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的紈绔篡位后 第117節
張家世代習武,守護大鄴已有多年。若無意外,張慎思也會和他的祖祖輩輩們一樣,武舉時拿一個好的成績,獲得一個不小的官職。 結果十三年前,蠻人南侵,燕陽城滅。朝中人紛紛提議割讓燕陽,獨張侍郎力請出戰。 那之后沒幾日,同張慎思接觸過的平民百姓無故身亡。民間傳出流言,說張慎思煞氣重,會給京城帶來血光之災。 本來也沒多少人信邪的,直到和張慎思接觸過的人,都不約而同地受到了厄運。 有走在路上被潑了一身臟水的,有被馬車撞出半身不遂的,更嚴重的在出城路上碰上劫匪,險險喪命虎口。 若說一個人因此受災,眾人還不覺得什么;可一群人因此命懸一線......就實在太奇怪了。 百姓們表示抗議。 圣上出于民情,將張慎思遣去守邊。 此后張慎思只要一回到京城,必然會有無辜百姓因他而死。 流言愈演愈烈,直到如今。 “近來本是因為安頓四殿下殘部一事,準備進京述職。我亦到了婚配的年紀,家人才讓我去吟春宴上看一看。誰知......” 誰知這樣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黎云書聽他說完,對張侍郎道:“放心,此事我必然會查清的?!?/br> 張慎思一嘆:“都是命理緣故,實在查不出來也罷?!?/br> “沒那么簡單?!?/br> 何況她隱約有了猜測。 十三年前時,主和派風頭正盛。張侍郎說出那番話,難保這些行為不是在削弱張家。 既如此,背后必然另有其人。 “云書年幼時,曾有卜者說我命數薄弱,不足以支撐我步入廟堂?!彼?,“但我還是走到如今了。這么看來,命都是人定的?!?/br> 張侍郎百般感謝,“倘若黎大人真的能勘破此事,日后我必傾囊相助?!?/br> 調查完張慎思后,她又去調查了女子所乘的畫舫。 據證人所述,女子是自己從船上跳下去的,身邊并無旁人。出事之后,刑部立馬封鎖了畫舫。 得知黎云書是從張府出來的,這群官員連忙擺了火盆,“快快快,快讓黎大人跨一下,替大人消一消身上的晦氣?!?/br> 一眾同去張家的刑部官員趕緊排好隊,誠惶誠恐地跨著火盆。黎云書晾了他們一個眼色,“要跨你們自己跨,我還等著這‘煞氣’來找我呢?!?/br> 她查探一圈,畫舫中沒有異樣。 同時,仵作的尸檢有了結論:女子確實是溺亡,身上并無中毒之類的癥狀。 “除了畫舫,她還去過什么地方?” “似乎沒有?!?/br> “去她們家看看?!?/br> 事情一發生,刑部立馬遣人圍住女子家四周,防守嚴密,沒讓任何人進來。 女子的家人見刑部的人來,如同看見救星。黎云書將女子廂房中的物件一一查清,依然沒有看出不對。 正當刑部眾人準備放棄時,她忽然駐足在佛像香爐前,“你們家信佛嗎?” 家人點頭道:“小女每月都要去廟中燒香拜佛,虔誠得很?!?/br> “這屋子里,有旁人來過嗎?” 那母親哭訴道:“我本在她屋中收拾東西,聽聞消息后總覺得她還會回來,一直沒離開過這屋?!?/br> “果然。這香爐不對?!?/br> “???” 眾人一頭霧水地看去。 那是一尊鎏金香爐,上有圖案雕飾,顯然價格不菲。 “大人看出什么了?” “她燒了四炷香?!?/br> 見眾人還不理解,黎云書解釋:“燒香三柱為宜,代表天、地、人,過多則證明此人有貪欲,反而會招致禍端。她本就畏懼那流言,若對禮節足夠了解,定然不會燒四炷香?!?/br> 剛巧女子燒香那幾日下了雨,香火受潮熄滅。她的家人并沒有在意香爐,倒讓這香保存了下來。 香爐被帶回刑部不久,立馬有了消息,“大人,多出來的一炷香果然不正常。那香能讓人致幻,恐怕她投河是受了這香的緣故?!?/br> 消息一出,家人也覺出異樣,“她那天確實有說過些胡話,難道不是張公子的緣故?” “壓根就沒有什么氣運之說。從頭到尾,就是謀殺?!?/br> 見他們面露震驚,黎云書做了個噤聲的手勢,“此事莫要外傳。到底發生了什么,我還需做最后的確認?!?/br> 當夜。 夜深時,她的屋外傳來窸窣聲響。 黎云書并沒有睡熟。她按照規定的信號摔碎杯盞,潛伏在各處的刑部官員聞聲出動,抓住了圖謀不軌之人。 