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難嫁 第142節
93. 租借糧種 始解民饑之策 連鬧了兩天總算消停了, 倒不是不想鬧,是鬧不動了,原就虛的厲害, 這兩天又是酒又是辣椒, 還貪涼吃了兩頓涼食,又嫌屋里悶非要睡院里,折騰來折騰去, 終于把自己都給折騰倒了。 幾乎所有人都開始腹泄,唬的玲瓏緊著找郎中,街上就有兩個野郎中, 一個上山采藥去了, 就拉了另一個來。這郎中也不知靠不靠譜, 總之就給煮了一鍋不知是什么的湯, 讓一天照三頓的喝,不許吃飯。 喝了半天,沒見什么效用, 人又餓又拉, 都快脫水了,玲瓏讓人將那鍋湯倒了, 洗干凈鍋, 煮了一鍋濃稠的粳米粥,灑了些鹽, 給諸人吃過, 又沖了些糖水喝了??粗辛诵┚?,就用酒活了兩丸霍香正氣丸,試著給諸人飲了些。 晚上又煮了一鍋稠粥,添了些碎菜葉, 灑了鹽,一人吃了兩碗,飯后又一人用了半丸正氣丸,狠狠出了一身汗,裹著被子睡了。 玲瓏嚇的不輕,他們倒淡然的很,還笑著說要將家里妻兒托付于大家,倘若身死,就先葬此地,待大家離開南浦那日,將他也帶上就行。又說或許兒子會來柩歸回鄉,只眼下這天氣,人若死了,氣味豈不難聞,又怕見惡于親朋妻兒,倒不如就先葬了,泥消骨立,待日后攜骨回鄉即可。 一群人且哭且笑的,要不是隨娘子制止的利落,他們又要飲一場生離死別酒了。 玲瓏先是嚇的哭,哭的眼睛都腫了,聽到他們又要喝酒,就怎么都哭不下去了。 這么能作的人,命且長著呢,可不會輕易就這么沒了。 緊著給吃了兩回粥,喝了兩次藥,晚上只起了兩回,早上又給吃了一頓頂瓷實的飯,沒到中午,都活蹦亂跳了。 還有人特意將這事記了下來,笑著讀給諸人聽,也是這些人的臉皮貫來不似常人,聽著自家的糗事,笑的一個比一個大聲。 玲瓏:可白哄了我那么些眼淚。 氣的玲瓏連著給他們吃了三天的寡淡無味的粥飯,正吃的眾人告饒時,寨子的首領們陸續來了。 還在低頭賠笑告饒的各位,一瞬間全變成仙風道骨文人風范的模樣,看著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君子風度。 玲瓏:……我可真信了你的邪,活見鬼了都。 一個個廣袖流云的出了院子,跟各寨的首領們會晤去了。 玲瓏再看自家公爹,也是一樣的神態…… 啊這,讀書人該死的虛榮心! …… 徐知安是兩方的聯絡者,又則這事一天兩天的沒法子做成,也沒緊著催,只讓他們各自熟悉些彼此的品性,再讓諸先生了解一番各寨子的基本情況,然后商量著該怎么辦學堂之事。 首領們都不是怎么有規矩的人,蠻的多,以前和官府的關系也不好,也是徐知安來了之后做的諸事得了他們的信任,這才都下山來了。 這些人不能都請進家里,街上也沒個合適的地方,碼頭上倒有合適的地方,可那里不安全,漢人和蠻人之間也有沖突,各寨的首領們齊聚一地,被人看見了還以為山民們又要鬧亂了呢,再借由此事生出事端來,那屬實不必要。 索性又將人帶到地里,就在山石潭邊,簡易搭了個竹亭,擺了許多竹椅竹榻,砌了幾眼大灶,就在田邊開火。吃食可就地摘取,茶水也就地汲取,熱的很了就去花椒林,坐在樹蔭下繼續說話,說的乏了,再回竹亭里,吃著瓜果柿子,躺在竹榻上解乏。 