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嗎 第276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小可憐是滿級天師、入贅太子有點窮、在狗血豪門當幫傭是什么體驗、外科醫生穿成民國小可憐、省吃儉用當頂流、飲冰、七零年代男配的美好生活、丞相今天嘔血了嗎、男主他斯德哥爾摩了、我道侶是APP拼來的
我乃是順治年間進士及第,是大清的進士,和前明有什么關系? 小胤禛頻頻點頭:“對對對,本來就和你們沒關系。哎呀,你們快幫我想想,怎么給太子哥哥回信,讓太子哥哥別擔憂我?太子哥哥剛病愈,可不能為我cao心?!?/br> 施世綸和許三禮對視一眼,都在心里咆哮。 四阿哥,你不想讓太子殿下擔心,就別這么魯莽??! 一個總角小孩領著一群旗兵沖擊江寧將軍府邸,他們得知此事的時候都嚇崩了,完全不知道四阿哥是怎么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弄出的這件事! 都說直親王向來令人驚異,四阿哥也不須多讓啊。 三阿哥在京城中逼死了欽天監的官員? 欽天監官員而已,比起大阿哥和四阿哥差遠了。 遠在草原的直親王胤禔也得到了胤礽的平安信和胤祉的告密信。 胤禔得知胤礽曾經重病的時候,差點直接沖出去,想騎馬回京。 不過胤祉書信后面接著的康熙的字跡,讓他停止了行動。 康熙告訴胤禔,胤礽早就無事,還胖了一些。他讓胤禔安心做自己的事,現在回來,只會打擾正在休養的胤礽。 康熙又在信中感慨,太子心太軟,砍一批想要謀反的人都能悲傷得暈過去。雖然太子處事并不手軟,可康熙還是擔心,希望胤禔能多勸勸太子。 胤禔冷哼:“什么都要我勸,要你這個阿瑪何用!” 胤禔身邊的人都眼觀鼻鼻觀心,裝沒聽見直親王的狂妄之語。 胤禔知道,胤礽應該很快就會知道胤祉告密,會寫信向他解釋真相。 幾日后,他果然受到了胤礽新的信。 在信中,胤礽承認了自己生病的事。 “大哥,為了把他們釘在恥辱柱上,被當地百姓仇視,以斷絕他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力,我炮制了這場誣告,并故意以斷糧之事讓他們露出狐貍尾巴。我明明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待事成之后,我仍舊心里難安,真是虛偽啊?!?/br> 胤禔皺眉。這種事怎么能寫進信中?弟弟還是太不謹慎了。要是被人發現,這“誣告”二字不知道會引起多少風雨。 就算這信是汗阿瑪的人送來,弟弟也不該信任。假如汗阿瑪腦抽,要對弟弟不利,把這封信作為證據,讓弟弟在朝堂中名聲喪盡呢? 胤禔將書信焚燒,控制住想要立刻回去的心,提筆寫信。 他沒有寫信給胤礽,而是寫信給了顧炎武。 他決定,隔三差五就寫信罵顧炎武一頓。 南方士紳作惡多端,我弟弟替天行道,為民請命,你居然罵我弟弟??次也涣R死你! 你說我弟弟污蔑?呵,你憑什么說我弟弟污蔑,你證據拿出來???因為那群人是文人,寫文章寫得好,他們就不可能是壞人嗎?笑話! 你顧炎武不過如此! 虛偽! 胤禔可不管顧炎武看不看他的信,反正他的人會直接把信從門縫里塞進去、從圍墻上方投擲進去。 就算顧炎武換地方住,只要還在大清的地盤上,胤禔就能寫信sao擾他。 在胤禔給顧炎武寫信罵人的時候,顧炎武已經接到了胤礽的信。 信的抬頭是,“拜師顧炎武先生書”。 顧炎武眉頭緊皺,將信紙展平。 他對胤礽很失望。 南方士紳或許罪有應得,但胤礽不該用污蔑和逼迫的不道德手段來完成目的。 顧炎武不相信,以胤礽的聰明才智,找不到真正的證據,用合理的手段光明正大的清理南方豪商。 天子應該行王道,應該堂堂正正,應該心性坦蕩,如日之皇皇。 陰謀詭計,只會讓人扭曲。 試問太子此次用污蔑和逼迫的手段達成了后果,嘗到了甜頭,今后會不會繼續這么做?其他人看到了,又會不會模仿?這樣大清的官場,會不會充斥著陰謀詭計? 對小人而言,寧可錯殺也不能放過; 當對天子而言,寧可放過也不能損害天子光輝的形象。 所以顧炎武嚴厲斥責胤礽,怕胤礽壞了心性。 他甚至懷疑,這些事是不是胤礽身邊的人背著胤礽做的。 是那個包衣曹寅,還是那些阿諛奉承的漢人將領?