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農家老太后 第26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男主的黑月光哥哥、快打錢,不然封號!、看見我的雙buff了嗎?、萬人迷他不干了、嫁給渣攻叔叔后我暴富了、頂級Alpha的抵債小嬌妻[穿書]、總龔為母、旺門福妻、我靠種田拯救世界[系統]、群魔亂舞之安居樂業[穿越]
在皇上一意孤行的堅持下旨后,仍有許多爭議,可是內閣隨后就收到來自南江書院院長玄隱先生的奏折。 對方先是以含蓄而不失真誠的文筆,將康平帝的賢明與功績大夸特夸,接著便是表述南江書院上下所有人對圣上的無盡感激,并為自己不能為陛下為憂的表示慚愧,以及獻出南江書院管理權聊表心意的決定。 六元及第的一代文魁出手,這份奏折寫得十分漂亮,讓康平帝深感受用的同時,也成功堵住那些爭議。 說是五成份額,事實上相當于是將南江書院完全上交,畢竟那些分成份額所代表的書院收入分紅,皇上肯定不會在意。 能得到南江書院的歸屬權,才是皇上最想要的,他這次力排眾議,堅持要再次封賞對方,確實有這方面的意思,可他沒有想到,對方竟然如此有心,這么快就主動將南江書院奉上,既成全了他的心思,也給足他面子。 所以康平帝不僅當眾表示愿意收下南江書院的這份心意,還按照南江書院給的資料,給書院里的先生們賜予官身。 有進士功名的賜為七品教授,其下皆被賜為九品教諭,雖然品階不高,對那些先生而言,也是官家對他們的一種認可與嘉獎。 南江書院被皇上收下后,便是皇家南江書院,就算有人心中不服,對此也無可奈何,畢竟皇上想給他家書院里的先生們賞官身,既為彰顯這家書院的不同地位,也能展現自己重視教化的態度,這些讀書人出身的官員當然無話可說。 因玄隱先生上書得及時,表明人家確實是主動,且心甘情愿,讓人想要質疑一下南江書院的舉動,都找不到理由,畢竟問就是人家實在感念陛下恩德,忠心可嘉。 退朝后,邵云博再次被召到御書房,康平帝笑容滿面的問道。 “愛卿此前可曾想到,你那前東家與老友,竟然會有此舉?” 邵云博坦然承認道。 “想到過,不過老臣以為,他們會在收到陛下的封賞后,才會這么做,沒想到他們竟然如此感念陛下的大恩,這般迫不及待的想要表達謝意?!?/br> 嘴上這么說,邵云博心里對此其實毫不意外,他深知陳鳳琪怕麻煩,不愿沾染麻煩的性格。 也知道對其而言,書院學生能有機會得到朝廷的安排與重用,固然是件讓她深感欣慰的好事,但也在正因如此,她只會將南江書院視為燙手山芋。 畢竟對方曾跟他說過,南江書院里的學生將來若是沒什么大出息,也就算了,一旦這么大規模的一家書院崛起,畢業的學生大批學生表現優秀,稍有差池,就是他們這些書院創辦者與管理者的原罪。 邵云博本來對此還有些不以為然,不過為了慎重起見,在離開南江書院后,為了避嫌,也為了實現當初的承諾,他確實有將那些話放在心上。 除了曾對康平帝坦承過他那段經歷外,從未將他與南江書院之間的關系,對其他人透露半分,甚至不曾再給那邊去過信。 除了身邊還留著幾個他最先帶出來的學生當助手,從不曾聯系被安排到各部基層的那些學生。 可是隨著時間過去,親眼看著由他輔佐上位的康平帝,逐漸出現的某些轉變,讓邵云博十分慶幸,自己從不曾忽視東家太太曾說過的那些話。 對方對上位者心態的把握,比他還要精準,而他自己,到底還是有些太過自以為是。 也正因意識到現實正如對方所料,邵云博才會趕在書院的首批學生正式畢業前,就慫恿康平出手幫忙安置,讓對方能早些脫手。 只有像現在這樣,讓南江書院的畢業生,從第一批開始,就打上皇上的標簽,才能避免東家與老友將來受猜忌。 而邵云博的這番回答,則讓康平帝深感滿意。 “有道是人以類聚,依朕看,不管是你的那位舊東家,還是你那故友,都與你的品性相似,為人忠誠可信,能力也很出色,就是他們都太過淡泊名利了些?!?/br> 邵云博斟酌了一下,才恭敬的回道。 “說起來,陛下可能也曾有所體會,不同的人生經歷,難免會影響到人的心性,那李家人丁單薄,老太太似乎是因遇到什么傷心事,才不得不帶著家人背井離鄉?!?/br> “張東楚則是因為接連遭遇喪父、喪母、喪子、喪妻的巨大打擊,才會無心仕途,在老臣看來,他們都能在自身遭遇不幸的情況下,始終保持對陛下的忠心,對貧苦百姓的仁心,實屬難得,也很令人敬佩?!?/br> 康平帝聞言,頗有些感慨的回道。 “嗯,你說得對,算起來,老天待我們真是不薄,讓我們在身陷囹圄之際,有幸遇上他們,得到他們的幫助,朕雖然想要盡力回報你與他們,卻又受限太多?!?/br> 邵云博趕緊伏地叩首道。 “陛下請千萬不要這么想,您待老臣圣恩浩蕩,待南江書院上下也是封賞無數,自您登基以來,輕徭役減賦稅,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高產作物,恩澤天下,讓百姓都能安居樂業,享這太平盛世,已經讓臣等感激不盡,能有機會為您這樣的賢明之主效犬馬之勞,是我等的榮幸?!?/br> 相似的恭維與夸贊,康平帝已經聽過太多次,可是過往那些次,都不及邵云博說出這些話時,讓他感到欣慰、有成就感。 同時也讓康平帝更加充滿雄心壯志,決定要更加努力,不讓這些誠心助他,卻不圖名利,只愿太下太平的人失望。 第四十一章 親祖孫 康平帝雖然有著絕大多數帝王都有的通病多疑, 還有些好大喜功,但是好在有個深得他信任,又曾用心修煉過語言藝術的權臣,能在一旁耐心的忽悠, 不, 準確的說, 應該是引導與激勵。 所以康平帝縱然在登基為帝后,于做事風格與心態方面,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可是在總體上,他絕對能稱得上是位愛民勤政,重教化與兵防的好皇帝。 不過在有一點上,縱然是邵云博,也改變不了, 或者說是不好規勸,那就是康平帝因自身的經歷, 對君權至上這一理念的重視與執著, 他特別維護自己的帝王權威。 正因這樣,康平八年, 接到北方的草原蠻族來犯的消息時, 深感自身權威被嚴重冒犯的康平帝勃然大怒,不顧已晉升為內閣首輔的邵云博再三勸阻,一心堅持要御駕親征。 御駕親征后慘勝而歸,康平帝自己則是傷病交加, 親率大軍出發時有多意氣風發,回來時就有多慘淡。 皇上傷病纏身,中宮皇后所生的太子年僅十二歲, 不僅皇宮內外,連朝野上下都有些暗流涌動,人心思變。 只是皇上登基八年來,先是不動聲色的悄悄翦除大量曾附庸過四王,參與過十余年前的那場廢太子一案的涉事官員,后又憑借暗地里的勢力,迅速將朝野上下都完全控制在手中。 如今這朝野內外的高級官員不說都是他的心腹,但也早被他那令人心驚的暗查手段給震懾住,又有邵云博這個鐵面無私,只一心忠君為民的當朝首輔給盯著,眾大臣基本上都不敢再輕舉妄動。 然而邵云博雖能控制得住前朝,卻無法插手后宮,康平八年末,先是太子突然病逝,查出是貴妃身邊的人出手陷害后,傷心過度到有些癲狂的江皇后,直接下令要杖斃貴妃。 貴妃雖被康平帝的人給及時救了下來,卻因此而流產,至此,康平帝的后宮之中,除了還剩兩個公主外,只有一個向來不得圣寵的大皇子。 江皇后本是康平帝當太子時的側妃,與當時的太子妃選擇離棄丈夫,并落井下石的提供偽證,與當時的廢太子劃請清線不同,當時為側妃的江皇后,選擇與皇上不離不棄,陪他一起流放。 太子就是他們在流放之地生下的孩子,雖然當時的生活清貧,一家人卻感情深厚,在康平帝登基繼位后,封江側妃為皇后,他們的孩子乃是中宮嫡子,被順理成章的冊封為太子。 