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姜鴻也喟然長嘆道:“陛下對儲君屬意不定,會讓朝野上下都人心浮動,加上本來如今朝中便黨派林立,此等舉動只會讓雙方互相傾軋,消耗國力?!?/br> 說完這句話,姜鴻重新平復好心情沉聲道:“不過,容展,這也是你的機會?!?/br> 謝舒正在沉思老師剛才所說的局勢,忽然聽到老師提到自己,心中不免驚訝:“老師,學生愚鈍,不知該如何做?!?/br> 姜鴻淡淡搖頭道:“你不用如何,身為我姜鴻的弟子,你便已經站在了風口浪尖上。你可知邵禎為何如今毫無動靜,除了局勢緊張以外,他無非還在等一個結果。這個結果,便是要看帝王對我的態度?!?/br> 謝舒聽到這立刻明白過來,這次帝王南巡,途徑的地方不少,最后一個便是金陵,而老師如今也在金陵。 帝王此行除了要省視河道,訪查吏治,沿途還祭拜了孔廟,體察民情,以此來達到教化百姓,民心歸順的目的,所以如果帝王有心,那么老師身為前國子監祭酒,又是當朝大儒,帝王會召見他。 但老師之前說過,他離京之前,和帝王因為一件事情鬧的并不愉快...... 姜鴻冷笑道:“他倒是心眼頗多,知道什么惹得,什么惹不得。而陛下的性子我向來十分了解,陛下雖對我有所怨言,不會在第一時間召見我,但之后也不會真的避而不見。只是那個時候,已經有些遲了。所以容展,在此之前,你只用做一件事情?!?/br> 謝舒更為好奇:“還請老師賜教?!?/br> 姜鴻眼睛閃過一絲復雜的光芒,慢慢吐出兩個字道:“呂朔?!?/br> 謝舒聞言,一時不知道該做什么反應。雖然這幾個月來,老師從來沒有提過呂朔,但市井坊間的傳聞接連不斷。 謝舒一直知道,老師曾經收過一個弟子,叫做呂朔,如今已成為當朝紫微令。不過謝舒同樣清楚,老師和呂朔的關系并不好,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師生不和的傳聞。 因為紫薇令有著幫助帝王處理宮廷事務的職責,還可以向陛下直接陳奏“密事”,所以此次呂朔也在隨行之中。 但老師為什么要讓他去找呂朔呢? 姜鴻見謝舒只是迷惑地看著他,并無其他神情,有些意外又有些好笑,姜鴻也打開了話匣子道:“容展,我是不是從來沒有向你提起過呂朔,說來,他算是你的師兄,他十三歲的時候我收他為徒。他天賦極高,才華橫溢,很快便博通經史,尤其擅長詩賦。只是我那時并未教好他的性子,致使他成了一個只顧醉心權勢的柔佞之人!他如今平步青云,已經是紫微令,深得陛下寵信,又長袖善舞,處事圓滑,即便是御史也難以置喙,可要說他唯一的一個污點,就是與我不和了。 所以此次來金陵,他無論是心里愿不愿意,都必會來拜見我?!?/br> 謝舒聞言便明白過來,儒家有一句話叫做“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親師”,始出于《荀子》,表明了古代文人的價值取向。這五常便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規范,除卻敬天法祖,孝順親長、忠君愛國以外,尊師重道也尤為被人重視。 而呂朔有這樣的傳聞,對他本人影響不小,所以即便他知道老師不會見他,也會到了金陵第一時間就來拜見老師,以表尊敬。 如今他是老師的弟子,所以呂朔對他的態度不會差,只是既然呂朔性格如此,他會愿意沾惹上這樣的麻煩嗎? 姜鴻似乎明白謝舒心中所想,淡淡道:“這點你無須擔心,他也是作繭自縛,如果說這朝野上下誰最怕與各位皇子走近,無疑就是他了,在陛下眼中,他是純臣,因此才給了他這樣一個位置,所以他絕不能參與黨爭,更不能參與奪嫡,甚至明面上與皇子關系不好,才更讓皇上放心?!?/br> 聽到這,謝舒也懂了老師的用心良苦,其實老師大可依舊將呂朔拒之門外,可是現在...... 謝舒不由得深深謝過老師,姜鴻卻擺手,自嘲一笑道:“容展,我也不瞞你,其實我也有私心。這次是一個機會,我想讓你開始做一件事情?!?/br> 謝舒并不意外,只是靜靜道:“老師有事直言便是?!?/br> 姜鴻深深看著他道:“容展,你是我最后的關門弟子,我對你寄予著厚望,很快你也會步入朝堂??扇缃竦木謩輳碗s無比,隱藏著無數危機,也不是你能夠輕易撼動的,我不希望你像賈誼一樣,只是曇花一現,就飛快消逝。 我這段時間,思來想去,你性情沉穩,心胸開闊,無意名利,也不在乎旁人的眼光,但你性子其實極堅韌,靜水流深,自有一套處事的原則。所以我相信你,能夠做到,可又有些為難,因為你今后需得掩飾本心,時時隱忍?!?/br> 謝舒聞言沉默片刻,他沒有馬上應承,而是認真想了一下道:“學生知道老師是為學生好,才會考慮這么多,學生也知道老師心懷大義,學生不及老師,但愿意為天下分憂,學生如今所求已圓滿,不怕人言?!?/br> 姜鴻聽到這話,眼中已現出欣慰的笑意,有這樣的徒弟,他又有什么好擔心的呢? 姜鴻拍了拍謝舒的肩頭,一字一頓地說道:“很好,你今后只用記住這八個字‘內抱不群,外欲渾跡’?!?/br> 過了一會兒,姜鴻和謝舒囑咐完一些事情后,兩人才從行宮的內間走出,謝舒走的快些,一出外間,就看到郎君一角衣衫翩飛,在角落處若隱若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