未等事情說妥,那些首領們倒將地里種的都嘗了個遍,一步步度量過田壟,數著指頭盤算地里的收成有多少……大抵是算不出來的,只用小石子堆了兩堆,然后一群人圍著那兩堆不甚起眼的小石子,一頓的嘰嘰嗚嗚。 徐知安將一切看在眼里,卻仍不動聲色,只與他們說關于學館的事。 首領們明顯的心不在焉,兩下里為難,教書念字的先生他們想要,這些不知道是什么糧食的糧種他們也想要,可他們心里也清楚,這糧種,怕是不容易得到。 心里火燒似的。 見煮飯的人要挖土豆子,他們忙攔了下來,這不能吃,不能再吃了,攢下來留種,實在不行,將他們要吃的那份留下來,走時給他們帶上就是。 這土豆子好,吃兩顆就飽了,一棵苗子能結四五顆呢,兩棵苗子就讓全家都吃飽,可比豆子厲害著哩,還不挑地,這半山腰上就能長……寨子里的荒地多著哩,都種了這土豆子,活的可就是人命哩。 刁新看著徐知安,見他頜首,便不許人再挖土豆吃,而是做別的吃食。 這地是刁新帶人種出來的,他初來時只聽從主家吩咐種的地,如今,快收成了,他看著這些田地,像是看一座寶藏。 大人特意將山民首領們帶到此地,約摸著是為待價而沽吧? 這樣多的糧種,應該能換回許多的財物吧? 但一日日的,刁新沒了之前的肯定,然后,完全顛覆了自己的認知,因為—— 徐知安沒將這些種子換成財物,而是換了各寨首領的一個承諾——各寨山民不會參于到別處山民的動亂中去。 今年五月,云貴山民們又叛亂了,朝中調了四川總督前去平叛,打了一個多月,雙方均有死傷,到現在,叛亂還未平息,還引得許多山民都開始鬧騰。 個中原由,已不必細究,有人說是防軍守吏們欺壓太過,引起了反彈,縱是亂事者和首叛者皆已斬殺,而事亦無補,還是釀成了慘禍。 山民不是犧口,被主人家鞭打后就會被馴服,唯唯諾諾予取予求。他們也有筋骨,別人打他,他就會打回來,別人欺壓他,他也會反抗……最可悲在于,他們野蠻,所以,被制定規則的人一直排斥在外,即便是被欺壓過度后的正常反抗,也會被稱為逆亂,須以鮮血和人命來鎮壓才得以平息。 各寨可以分些糧種回去,不過,不是拿,是借,且是有利息的租借糧種。首領必要簽下保證書才會借糧種給他,且第一次借的糧種的數量不會很多。 山民借了糧種之后,在收成后必須要等量的還回來,還要多還兩成做為利息。 有租有借,山民們才會勤奮墾田種地,會珍惜得來不易的糧種,要不然,就按山民們的隋性子,這糧種帶回去怕也是便宜了山里的野豬。 三十多個寨子,分了近一百畝地上的糧種,如今還不到正收成的時候,再過二十來天,各寨首領派人下山來取糧種就是。 西佤寨的首領雖然未到,徐知安依然給它留了二畝地。 原是為請先生才下的山,先生們還沒上山,反做成了另一樁買賣。 首領們心滿意足,覺的知州大人甚為厚道,以人心換人心,他們也不能小氣,便一個個的拍著自己的胸膛,向先生們保證:神靈在上,先生們若肯進寨,必以貴客相待,是全寨的恩人。 還有更激動的,直接從腰上取了角刀,刷的一下劃在手指頭上,血流的嘩嘩的,又拉先生們的指頭也想給他們來一刀,準備歃血。 這給一眾先生嚇的,別別別,別割手指頭了,咱們相信你,這就上山吧。 反正身體也養好了,留在這里還得受個小丫頭管制,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還不給酒吃……走走走,聽說寨子里有米酒,管叫人吃,快些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