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帶金手指 第269節
朱家伯母安排完灶房的事兒,看一眼朱老爺子住的屋子,屋里仍通亮的,想必那爺幾個還沒休息在嘮嗑,喊三兒媳李氏: “你用德子帶回的茶葉沫子,泡點兒茶水給堂屋送去,喝一些醒醒酒。再喊你大哥出來一趟,就說是我叫他的?!?/br> 李氏疑惑:“這么晚了,娘叫大哥啥事兒。大哥在酒桌上就說今晚德子好不容易回來,他要在祖父那屋歇著?!?/br> “沒什么事兒,就算讓他將這大桶熱水抬屋里,給你爺還有德子燙燙腳。不過,你別當面告訴他,給他喊出來就行?!?/br> 可以說,這是頭一回,朱家伯母還知道整點兒熱乎水,讓侄兒到家了,累一天燙燙腳解解乏。 又是頭一回不但不邀功,而且還怕朱興德知道她喊老大是要抬洗腳水。 哪有當大哥的,給弟弟抬洗腳水的,怕朱興德出來搶著拎水桶。 從這事兒也可以看出來,朱家伯母的心態在不知不覺間變了。 現在家里有如今的日子,朱家伯母嘴上沒感謝過,心里卻是明鏡的。 她幾個親生兒子有正經差事,又有了來錢道,這不都是來自侄兒? 一個正經差事,她和關系極近的老姐妹嘮嗑猜測過,要是朱興德將職位賣給旁人,對方怎么也得給送禮送個百八十兩銀錢表示表示吧?低于一百兩,都不能干。 朱興德至少能得百八十兩銀,還能得到對方的千恩萬謝。 而這種好事兒,朱興德卻主動安排給她二兒和三兒子,沒用她作鬧、沒用她開口討要,就生米煮成熟飯在城里給安排的明明白白,這心里要多裝著這個家、多拿幾個堂哥當哥哥才能做到?感情好的都不一定能做到這種程度。 像老大是虎了吧唧拒絕了,要不然能一口氣安排仨。 而朱興德給家里人安排工作這事兒,簡直太出乎朱家伯母的意料。 所以說,朱興德能為朱家做到這個程度,她怎么可能還耿耿于懷分家那時候的事兒。 朱家伯母心里的小賬撥弄的明白,退一萬步,當初就算分家不均,老爺子私攢下的銀錢都給了朱興德,可那些銀錢夠買兩個縣城正經差事的錢嗎?能高于二百兩嗎?老爺子頂天攢下百八十兩銀錢。里外里,她占了便宜。 更何況還有托朱興德和左家秀花嬸子的福氣,讓家里有了這釀酒買賣。 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她大兒子和幾位兒媳婦坐在家里就能賺錢,日日進賬,賣酒和外面的cao心事兒都不用管就能掙錢,這種好事不是借的朱興德的光? 今日,侄兒回來,還對老爺子提了句,要給家里送來一頭牛,讓盡快制作車板,制成了就套車用,讓她大兒子用牛車來回拉送酒。 牛就這么給家里用了…… 連她那位關系最好的老閨蜜,都曾用羨慕嫉妒恨的語氣,不止一次對她嘀咕:“我咋沒有大德子那樣的侄兒呢,你命可真好?!蹦阌譀]對侄子多好。 老姐妹沒說后面那句,她也能猜到。 唉,朱家伯母每每想到這些就嘆息。 早知今日,當初她真用不著為那點兒分家的事撕破臉。一出出的,鬧的多難看。那陣縱然鬧個朱興德沒臉,她們這一房也沒討到便宜,還總是被村里人看笑話。 就像大兒子私下對她勸的那些話:平心而論,換做外人幫她二兒和三兒安排差事,哪怕只安排一個,那也會被她捧成家里的座上賓大貴人。 可是,到了朱興德這里,她卻連句感謝話都不好意思說,只能渾河著,裝作之前沒發生過那些齷齪事兒,還是一家人的樣子。 朱家伯母知道,這么渾河著裝作一家親,是老爺子想看到的。而德子是孝順孩子,為了成全老爺子,只要她不找事再能壓制下面幾個兒媳和侄兒一家好好相處,德子就能配合她。 此時,屋里。 朱興德看到大哥被伯母叫了出去,才問祖父的身體,知道半邊身子不太靈活,但在慢慢變好,才徹底放下心來。 