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制片人
韓升其實從一開始就覺得,如果沒有了馬頭琴的《安河橋》,可能真的要遜色好多。 但具體個怎么來形容它,也是很難用言語來述說。 真的是這三十秒,讓歌曲確實升級了。 這是很少從別的地方能聽到的感覺,其中可能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馬頭琴這個民族樂器,或者說國內的很多樂器,都是天生帶著那種特別的情緒表達的。 這和西方的弦樂不一樣。 而且也剛好也不是大家熟悉的二胡,畢竟二胡這個樂器,拉這種歌曲悲傷了點。 但馬頭琴加持下的《安河橋》,就像是淡淡的感傷。 回憶過去的感傷。 帶著馬頭琴演奏出來的,天生悠長的余味。 “哇塞,這一手,玩的還是挺奇妙的...”汪蘇龍就表示,挺意料之外的。 表面上副歌早出來了,實際上是相當于用了一段純音樂作為副歌。這要是放在整體都是純音樂的氛圍下,還好,大家都是基本上靠著自己的想象;但已經有了歌詞的樂曲,明顯是要比純音樂在某種意義上,表達更為清晰的。 這樣的情況下,相當于已經是一個命題作文了。 突然又在里面加了個: 第二段內容自選。 這就很大膽,因為一旦給了題目,你前面又寫了那么多,那基本上觀眾就更偏愛前面的。 這種東西也可以簡單舉例子,比如說,對于很多人來講,同等情況下只有聽的收音機沒有聽覺和畫面的電視好,那同等的情況下,只有曲調沒有歌詞的音樂,是要來的比后者難做到一樣吸引人的。 但至少汪蘇龍認為,這三十秒鐘做到了。 并且更高一籌。 他還有留意眾人的反應,自從那一段音樂響起之后,他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屋子里情緒的變化。 其實韓升這一季唱的歌里,現場情緒最激昂的是《本草綱目》,其他的歌曲無論是本身特色還是情緒,都會比較低沉一點。但《安和橋》是屬于那種雖然也是沉積的情緒,卻又因為那種帶著煙火氣息的演繹,讓人不由得更為心思浮動。 這還都是虛的,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對京城都不太了解的鄧紫其。 她的人生前面大半基本上都是在鄉港為主度過的,估計對這個京城的了解,不會太多。但即使是她,也明顯從表情上能夠感受到,她也領會了其中的含義。 所以老是有些愛豆的粉絲問: 為什么我家哥哥請了國外格萊美的團隊做編曲,請了獲得設計大獎的mv導演,請了大牌的服裝造型師,還請了水軍... 哦不,總之為什么不火? 原因就在這。 愛豆的歌曲很多都是粉絲專供,或者有些直接是辣雞被粉絲吹得以為很厲害,實際上啥也不是。 當然,愛豆也好,韓升也罷,這些他就不評價了。 “噢噢噢?。?!” “啪啪啪啪?。?!” “好棒啊,謝謝韓升老師帶來這么精彩的表演!” 表演結束,現場的人發出歡呼和鼓掌聲,熱烈的就好像這個節目要殺青了一樣... “誒誒誒,你們這樣有個問題?!?/br> 好在節目組的設計是很好的,楊迪在大家歡呼過后,也及時接茬。汪蘇龍立馬會意,跟上捧哏:“誒,那您說說,有什么問題?” “這問題可大了去了?!?/br> 楊迪轉了轉眼珠子,豎著手指搞怪地搖了搖頭:“這開場就那么厲害,那我這個壓軸的,你們豈不是要鼓掌鼓個三分鐘?” “可以!哈哈哈...”眾人也都笑了。 楊迪其實不是一個特別能拉主key的,但他能做綜藝咖里這么高的位置,除了那些段子之外,還有就是他還蠻懂什么時候,該講什么段子的。 韓升新歌這么棒,看得出至少郁可惟的表情就有點凝重了,眼看是很緊張。 這時候他出來放話: 誒,我楊迪是這一次壓軸的,你們別忘了還有我,有天花板,但也有我在這里墊底啊,放心吧! 于是歌手們的氣氛隨之一松,就包括汪蘇龍和鄧紫其,兩人幾乎可以說是全程見證了韓升在這一季里的各種表現,包括汪蘇龍算上這次是第三次直面韓升的對打。 被蹂躪得“死去活來”。 這會聽到這件事情,都不由得有點松了一口氣的感覺。 還好有楊迪,眾人不由得都想了這么一下,然后就愉快地各自帶來了自己的新歌: 然后,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從初入演藝圈的第一個綜藝,到現在已然是飛升頂層,兩次錄制的感覺完全是不一樣的,但最終還都是回歸于京城的一次演唱來結束。 韓升少有的有些感觸。 不過節目錄制就是這樣,該說再見大家就說再見。至于關系好的,想保持聯系也不是多難... ... 