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安和橋
似乎確實懷舊這件事情,是讓韓升比較難寫的一個類型。主要是如果要從曲子到曲風能充分體現懷舊,估計得八九十年代,超出金手指范疇;如果是歌曲本身帶懷舊這種意愿,那就也不好選。 首先特別直白的不是太好,最好來點意境的。 然后呢,如果能貼合這個城市更好,畢竟節目組這邊放棄以城市為題目,轉而選擇其他選題是因為節目做久了,沒辦法。 但如果韓升這邊能時不時也保留有一些城市的因子,那自然是極好的。 可以說,這叫加分項。 畢竟收官嘛。 所以最后其實選擇范圍并不是那么地寬,這要換做其他城市,指定就沒有多少機會了。好在京城也是個文娛匯聚之地,有這么一大波的歌曲呢。 于是最終《安和橋》就這么被選出來了。 但這地其實并不算出名。 如果不是這首歌,很多人提到這個名字,最多想起來一個“安河橋北”地鐵站。 也確實,韓升當年讀書的時候老是坐4號線,也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地方——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學校還沒有好到可以一路坐到很靠后的地鐵站。 坐到頭的學生們應該就知道了。 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別說沒在京城生活過的,就說生活不久,或者活動范圍在東邊的都不知道。 “這歌名...估計是個回憶?” “我覺得像是,這種直接帶著地名的,通常沒點東西不敢這么寫?!?/br> “同意,我覺得肯定是有點什么東西?!?/br> 眾人議論紛紛。 其實這最后一次,現場的常駐還是單日嘉賓都會唱歌的,哦對,包括楊迪都會演唱一首歌曲,到時候拿去可以做商演的那種: 明星跑商演,主要還是唱歌。 不可能說演員上去表演一段哭戲,綜藝咖上去就必須把下面的人逗笑,太難了。 但這最后每人都要唱一首歌的時候,卻并不是大家把壓軸好歌拿出來的時候:事實上,基本上大家第四次錄制的時候,該掏的就已經掏的差不多了。 所以最后的懸念,那就只剩下韓升的新歌能咋樣。 回望韓升這一整季的錄制,除了第四次因為要給其他人留出一些空間,所以沒有唱歌之外,其他的每一首都是拿出了不錯的水準: 《孤獨患者》就不用說了,這首歌出來的時候熱度就巨高無比,上了一整晚上的熱搜。 這可不全是節目組買的。 因為韓升這邊新歌自帶熱度,而節目組這邊是日常會給韓升的新歌買一個熱搜第一,所以本身就會比正常的熱搜要時間長很多:有熱度又肯花錢,夾總最喜歡了。 然后后續到了《思念是一種病》的時候,這歌依舊是熱度第一。 當然也不是說《思念》這首歌就不好,甚至很多人表示《思念》這首歌相對來說更輕松歡快,適合聚會的時候唱,沒啥難度還容易上口。 但是傳唱度有的時候真的是個迷。 很多人又往往喜歡那種看起來“稍微”有一點難度的歌曲: 本來大家可能最開始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就覺得哇,好喜歡,好愛這首歌,能表達我當代獨居青年人的孤獨,然后就想著學一學。結果學一學,還有點難度,那基本上就激起了不少人的一點潛意識的勝負心,不自覺就哼上幾句那種。 相反,一學就會的有時候可能確實是要來的不那么讓人印象深刻。 當然,熱度第一到了《本草綱目》的時候,就還是果斷下來了: 沒辦法,話題性爆表。 就像韓升說的,深圳這個城市是什么城市?與國際接軌的先鋒城市啊。 之前說過的什么各種國外的政策,很多其實也就是在深圳試點過得,所以其實這整套下來確實很多人也會多多少少帶著點別樣的眼光去看深圳,畢竟有些外國的政策本土化... 