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嗎 第386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小可憐是滿級天師、入贅太子有點窮、在狗血豪門當幫傭是什么體驗、外科醫生穿成民國小可憐、省吃儉用當頂流、飲冰、七零年代男配的美好生活、丞相今天嘔血了嗎、男主他斯德哥爾摩了、我道侶是APP拼來的
怎么,前明遺民,發現朕天命所歸了? 能生養出這么多優秀的兒子,可不代表朕天命所歸? “顧先生,歐洲亂局何解?”康熙道,“朕其實是想讓他們繼續打,打爛最好。但太子卻勸朕,最好調停諸國。朕知道太子在海外之事上絕不會犯婦人之仁。顧先生可知道太子為何會這么說?” 顧炎武無語:“你不能自己問太子?跑這么遠來問我?!?/br> 康熙理所當然道:“我這個當父親的怎么能問兒子?” 顧炎武:“……”你都能把兒子丟下跑路了,還怕丟這個臉? 顧炎武沒好氣道:“太子的意思恐怕是,若歐洲太亂,他們恐怕就會瘋狂將國內危機轉移到海外。只要加大對海外的掠奪,只要掀起更多的戰爭,他們能在戰爭中死很多平民,又能在戰爭中掠奪很多糧食財富,還能將國內的慘狀原因撒謊成外國人不肯被他們搶奪?!?/br> 康熙臉色越來越陰沉:“真無恥。大清是目前最富饒的國家?;蛟S他們會為了轉移國內危機,不管不顧地聯合起來朝大清開戰?” 顧炎武道:“滿清再蠻夷也是人,不理解他們很正常。你既然出來了,那就好好看看這里,好好了解這里的一切?!?/br> 他站起來,道:“這里才是華夏永遠的敵人。一個永遠不可能消滅的敵人。這是文明之爭?!?/br> 說完,他轉身離開,并不想和滿清皇帝多待。 他已經獲得了太子同意的書信,可以啟程去歐洲諸國調停戰爭了。 第229章 胤礽再次得到康熙書信的時候,他正在籌備過年。 康熙走了,正月還是得過。 祭祖、祈福、宮宴、賞賜……康熙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什么都沒和胤礽說,只能胤礽自己拿主意。 雖然這些事都可以依照以前的慣例,但祭祖祭天一事,向來是皇帝獨有的權力。哪怕胤礽曾經代替康熙去了無數次,但那也是康熙下旨。 現在康熙屁的旨意都不給一個,胤礽只能自己給自己下命令,代替康熙去。 胤礽想太皇太后了。 若是太皇太后在,他皇帝老爹不在京城也沒關系,太皇太后會把一切辦得妥妥當當?;实鄄幌轮?,太皇太后下令也是一樣。 皇太后不是太皇太后,她能幫佟皇貴妃穩定后宮就已經算很了不起,不能指望她太多。 胤礽又想胤祉、胤禛和胤祺了。 特別是胤祉和胤禛,已經封爵的弟弟可以幫他做很多事。 當然,他最想的是大哥。 如果大哥在,大哥大概會直接說,“既然汗阿瑪不在,那祭祖祭天什么的全部等汗阿瑪回來再說。汗阿瑪怪罪,我幫你擔著”。 嗯,大哥會直接讓他撂挑子不干。汗阿瑪擺爛,他和大哥也一起擺爛。 雖然他不會真的擺爛,大概率還是會把事情都扛起來。但有個人和他一起罵汗阿瑪,心里也舒坦啊。 胤礽拆開信,以為康熙會叮囑一些年節的事。 結果康熙全寫自己在海外怎么(劃掉)玩耍(劃掉)忙碌,沒有一句話詢問國內,更沒有半句話指點胤礽做事。 倒是胤禔寫的信一半是對“叔叔”的吐槽,一半是絞盡腦汁幫胤礽分憂。 胤礽感動極了。 連他不愛動腦子的大哥都為了他絞盡腦汁思索國內該怎么辦,汗阿瑪您不羞愧嗎? 胤礽深深嘆了一口氣,惡狠狠地瞪了康熙的書信一眼。 本著獨郁悶不如眾郁悶的心情,胤礽再次把知情人全部召集起來,當眾讀了康熙的信。 胤礽希望,以此讓康熙回來時尷尬。 他也只能這樣報復康熙了。 阿哥們一個個白眼都翻上了天,仿佛一個個都大哥附體;大臣們都在扶額,表情疲憊極了。 常寧干巴巴道:“皇上還真的以我的名義出訪???不會有問題吧?” 胤礽道:“有問題,汗阿瑪自己擔著?!?/br> 常寧撇嘴。他就怕皇上甩鍋,讓他背鍋。 但他無法反抗,只能受著,太悲哀了。 福全道:“皇上的判斷很有道理。若歐洲太亂,他們可能對我們發起掠奪的戰爭。到時候無論他們戰勝還是戰敗,能不能緩解他們自己的矛盾,都會給我們大清帶來災難?;噬洗伺e也是有不得不去的道理?!?/br> 胤礽道:“這和汗阿瑪自己去歐洲有關系嗎?汗阿瑪可以讓大哥去調停,甚至可以派我去?!?/br> 福全:“……”他難道不知道是這個道理嗎?他只是幫皇上狡辯一下。 吐槽完康熙之后,胤礽就開始分配工作。 胤礽自己要代替康熙在京城主持祭祖祭天工作,比如去天壇禱告、去太皇太后和順治墳前禱告。 其他祖先的陵墓,康熙以前自己可以找借口不去,胤礽卻是不行的。 他便把胤祚、胤祐和胤禩全派了出去,替康熙祭祖。 