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所以,只要不太出格,鄉試名次完全由本州州府確定,由各自把握,禮部輕易不插手。 即使事后有什么風言風語,只要一口咬定,本州府臺等一眾官員就是出于一片公心,欣賞這一類型破題解題的文章,那么沒有切實的舞弊證據,誰都不能輕易改變排名。 所以,閱卷之后,眾官集體商議著取前幾名,并不為過,還已經成為慣例,是各個州府騰挪輾轉、大展神通的環節。 一位官員向府臺匯報詳情:“此次選中考生五十一人,與歷屆基本持平。以首日考試出題的闡釋「一言以興邦」之文來看,這批考生確實言之有物。若是說到觀點精妙新奇、論據切中肯綮,首推這篇,大人請看,出自息縣柳庭璋?!?/br> 府臺接過卷子,展開細細研讀,嘴里不忘應和下屬:“息縣縣令推舉過此生,你們給本官介紹的第一篇就是此生文章,看來確實是少年英才了?!?/br> 方才的官員繼續說道:“大人所言極是。另外還有兩篇,各有可取之處,能看出功底扎實,分別出自咱們州府的兩戶大族。卑職以為,以上三人可以包攬本次榜單前三,只是孰先孰后,還請大人示下?!?/br> 府臺一并看過三份文章后,先是用食指點點柳庭璋卷子,評點一句:“這人寫得確實精彩,字也拿得出手。沒想到息縣今年大放異彩,縣令教化有功?!?/br> “至于那兩份嚒,單看過去,自然都算是合格之作,還有些值得勾圈肯定的詞句。然而和柳庭璋的文章一比,立意就平直了些,有些泯然之意。本官可是不信,你們沒有看出來這點。呵呵,莫非,你們諸位,是要考較本官么?” 第54章 一旁圍站的幾個官員,自然明白府臺之意,是覺得從這三份里選頭名,柳庭璋應該是當之無愧、卓越超拔,不至于還要府臺親自來排定名次。 不過官員們聞言低頭束手,表示恭敬,卻無一人接話。 他們心中想的是,另外兩人可是有家族支持的,將來可能在科舉中走得更遠,說不定還能成為自己同僚甚至上司。為何不在這起步時期,與之交好呢? 而柳庭璋,不過是息縣縣令推薦過的一個窮秀才而已,毫無身家背景,他們這些人都沒有與這少年打過交道、更沒有一文錢好處到他們手中。 因此,他們才給府臺出了這個不算難題的難題。 畢竟,鄉試頭名也算個響當當的名頭,對于中舉之人,隱約可算是這一榜的領頭人。 萬一日后有緣,官場相見,總要敘起科舉經歷的。大家對于鄉試榜頭名、會試榜三甲,總是要額外敬重三分,這是官場不成文的小小規矩。 所以,立志為官的舉人們,對于鄉試頭名身份。雖然不如對于會試名次那么看重,也是較為在意的。 府臺也是宦海沉浮之人,不言而喻,了解下屬們將這等選擇題丟給自己的用意。 要不要給州府里的這兩戶大族賣好呢? 相信自己若是點了其中一人為頭名,下屬自然會神不知鬼不覺的透風過去,讓那家人領官府一個人情。 然而,府臺今年開始推行一項有利于自己功績的新規,卻會影響大戶們眼皮子底下的利益。 對于本地豪強,他都事先登門打過招呼了,自然有緊緊跟隨府臺的,也有隔岸觀火的。 有可能底下官員不太知曉其中內情,推出來和柳庭璋打擂臺的這兩家,恰好都是不太配合府臺新政的。 府臺已經對他們,暗暗窩了一肚子火氣,正愁沒有機會給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知道什么叫官威。 “選了東家得罪西家,反之亦然。這樣也不利于本州穩定啊?!备_一句話定下調子來。 他等了幾個呼吸,又自顧自接續道:“依本官意思,頭名要是出自這兩家,只怕不妥,倒會引起另一家的不滿。而且,三年前,某州的鄉試頭名是個貧寒學生,報到皇上處,得了好一番褒獎,說是教化惠及民眾,足見功在萬世。 你們也都知道才對,當時還有人勸本官,咱們云州也該見賢思齊,著力提拔寒門學子,是也不是?”府臺掃視眾下屬,意在言外。 官油子們哪里有不見風使舵的? “還是大人站得高、看得遠,屬下等拍馬不及。這樣說來,鄉試頭名,還真是非他莫屬?!币槐姽賳T連聲附和。 —— 鄉試考完正巧滿月之后,州府如約放榜。 從衙役貼榜上墻開始,這面大墻前,迅速人潮涌動起來。 大家呼朋喚友、相互擠靠,就為了早一點點看到新科舉人名錄。 壓在紙里的碎金箔反射日光,襯得碩大宣紙榜單更加金光燦燦。上面整齊寫出新科舉人的名姓籍貫,供人瞻仰。 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大家紛紛議論著:誰中舉了、誰落第了,誰是哪家子弟、誰又是何縣人士等。 大好晴天,日上三竿,就在圍觀者中,有一個青年,雖然儀表堂堂,舉手投足能看出教養,然而一身衣著平常,滿面無聊之色,好像與身旁眾人格格不入。 他也不明白,自己難得不用到茶樓說書,能夠在小院修整休整,今日湊這個熱鬧作甚? 不過就像是冥冥中有什么牽引,他還是來關注榜單了,然而出乎意料的人擠人,他即使人高馬大,也礙于眼前層層疊疊的黑腦袋,看不到榜單字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