不是那么好的。 就比如說現在還在默默醞釀,等到了一陣子之后,才發酵出來的深(防和諧)房里事件。 而韓升剛好又在這個地方,講了一點自己原來來深圳時候,關于一些事情的感官。接著,又在最后的時候,給大家獻上了這么一首《本草綱目》... 雖然說是節目組命題作文吧,但是大家現在早就明白了。 再傻,節目組做了四季。 多少都摸透了。 所以大家都知道韓升肯定是提前知道了題目,知道了題目還做這樣的理解,剛好這段時間里韓升一直忙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事情,這部戲到現在已經17億票房了。 韓升也就這段時間沒有特別回應,網上自然是發酵的厲害。 不過大家也相信,隨著《紅玫瑰》的出現,這種爭議可能也就差不多平息了。 音樂就是有這種力量的。 很多節目組的工作人員甚至表示,這歌完全值得拿去拍一部電影什么的,就叫《紅玫瑰與白玫瑰》,配上這個音樂就特別有感覺。 emmm,韓升要是說,其實真有一首白玫瑰的話,那他們估計就更激動了。 所以到了最后,《安和橋》。 看似大家都不了解的一個名字,無法從中揣摩出更多的東西,也就能從馬頭琴這件事情上摸到那么一點點的線索: 難道是草原的歌? 草原的歌有什么,好像都是一些多多少少帶點民族感覺得,這和安和橋也不搭嘎啊。 越是這么想,心中好奇越是拉滿。 終于,也在一群人想了不知道多久的時候,韓升這邊終于全場準備完畢。 所有人都安靜,和他很熟的吳丹期待著,和他節目上相處的還不錯的汪蘇龍好奇著,和他很久不見,總感覺自己能從中聽到些什么的張寧注視著... 然后一陣鼓聲傳來,節奏拉滿,伴隨著幾聲撥弦。 區區兩件樂器,就已經畫面感鋪滿。 帶點滄桑和深沉,帶點沉郁和頓挫,還有更多的緩慢的節奏,仿佛也拉回了緩慢的從前。那座并不是多特別的,甚至可以說普普通通,只是一座沒有靈魂的水泥橋。 有人是知道這一點的。 但這一刻,他們都不由得生出了對他更多的幻想,然后就聽見歌手開口: “讓我再看你一遍 從南到北 像是被五環路蒙住的雙眼 請你再講一遍 關于那天 抱著盒子的姑娘 和擦汗的男人...” ... 簡單又濃厚的情感,這是鄧紫其第一時間的聽感。 這讓她比較驚訝,因為一開始她以為會是首特別有人生感悟的歌曲。就像他之前唱過的《山丘》,鄧紫其當時聽完整個人都驚了,對韓升的評價立馬拉升一大截: 所以她理所當然得想,或許也要講很多東西。 就像之前的歌詞里說的那樣,“想說卻還沒說的,還很多,攢著是因為想寫成歌,讓人輕輕地唱著,淡淡地記著,就算終于忘了,也值了...” 這種感覺太棒了。 但實際上真正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她腦海里不會覺得這是一個特別難以想象的。 甚至還富有煙火氣。 對,就是那種樸實的煙火氣。 這一點汪蘇龍更是深以為然,因為他雖然是出生在東北,但已經在京城居住蠻久了,以至于在節目上都覺得自己普通話應該早就沒問題的那種。 所以他還真的就能體會到更多的煙火氣。 那天,抱著盒子的姑娘,和擦汗的男人,其實就是生活中或許早就尋常不過的一個畫面。尋常到,幾乎沒有人會把這件事情寫進歌里,因為真的沒什么特別。 但是真的寫進去的時候,就會覺得好像,確實可以有這么一個畫面。 回憶里的清晰的畫面。 換句話說,那天的姑娘和男人,或許并不是主角,卻被記憶的如此真切。于是,好像真的有什么深處的記憶鮮活了起來。 “我知道,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樣回不來 代替夢想的,也只能是勉為其難...” 然后,汪蘇龍就猝不及防地聽到了歌曲的副歌部分,俗稱高潮。 