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康難后,便閉門謝客,不再入京,在欒家充軍后更是連陛下的面都不愿見,只是在三年后突然進了京城郊外的皇莊,聽說是圣上請人于皇莊教授太子,也不知真假。 幾個曾有幸與段非探討文學詩作的文官試圖上前打探消息,只是段老先生鶴發白眉,精神抖擻的冷眼相待,活像他們欠了老先生錢,腰背挺直,雙目炯炯有神絲毫不像年逾九十之人。 “段老先生別來無恙?!蓖瑯邮莾乳w次輔的李敬上前招呼,這才換回了一聲嗯。 李次輔也不意外,當年欒公為.jian.人所害,他這個往日至交只顧著自保,難怪老先生這個態度,唉,如今內閣實在比不得欒公在時的模樣,朝中風氣更是逐漸墮落。 進位內閣首輔的蔡鄉提拔門生,朝堂之上以蔡黨為首,當日欒公賢婿萬道然,受他提攜,入職內閣,算起來今年也是第二年了,真是人走茶涼。 不等李次輔追憶往昔,小黃門便高呼早朝,低下眉眼,跪地口呼萬歲,幾十年前的錚錚鐵骨早已被世事無常壓塌打散,朝野內外只道他高風亮節,卻不知他心中麻木無力。 “起?!比市咦堃沃?,無意看這底下所跪眾官,連當日被他稱贊有清風明月之態的李敬如今也被塵世污染了心境,何況他人? 見到幼時的嚴師也不意外,欒小子出了這么大的事,這位怎會不出來替最后的關門弟子說話,心知嚴師不會搭理自己,識趣的讓人賜座,也不問話,左右等下氣急就會站出來了。 御史們只等著小黃門一聲“有事起奏”便挨個站了出來,最先彈劾的便是昨日狀元體統盡失之事,更有甚者言,無風不起浪,必是言行不佳,要求削去欒子鈺的功名,永不錄用。 段非聽著拐杖在手里不住的抖,胡子更是抖個不停,二十年不曾上朝,這些文官竟半點長進都沒有,御史聞風而奏,從不顧忌,更以此為榮。今日又站在制高點,對那孽徒百般指責,呵! 要是孽徒的外祖在此,看你們誰能說出這話?削去功名,永不錄用,怕不是忘了自己苦讀之日,輕飄飄的便想絕了他人的青云路。 此時的段非卻是忘了自己在聽到欒子鈺當街策馬,將誣陷于他的醉漢擄到詔獄時的憤怒,更忘了自己在勸阻欒子鈺今科下場無果后的惱怒之言,只覺得欒子鈺宛如被宰羔羊,被朝堂大佬壓著,不得翻身。 “咚咚!” 段非再也聽不下去了,欒子鈺有多用功讀書,他這個做師傅的看在眼里,三伏九寒不敢懈怠,騎馬執劍不曾輕待,君子六藝皆要刻苦,這樣一個滿懷赤子之心的孩子,這些人為了利益,竟這般不要臉面。 “先生可是有話要說?”仁宣帝見人忍不住的敲拐杖,身體微微前傾,給人遞了個話頭,剛吃過藥的身子就是精神。 段非憤然起立,卻是冷聲冷語道:“孽徒欒子鈺犯了這滔天大罪,草民自是要來請罪的?!?/br> 孽徒二字置地,先前還侃侃而談,愿為萬次輔除去不順心之人的御史立刻止住了話,段老先生何時收了欒子鈺這么個徒弟? 心中震驚,更多的是恐慌,這位段老先生不只是帝師,更是文人中的領頭人,天下文人皆仰慕段老先生的學識,只要是聽過他一句教導,便終生無憾,那欒子鈺怎成了他的徒弟? 得罪顏御史,巴上萬次輔,這買賣做得值,可要是誣陷段非的徒弟,那就別想在文人中混了,話說出口,想吞回去是不可能的,御史只盼著圣上能揭過此事,然而事情終不能向他所料。 “先生何以至此,子鈺之才你我皆知,哪有什么舞弊可言?落榜舉人當街辱罵狀元,又言其舞弊,實在是,文壇之風不再啊?!比市哿宿郾№?,面上一片赤紅,“因此朕也是想好好整治這股不正之風,便讓人在詔獄待著了,待徹查過后再行定奪?!?/br> 段非怒目圓睜,當日就算攔不下孽徒,也該把人關起來,現在好了吧,做皇帝的要清朝堂,便讓一個未及弱冠的孩子當出頭鳥,“陛下既是相信我那孽徒,又關著他作甚?” 仁宣輕咳了一聲,喉嚨里像是灌了血,腥的很,遮唇反駁道:“并不是關著,只是讓子鈺協助罷了?!?/br> 這兩人一來一往都不是他們能插得進嘴,前頭還彈劾人家的‘孽徒’,此刻哪有臉反駁?又不是真不想在文人群里混了。 至于古稀之年的蔡首輔也不曾出言,不過是文人相輕惹出的事,隨他們二人怎么解決。 倒是一向不怎么開口摻和朝事的禮部尚書華峰像是為了支持少年時的偶像,出言附和,與李、萬兩位次輔一同促成了立案偵查的細節。 而在早朝之前,因昨日剛見了男神,與系統說了大半夜的話,還在熟睡的欒子鈺迎來了一只夜不能眠的太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太子并沒有把人叫醒,只是坐在一旁癡癡的看著人睡覺,眼中忽而疼痛難忍,忽而自責慚愧,神色變換莫名,令人捉摸不透。 詔獄外,北鎮撫司兼指揮使彭筒全親自守在大牢前,不住的嘆自己當日對這位新科狀元還算客氣,安排的牢房也算干凈……唔,說起來,昨日寧仇還特地去看過狀元郎,今日又特意來的這般早,真是怪了。 彭筒全思緒亂飄,右手卻始終握著刀柄,正襟危坐,此刻但凡有只蒼蠅想要溜進大牢,彭大人頃刻間便能揮刀而去,直要了它的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