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這位喻中尉的通訊聲音可不是系統自帶的鈴聲,而是近幾年大火的中國籍大提琴手「D」的代表作《D》。 這個發現讓傅擇宣有些吃驚,對他來說這些作品只是他自娛自樂時的產物,發布出來也是聽吳友興那句「勉強能混口飯吃」,從沒有想過那些銷量數字背后的含義。 那本??窃S涵接下來的采訪,傅擇宣果斷拒絕,但許涵拿他未來的樂途威脅:“不接,你就準備自生自滅吧?!?/br> 也不是不可以。 許涵看穿了他的想法:“是誰要經濟獨立來著?” 威脅到位,傅擇宣不得不答應,寒著一張臉幾天沒理會許涵。 許涵也退了一步:“忘和你說了,雖然是面對面采訪,但最后成稿不會用你照片,也不會放視頻的那種?!?/br> 傅擇宣這才心情好了些,認真回答了上面的問題,回頭許涵叫他看一下成稿,提點修改意見,他也沒理會,讓許涵自己看著辦。 倒沒想到還單獨給他列了個欄目在這本音樂???。 標題:“D:新古典音樂的投機者?” 是個有意思的標題,和竇清這個人十分相像,噱頭、刁鉆、優異兼顧。 傅擇宣默然,帶著這本??缴嘲l上,倒是被里面的文字勾起對當時采訪以及采訪者的回憶。 他對竇清這名采訪者的印象十分之深刻。采訪前,許涵特地提醒了他,采訪者也是名「D」的樂迷,讓他態度好點,順勢給他塞了張稿紙。 許涵一改潦草的字跡,里面工工整整寫好的是對一些常見問題的應答方式:“這個你拿著看兩眼,別到時候回答就「嗯」「是」這兩種?!?/br> 傅擇宣也沒看,游京倒是笑得沒個形象:“你形象塑造得真是成功哈哈哈!不看兩眼,我好知道給你再塑造怎樣的形象啊?!?/br> “不需要?!庇尉┎恢谰凸至?。 但是即便如此,傅擇宣在應對他的「樂迷」記者時,依舊卡殼了。 這雖然是他的樂迷,但也是一名優秀的記者,在這深度訪談中試圖將言語化為冰镩,鑿開他心中的堅冰。 為備不時之需,許涵給傅擇宣準備了一個工作室,這次采訪的會面地點就被安排在這里。 傅擇宣也是第一次來,但這個工作室里倒是設備齊全,錄音設備、各類琴、相關書籍,都擺放得整整齊齊,毫無使用痕跡。 傅擇宣挑了本書坐到桌邊,還沒來得及看上幾頁,監視器就已經傳來客人來訪的提示,只好將書放回原處,把竇清迎了進來。 “「D」先生您好,我是竇清,很高興您能接受我的采訪,相信您已經從許先生那里聽說了我的事?!?/br> 很簡略的自我介紹,見傅擇宣沒什么回應,他也不急著緩和氣氛,也沒誘導傅擇宣開口,自說自話:“對,我是您的樂迷?!?/br> “作為樂迷,我當然是更為關注您所作的音樂本身,但作為此刻和您面對面交談的對象,我會試圖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您,希望您做好心理準備?!?/br> 這實在不應該是一個訪談者對他的訪談對象應當說的話。 但傅擇宣不知道,正因為竇清是他的樂迷,所以對他算是客氣的了,還在采訪之前提醒他做好心理準備。 對于其他的受訪者,竇清一向都是毫不心軟直指對方痛點。 不過他這一出,突然擾得傅擇宣不知道應該擺出怎樣的態度應付這場采訪。是選擇不留情面,還是擺出他應付大多數人的面孔? 竇清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一雙稍小的眼中透著精光,正正直視傅擇宣:“我其實不怎么喜歡把寒暄作為采訪的開場,我覺得「D」先生您應當也不會喜歡,您說是嗎?” 這里可以回答一下,傅擇宣準備開口:“……” “但作為樂迷,我也有私心,對您各個方面的事情都想稍作了解?!?/br> “嘿——”游京突然冒出來意味深長道,拖長的音里滿是興味:“這個記者挺有意思的,要看看他的資料嗎?” 實在是沒必要,竇清想知道什么,傅擇宣都能面不改色地給他編出合適的答案。游京懂他的意思,笑著躲到深層去了。 “「D」先生?”竇清禮貌地提醒傅擇宣回神,充滿笑意的雙眼中被深色覆蓋,目光仿佛已經將傅擇宣看透:“是我這個搶答讓您為難了嗎?” 直白到令人懷疑他的身份,但竇清的采訪就是這樣的特點,他很擅長從資料和行動中分析受訪者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他能近乎完美地找到契合受訪者的采訪方式,從而在受訪者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這讓他寫出來的采訪稿也更貼合人們的期待,甚至超出人們的想象,揭露受訪者出乎意料的一面。 這也是許涵唯獨接下了他的采訪的原因。 在監視器對面,許涵瞧著微攝里傳來的畫面,還有那邊傳來近得超乎想象的聲音,滿意地露出笑容。 果然,他可以相信竇清的能力,這樣他就可以從這場采訪中找到切入傅擇宣心理問題的方法。 畫面中的傅擇宣搖頭:“可以開始了?!?/br> 許涵斂下笑容,專注于觀察畫面中青年的表現。 “那我們就開始了?!备]清瞬間進入工作狀態,剛才的平易近人的氣勢都改變,隨著他新的話語顯得有些咄咄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