錄制完綜藝后的八月,韓升其實是在行程上時間卡得沒那么緊了,但是事情還是有的。 因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嘛,持續上漲。 20億,25億,30億... 這部在一開始因為哪吒造型比較不是常規的,并且甚至有些丑和不走尋常路的感覺,而被主創們自己心里都有些懷疑的電影,從上映之后就幾乎沒有停下來票房上漲的步伐——倒也不是說沒有爭議的那種,當初票房過十億的時候,就有人說: 哎,也就是《大圣歸來》沒有趕上好時候,否則不比《哪吒》好多了? 畢竟那部電影是點進去一看,基本上三到五星,并且多數還是四五星的級別,在各個地方的口碑也是相當的好。 但怎么說呢,電影這個東西,肯定是要看時代發展的。 《戰狼2》要放在十年前? 那些網絡意見領袖的公知,就能把吳京噴死,各種陰陽怪氣他,各種噴他都有很可能。 要放在五年前呢,《心花怒放》,這部電影當時票房總計11.67億,登2014年度國產電影榜首,并成為國產電影史繼《人再囧途之泰囧》和《西游·降魔篇》之后的第三名。 而《大圣歸來》是15年的電影,9.56億元已經相當不錯。 也就是被《捉妖記》24億襯得一般。 但其實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大量資本涌進電影產業,全國的電影票房迎來爆發式增長。所以光談論票房,不看時代和產業發展,是不大客觀的。 再舉個最明顯的: 幾個月前上映的《復聯4》火成什么樣子。 誰都不會想到,也就僅僅是兩年之后,漫威就在內地萎了,而觀眾也多數都不再對歐美那些質量一般的大片抱有期待,而是真正開始關注起作品本身。 電影這個行業,這兩年是發展很快的,不能用幾年前的標準來判斷。 “沒有必要去對這些做出解釋了,部分人有點情緒很正常?!?/br> 韓升壓根沒有想過去辯解。 電影這個東西大家各自有自己的觀點,尊重觀眾就好。只要不是惡意的,就沒有必要去杠。 “那您的意思是,應該不會發酵起來?” 助理問道:“會不會有人借機拉踩,然后...” “應該不會吧,如今的環境不一樣了,大家已經開始為自己國家的電影表示支持,感到自豪。所以其實大家都沒特別大的意見,畢竟看到動畫電影產業發展,那也是極好的?!?/br> 韓升太明白這些東西了。 電影這一行,其實是非常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就像是《流浪地球》之后,一堆科幻的項目就開了新組。甚至要不是《上海堡壘》實在是太過拉胯,只要能達到正常水平,那它一定能借著《流浪地球》有個很不錯的票房。 就像《哪吒》之后,《姜子牙》也是被吐槽的不行。 但票房那還是16億,年度第三呢。 所以目前大家還沒有那種有點惡性競爭的感覺,都是相互鼓勵。 于是這些天的經歷總結起來就是,新出現的爭議,有,但基本上大方向是不會出錯,誰都能看到《哪吒》已經勢不可擋了。 直接就奔著目前的年度票房冠軍,《流浪地球》過去了。 “說起來這個,還挺有趣的?!?/br> 旁邊,蔣希希這時候也從電腦前抬起頭來,笑道:“現在網上各種平臺里,都在談論你和這兩部電影的事情?!?/br> “是么,都在談些啥啊?!?/br> 韓升笑了笑,這事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他雖然宣傳《哪吒》的時候沒有以藝人的身份出面,給東升文化站臺,但取得如此優秀的成績之后,大家自然會深扒東升文化: 其實都不用深,一看就知道,這公司老板是韓升。 那可就有趣了。 “之前知道東升文化是你的公司的,還是少數?!?/br> 說著,蔣希希正式地坐好,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保持著愉悅的笑容道:“但是這一出過后,大家算是‘意外’地發現了這件事情,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名氣。 我覺得,可能比你親自出來給公司各種站臺推銷還要起用。誒,你這是不是計劃好的?” “我哪能想到那么多啊?!?/br> 韓升哭笑不得。 因為有金手指的原因,他現在在周圍的工作人員眼里,都快被看作全知全能了。 就類似那種,上到黑洞量子核聚變,下到修鞋貼膜泥瓦匠,啥都會。 他也就必須及時糾正眾人,道:“算是個意外之喜吧,而且時機來的其實剛剛好,畢竟過早或者過晚的話都不行?!?/br> 過早知道,那就完蛋了。 