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帶金手指 第360節
嗯,我們確實不懂。 教孩子們啥???算卦呀。 不過,秀花和白玉蘭也沒再抨擊左撇子。就讓他隨自個心意安排一回吧,這可能不出意外是要住后半輩子的地方。 另外,不得不提一句,左撇子和白玉蘭的新房飯廳和廚房都很大。 飯廳打了新圓桌,是需要四個大小伙子才能抬起來的桌面。 這張桌子很得白玉蘭的心思。 她就稀罕一大家子老老少少都坐在一起吃飯。這回住的都這么近便了,想必過年過節的會湊到她這里,桌子不大放不下。 以上是左撇子和白玉蘭的房子布局。 為啥沒提秀花呢,秀花不是在這里住嗎? 因為隔壁單獨給秀花另蓋了個小房。最開始沒有左里正的事兒時,秀花就強烈提出過這個要求。 她說女兒總和她頂嘴,倆人脾氣都不咋滴,她個老太太一定要有自己的家。 咋,地皮都是她買的,還不行有間自己的房嗎?生氣了就回家,不受姑爺姑娘那份氣。還能開小灶。 到時,稀罕哪個外孫女或是曾孫女,就給哪個領到自己的小房里,單獨做吃食,誰也管不著。以免她做點兒啥好的,還要給一大幫子人全帶上。那還叫吃獨食嗎? 所以說,秀花等于是有兩處住處,大多時候應是會在閨女家,少時候不順心思了可能會回到自己那面住。反正緊挨著,西面緊鄰小稻和德子家,她的一室一廳小房子被夾在中間。 本來大伙也提出過要給外婆蓋間大的,白玉蘭的房子總不能比親娘的大吧,秀花卻不同意。 秀花說:“咱家沒那些臭講究。要是有許多講究的人家,怎么可能不管娘家婆家的全湊在一起。既然放得開了,又何必整那一套規矩。再著,也是沒那個必要亂花錢,我非要給自己弄間房閑在那里,已經很敗家了?!?/br> 而秀花沒說出口的理由是,她一定要給自己弄個小單間,是惦記著臨死那天,或是不能動就來到這間小房子住,直到咽氣。 她怕死在閨女和姑爺的家里,閨女會住在那里啊,要天天看著她咽氣的屋子,容易太想念她,受不了。 弄個小單間,人離世了,大門一鎖,也就慢慢的忘記了。 卻沒想到出了左里正這么個岔頭,還給整動心了,想必將來要死的小房啊,要變成四婚喜房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關于秀花自己有套小房的事兒,左里正還是滿開心的。 左里正都已經想好了,只要秀花點頭讓他進門,他會帶著秀花當即搬出左撇子和白玉蘭的家,倆人去那套小房住。 即便左撇子和白玉蘭不同意,他們也會盡量說服這么辦。 這叫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侄兒撇子和繼女玉蘭也能輕松不少。 到時,老兩口住一室一廳夠用,屋里睡覺,多準備一個炕柜和大衣柜,廳堂里吃飯擺張桌喝個茶,開火過自個的小日子,頓頓想吃點兒啥就做點兒啥,趁著還能動,根本不需要兒女照顧, 秀花煮可口飯菜給他吃,他是男人力氣大,可以背柴火劈木頭,搓洗個衣裳啥的。 其實房子銀錢他也已經準備好了,到時不可能白住秀花的小房,會借著過禮的機會給出蓋這套小房的全款,包括占的地皮錢,話會說的明白些,不過,房主還是秀花。 一個女人再走一家,又是在這個年紀不缺吃少喝的情況下,依舊選擇要和他重組個家庭,那是需要足夠勇氣的,也是變相說明足夠信任他。 那他一個比女人年長幾歲的大老爺們,就更要多為女方考慮些的。 可是,秀花這套小房,卻讓左里正的兒孫們很不開心。 搬遷那日,左里正的兒子們,見到左家居然單獨給秀花嬸子準備套小房子,回家就直犯嘀咕: “那不會是爹和嬸子的婚房吧?