雖然康平帝后來又納了幾名妃子,還將其中一位深得他心意的女子封位貴妃,頗得皇上敬重的皇后,地位依舊十分牢固,太子也是康平帝悉心培養的繼承人。 受最心愛的兒子去逝的巨大打擊,康平帝本在恢復的病體,再次遭受到重創,甚至嚴重到直接臥床不起的地步,即便如此,他仍在怒不可遏的大聲吩咐道。 “劉樂,讓人給朕查,給朕徹查,這件事絕對不會像表面上這么簡單,所有有嫌疑的人,一個也不許放過!” 不管是對寵妃有濾鏡,還是經歷過奪嫡事件后的敏感,康平帝實在不愿意相信,是貴妃派人謀害太子,退一萬步講,就算真是貴妃起了歹意,也不該這么容易就證據確鑿的被皇后查出來。 “奴婢遵旨!” 劉樂恭敬的應下后,小心翼翼的勸道。 “陛下請務必要息怒,保重龍體??!” 爆怒過后的康平帝有些無力的擺擺手道。 “你趕緊去吧,不趕緊給朕查出幕后黑手,朕就息不了心中的怒火?!?/br> 劉樂退下去后,抱著一摞奏折過來的邵云博,看著正值壯年的康平帝,如今滿面憔悴,蒼老而又虛弱的躺在床上,頓時悲從心來,無聲的轉頭抹淚。 看到他那老淚縱橫的模樣,康平帝長嘆道。 “都怪朕聽信旁人的阿諛奉承之言,以為自己真就文武雙全,可以將那些時刻覬覦我中原之地的異族,全都逐出關外,真正立下不世之功,才致今日這局面,讓丞相失望了?!?/br> 康平帝是真的悔不當初,當了皇帝以后,身邊爭相奉承與討好的人太多,就算他堅信邵云博對他的忠心,可是架不住身邊總有人,旁敲側擊的說些似是而非的話,暗示他太過依賴與聽信邵丞相,會養虎為患。 隨著邵云博在他的支持下,成為一人之下,萬上之上的百官之首,康平帝的心思也難免有些動搖,這才有了不聽對方的勸阻,堅持要御駕親征一事。 對于皇帝此前一邊繼續依重他,另一邊卻開始防備他,有意疏遠他的表現,邵云博當然是早就有所察覺。 只是他已年滿六十,他那天資出眾的兒子,雖被耽誤了十多年,也已成功考過科舉,取得進士出身,實現了他當初決定投在太子門下的夙愿。 在李家的那幾年,讓他對人生與名利,有了新的思考,所以這幾年,他雖步步高升到權傾朝野的地步,卻能一直謹守為臣的本分,從不曾得意忘形,并不攬權。 這也是縱有再多的人在康平帝身邊挑撥,邵云博卻依舊地位穩定,深受依重的主要原因,察覺到皇上偶爾的疏離后,邵云博已經開始考慮到急流勇退的問題。 可是他這邊剛剛準備行動,康平帝就一意孤行的堅持要御駕親征,他要留在京中幫忙穩定朝局,負責教導身負監國重任的小太子如何理政。 結果短短時間內,一切變故都發生得讓人措不及防,康平帝傷病纏身,也意識到在這個世上,唯有他邵云博才是忠心不改,最值得其信重的那個,安排他代理朝政。 正當他在前朝忙得不可開交之際,后宮卻突然傳來噩耗,由他這個太傅悉心教導過的太子暴病身亡,本來健康狀況已經有所恢復的康平帝,承受不住這個巨大的打擊,病情再次加重。 這些不幸的消息,讓邵云博心如死灰,他已經做好皇上若是撐不過去,還要好好輔佐太子幾年的心理準備,結果現在連太子也沒了,皇上子嗣艱難,目前僅剩下一個雖已成年,卻沒什么存在感的皇長子。 那個皇長子的生母是為當年的太子引導人事的宮人,是個極有心計的,自恃貌美,打著母憑子貴的主意,在避子湯上做手腳,順利在太子大婚之前就懷上孩子。 此舉犯了大忌,因是皇家血脈,雖然允許她將孩子生下,也讓當時還是太子的康平帝徹底厭棄了那個滿腹算計與野心的宮人,不僅沒有如對方所愿,提對方的身份,給對方名分,連對方生的孩子,他也一并不聞不問。 也正因那對母子被打發在偏院中養著,無人問津,當康平帝的太子之位被廢,自己也被流放出京時,那對母子倒是被留了下來。 重返京都,還順利登基為帝后,康平帝才在身邊人的提醒下,想起自己還有個兒子,總算給了那宮人一個貴人的份位,只是康平帝依舊很不待見那對母子。 