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7)
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為老師。 生活所迫混口飯吃,為教師。 我們教育行業,這兩種師者都是并存共生,互相促進,才有現在教育業的繁榮。沒有誰低一等,也沒有誰高一級。我們一起用歲月和光陰,耗費了大量心血,送走一屆又一屆的孩子們,看著他們從樹苗,長成參天大樹。 頭發花白,至死無悔。 杜校長說著說著,臉色都有些痛苦。 他仿若喃喃自語。 學生不是我們的敵人,是我們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 他沉默許久,終于抬眼看向會議室角落里縮著的教師。 那人賊眉鼠目,令人心寒。 你收了網媒八千八的好處費,賣了你親自教導的學生。 道出真相,杜校長語氣滄桑而痛心,咬音都氣得發顫。 許方,你有錯,你不配為師。 第27章 澄明市教育局公開發布的解聘澄明中學教師許方的公告,并沒有引來多少關注。 唯獨邵煉坐在高科實驗室電腦前,將這短短的公告,從頭到尾仔細的看了一遍。 他對許方這個名字沒有任何的印象。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沒有印象的人,居然敢為了八千八,上網媒的采訪,聊關于沈明洲真相。 上課睡覺、考試白卷、性格孤僻,一項一項列出來,都是為了證明沈明洲不值得人喜歡。 心思陰狠得令人嗤之以鼻。 這樣的人丟了飯碗的消息,根本沒人在乎。 大眾對澄明的印象,仍停留在沈明洲榮獲院士認可的消息上。 因為創新科技大賽各個省市賽區接連不斷的發來捷報,不少原本不關心不在意這個比賽的人,也會樂顛顛的關注一下,順便聊聊沈明洲。 你這么有空? 沈明洲以為邵煉在忙,走過來卻發現這人翹著拖鞋,支著下巴看網絡八卦。 邵煉見他過來,不僅不覺得羞愧,還扯過沈明洲,驕傲的說:看看!好多人夸你呢! 沒有在朋友圈找到的滿足感,邵煉在網上找到了。 沈明洲長得又帥還那么聰明,艸,我男神了。 慕了慕了,創新科技大賽的錄播在哪里啊,我也想感受天才的力量。 唉,才十六就這么厲害,別人的十六歲。 夸獎層出不窮,自動屏蔽掉幾個酸溜溜的眼紅黨,簡直是邵煉的天堂。 這么優秀的沈明洲,看到沒有,是他家的。 沈明洲掃了一眼,全無興趣。 沒有什么害羞、靦腆,而是眉梢一挑,冷漠無情的叫邵煉干活。 既然你有空,幫我加一下科協的負責老師,他說要傳表給我填。 實驗室唯一外網電腦,被沉迷網絡的邵煉霸占。 邵煉當然得給沈明洲干活。 距離全球科技大賽總決賽,還有兩個月的時間,想象中的悠閑度假并不存在。 邵煉加上了負責老師,幫沈明洲接收了二十多張表格的壓縮包。 現在的比賽都是靠表評獎了嗎?邵煉發出了真誠的疑惑。 沈明洲說:因為林院士希望我可以把蜻蜓分成單獨項目參賽,所以要重填一次參賽表。不止是全國評審要的表格,還要提交到全球科技大賽組委會的表。 說完,他的視線極度期待的眼神,看向邵煉。 臉上寫滿了你懂的。 邵煉當然懂! 沈明洲這家伙熱衷實驗、建模,能夠不知疲憊的熬夜去挑戰突如其來的想法創意。 但是,他討厭填表。 應該說,沈明洲討厭一切書面形式的表格、報告、論文。 邵煉始終懷疑,沈明洲寧愿在文檔里敲下一萬行代碼,也不愿意動手填一頁表格。 好吧,我懂,沒問題。。 蜻蜓的誕生與改進,他再清楚不過了。 從太陽能技術獨立衍生出來的產品,完整程度足夠代表中國參加這次全球賽事。 邵大秘書攔下了填表的工作。 他關上宿舍門,點上一根煙,夾在指間,皺著眉、翹著腿,慢慢給沈明洲干活。 邵煉同樣討厭填表。 反反復復去寫一堆已知信息,根本沒有撰寫論文報告有趣。 可是,科協拿來的表格,不僅要寫遞交審批的個人資料,還要帶上項目說明。 中英文雙語版,看起來科協并沒有看在林勤忠院士的面子上,減少這些繁復的程序。 