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剛聽了個開頭,欒子鈺就冷笑著側頭瞧了眼面無表情的右侍郎,黑黢黢的雙眸一言不發的盯著人看,直把人看得背后毛毛的。 出手之人的身份一點也不難猜,他才轉到了吏部,就擔起了任命官員的重任,還改了以往選用閑置進士、舉人的政策,讓人入京考核,且由小皇帝連同吏部尚書、內閣閣老一同出了三道考題,可謂是斷人后路。 就這樣浪,不出事才怪。 黑眸閃過一絲算計,他們既要動手,不如自己再送一程,就當全了這些人辛苦做戲的苦勞。 說起來能當官的都是人精,新來的這個知道小皇帝最不耐煩那些辭藻華麗,內容空洞的話,改了自己的習慣,盡量精簡,又想了用說故事的方式,哄著小皇帝聽他的話,真是用心啊。 興順聽了個開頭,就知道這個朝堂新人是要彈劾官員,多少有了點興趣,便坐直了身子聽人說話,前頭還津津有味的聽著,到了后頭,神情就不對了。 這不是在彈劾子鈺嗎?! 一雙虎目立馬盯著顏旭,見他也是緊鎖眉頭,一是放心他不曾背叛,二是氣惱他沒給子鈺管住朝堂的口舌。 都察院的言官雖然覺得這話真有可能是欒子鈺自己說的,但還是沒有站出來表態,不光光是因為未來頂頭上司顏旭,更多的是他們從這么多次的交戰來看,欒子鈺性格極差,做人卻是好的。 能把欒子鈺氣得口不擇言,肯定是那些聚在狀元樓里的進士、舉人說了什么胡話,又或者是欒子鈺的差事礙了那些人的眼,這才有了今日的彈劾。 御史們心中自有一桿秤在,欒子鈺做出的貢獻他們看在眼里,任命官員那么方便拉幫結派的一件差事,欒子鈺都沒表現出一絲拉攏人的意思,可見是個君子。 朝中短暫的平靜讓出頭鳥,和吏部右侍郎心內慌亂,這些平日蹦跶的比誰都要厲害的言官們,怎么今日各個都成了啞巴,明擺著的大好機會,卻視若無睹。 “子鈺,你可有話要說?”興順親口問話,擺明了是要給欒子鈺站臺的態度,讓吏部右侍郎的心狠狠地涼了下去。 站在他身旁的欒子鈺出列行禮,聲線委屈,“陛下臣認罪,但臣不是無故如此,那個從山東來的什么趙公子說臣是兔兒爺,滿嘴的污.言.穢.語,沒有半點規矩。臣一時氣不過,這才說了那些話?!?/br> 右侍郎明顯看見部分對欒子鈺有所不滿的言官一下變了神情,他知道,這回的事兒敗了。 耿直的御史們自然看不慣性格散漫又蔫壞的欒子鈺,更別說他還拉著一個男人過日子,要是批斗他性格上的缺點,他們能同仇敵愾的說上一天一夜,可這不代表他們不認可欒子鈺。 君子之道,和而不同。 蔡萬兩黨的轟然倒塌,欒子鈺在其中充當的角色,他們不清楚,但也知道這事和欒子鈺絕對存在必然的聯系,一個真心實意為民為國的官員,就算性格不好,那也是可以忍受的。 當然,如果能通過語言的力量,讓欒子鈺幡然醒悟,明白什么才是正道,那也是極好的。 所以,這些連官場的門檻都沒完全踏進來的小崽子,是哪來的勇氣,去說一個朝廷命官! 第100章 入朝為官一載有余,這還是第一次被御史言官們維護,別說,這感覺還行。 因欒子鈺站在相對靠前的位置,垂著腦袋的樣子,像極了被人欺負的連毛都掉了一地的狐貍崽。 就這委屈的模樣,直把文官心里jian詐狡猾,離經叛道,不尊天地陰陽的混賬形象掩蓋了幾分。 細琢磨,到底還是個未曾及冠的孩子呢,要不是身邊沒個長輩,也不會被寧仇騙到家去。 如今寧仇去打仗了,他留在京里頭cao心官員任免的事,還要被一些所謂的官宦子弟欺負,真是可憐。 率先補完空缺的都察院,在別的方面不說,就這一腔熱血,那絕對是數一數二的,欒子鈺作為推薦他們的人,絲毫不懷疑他們的人品,開場第一刀,就這么落在了山東趙氏的頭上。 興順本就護短,沒聽他們說幾句話,就沉聲道:“常言道,養不教,父之過。能教出一個滿口荒唐言的兒子,這山東巡撫想來也不是什么好官,朕今命錦衣衛指揮使徹查趙氏一族可有違法亂紀之事,限期一月?!?/br> “皇上英明!”朝臣跪服。 “適才彈劾子鈺的那個,連事情原委都不曾得知,便在朝堂之上,眾位肱骨大臣面前胡言亂語,實在不堪為官?!?/br> 新晉小官求饒的話還沒說出口,興順便直接用眼神示意殿內侍衛一左一右的壓住了人,還堵住了他的嘴,“除了他的官職,永不錄用!” 吏部右侍郎背如針扎,神情上依舊保持著不動如山的態度,仿佛今天的這場鬧劇和他半點關系沒有,散朝之后甚至能跟著同僚的腳步,一道安慰了欒子鈺兩句不咸不淡的話。 “你故意的?!?/br> 欒子鈺轉頭看向從后頭快步趕來的顏旭,嘴角揚起的笑還沒全露出來,就被堵了回去,泄氣道:“你就不能溫柔點嗎?我才被人說了那些話欸?!?/br> 顏旭從不慣他的裝模作樣,冷聲道:“你老實告訴我,今天的事,和你有沒有關系?!?/br> 下朝的人群熙熙攘攘,用青花石板鋪就的廣場上點綴這朱紅、湛青等顏色,若是從高處俯視,大概只能看見他們的顏.色,而分不清誰是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