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書迷正在閱讀:朝思慕暖(GL)、南家有位哥兒、穿成嬌軟廢物在末世封神、漢宮椒房、假孕后我繼承了帝國(穿越)、臣服于你(堂兄妹 1v1)、迦南、無巧不成合(1V1,h)、風情月債(民國H)、清釉(辦公室1v1)
殿內靜謐無聲,只有謝寶扇的聲音在回蕩。 坐在龍椅上的李商居高臨下俯視著跪在他面前的姑娘,光影斑駁,她走進屋里時,窗外黃昏的余暉映照在她身上,李商仿佛又回到盛夏,那時他走進坤安宮,看到她籠罩在晚霞里的那一幕。 李商沒有問話,謝寶扇便一直低著頭,許久,才聽他低沉的聲音說道,“既然知道自己是罪臣之女,為何還敢在朕面前現身,難道就不怕受到朕的責罰嗎?” 謝寶扇俯身說道,“罪女是皇后娘娘的女官,娘娘沒有厭棄罪女,自當盡心盡力服侍在娘娘身邊?!?/br> 李商聽她提起皇后楊氏,神情一時有些恍惚,自從太子壞事,再也沒人敢在他面前提起皇后和太子。 李商看著謝寶扇雙手捧起的奏折,冷聲說道,“皇后既然能狠心鳩殺自己的親兒子,這請罪的折子也不必捧到朕面前?!?/br> 廢太子死在東宮,他顯然已猜到楊氏的折子上會說些甚么話。 謝寶扇屏氣斂聲,說道,“廢太子之死,這世上除了皇上,就只有娘娘最心痛,然而娘娘是不得已而為之,請皇上憐惜娘娘一片苦心?!?/br> 謝寶扇的話讓李商冷硬的面容緩和了幾分,他回想起和楊氏的夫妻情份,不禁黯然神傷,當初在潛邸,他們正是少年夫妻,也曾濃情蜜意海誓山盟,楊氏雖是女流之輩,卻頗有才干,他起事后,楊氏為他出謀劃策榮辱以共,登基之初,朝中局勢不穩,她晉封為皇后,一面管理六宮,一面替他籠絡宗親女眷,可謂是盡心盡力。 只是,廢太子的所為所為實在傷透他的心。 一時,李商難掩悲傷,左右伺候的宮女太監紛紛低頭,過了半晌,李商說道,“你抬起頭?!?/br> 謝寶扇緩緩抬頭,她飛快的看了一眼坐在寶位上的李商,又雙眼微垂,目不斜視,李商細細打量著她的眉眼,座下的姑娘正是青春年少,她溫文爾雅,沉穩大方,竟有些楊氏年輕時的品格。 李商看了一眼文冬,文冬上前從謝寶扇手上接過奏折,捧到李商面前,李商翻開折子,入目便是楊氏娟秀的字跡,她心痛太子的罪責,又細數自己的罪過,當讀到楊氏寫道,上愧于祖宗 , 下負于臣民,忍不住潸然淚下,喃喃說道,“皇后何罪之有?是朕這個皇上沒有教導好太子,朕妄為君父,以至于釀成今日的慘劇?!?/br> 李商痛哭流涕,一旁的文冬陪著落淚,稍傾,謝寶扇大著膽子說道,“廢太子之罪,不加以嚴懲,不足以震懾天下,娘娘心知皇上慈父心腸,為了撫慰三皇子和四皇子在天之靈,為了給朝臣和百姓們一個交待,這才不得不忍痛下手?!?/br> 說罷,她又朝著李商磕了一個頭,李商沉默不語,大殿里靜悄悄的,他望著謝寶扇的頭頂,問道,“皇后這些日子如何了?” 李商自回京后,就盯著邊關的戰事,太子謀逆,半數的朝中大臣被牽連其中,等著三司會審的罪臣擠滿大理寺的監牢,直到近幾日,李商方才有片刻松散的工夫,豈知今日他剛下朝,就有太監來報,說是皇后一杯毒酒鳩死了太子,他震怒之下,還不待向皇后問罪,皇后的請罪折子就送來了。 謝寶扇垂首回道,“娘娘一夜白頭,誰也不見,每日只待在坤安宮的偏殿?!?/br> 李商又是憤怒又是心疼,他嘴里連罵三聲逆子,眾人都不敢出聲,最后,李商對謝寶扇說道,“你平身吧?!?/br> 謝寶扇站起身,立在一旁,李商收起楊氏的請罪折子,他道,“皇后身邊沒剩幾個人了,她既召你入宮,可見你是個妥帖人,平日好生服侍皇后,就當是將功折罪吧?!?/br> 謝寶扇朝他屈膝行禮,說道,“遵旨?!?/br> 那李商朝她揮手揮手,謝寶扇慢慢后退,出了大殿。 走出乾明宮時,華燈初上,李嬤嬤還等在殿外,寒氣一陣一陣襲來,她和李嬤嬤剛走了幾步,身后傳來文冬的聲音,“謝女官,請稍等?!?/br> 謝寶扇和李嬤嬤立足,文冬追了上前,他喘了兩口氣,遞給謝寶扇一盞琉璃燈,說道,“皇上說了,天黑路滑,叫你們點著燈回去?!?/br> 謝寶扇接過琉璃燈,她向文冬道了一聲謝,文冬點頭,目前著她們走遠。 第97章 廢太子之死震驚朝野,他…… 廢太子之死震驚朝野, 他罪惡滔天,卻未經審訊,就被皇后一杯毒酒賜死, 誰也沒想到她如此狠辣,竟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能痛下殺手。 皇后行事乖張,藐視圣上,一時,滿朝文武大臣議論紛紛,請求廢后的折子如同雪花一般飛到御前。 朝野上下一致要求李商廢后,皇后剛失獨子,娘家壽安侯府自顧不暇, 眼見皇后在宮中的地位汲汲可危,只不過李商收到彈劾皇后的折子, 一律留中不發,倒叫大臣們百思不解。 廢太子死后, 李商心緒難寧,宣布罷朝三日,這幾日他不見外人, 二皇子幾次到乾明宮請安, 都被謝大總管文冬攔了回去。 復朝這日,李商坐在龍椅上, 底下的朝臣們山呼萬歲,李商沉聲說道,“眾卿平身?!?/br> 御前太監一甩拂塵,唱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br> 最先出來回稟的是兵部尚書徐錦, 原來,今年到處都在鬧災荒,大鄴與韃子國的戰事剛停,各處急需用錢,近來,兵部要預支銀子趕制一批兵器,戶部以國庫虧空為由,遲遲不撥款,又推到工部頭上,工部沒收到銀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三部正在打官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