東升文化,注定是韓升的名氣捆綁下的公司,并且比簡單捆綁還要要難搞。 就類似于天王級歌手如果娶了個很不錯的新生代女歌手,前期她會光速上位到一線都夸你,但哪怕她再優秀,那也很難突破頭上這頂“天王老婆”的帽子。 并且進一步的,這個帽子對于公司來說是不起用的。 大家要看你成績。 而過晚知道呢,也意義不大。 到時候大家就是沖著公司的口碑去的,韓升的老總身份,那也就還好。 所以剛上了《哪吒》證明自己的東升文化,又沒有名氣大到能無視韓升的地步,這撥下來立即熱度拉滿,韓升便道:“但運氣這個事,來了也擋不住的,也多營銷一下吧?!?/br> 公司和韓升現在,屬于是相輔相成的狀態。 蔣希希自然清楚這點,笑道:“放心,我這邊已經跟公司做了溝通,安排好了的。到時候,也會持續跟進這件事情?!?/br> “嗯...哦對了!” 韓升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開口問:“公司最近既然熱度這么高,應該也接觸了不少項目吧?!?/br> “差不多?!?/br> 助理在邊上解除隱身狀態,點點頭:“不過多數都還是在初步接觸階段?!?/br> 說著,頓了頓才繼續補充道:“這些要么就是之前看不上東升文化,現在也是抱著可以一試的心態,談起來不容易。要么,就是有點太急功近利了?!?/br> 好像只要是東升文化發行,就能大賣一樣,這個心態可要不得。 “這兩種確實都不好搞,尤其是后面的?!?/br> 韓升也摸了摸下巴,心下了然:“行,不用著急,可以慢慢接觸著就好?!?/br> “好的,韓總,不過...” 助理猶豫著,想說什么。 韓升一眼會意,道:“噢,我知道你想說什么。是不是覺得公司這邊《哪吒》快接近尾聲,空出來那么多人手,得趕快準備下個重點項目么?” 這么想很正常,之前是《戰狼2》上映最忙的時候結束,很快接上《流浪地球》,一直到上映結束,又立馬接了《哪吒》,算是一直在正常運行。 但之前一直都是只抓一部重點電影為主,公司現在完全有能力開多條支線的時候... 甚至一部重點電影都沒有。 但,這是不對的。 “重點電影有的啊,不是下個月就要準備開機了么?” 韓升看著有點呆住的助理,笑道:“不要覺得投資少,就不是重點了啊,我的工作重心甚至都要到那邊去...” ... 夜,公司。 燈光下,韓升終于有時間從《哪吒》和公司雜事抽出空來,看新片的準備情況。 這部電影不被看好,其實很正常。 甚至韓升他們的公司當初能接到這個項目,都是對方廣撒網來的:就是基本上給行業內所有能出得起這個錢,并且還算認真做事的公司,都發了。 這其實是有點不那么好的事情,或者說,不會被看好的事情。 因為一般不是這樣的。 就如果你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的話,一般是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尋找合適的投資方合作。因為投資方這邊能給你的,其實除了錢,還有很多東西: 比如萬達,就能給你院線。 比如說阿里,就能給你在網絡售票平臺上各種廣告,甚至還有鎖粉這種cao作。 當然,還比如東升文化,就能有一大堆電影相關從業人士被召集起來,并且都是高價挖過來的。經過一些小項目的磨合,現在算是一輛非常優秀的賽車: 只要駕駛員合格。 那這部賽車,就能開出不錯的成績。 所以那些廣撒網的,在業內一般都被認為對自己的本子不自信,對自己組建的劇組不自信,總之就是那種碰運氣的,還啥也不懂。 但這部戲,其實如果不看別的,倒也確實是東升文化能給提供最大的幫助: 因為這戲,目前定下來的演員是沒啥名氣的。 導演是跨行,沒經驗。 甚至故事都是有一部分,已經被觀眾知曉,需要進行很妙的改編的那種。 所以它是很適合...等一下。 咳咳,也不是人家適合東升文化,東升文化就不挑選人家了。事實上,東升文化才是占有主動優勢的那一家。 可實際上呢,當初東升文化真的蠻積極的就拿下來了。 或者說韓升就很積極。 甚至還表示,自己以后可能會做制片人,所以這部戲他如果有空的話,會盡量跟進。 態度好的讓人不敢相信: 韓升不拍戲,不發專輯,不上綜藝,這幾個月到幕后干活?哎喲,這下子別說蔣希希了,業內好多人都覺得他要轉型。 這個,哎,也沒辦法啊,金手指即將到期,好的機會都要抓住。 不能當演員的話,投資也必須跟上,來給東升文化加成,也是給他韓升加成。 畢竟,這部片子就叫, 《你好李煥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