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大家都知道「D」先生您從沒露過面,在我看來這是一種低調的表現,但是您選擇將樂曲公之于眾,在這些樂曲大火的同時,您仍舊不愿意出現在大眾的面前?!?/br> “對于這樣的行為,我認為無疑是矛盾的,您呢?您認為這是逃避,還是說,一種噱頭嗎?” 開場就很犀利,簡直不能再明顯地說“你是為了火、為了撈錢才這樣做的嗎?” 可傅擇宣還真是,他略一思索,直截了當回答了:“是為了生活,這些樂曲才會被人聽見,不讓大家看見,是因為總有一天我會消失,所以沒必要?!?/br> 竇清眼睛亮了,似乎很喜歡他的回答,笑容深了幾分:“這聽起來很有藝術性,最終留下的,只有您的作品?!?/br> 隨著竇清的引導,傅擇宣的回答雖簡短,但也不吝嗇于給出答案,于是采訪進入了正軌,竇清和他探討了「D」音樂中的情感和故事,古典還是現代,他音樂中雜糅的各種元素,甚至還有這個時代的音樂。 又談到音樂之外,他與音樂結緣的契機。 這些傅擇宣都半真半假地答了,涉及到不該說的就繞著真話打圈兒,都是些頗為官方的回答。 但竇清這個人憑著采訪時的第一個問題,在傅擇宣算是留下了一定的印象。 這場采訪中的交鋒,最終還是以傅擇宣為勝,竇清也甘拜下風,在離開前對偶像「D」先生鞠了個躬。 “您很厲害,是第一個讓我在采訪中碰這么多次壁,最后還不得不順著您鋪的路走下去的人?!?/br> 傅擇宣擺出官方的微笑:“哪里,是我不夠真誠?!?/br> 竇清盯著他看了幾秒,眼神讓他感覺頗不自在。之后竇清笑著收回視線,帶著謙和笑容說出的言語卻給傅擇宣再次留下了深刻記憶:“您若是不愿意笑,也不必要笑著的?!?/br> 見「D」第一次因自己的話露出比較真實的表情,竇清變了笑容,咧嘴開朗道:“好歹扳回一成,不過您說自己不夠真誠,我倒覺得不認同?!?/br> 他沒有告訴傅擇宣自己為什么「不認同」就離開了,卻在采訪稿的最后給出了他的答案。 翻閱全篇后,傅擇宣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篇十分真誠優秀的采訪稿,竇清從傅擇宣的只言片語中提取到了傅擇宣為他提供完美的主題,最后的成稿又高于這個主題。 是的,從第一個問題結束后,傅擇宣就將這場采訪中,自己要塑造的形象定位好了:一名投機主義者。 他的音樂并不純粹,而是順應時代的產物,因為一點天分而得以脫穎而出,變成他斂財的工具。 僅此而已。 他當時相信竇清聽出來了,竇清也順著他的意思去做了,但這篇采訪稿是真的出乎意料。 最后的總結是筆者言,所以撰稿者把自己的觀點擺了出來。 竇清在其中直言,自己這次的采訪和采訪稿都無疑是失敗的,用晦澀的表達說,他在采訪中看到的聽到的,都被「D」cao控著。 傅擇宣沒想到他這么敏感,也通透至斯,但目光觸及最后一句話,卻不由僵住,以至于這句話深深印入了他的心中。 那上面寫著: 「盡管這些或許都是虛幻,也會成為虛幻。音樂也在出現,在消失。是變幻的,是主觀的…… 人們對此有各種定義,也總是因此引發不同的爭執。林林總總,誰都不持真理。但唯有一點,筆者可以肯定,那就是—— 音樂本身,是純粹而真實的?!?/br> 這就是竇清的答案。傅擇宣第一次產生了一種無所遁形的感覺,不是因為竇清看透了他,他自信自己的表演無懈可擊,而是因為竇清這句「音樂是真實」的話。 他用這句話隔空和傅擇宣對話:“你不需要多說什么,你的音樂就是最好的言語?!?/br> 傅擇宣腦海一時有些空白,他在自己的音樂里陳述了些什么? 從他少年時期至今的所有讓他深刻的記憶,都作為一首印象曲獨立成為作品,被所有樂迷都聽見,而他從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你慌什么,他們聽到的故事都是自己臆想出來的?!庇尉┎豢芍梅?,涼涼道。 傅擇宣點點頭:“有道理?!?/br> 挺正常一回答,擱傅擇宣身上就怎么聽怎么不正常,游京嗤笑一聲:“你是看這采訪看傻了嗎?” 大抵是這樣的日常。 傅擇宣偶爾會替喻恒筠打掃一下衛生,目的也只是遮掩他在這里生活的痕跡,但這樣過了一星期,喻中尉還是沒有醒。 “沒有新的夢境形成嗎?”傅擇宣再次確認。 “沒有,你自己也能看到的吧?!庇尉┮苍俅未_認了夢境場里的所有碎片,沒有屬于喻恒筠的碎片。 這就讓人想不明白了,雖然被困在這里也具有一定隱匿性,但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在傅擇宣的計劃里,喻恒筠更不能在這里止步不前。 “不能被困在這里?!备祿裥潇o道,拋出游京會上鉤的誘餌:“你不是也要去國外看看?” “是倒是,但你要只是想把人家救醒就直說,何必跟我在這里繞彎子?”游京懶懶道。 作為情緒的集合體,他可以擬出任何一種形象,對任何情緒的表現也都信手拈來。 “現在出國是最重要的?!?/br> 明知道他在騙自己,游京還是被這種摻著水的蜜糖甜到心里,當然就算傅擇宣不問,他也會給傅擇宣提供解決方法的:“你試試進入他的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