朱老爺子心急,沒說上幾句自個身體,就將賬本掏了出來:“你看看,賬目對不對,我手不好使,還是你岳父寫的人名又畫的格子,這本子就是他給的,誰釀完十壇子,畫個圓圈就行?!?/br> 朱興德這才知道,原來他老丈人還有制作表格的能耐。應該是在縣衙牢房幫忙那陣學到的。 “爺,畫的全對,你老算賬還是那么清楚?!?/br> “你別哄我,最開頭有錯的,還被你大嫂背地里講究,被你大哥說禿嚕嘴,我才知曉。你大嫂說我算錯帳還偏心眼,只往少畫,讓她白干了好幾壇子,咋不算錯帳多給她畫點兒?!?/br> 朱興德笑:“感覺這趟回來,家里人都非常消停?!?/br> 朱老爺子將腳放在炕上,終于能活血了,他現在只要坐一天,下半身就酸疼發漲,說白了,身體還是照以前沒病時差一些的。 靠在火墻上道: “能不消停嘛,這是今天你回來了,你伯娘又押著她們讓做飯支桌子請客,這才放下手頭釀酒的活計。要不然啊,天都黑了,就現在這個時辰,還在咱家改的釀酒坊里忙乎吶。孩子們現在自力更生,一個個做娘的沒空管。 釀酒坊里又不能用炭,怕那味道熏了酒,就那一截火墻取暖,咱都不知道你幾個嫂子是咋忍下來的,不但不怕冷,而且我瞅著還忙乎的直冒汗。 對了,我這里用不著人使喚,有啥事我就喊你大哥。我就讓你小妹也釀酒去了,她總要再走一家的,讓她掙點兒嫁妝錢。 不是有那么句話嘛,哥哥再有錢,也是嫂子戴花,輪不上meimei。有心的哥哥給meimei拿多了,做嫂子的還不樂意。為著你們幾個臭小子別和媳婦干仗,我就和蘭草說,讓她自個掙嫁妝?!?/br> 朱興德無奈,開玩笑道:“爺,以往這種挑撥的話,不是我伯娘說嘛?現在怎么變成你啦。甜水他娘可不是那種人,蘭草要是真想再走一步,嫁妝方面,我會和幾位堂哥一起分擔的。又不是陪送房子陪送田地,我們四個分攤,沒多少銀錢?!?/br> 朱老爺子擺手,不提了,只是告訴一聲。瞅那樣,蘭草壓根就沒想再走一步,問過了,小小年紀的居然說,不如在娘家釀酒掙錢痛快。 前兩日大兒媳又罵了一頓蘭草,逼著讓趕在年前出去相看人家,對方是個鰥夫,家里有個小子,有點兒家底,蘭草喊的話,他坐屋里算賬聽的真亮。 蘭草說去婆家干活不給錢,還凈事兒幫忙照顧孩子,誰都拿她付出當應當應分的,干不好備不住又要被男人和婆婆打,所以不相看,在家釀一壇就掙一壇子銀錢,省心。 給大兒媳氣的,好久沒聽見撒潑哭了,那日拍大腿哭,說要被女兒氣死了。 說起蘭草幫家里釀酒,朱興德打聽道:“爺,這個酒坊沒給您添麻煩吧?!?/br> “你是指?” “和您關系好的,來找活的?!?/br> 朱老爺子嘆了聲: “最初咋沒有,我都不知道,我人緣竟然那么好,都來套關系。 但多虧你外婆來了一趟,她讓我避開,接著當好些人的面前說,要是招人,游寒村就有許多閑人,何必舍近求遠,左家在那面的人情都顧不上來呢。 說咱朱家這面的酒坊,純是為了你,你的面子才照顧朱家的幾位兒媳婦,要不然不能安排到這么遠。 但你外婆那人是真厲害,又緊接著告訴咱村里人,等以后有機會的吧,反正到明年耕種前,人手是夠用的,所以大家別著急。 等人手不夠用了,指定會考慮村里人品好的,曾經對你不錯的,還得是我這個老頭子認可的,三者合一的婦人,也不是不能釀。只要干起來,左家酒坊干多少年,婦人不犯錯誤的話,就固定能干多少年。聽的好些村婦心頭火熱?!?/br> 第二百六十章 遠距離傳真 朱興德還打聽了:“那親戚呢?!?/br> 同村人好拒絕,怕就怕在幾位堂嫂的那些娘家人。 這個來打聽釀酒的秘方,那個想來干活掙錢,全都會磨嘰他祖父。 這種困擾,滿山那面沒有,羅家那面也沒有。 羅家那面雖然仍有親屬,但是小妹夫的伯娘二嫁嫁的好,嫁了個歲數大出十多歲的老頭子很有錢,嫁的也遠,小妹夫和他堂哥門還真沒什么走動。想必對方還擔心小妹夫科舉花銷大,賴上人家呢。 