁邊的平南親王秦時見到李若初的時候,著實詫異了一下。 早早的來到倚翠園,卻一直未曾見到那丫頭的身影。 以為那一點兒閑不住的丫頭是跑去哪兒溜達了,不想竟是被太后叫去了。 對了,還有七皇子秦風,見到李若初時,當時是詫異又驚艷。 詫異李若初居然會跟太后一起來到這月夕宴會,驚艷精心打扮過的李若初是真好看。 上次在茶樓相見時,只覺得這女子長得還挺好看,就是性子跟個爺們兒似的。 今日一見,那斯斯文文,淡雅如菊的模樣還真是美哉,著實令人難以移開視線。 楊氏和李若蘭母女二人見到李若初的出現,并未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