要不單獨杵著那么一間房干啥?!?/br> “要是真的,爹那不就等于是上門女婿啦?” 艾瑪,一把年紀了,還能靠魅力被選中當上門女婿。 “不行,娶妻娶妻,咱們就算不去比兩家到底誰家更為殷實,只說咱是男方吧,就該讓嬸子進門,而不是讓爹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成親當日挎包去那面?!?/br> 想象一下那一幕,左里正的幾個兒子打個哆嗦。 還瞪了眼說話的老三,形容的那么具體作甚,爹被蒙上紅蓋頭喜滋滋出嫁的畫面都出來了。 但左里正的幾位兒媳婦們卻很高興,只是不敢當面笑出來觸男人們的霉頭罷了。 左里正的外孫女回娘家,問親娘:“娘,你有啥可高興的,你是不是傻。我爺要是去那面,他能一個人去嗎?他還會帶著那個常年不離手的小錢匣,到時可有你傻眼的,不住在一起,你連咱家銀錢是怎么沒的、哪天沒的都不知道,我爺的錢都得被那頭哄出去?!?/br> 卻沒想到左里正的三兒媳,聽完不但沒著急,而且還翻個白眼說: “你才傻,少回娘家和稀泥。少在你兄嫂面前不做好豆腐里挑外撅。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你是因了嫉妒那面的左小麥。 可你嫉妒的著嗎?你更怨不著我看錯羅婆子不是個慈善的,才沒去羅秀才那里透話提親。 現在回想起來,只能說人羅家壓根兒就對你沒意思。要是有那意思,還用我去羅婆子那里暗示?早找上門了。羅峻熙也能記住你名字,而不是你和他打招呼,他問你是誰?!?/br> 左里正的孫女聞言臉一紅,她沒想到親娘知道這件事兒。 那日,在回娘家路上遇見羅峻熙,她很是丟丑。 最終,她是提了她爺,羅峻熙才忽然對他露出個好臉,表示出,那咱們是實在親戚的模樣。 她不知道的是,她親娘早就等著她回娘家好提這茬。 都已經成親了,這是在干啥,咱家這門風可不容那個,嫉妒心虛榮心咋那么強呢,再不點幾句,閨女眼瞅著就要扭曲了。 這不嘛,左里正的三兒媳繼續瞟眼閨女說道: “而左家小麥有今日,你當她是頭一天就做了人人羨慕的官娘子?旁的咱不清楚,咱也就不說那些猜測了。只提你這個性子,一天委屈都受不得,你要嫁入羅家非得和羅婆子干飛了不可。 你大娘在那面釀酒,可是有親眼見過幾次羅婆子說啥,小麥都聽,從不頂嘴。你大娘說,那脾氣好的不得了,都后悔以前眼拙沒給小麥搶咱家當媳婦。 還有,你也別不服氣,歸根結底你更沒那個好娘家去幫你婆家耕種收糧賣鴨子,還給蓋套小房。 是,咱家雖也能做到為籠絡秀才公姑爺給你蓋得起房,可我和你爹要真敢那么做,你那些嫂子弟妹就能撕了你?!?/br> 可以說,左家和羅家能處到今日這個地步,在左里正三兒媳眼里,很明顯那是要幾方共同努力天時地利人和的。 就這,她還沒提左小麥長相很不錯,她活這么把歲數還沒見過那么出類拔萃的,又一胎抱倆大胖小子。 “娘,我是在和你說我爺的積蓄,你扯哪去啦,我這不是怕你有了后婆婆吃虧嘛?!?/br> 左里正的三兒媳聞言,倒是沒抓著這個話題聊,發現女兒吶吶臉紅著,就沒再捧別人故意貶低自個姑娘, 只要孩子能踏實過日子,別再眼饞別人就行。有多大飯碗吃多少飯。 這才順著女兒的話拐了彎:“行,那就說你爺的事兒。我只問你,你爺給人家娶進門,不住在外面,那積蓄就不會被哄了去?到底是你沒看透還是我想不開,你爺都已經將咱家破船補好,就為人家能高興一些,給人家劃起船來恨不得不用槳,用手?!?/br> 美的啊,劃船不用槳,全靠浪。 