一搜,并未搜到任何兇器,只見他手里抓了好些書卷,大概是黎云書家里實在窮得無甚可偷,唯獨那些書卷還值一點點錢。 小賊被抓緊刑部大牢,未及嚴刑拷打便咬舌自盡。黎云書瞧著尸首,臉色嚴峻,“他若真的是來我家偷東西,犯不著這樣。唯一的可能,是有人害怕他透露消息,讓他當了死士?!?/br> 那支奇怪的香也被刑部查出了結果:問題恐怕出在鄴京城內的寺廟之中。 可就在黎云書查到關鍵之處,刑部忽然叫停了此案。 黎云書聽著旨意,眉頭越皺越深,“誰叫停的?原因是什么?” 傳消息的那人好心解釋道:“圣上嘉獎您的效率,當庭貶斥這氣運之說,不僅給張公子安排了職位,還囑咐刑部好好任用您,莫要埋沒了?!?/br> 安排職位? 她原以為,圣上遣張慎思去邊疆,是因不愿重用張家。黎云書仔細地問:“圣上是怎么貶斥的?” “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圣上又貴為天子,定不會因一句荒唐言論就埋沒人才?!眮碚呷鐚嵔忉?,又道:“對了,圣上下達命令后,刑部說讓您留在鄴京,蜀州之事就不勞掛心了?!?/br> 黎云書:“......” 她仔細捋了捋關系,稍稍轉過些彎。 季瑞剛倒,兵部需要人。 而張家,當年因主戰被遣送,如今圣上希望有人能對付大理,自然要多多任用主戰派的人。 據她所知,張家在北疆一帶發展得很好,他們也是借了北疆的功勛,才爬到現在的位置。 再依著圣上叫停查辦一事...... 難不成,這氣運之說就是出自圣上的手筆? 黎云書懂了緣由,開始思索怎么幫蜀州。 她給李善識寫了信,憑著在刑部的經驗,告訴他們應當如何躲避刑部的追查。未過幾日她收到回信,信上是熟悉的字跡: “一切安好,萬望珍重?!?/br> 那字寫得飄逸,筆畫遒勁,撇捺好似這人的眉峰,帶著揮之不去的灑脫。 ——是沈清容的字跡。 ——他真的還活著。 有幾滴淚砸在紙上,剩下的字跡漸漸模糊了。她生怕會暈染墨跡,將信折起收好,情緒穩定之后,才敢繼續往下看。 沈清容并沒有說他這些時日做了什么,大部分筆墨都在講她的弟弟和娘親,讓她切莫太擔心。黎云書看到最后,才知天鋒軍有一人潛伏在兵部之中,幫了他們不少忙。蜀州之事由那人幫襯,問題應當不大。 他沒透露那人的名姓,黎云書心中焦慮卻越來越重。 天鋒軍在兵部有人。 沈清容重掌天鋒軍。 他暗中布局,里應外合,每一步都像是在為對敵朝廷做伏筆。 可他......真的能做到嗎? 且不說兵力和實力,他拿什么證明自己的正統?拿什么說自己謀逆是名正言順的? 他又不是皇子。 能找出什么合理的借口? 清君側?——朝中還有兩位皇子呢,任誰登基都不會給他好下場??v使他鏟除了圣上和兩位皇子,架空姜賦,日后姜賦長大了呢?會饒過他這個殺父仇人嗎? 黎云書拿著信靜坐許久,越想越覺得后怕。 看著燭火要燒完,她重新換了一根,趕緊提筆寫信。 姜賦還小,而她已經獲得了姜賦的信任。只要她用心去培養小皇孫,等姜賦繼位后,總有替沈家昭雪的辦法。 她說:“云書有幸得圣上信任,能以此時機斬邪佞、誅亂臣。假以時日,天下必然海晏河清,不必以身涉險?!?/br> 那封信寄出后很久都沒有收到消息。 謝初為此也很焦慮,得空便對黎云書道:“現在南疆風聲正緊,你多勸勸他。他能活下來,偽裝成尋常百姓不是難事,千萬不要意氣用事?!?/br> 每每聽見這句話,她都慨然長嘆,“我倒是也想勸他?!?/br> 一個多月后,終于有了回信。 他回了黎云書一幅畫。畫中人穿著玄色官服,眉目是她。沈清容在旁邊題小字寫道:“原來刑部的官服是這種模樣,你大概變成這樣了吧?” 他有意避過關鍵而不提。黎云書再三勸阻,他就越發猖狂。最后她急出了氣,義正言辭地罵了他一頓,更拿出刑部一百零八刑罰一一同他介紹。沈清容看過信后,回道:“多謝提醒,我以后就學著你們刑部懲戒部下。唉,幾個月沒見,你果然變兇了?!?/br> 黎云書:“......” 卻不知沈清容看罷她的信,一聲輕笑后,將那信燒了。 海晏河清? 人吃人,算是海晏河清嗎? 何況沈家人早已不在,何況他除了奪位,怎么走都是死局。 何況......誰能保證,日后圣上就不需要她這柄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