太子下令讓其他皇子代替康熙祭祖,這在大清歷史上頭一遭。但介于順治死得早,康熙嚴格來說才能算是大清入關后第一個長期統治的皇帝,所以什么規矩都可以從康熙朝來,大臣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懶得說了。 京城中宮宴的準備工作,自然交給福全和常寧這兩個宗室老人。 剩下的小阿哥們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連剛入學沒多久的小胤禵也逃不過。 小胤禵難過極了。 他只是一個剛啟蒙的孩子,為什么就要承擔這么重的政務了?他的小腦袋瓜子根本沒辦法運轉這么快! 小胤禵抱住腦袋:“我會早衰,一定會早衰?!?/br> 胤祹和胤祥拍著弟弟的肩膀:“習慣就好。太子哥哥和大哥都是這么過來的?!?/br> 小胤禵含著一泡眼淚:“都是汗阿瑪的錯?!?/br> 胤祹和胤祥心道,誰不是呢。 還好康熙也大概認為大過年的,自己在歐洲逍遙不太好。 胤礽終于接到了康熙的圣旨——提后宮妃嬪的份位的圣旨。 康熙信中道,他在歐洲手寫圣旨封胤祺為貝子,其他阿哥們年紀尚小,不好封爵,便賞賜他們各自的額娘。 已經封妃的妃嬪加三個月俸祿;有皇子存活的妃嬪們若還未到貴人,一并詔封為貴人;若生有已經出嫁的公主的妃嬪未到貴人,也詔封為貴人;安嬪雖未晉升,但待遇上升到妃嬪。 胤礽猜測,待六弟封爵時,安嬪就能終于升上妃位了。 在原本歷史中,有許多妃嬪這時候應該已經晉升了。 但這一世的康熙太過忙碌,在后宮又無特別想要晉升之人,所以便一直忽視了后宮的份位——原本歷史中幾次低位妃嬪晉升,都是跟著佟皇貴妃、溫僖貴妃、小佟貴妃等來的。 幾個生母份位很低的阿哥們聽到自家額娘晉升的消息,各個眉開眼笑,干活的勁頭都足了不少。 特別是胤祐。因為他天生殘疾,帶累出身較好、當時也頗為受寵的戴佳氏幾乎被打入了冷宮,雖有貴人待遇,但一直是庶妃。 現在這戴貴人,終于坐實了。 胤礽見阿哥們很開心,反正康熙也不在宮中,就放阿哥們在過年這幾天休憩時陪著自己的生母。 為了讓妃嬪們別因為康熙不在而寂寞,他又以太后的名義,請了戲班子和模仿外國的話劇社輪流在京中唱戲演戲。 妃嬪們每日聚在一起笑呵呵,半點沒有因為康熙不在而憂愁。 康熙的策略的確非常厲害。只是后宮晉升了一批低位嬪妃,熱鬧就掩蓋了康熙“南巡”還不帶重臣的不自在。 現在朝中一些大臣又開始想要依附其他阿哥了。 投靠太子是錦上添花,甚至太子這錦上已經不需要花了。 他們倒不是真想謀逆,只是看皇上和太子的態度,對諸位皇子非常好,皇子們將來勢力肯定很大。他們跟著皇子,就和在朝中找更厲害的重臣依附一樣。 而且,后宮低位妃嬪逐漸晉升,年幼的阿哥們逐漸長大,或許……或許太子將來位置仍舊有變呢? 就算皇上真的很放心太子,不可能猜忌太子。但太子曾經重傷過……對吧? 活不過皇帝的太子比比皆是,小阿哥們也不一定完全沒有機會。 總之,他們先投靠。最低是投靠一個有實權的宗室,最高說不定能撞上一個從龍之功。 因現在留在京城中的小阿哥們都還沒有出宮建府,他們無法直接接觸到小阿哥們,小阿哥們的母族就各個收到了許多禮物。 母族的概念更大。 不是只有父母姐妹兄弟這個小家庭是母族,同一個宗族都能算母族。這么多人,總會有一兩個打著皇子旗號為非作歹的人。 一時間,胤礽收到許多對外戚的彈劾。 他看著折子上的誅心之語,不由疲憊。 這些彈劾又多少是真正正義的憤慨,又有多少是試探他對皇子的態度? 或許還有挑撥離間的成分吧。 無論殺多少人,無論滅多少族,只要坐在這個位置上,這些爾虞我詐都不會消失。 前段時間大臣們忙了起來,他耳根清凈了不少。臨近年節,再多的活都得停下來休息。 康熙不在,胤礽原本準備的一些改革,也只能暫時擱置一旁,等康熙回來商量。 胤礽仍舊很忙,大臣們卻是閑了起來。一閑起來,他們就要內斗,還要挑撥他和皇子們內斗。 “汗阿瑪,您什么時候回來?!必返i看著桌案上的折子,自言自語。 以前康熙在的時候,雖然也無時無刻有算計,但胤礽處理這些算計的時候,并不是很疲憊。 現在想來,或許是因為做決定的是康熙的緣故。 胤礽雖給出了意見,但拍板的是康熙,承擔最大責任的也是康熙,胤礽心理壓力小了許多。而且有康熙為他把關,他就知道自己做的是錯是對。如果兩人意見不統一,還能一起商量。 出謀劃策和做決定是兩回事,他多謀,康熙擅斷。其實擅斷的人遠遠比多謀的人厲害,更能當一個領導者。 胤礽試圖把弟弟們和大臣們都叫在一起商量。 商量完之后,他心中的壓力也絲毫沒有緩解。 因為最終,還是得由他來做決定?,F在沒有康熙對他說“好”還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