但這話不能說出來,她一個做晚輩兒媳婦的。 總之,左里正的三兒媳現在想開了,秀花嬸子想哄公爹手里的錢,要是用心怎么都能哄到。和住在哪里沒關系,只看秀花嬸子想不想,以及公爹能被哄到什么程度了。 那不是她著急就能辦到的。 倒是有可能因著她漏了心思不高興,惹得公爹更不滿,秀花嬸子到時成了后娘,再一吹枕頭風,那她和老三才叫真傻呢。 沒看大嫂就不吱聲嘛,和左家走得近,大嫂能去釀酒掙錢,底下現在還帶著三個新手,小兒子更是被安排進縣衙。 瞧這樣,如若朱興德他們順利運酒歸來,搞好了大嫂家的大兒子也能借左家光去官府謀一官半職。 這話可不是她瞎說。 前一陣忙完自家,幫左家耕荒地歇腳那陣,大伙坐在樹根底下朱興德就提過這茬,左撇子還當他們面前特意囑咐大女婿,對對,當個事兒給辦,這都是自家人。 嗯,退一步來講,就算朱興德沒辦到,后面還有羅峻熙呢。 所以正是因為這些能想得到的好處,你看二嫂見到秀花嬸子的小房就一點兒沒著急,還嘴可甜多次表示說: “等秀花嬸子和爹辦喜事那天,咱們做子女的可不能認為兩位老人有積蓄就不掏錢。能給旁人成親隨禮,因為是自家父母就不掏啦?沒那個道理,我們這一房可得多拿些孝順爹和秀花嬸子?!?/br> 左里正的三兒媳打算干脆學她二嫂,放寬了心。 且細想想,要是公爹和秀花成親后不住在這面,不是更好? 這樣還不用她們要伺候倆老人呢。 左里正的孫女聽完咂舌,娘不可能騙她。 看來后奶奶很厲害,她爺還沒給人娶進門,就很聽那面的花。 相容的勸誡還在不同場合發生,雖然很是沒必要。 左里正大兒媳回趟娘家送二斤rou,她娘家媽在做飯時也問起這事兒,很是擔憂的提醒:“要是搬到那面住,慢慢的,不再和親兒子孫子們朝夕相處,我那老親家更容易被那面哄住。你和姑爺為這個家任勞任怨的,不能不多琢磨一些?!?/br> 她嫂子從旁還補了句:“小姑子,娘真是為你好,當然了,咱也不惦記那頭的新房子,畢竟別看那位嬸子年輕,誰死在前頭還不一定?!?/br> 左里正的大兒媳都聽笑了,咋這么多人未雨綢繆呢。 要依她說,在哪呢要成親。 她當娘家嫂子面前沒解釋為啥很信任秀花嬸子,只稍稍說了幾句: “現在是我公爹上桿子的不行,人家那面卻不要嫁。 知道左家幾位孫女婿要出門去前線送酒,我公爹立馬提出家里干活人手不夠用,要不然成親吧,正好能讓我男人還有幾位小叔子更方便幫左家干活,那樣就不怕被人講究了。 可是秀花嬸子沒同意,左家人也說,越是這樣越不能這時候成親?!?/br> 她嫂子聽完直嘖嘖,好像有點兒不相信似的反問:“讓你們白給他們干活,左家人還拒絕?” 到了私下里,左家大兒媳才和娘家媽說了真實想法: “娘,別再勸我們這面和左家多留心眼的話,我聽了煩。 本來后到一起的就該更用心相處,才會讓兩家人和和睦睦,要是起頭就怕這怕那存心眼,那我們做子女的,還不如干脆頂著不孝的帽子攔著公爹不讓再娶呢。那樣指定錢不會給外人花。 可我要說句公道話,我秀花嬸子還不是那樣的人,你看吉三、你看李二一家子。 秀花嬸子要真是像外面那些老娘們猜的那樣,壓根兒不會讓前面兩家的繼子都念著她好,一心一意將她當親娘侍奉。更不會容他們來撲奔?!?/br> 左家大兒媳有句話沒說出來。 她甚至相信就算公爹有天糊涂了,將積蓄全部留給了左家,秀花嬸子和左家人都不會留下,一定會將他們這些親兒子兒媳叫去,很公道的分給他們。 以上,這是關于得知秀花有套房起的小風波。 秀花不清楚這些人那么會腦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