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這之后,官家便會賜宴于瓊苑,稱瓊林宴,邀登科進士來此相聚,這也是莫大的榮耀。 讀書人有多不容易,張儒秀自然也是知道的。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即使是在文人都愛的大宋,教育資源也是如此匱乏,能平步青云的書生更是少之又少。 從古至今,競爭都是如此激烈。勝者或名垂青史,敗者則不留聲跡,從此被掩埋,無人知曉。 不過張儒秀感慨歸感慨,終于還是感同身受不了。這會兒子她正躺在椅上,翹著二郎腿,嘴里磕著甜瓜籽。 她之前原以為,瓜子是明朝之后才興盛起來的,不曾想這時候宋人便有了嗑瓜子這一愛好。不過磕的都是甜瓜籽,都是老百姓之間聊天的小零嘴,并未興盛起來。 張儒秀也是在某日看見府里的老漢磕著甜瓜籽,才有了嗑瓜子的念頭。后來她把這事同二姐一說,二姐也被拉進了坑,二人一起盤算,才有了如今她手里磕不完的瓜籽。 這倒也是個商機,張儒秀想著,她與顧客侃大山時,不妨順便推銷一下這瓜籽,指不定什么時候自己就成了帶貨紅人,還賺了雙份的錢。 不過想到這些,張儒秀只嫌棄自己鉆進了錢眼子里。未婚夫還在咬著筆桿與難題周旋,她自己卻想著早日飛黃騰達。 不過思來想去之間,張儒秀倒是添了幾分困意。索性漱了口,洗了手,躺到了床褥上去。外面日頭正好,適合睡大覺。 許是這三日招待了大量顧客,張儒秀這一睡就睡到了屋外日頭下落,正是黃昏。難得睡了個沒人打攪的好覺,起來渾身力氣都恢復了過來。 是該干些體力活了,張儒秀想著。 不如婚后天天抱著司馬光做深蹲罷,簡單又有成效。張儒秀這念頭一出,自己就被逗笑。 殿試過后,張儒秀還未見過司馬光。聽大娘子說,司馬光回去后一臉凝重,也沒人問他考況如何,任他扎進那一堆書中,半天不出屋去。 而聶娘子心疼自家二哥消瘦了幾分,便趕忙讓人備了一桌宴,大哥司馬康趕不過來,一家子也就潦草吃了頓飯。 大娘子說這些話時,有意觀察張儒秀的反應,自然話語間也多了幾句自個兒的杜撰。 “人二哥備著考,還要跟著司馬丈人奔東走西,當真是不容易?!贝竽镒舆@般說。 “我倆上次不剛會了面么,這才幾日,哪兒會瘦得這么多?!睆埲逍惴瘩g道。 她知道大娘子說這話言外之意便是叫她多心疼心疼她那一本正經的未婚夫,可現今拋開這婚約,她與司馬光也只是萍水相逢的過客而已,哪兒會有心去心疼他? 不過要真計較起來,張儒秀還怪司馬光耽誤了她的創業呢。這待在汴京的日子,過一日少一日??v使之后二人要定居的地方再怎么好,也總比不上這辦事便利美景萬千的汴京。 她的那顆心,只會疼在錢財上,又豈會在情愛這上面浪費功夫? 大娘子看著她這般不在意的模樣,心里清楚卻也不著急。情愛這事不好說,慢慢磨合才能生出情。不過她還是要做做表面功夫,同張儒秀交代著這婚事。 張儒秀聽這些話,自然是左耳進右耳出,只是一昧吃著大娘子屋里的果脯,搞得大娘子哭笑不得。 不出門的日子里,張儒秀都跟著大娘子屋里的幾位養娘學繁瑣細致的六禮。 四月初五,養娘的活兒干完后,大娘子也便允了張儒秀出去玩樂的請求。 許是快到乾元節的緣故,城里各處都格外熱鬧,人擠著人走,到處呼吸交錯,升騰的熱意將初春都染紅幾分。人行尚難,更毋需說這馬匹與馬車了。 這日,張儒秀照舊坐著馬車奔去城南,只是發覺車走得比她自己步行還慢,掀開車簾才發現,城南這處,此時成了個交易市場,到處是人堆,馬蹄根本無處落地。 見車夫一臉為難,張儒秀也無心難為人家,遞了個錢,叫人家回去了。 她落腳這地兒,離玉仙觀還有些距離,不過倒是離南熏門外的玉津園挺近。 這玉津園是皇家園林,南熏門外夾道便是東西兩園,珍果獻夏,奇花進春,百亭千榭,林間水濱,是官家校閱的校場,是極為賞心悅目的觀景區,亦是別出心裁的谷穗種植地與珍獸活動區。 園雖好,終歸是皇家的地兒,這又正趕上官家的生辰,自然把手得緊。張儒秀只是遠遠地從園前繞路走,都會被出來巡視的監官多看幾眼。 想著自己根本走不到玉仙觀那處,路上也花費的不少功夫,張儒秀干脆不去想開店那事,就當這一走是散散心,這也正是大娘子原先的本意。 一人逛街哪怕擠得慌也是自由的,走得累了便到路邊飲一盞熱茶,尋個長凳歇歇腳,自在快活。 只是今日張儒秀雖穿著一身利落的寬褲旋裙,卻不想坐在外邊拋頭露面,權當被擠怕了。今日她身上的錢袋子不扁,雖說這大酒樓都在九橋門一帶,可城南還是有幾家門面尚可的小樓子的,只是要去這小樓,還需經那些花紅柳綠的地兒。 這地兒便是“青樓”。北宋的青樓都是賣酒又賣歡的神仙地兒,為防人走錯,這類樓酒樓門首都掛有紅梔子燈做標記。 張儒秀抬頭,看著眼前一串串的紅梔子燈,方才的勇氣也全都消散了去。 猶豫片刻后,干脆轉身去了方才多看了幾眼的小茶館。雖是小,終究還是有小閣子的。哪怕上二樓買個散座破費一番,也比穿過這脂粉漫天的地兒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