邵云博與那皇長子素無交際,不知道其性格,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若是那位登基繼位,他這個正在代理朝政的權臣,很難有機會落得善終。 所以看到康平帝此刻這幅將要油盡燈枯的模樣,實在讓他感到心酸難過。 “陛下,您不要再說這種話,過去的那些都過去了,只要您能振作起來,好好保重龍體,就能否極泰來,早日恢復健康,一切都還來得及,您還正值壯年呢?!?/br> 康平帝現年四十出頭,受陳鳳琪總以青壯自詡的觀念影響,邵云博也真心認為對還正值壯年,希望對方能堅強的度過這個難關。 聽得出邵云博的期待,康平帝苦笑著回道。 “朕的身體情況,朕心里清楚,枉費先生為我苦心謀劃與經營這些年,結果這大好的局面,被我自己的急功近利,給親手枉送了?!?/br> 任其再怎么悔不當初,宮里的御醫們殫思竭慮的全力為皇上醫治,也只能勉強為他維持那宛如風中殘燭的生命,至于能助其堅持多長時間,誰也無法預料。 不管是太子病逝的內情,還是皇上的真實健康狀況,都被宮里嚴格封鎖,沒有流傳到宮外,只有朝堂上的部分大臣與權貴們略知一二。 民間所能知道的消息,就是皇上在御駕親征時,受了些不算嚴重的外傷,得勝還朝后,一直在休養,以及太子病逝的消息。 遠在高臺縣的南江書院上下,當然不可能有機會知道京中的具體動態,陽陽,也就是李常煦,年僅十四周歲,就已成功考取舉人功名。 正值年少氣盛、意氣風發的勁頭上,李常煦一心想要出去游學、闖蕩,李常欣也在一邊跟著湊熱鬧,嚷嚷著要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 陳鳳琪知道這個年齡的孩子,正值叛逆期,要不是他們的年齡實在還有點小,閱歷又不足,心性也就不夠成熟,她其實并不會反對。 所以她既沒有答應,也沒有一口反對,而是對他們提出要求。 “你們想要出去長長見識,我并不反對,不過你們需要以實力爭取機會,正好明年就是大考之年,陽陽若能考得會試前一百名,我就答應你們想要出去去游歷的請求?!?/br> 姐弟二人從小跟著李成鋒習武,再加上南江書院的制度,不管是樂姐兒,還是陽陽,看著不顯,實際上都有一身武力,完全可以自保。 所以真放他們出去,陳鳳琪倒也不是那么擔心,最大的顧慮就是他們還沒滿十五周歲,就想采取這一緩兵之計,能拖一時是一時。 若是高級班里的其他學生,志在仕途,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肯定會慎重選擇參加會試的時機。 可是陳鳳琪知道,李常煦對仕途并不感興趣,對是否參加會試,也是持無所謂的態度,家里還算富足的家境,將他養得性格有些散漫,不太在乎那些名利。 愿意參加科舉,是為了想給他奶奶與爹娘爭個光,因為他姐,與他娘后來生下的弟妹,雖然年齡還小,也能看得出來,他們在習武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天賦,在讀書方面卻都是不折不扣的廢材。 眼看弟妹們注定沒本事為李家考個功名回來光耀門楣,所以李常煦才不得不出這個頭,在張冬生與夏蓮夫妻的陪同下,一起回豫州祖籍參加科舉考試。 首次出遠門的經歷,讓李常煦見識到外界不一樣的風光,也成功讓他生出想要去全國各地瀏覽一番的愿望。 陳鳳琪提出讓他在參加會試,取得相應的成績后,才答應他想外出游歷的要求,既是為了拖延時間,也是為了能讓這個從小就聰明過人的大孫子,去見識一下天下才子的風采。 最好能名落孫山,或是考個同進士回來,挫挫他那骨子里的銳氣與傲氣。 面對奶奶給出的難題,李常煦不僅沒有抗議,還有些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