再沒意思,邵煉也會為了沈明洲圓滿完成任務。 蜻蜓的項目概述。 創新科技大賽評選表格。 全球科技大賽報名資料。 還有,沈明洲的個人履歷 邵煉早就將沈明洲生辰八字身高體重記得清清楚楚,連小學初中就讀的學校班級信息,都能提筆寫出來。 獲得榮譽欄次,寬敞的空白處,邵煉簡直想往上寫:即將創造出震驚全世界的萬物系統解決一切不能解決的問題掌控下一個時代命脈。 然而,筆懸了許久。 邵煉苦笑的咬著煙,認認真真給沈明洲寫道:創新科技大賽省賽一等獎和《ENE》刊發論文一篇。 表格枯燥刻板得無趣。 邵煉自娛自樂的暢想沈明洲驚艷世界的未來,卻在家庭關系欄次,皺起了眉。 父:沈武昌 母:蔣蘭 兄:沈浩 沒有一個人的名字和信息令他輕松。 如果不是因為沈明洲是未成年,又和他沒有親屬關系,他只想將沈明洲直接掛在自己的名下,這輩子都不用和那些沈家人扯上半點關系。 這種表格,沈明洲不填也好。 有些人的信息,提筆寫出來都覺得糟心。 * 美國,全球科技大賽組委會。 各個分賽區選吧出來的代表選手,資料都在近期送達這里。 組委會成員核實項目,登記選手信息。 突然,有人揚聲笑道:這次中國派了沈明洲參賽! 誰是沈明洲? 好像是邵煉的學生,寫了一篇太陽能轉換技術的論文,刊發在了《ENE》上。那人審視手上的資料,他果然只是高中生啊。 全球科技大賽面向青少年,沈明洲的履歷出現在這兒,代表他還未高中畢業。 一篇論文讓這個名字拼音擁有了知名度,而且還跟久違的邵煉掛鉤,確實惹人多看幾眼。 照片上陌生的東方少年臉龐,實現冷靜的直視鏡頭。 成員們多多少少聽說那篇太陽能論文的高度,僅次于當初邵煉給科研界的震撼。 因為,太陽能專家們,據說埋頭在實驗室里,忙碌了不知道多久都做不出來。 專家做不出來,說明是假的吧。隔壁桌的成員,抬頭起來,再有前瞻性的理論,萬一未來被證偽,那不是大笑話嗎? 邵煉的理論,可從沒被證偽過。 聽到這話,不少人哈哈大笑,沈明洲可不是邵煉。諾獎獲得者約瑟夫帶了這么多屆博士,也沒見過超越或者等同于約瑟夫實力的學生??? 是這個道理。 無論參賽選手導師頭銜多么輝煌,大賽只以學生項目評審。 太陽能的理論技術再完美,在組委會看來,也只是具有未來開拓性見解,并不值得一個 沈明洲參賽的項目,不是太陽能轉換技術?! 審閱資料的人詫異驚呼,所有人視線都聚了過來。 是《基于轉換率60.12%太陽能技術的三維透視建模搜救型無人機》! 沈明洲的項目是無人機。 中國代表團另外一名選手歐陽博藝的項目才是太陽能。 誠然,歐陽作為第二作者,在論文上也舉足輕重。 但是向來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評判成果的組委會成員們震驚了。 難道太陽能是這個小姑娘的技術? 不對啊,沈明洲為什么能用太陽能無人機參賽?!很明顯,成員們更關心另一件事,難道他已經實現了論文里提到的理論了嗎? 不可能 這個想法太恐怖,審閱資料的人連連搖頭,凝視表格,仔細查看沈明洲的無人機技術。 然而,越看越窒息。 轉換率60.12%以上的太陽能技術。 可穿透墻體的遠紅外功能。 輕型航空材料內外加固。 獨創系統響應三維建模并行程熱成像。 什么可能不可能。 看資料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他、他這是在專家們解決不了的太陽能基礎上,又造了一臺軍用無人機?! 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之間的鴻溝天塹,用一本磚頭厚的著作都寫不完。 多少令人稱奇的科技,在推廣到民眾面前,已經是軍備使用過許多年,快要淘汰的技術。 耗資巨大、群策群力的研發,跟普通研究單打獨斗截然不同。 實用性就能吊打無數民用理論十幾年。 沈明洲搞個疑似軍用無人機,瞬間讓人聯想到失聯十年忽然出現的邵煉。 邵煉的技術?沈明洲的技術? 