還是說,是那兩個年輕的滿人? 他見胤礽雖不多,也知道胤礽很是善良,應該不忍做這些事才對。 顧炎武等來了太子的書信,卻不知道該失望還是該嘆息。 胤礽在信中承認,這一環扣一環的計謀,都是出自他之手,甚至現在塵埃落定,執行者都不知道他真正的目的。 “我要斬斷南方士紳對南方百姓的思想控制。我要讓他們聲名狼藉,斯文掃地?!?/br> “我知這是飲鴆止渴,但毒死的也不過是我?!?/br> 胤礽沒寫明的是,毒死的不只是他,還有可能是大清朝。 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他必須喚醒那些民眾,把他們從對士紳豪族的盲目信任中打醒。 這樣,他們才會去學習新的東西。 康熙只想著旗人。但胤礽準備將“新百家”推到整個大清,特別是文風昌盛的南方。 南方比北方更重理學,且士紳豪族特別愛開書院,把持著地方上的基礎教育。 而且,所有王朝之處,都會開“均田制”,將田均勻的分給老百姓。到王朝末年,土地兼并,百姓才會民不聊生,王朝才會收不起來田稅。 但大清入關后被人欺騙,沒有完成對土地占用的大洗牌,沒有給百姓們分田,土地兼并在康熙朝就已經很嚴重。 原本康熙以為土地兼并是因為滿人圈地的緣故。到現在,他才明白,滿人明明二十多年前才圈了地,現在居然大多貧困,只靠著朝廷供給的些許糧餉勉強度日。 沒讀過書,連手中的財都守不住。 殺掉這群豪族,把地分給百姓,百姓有活路,至少在康熙朝,大清能在浙江收上田稅了。 如果只是用他們本來的罪名,這些人罪不至死。 很諷刺,如果不是胤礽用斷糧的方式引這群士紳豪商與“華家”打糧食戰,引起百姓的憤怒,即使他們激起民變,大清也只能對他們網開一面,就殺一兩個人,他們的家族不會覆滅,田也到不了大清手中。 現在朝廷必須殺他們,因為百姓們圍攻他們的宅院,和他們養的刁奴起了沖突。 胤礽激起了真正的民變,他也做了挾民的事。 顧炎武越看越痛苦。 他不明白胤礽為什么這么急躁。 就算現在殺不死那些蛀蟲,但胤礽還年輕,他只要一直盯著這些人,總會把他們用正義的方式扳倒。 就算扳不倒,只要能限制這群人,對大清的統治也不會有威脅。 敲山震虎就行了,為何要把整座山給燒了? 比起分給百姓一些田地,和消除地方豪強對百姓的影響,士族才是立國之本啊。 坐穩天下在于民心,而民心的關鍵在于士心。 若太子失了士心,別說以后如何施政,可能胤礽這太子之位都不會穩固。 顧炎武真的不理解胤礽這么急躁的原因。 他將胤礽的書信燒掉后,頹然道:“看來,我與帝師無緣了?!?/br> 他不能接受胤礽的做法。 道不同,不相為謀。 …… 唐甄剛回到臺灣,就收到了康熙和胤礽的信,得知了南方的事。 他臉上的表情很古怪。 胤礽所作所為很符合他的思想。 他就認為,民心不在于士心,在于真正的黎民之心。那些官員一個個不思進取,剝削民眾,是王朝覆滅的根源。 在看了不知道哪位大賢寫的書之后,唐甄更加確信自己的思想的正確性。 沒錯,這就是階級壓迫! 雖然現在他只能順其自然,但未來一定會有人改變這個充滿壓迫的世界。 一百年后,兩百年后,五百年、一千年,這個世界的不正確,一定會糾正。 太子能做到打擊士紳豪商,將土地分給百姓的事,已經很不容易。至于太子的痛苦,在唐甄看來很不應該。 太子哪是試探那些士紳豪商?明明是給那些士紳豪商機會。 如果當時杭州城內糧價飆升的時候,那些士紳豪商與“華家”一樣伸出援手,肯平價賣糧,給老百姓一些活路,太子絕對會放過他們。 可他們做了什么? 在杭州城內所有人都以為朝廷會派大軍來的時候,他們居然還囤積居奇,要賺這斷子絕孫的錢。 他們為什么不害怕? 這不就是因為他們認為,就算大清平叛的軍隊來了,也不會傷害他們的利益嗎? 他們甚至認為,就算這件事被揭穿,他們也不會傷筋動骨嗎? 地主也是資本家啊,有利益,他們連祖墳都能挖了。 唐甄冷哼:“我要進京。太子身邊,必須得有人護著。顧炎武那個老朽,他算個屁! 顧炎武居然寫信斥責太子,讓太子如此難過?看我不寫信罵死他! 太子善良,尊師重道,不會對你顧炎武如何。 皇上顧及面子,也不會插手此事。 但你以為太子身邊就沒有其他人護著嗎?我唐甄再不才,文章倒也是能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