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帶金手指 第78節
而糊涂的,那日被白玉蘭的老娘一罵,回頭暗下里四處打聽,也算明白了。 就比方說,那日后,有些村里人閑嘮嗑問過里正叔,羅峻熙考下來,左撇子和白玉蘭有啥好處???岳父家再親,還能親過親娘?人家姓羅。 當時問這話的,就有左撇子家西院鄰居李婆子的兒子。 里正叔沒搭理話茬,但擋不住他兒子顯擺接話,夸夸其談說: 那好處可多了。 人家往后家里甭管買多少田地,不交稅,種多少吃多少,你家行??? 人家能一個人,就免除家里兩個徭役兵役名額。 徭役還好,只要沒累死能爬回來,兵役那才叫十去九不回。你家被抓走壯勞力,哭的哇哇叫喚,人家卻說免除就免除,你能比嗎? 羅家還就剩下那一位娘,那羅峻熙又沒有旁的兄弟,你說免的是誰家的?你說老丈人家會不會借力。 更不用其他更大的好處,那好處恐是咱都想象不到的,就看人家能考到哪一步。 而且遠了不提,就說真考下來,咱村要是能沾上邊,咱村都借光。 就有人稀奇問了:村里借光不是應該羅家本村青柳村,和咱游寒村又有什么關系。 里正家的大兒子就說了一件曾親眼見過的事。 先解釋羅峻熙考的童生試,三年才舉辦兩次。 然后說,就上一屆的童生是那西頭鎮的。 也是這時節唄,收上糧去縣里繳稅。 那排的,老長的隊伍了,見不到頭。 那西頭鎮童生所在村的里正就能加塞,提村里那童生名字好使。 什么童生村、秀才村,舉人老爺家的老宅村,咱縣里就是沒出過進士,要是出進士,算是看好啦,進士官老爺七大姑八大姨所在的村落都會跟著借光。 咱游寒村,包括附近的幾個村哪有那出息人呀,就眼睜睜地看著人家提名號往前排。太眼氣人。 而咱游寒村,為甚每次繳糧前,他爹作為里正要家家戶戶多收一些糧或是讓家家出二吊錢,回頭多退少補。那不就是為了排隊嘛。 繳稅去晚了不成,可是按規定那天去吧,當天甚至接下來連著好幾日都排不上交糧。你想啊,縣下面有多少鎮多少村。都按規定去。 沒辦法,當日排不上,就面臨著壓糧的人要吃飯,要住店,還要交給咱存放糧食別被偷了的庫銀錢。要不然在縣里停留,人家又沒收,丟了算咱自己的。 當時聽里正叔兒子講解這一番的村民,有的就聽懵了,問道:“咋聽還是青柳村借光。你還沒說,萬一撇子家那文曲星考上,咱游寒村能有啥好處?!?/br> 里正的大兒子說: “你別著急呀。就那西頭鎮加塞的里正,到了夜里和俺爹嘮嗑才說漏嘴,說那位童生并不是他們村的,是那童生的老姑在那個村。那童生當時在他老姑家做客喝喜酒來著。 童生放榜那日,人家官差就找到那個村去啦。 然后咱這才知曉,咱縣里上回童生考上二百來個,只有頭名才有資格讓官差找本人發喜榜。在哪個村發完了,哪個村的里正按手印?!?/br> 村里人聽懂了,這屬于重點人物,頭名嘛。 本來他們之前還納悶,這要是二百來個童生所在的村落都能加塞,再加上秀才、星星點點和舉人老爺沾邊的村落,前頭那得加塞多少啊。原來是只有頭名才有發喜榜的資格。 里正的大兒子又接著告訴道: “而且頭名童生所在村落,縣太爺下令給好處,說人家那村重視文人培養,繳糧時會給抹掉一點兒稅收,全村都借光,那備不住是獎勵村里人沒打擾念書唄。 這個咱就不要惦記啦,要是羅小子考下來,也指定是人家青柳村的。 咱游寒村倒是完全可以想一想,一旦撇子家小女婿天降大喜中了童生頭名,利用咱地界優勢,咱想招給發喜榜的扣下。 咱到時就能像西頭鎮那老姑村似的,讓我爹給發喜榜的按個手印,那單子上都能查到。 這樣咱今年繳糧,俺爹也能喊一嗓子,游寒村童生喜榜村,咱繳稅排前面。家家戶戶就能少掏在縣里吃飯住店的銀錢,壓糧的小子們也能早些回?!?/br> 這番話,過后口口相傳,那關乎到家家戶戶去縣里繳糧會不會多花銀錢的事。 可以說,和游寒村的所有人都有利益相關。 而眼下,喜榜真來啦,這說明是頭名。 媽呀,喜差在哪里呢,必須扣下,扣下! 左家門口的兩名官差,差些被嚇著。 只看不遠處,烏泱泱跑來一堆男女老少。 “這上面寫的是青柳村,我問青柳村怎么走?!?/br> 村里大爺拍著大腿打斷,這給他跑的,呼哧帶喘:“找青柳村干啥,游寒村和青柳村是一樣的?!?/br> 沒等喜差再說話,游寒村的男女老少們就開始七嘴八舌。 平日里,沒少背地里講究那羊rou能貼到狗rou身上嗎?那左家女婿還能抵得住親兒子? 可此時,你再聽,到了村里人的嘴里,左家的女婿就是左家的兒,他們都能給作證。 “我和你說,將喜榜貼在游寒村是一樣的,童生在這里住,這位就是咱頭名大童生的老丈人,親的?!?/br> “嗯那,那真是嘎嘎親。在這吃,在這住?!?/br> “該怎么和您二位形容呢,那親的,有的那親爹娘都趕不上這位老丈人和這位丈母娘對童生的付出?!?/br> 那真是,“呱呱墜地就把屎尿……”不知是誰說了這么一句,被旁邊人及時拍了一巴掌。 你那也太夸張,呱呱墜地那是親娘,別往那上面扯呀,本來人家官爺就惦記去青柳村。 那咋說啊。 那日左家買騾車,朱興德給大蔥的那位老大娘站出來了,你們不會形容,我來: “為了讓羅小子好好念書,他們這對做岳父岳母的老兩口呀,不容易。那真是種菜煮飯洗衣裳,是活就不讓那小女婿干。還考慮樣樣都周到,接送女婿去書院?!?/br> 大娘卡住了,你來,換下一個。 住西院的李婆子,今早才聞過左家的香味,此時卻拍著巴掌激動道:“對,為了送那大童生,往返奔波不辭勞,細面精米給女婿,他們老兩口只吃咸菜窩窩頭,天長日久管溫飽,你就說吧,親爹娘也就這樣了吧,給管飯,就連夜里?” 夜里也沒別的事呀,她沒聽著。 完了,又編不下去了。 這可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也是左姓,左撇子該叫聲大爺的老爺子在人群中搶過話說:“夜里還不舍點燈油,一光一亮都給他們姑爺留?!?/br> 燈油要留給小女婿照亮看書。 左撇子和白玉蘭,包括平日里滿嘴胡話的秀花都聽傻了眼。 相信哪怕大德子在場,也會甘拜下風。 要不說呢,群眾的力量才是強大的。 游寒村的村民們,齊心協力給左老漢和白玉蘭戴高帽、唱贊歌,夸這一對樸實的農夫農婦,培養出一位出類拔萃的女婿。 他們非要讓兩位官差聽聽這份含辛茹苦,聽聽這份對女婿深沉的付出。 就不信那個勁兒啦,都付出成這樣了,到了該收獲的季節,你咋能好意思只找童生的親爹娘呢,是不是也要讓這對有涵養之德的岳父岳母也借借光才對。 總之,喜榜必須留下,先給這兩位官差聽的心一暖,心一樂,再加上他們沒撒謊,羅峻熙本來最近日子就在游寒村住,保準差不多。 果然,兩位官差再次確認,羅童生住這?那好吧,著急回去又等不及羅童生歸來,就由岳父在這單子上代……說到這,一頓,識字嗎? 村里人大笑:說的那叫啥話呀,撇子是俺村里有名的知理識字,羅童生能有今日,那是家傳。 白玉蘭離左撇子最近。 看到她老頭子一手把著袖子,那袖子其實不長,還沾著泥,并不需要把著,但那叫擺出讀書人寫字時的模樣。 當看到她老頭用左手提筆寫下名字、代小女婿收下喜榜時,白玉蘭清楚地聽到左老漢的哽咽聲。 她也立即跟著抹上了眼淚。 沒有兒子,女婿卻給老頭子機會在父親那一欄寫下名字。 村里人又笑了起來:“快看看,那是喜極而泣!” 接著里正卡戳,按手印,交接喜榜。 喜榜愣是沒讓貼在左家大門上,全村一致鬧轟轟要求,讓貼到晾曬麥子的大曬場上。 秀花頭一回不好意思,招呼她女兒女婿跟上,別光顧著高興,找到里正道:“他五叔,你能不能派個腿腳快的,去青柳村羅家送信,這大喜事,必須要讓我那羅家侄女也立馬知曉?!?/br> 左撇子和白玉蘭急忙點頭:“對對,讓我們親家母和小麥快回來?!?/br> 第八十九章 一人得道 游寒村里正叔,這一瞬真覺得秀花眼里挺有事兒的。 不像村里有的那婆子只顧瞎湊熱鬧,東家長西家短,說沒用的話可來勁兒了,有用的事一件也想不到。 甚至,在他看來,撇子那老岳母,比有的那沒見識的男人做事還周到。 比方說,像是之前,撇子簽名又接過喜榜過于激動,和撇子媳婦站在一起只顧喜極而泣,撇子那丈母娘卻消聲轉身進院兒。 就在他惦記著幫撇子先墊上喜封錢,不能讓兩位官差白跑趟腿時,撇子那岳母又出來了。 不知從哪翻找出的紅布,用紅布包的銀錢,包得正經挺像樣的。 他離得近聽的清楚,人家也沒搶那風頭,而是將那紅封遞給撇子,還一邊臉上全是笑容,一邊特意壓低聲囑咐:“你去給,快點兒,說點兒好聽話?!?/br> 他那侄兒撇子這才一拍大腿,瞅那模樣就知,這才想起要給紅封的事。 “包多少銀錢?”他實在沒忍住就小聲問了。 “二兩,一人一兩銀錢,他五叔,你看行嗎?要是不夠的話,趁著人家沒走,我趕緊的?!?/br> 他當時瞟眼那老太太,說心里話,很出乎意料。 那哪是行嗎,簡直是太行了。 他以為秀花至多攏共能拿出半兩就好不錯了。 還想著勸兩句,拿少了磕磣。 咱不能用過日子那一套省這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