可這僅僅就是才開始一分鐘,按照平均一首歌怎么也得三分半四分鐘的長度來講,出現的稍微有那么點早... 卻絲毫不影響那種小感覺。 反正他是被擊中了。 那些青春一樣回不來的夏天,或許是要比懷念青春來的更為動人一些。 因為似乎所有人都在歌頌青春,歌頌那個可能確實是人生中璀璨的歲月,當然,是回望的時候覺得璀璨,難以忘記當時的種種。 但好像就忽略了青春之后,就沒有了么? 或許還有更早的或更晚的,記憶里的某個日子,就像是遠遠回想起的日子,然后配上一句“代替夢想的,也只能是勉為其難”。 似乎有些前言不搭后語,卻又讓人瞬間浮想聯翩于其中的故事。 那些日子過后,就這樣歸于平庸了么? “我知道,吹過的牛逼 也會隨青春一笑了之 讓我困在城市里 紀念你...” 于是當所有人還在回味前面那段的時候,又有人愛上了后面這段。 因為某些節目組的人早就已經從年少時候的夢想中醒來,或許會懷念那時候,但有時候真的回想起來,就像是當年qq空間里的簽名和動態: 每每翻起來,都會是妥妥的黑歷史。 當時怎么那么sb? 所以或許打動他們更多的,不是那些時候的夢想,甚至很多人的時候就真的沒有特別的堅定要完成的夢想這個詞。 初中的時候想著考清華還是北大,高中的時候覺得上重本就很已經很不錯了。 畢業的時候想月薪一萬,工作了發現不是大城市這樣的工資,真的很難,尤其是冷門行業。 甚至連戀愛的時候,最開始,對象都未必是最喜歡的那個。就像是班上最好看的人,一定是多數人都喜歡的那種,但堅持追求的也就那么些。 但那時候沒堅持,卻一定有吹了很多牛皮。 甚至上面的不都是么? 清華還是北大,月薪一萬,和最好看的女生男生談戀愛... 這些相對來說,就又是那個明顯的內核出來了:煙火氣息,不會覺得是那種想象中陽光燦爛的青春,而是那個帶點回憶,又有更多共鳴的。 更值得紀念的事情。 ... “讓我再嘗一口 秋天的酒 一直往南方開 不會太久...” 這首歌比較特別一點的,似乎并不是這么早就出現的副歌。 它在副歌之后,甚至都沒有暫停,就接著又開始下一段了。這種cao作,就幾乎沒給留下緩沖的空間,去品味副歌部分的東西。 但想想,卻又不是太意外,畢竟接下來的這句似乎又回歸了淡淡的文藝氣息。 可惜,有時候民謠真的不能太正常的去判斷。 下一句,就又是: “讓我再聽一遍 最美的那一句 你回家了 我在等你呢...” 然后心中的感覺,就如山呼海嘯一般,飛速地掠過。 某乎上說,民謠其實最重要的,是講故事。這種類型的音樂通常不會有很大的音程跨度,平穩進行的旋律——因為主要為了「敘事」而不是「炫技」。 現在的感覺,大概是如此。 這首歌幾乎就和韓升之前唱的《孤獨患者》和《紅玫瑰》不一樣,這兩首更像是唱片工業下的精美制作,到了很高的境界。 隨便聽聽就很能帶入感覺。 也不像是《本草綱目》那樣大膽直接,帶著創新的東西,和天賦的意思在里頭。 它更像是《思念是一種病》。 那種比較純粹的歌詞以及旋律表達出來的東西,基本上換句話說,就是只給。哪怕歌詞不是那么淺顯,也是沒有什么掩藏的,直給。 那種感覺,最后都匯成那句: 你回家了, 我在等你呢... 哇,你就知道吳丹這種人,也算是聽了多少首歌的,都覺得可能確實是有那么一點感觸。 懷舊的感覺滿滿的。 因為不僅僅是懷念所謂戀情,青春,還是更多,而是什么都可以。 他覺得已經夠了。 直到,低沉悠揚的一陣樂聲響起,是馬頭琴的聲音。想用任何辭藻去描述,卻又無法用言語來準確地描述出來: 悠長,遙遠,又充滿了想象... 然后他就終于明白,為什么副歌那么早出現?;蛘哒f,傳統意義上的副歌出現了, 但這首歌里的副歌到這里,才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