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所有收到消息的能源行業研究者,都拿起電話,撥給了全球科技大賽。 評審團還有空缺嗎?沒有?那嘉賓請柬給我一份。 上次行程排滿了,我們重新看了看,老師在比賽期間有空,可以擔任評委。人夠了?那你們這次公開展示會場幾號舉辦?老師會來現場。 一時之間,請柬緊俏。 不少相熟的人都會互相試探圈內同行。 最近的科技大賽又要舉辦了啊,你有沒有認識的學生在帶團隊? 有,好多人問過我了,你們就那么好奇沈明洲嗎?! 人類的好奇心是無窮的,特別是這種用模型逼瘋研究員的論文作者,一定要親眼見見,他怎么實現那個根本沒人能夠重現的太陽能技術! 圈內熱熱鬧鬧,唯獨親自審稿允許《ENE》刊發論文的梅拉德能源研究所,一片風平浪靜。 參加過會議的人,都表示理解。 憑梅拉德在會上那番話,擺明了就是對無法實現的未來理論技術全無興趣。 估計這位冷漠孤傲的大教授,還不知道沈明洲這次參賽的無人機,運用了太陽能技術! 大家紛紛幸災樂禍,仿佛獨享了一份驚天大秘密。 既然梅拉德不感興趣,你們千萬不要告訴他! 他們心里得意規劃:等參觀完沈明洲的項目,再去梅拉德面前炫耀,估計就能回報一直以來梅拉德能源研究所壓他們一頭的惡氣。 誰知道,比賽組委會無情公布了第X屆全球科技大賽評委名單,伊思.梅拉德板著臉孔的嚴肅照片赫然在列。 老狐貍,說好的沒興趣呢?! 梅拉德接著電話,將沈明洲的履歷收入文件夾,我為了見見下一批改變世界的少年,特地申請的評委。我和你們不一樣。 冠冕堂皇,態度坦然。 不信你看我推特,上個月我就轉發了全球科技大賽的消息了。 特別的游刃有余。 梅拉德掛掉電話,覺得自己的朋友們信息搜集能力落后于時代。 畢竟,沈明洲的技術,本來就是報名參加的中國創新科技大賽。 作為全球科技大賽的附屬賽,中國代表團怎么可能不派他出場。 只不過 梅拉德看著手邊那份詳細的蜻蜓報告。 太陽能、遠紅外、三維建模、航空材料。 說是它搜救無人機,倒不如說,它是輕型偵察機。 他完全沒想過,這么一個孩子不僅實現了理論中的太陽能技術,而且,還做出了不得了的東西。 第28章 等待赴美這段時間,邵煉特別的關懷備至。 一日三餐精確到食堂大媽的食譜。 晚上掐著十一點催他去睡覺。 蜻蜓改裝不用他開口,材料資料一應俱全還送助手。 沈明洲懷疑自己是要打包出國一整年,邵煉怕他跑路不給萬物系統的后續教程了。 得知沈明洲想法的邵煉,兇相畢露,挑眉伸掌毫不留情的捏住沈明洲后頸。 我看你長本事了,對你好一點那是我尊老愛幼品德高尚。出門在外聽帶隊老師的話,有什么想法不要隨便在公眾場合表達,安全第一,什么常春藤耶魯劍橋發邀請通通不準答應,回來我們再商量。 來了來了,就算是兇神惡煞的邵煉,說著說著也逃脫不了露出老父親擔憂目光的命運。 沈明洲從魔爪下掙脫,揉著后頸困惑問:我還以為你會陪我一起去。 畢竟那是邵煉恩師和母校都在的地方。 邵煉目光柔軟許多,摸著他的短發笑著撒謊,我工作這么忙,怎么可能陪你去美國。比賽加油,我等你回來。 大人的借口總是工作忙。 沈明洲不明白邵煉為什么拒絕同行,明明見他對全球科技大賽十分關心,不僅幫忙做蜻蜓,還會找出無數的專家教授資料,一位一位給沈明洲介紹:這是諾獎獲得者,那是人工智能領域大能。 語氣里全是對科研界頂尖人物的懷念。 還能仔仔細細的回憶起他們聊天時的小脾氣。 沈明洲對邵煉總有一種很深的挖掘欲望。 不止是曾經的十年,還有十年之前的所有求學經歷,都是他的好奇心所在。 可惜,沈明洲一問,邵煉就敷衍。 不都那樣,整天做實驗、去圖書館、聽教授講課,看不完的數據寫不完的報告,偶爾還要跟實驗室的人爭奪儀器,但是他們都搶不過我。 邵煉語氣得意驕傲,順便傳授沈明洲人生訣竅,你只要跟搶你儀器的人說,導師晚上就要結果,做不出來他們背鍋順便把實驗重做一次,他們就會乖乖讓開,給你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