他猜測,小妹夫秀才功名下來后吧,甚至考下舉人功名后,對方才會上門摘桃子,才會出現這種困擾。 數來數去,還真就是朱家人口多,親家多。 那些人在朱家需要幫忙的時候,不一定能見到,有好處感覺能借上光了,尤其是幾位堂嫂的娘家還都離得近,卻會出現了。 卻沒想到,朱老爺子笑了下道: “不用惦記,你啊你,現在攤子越大越cao心。 咱家的事兒,你還不知道嗎? 像是你三嫂,本就和她娘家不親,那一家子拿幾個閨女的聘禮過日子,當初咱家過禮給李家的銀錢全背扣下了,連件單衣都沒陪送給你三嫂,你三嫂早就寒了心。 她嫁進咱家這些年,始終就有些小心思。 養點兒雞鴨、做些繡活掙的銀錢,一直就是單放。上回被偷,賊都沒翻到她大錢藏在哪里。 早在之前,每次過年過節,她娘家兄弟上門打秋風,始終也沒從她手里摳出個銅板。 要說,你三嫂給你三哥都不舍得怎么花錢呢,怎么可能會讓娘家占便宜?!?/br> 這點,朱興德倒是認同。 二堂哥和三堂哥同樣去縣里做衙役。 聽老丈人說,來回運酒的隊伍幫忙捎東西,回回二堂哥的行李棉衣吃食,做的rou醬都比三堂哥多一倍。三嫂李氏極為節儉,用不好的話形容就是摳。對自己丈夫都摳門,更不用說娘家人了。 朱老爺子繼續道: “至于老二家的吧,別看那孫氏脾氣大,你二哥往常在家,那陣倆人沒事兒就拌嘴。 那孫氏仗著娘家殷實非得壓著你二哥一頭。讓好好的爺們,非得聽她的,變得窩窩囊囊。孫氏還敢花錢,手松。 但這回,我算是看出來了,除了你媳婦,那孫氏才是咱家最惦記男人的。甭管家里做啥好吃的,只要能放的住,她就冰天雪地托人往縣里送,給你二哥棉鞋做了好些雙?!?/br> 朱老爺子拍了拍額頭,瞧他這腦袋,拐到哪去了,歲數大了是不中用。 小孫子問嫂子們的娘家人,他卻啰嗦一堆沒用的。 也是好久不見小孫兒了,走一個多月才見到,就總想啥話都聊聊。 朱老爺子趕緊拐回正題道: “所以啊,你二嫂那些娘家人還沒等找上門呢,聽你妹子說,你二嫂就回娘家一頓訴苦。 說你二哥那差事得來不易,可別惹到你心煩,呵呵。 說要是惹了小叔子煩心,她男人就得回家繼續做泥腿子,那就等于在要她的命。 孫家田地多,又不是差那幾個幫工釀酒錢才能揭開鍋,人餓不死的時候,誰還不要個體面,更何況本身就是要臉面的人家,自是被你二嫂鬧的熄了心思。想來釀酒掙點兒零花也不好意思提了。 而你二嫂自個的親娘家人都沒借什么光,更不用說那些親屬。親屬再親,能親過在縣衙有能耐的姑爺子嗎?孫家爹娘擋著,怕你不高興,回頭會讓你二哥回來,就沒鬧,很明理?!?/br> 朱老爺子和朱興德心里明白,可能還有一點,左家釀酒坊將孫家的好糧食都收購了,孫家也要考慮到這方面,孫家還指望明年不用費勁繼續賣給左家糧食。 上回左家被盜亂哄哄那陣,手里沒什么錢,孫家曾賒給左家不少糧食,這事兒十里八村都知曉。左家后來那次大擺筵席,也特意請了二嫂的娘家人。 現在孫家人在外行走,外面人都知道,別看孫家和朱興德是拐著彎的親屬,只不過是朱興德二堂嫂的娘家人,但是就這拐著彎的姻親卻和左家人關系處的不錯。 十里八村的里正,包括鎮上有些認識左家的人,都會沖朱興德的面子給孫家行個方便。 朱興德那是曾經做過縣里捕頭的能耐人。和知縣大人關系不錯,還主動將捕頭的差事給辭了,卻仍然可以在縣衙橫著走,這事兒經過多人傳來傳去,到最后就很傳奇。 誰認識朱興德這種傳奇人,還能套上關系說得上話,那是很有面子的。 孫家人就是如此,以認識朱興德為榮?,F在再提老朱家,早就不是當初人腦袋打成狗腦袋的時候了,現在是一口一句“我杏林村那朱家親家”。 比起孫家兒媳那些正經親家,孫家倒是更重視閨女這面嫁過去的朱家。 朱興德好奇:“那我大嫂呢,她可是顧娘家的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