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真名士,自風流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BOSS飼養手冊[西幻]、洪荒:別演了,你就是大佬!、「修真」師弟他是龍傲天、末世費洛蒙(NPH)、神棍開道觀日常[玄學]、十年滄海入夢來、隔墻有耳、拿錯清冷仙君劇本的我、魂極破天、惡劣惡作?。∟PH)
早前,何天已想到了自己會因殺榮晦而于士林獲名譽,但是,他沒有想到,這個“名譽”,高到了這種程度: “羊稚舒和成文鮮沒做成的事情,何云鶴做成了——魏晉以來,天下一人耳!” 羊稚舒,羊琇;成文鮮,成粲。前文已說過不止一次——齊王攸事件中,羊琇與成粲謀見始作俑者的楊珧,欲手刃殺之。 殺榮晦和殺楊珧,都是為一個同自己沒有直接干系的人出頭;榮晦的分量,雖不能同楊珧相提并論,但何天殺榮晦的難度和風險,卻遠在羊琇和成粲的計劃之上——畢竟,羊、成對楊珧,是二對一,而且是“攜刃”。 另外,殺榮、殺楊,得手后,行事者,都將同樣面臨著重大的、不可測的政治、法律風險。 真正是“不為身計”! 好!好! 值得拍爛手掌!值得“士林仰望”! 要強調的是,此時代的“士”,同南朝的、以及兩宋之后的“士”,是很不一樣的。 此時代的“士”,先秦兩漢遺烈猶在,允文允武,文官、武官,更多的只是職責的劃分,單論“武力值”,文、武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區隔,武官盡有文質彬彬的,文官也盡有打架殺人一把好手的。 何天殺榮后的一系列舉動,更是對足了“士”們的胃口。 其一,以榮晦首級獻祭于衛瓘靈前,一路鮮血淋漓,招搖過市——太他阿母的帥了! 矯詔?矯詔才酷呢! 其二,闖宮上書——還是一身的血衣!聽說,他的奏疏,也被鮮血浸染!諸君,書記以來,見過如此之帥、如此之酷的人、事嗎? 以前,這一類事情,都是發生在江湖之遠,如今,廟堂之高居然得見!真正叫……“活久見”了! 以前,這一類事情,行事之人,若身手矯捷,未被當場擒殺,多立即遠遁,豈如何云鶴者,從容血祭衛瓘之后,掉過頭,直投那個……虎口? 且“投”歸“投”,他并不是“投案”,而是得手不饒人——彼時,暫不好叫“得理不饒人”,到底還不曉得朝廷認不認他的“理”?——要求朝廷誅榮晦而獎衛瓘! 就好像他—— 嘖嘖!真不曉得該怎樣形容了! 真帥!真酷! 其三,也是更帥、更酷的,闖宮之后,他立即回家,狂歌痛飲,大醉三日,“中大人”兩度登門傳諭,他都“天子呼來不上船!” 太他阿母的帥了!太他阿母的酷了! 當然,此時代,杜工部還來不及吹捧李太白“天子呼來不上船”,“帥”啊“酷”啊“活久見”啊的也不是此時代的詞兒,不過,就是那個意思啦! 在這里,有一點,猶須明辨: 何天之陷溺于杯中物,在二十一世紀人看來,自然是“自我麻醉”“頹廢”,但此時代的觀感,卻完全不同——飲酒以及醉酒,是“名士”之“標配”,不飲酒、不醉酒,怎好自稱“名士”? 喝的愈多、醉的愈狠,世人眼中,愈有“名士”范兒! 想當年,文皇帝欲為武皇帝求婚于阮籍,阮籍為避婚,連醉六十日,文皇帝終不得言而止。 諸君,連醉六十日??!真真我“名士”之極峰也!我輩……“實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醉酒醉成了“名士”,這一點,大大出乎何天的意料。 而且,何云鶴之醉酒,同阮嗣宗連醉六十日一樣,不同于普通醉酒,其中有一個“悲憤慷慨”的意思在—— 帥斃!酷炫! 何云鶴之醉酒,有的細節,如“狂歌”者,為時人之想象,但“中大人”兩度登門而不得見,卻是事實——“中大人”者,陳才人嘛! 第三度——皇后親自出馬,這才“得見”! 皇后“臨幸”何府,既令人感嘆“君臣際遇”,同時,也普遍被視為對何天的屈服,于是—— 其四,真正是——不惜一身而終回天意! 何云鶴偉光正的形象,在此得到了升華,光芒耀目! 還沒完,還有“其五”。 何云鶴的“三不”——不上朝、不進宮、不與士大夫交往,在絕大多數朝士,都理解為:功成身退、韜晦避世。 此范少伯、張子房故事也! 何云鶴,實乃我大晉的范少伯、張子房! 郭猗講的高興,何天聽的頭暈,心里不由冒出一個念頭:會不會有一天,人民群眾齊聲吶喊,“何云鶴不出,奈蒼生何?” 哈。 但,酒,是真不能再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那種方式喝了,畢竟,肝受不了啊。 老子還想多活兩年呢。 不過數日,郭猗再次來訪——這一次,不是何天召請,而是郭猗主動登門。 郭黃門一臉興奮,“云鶴!你的大作已經傳遍京師了!不得了!真不得了!” 何天一頭霧水:大作?啥大作? 除了殺榮那天的上書,我何曾有過啥“大作”? 哦,我還給握瑜娘子寫過一封長信,情真意切,握瑜娘子沒看,我自己先感動到了,不過,這封信,封緘之后就再未開封,目下,正躺在我的…… “嗐!就是你的那首《留別》呀!尤其是那幾句……嗯,‘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畫’……目下,整個洛陽城,都傳瘋了!” what? 何天先是愕然,隨即反應過來—— 所謂《留別》,是他上一次“游山逛水”、一時興起念的一首詩: 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 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 北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崢嶸,了不受陵跨。 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 懷歸人自急,物態本閑暇。 壺觴負吟嘯,塵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畫。 念這首詩的時候,云英、雨娥都隨侍在旁,雨娥雖然也識字,但僅是蒙童水準,對家主的吟嘯,沒有太大的反應;云英的程度好的多,不僅留意傾聽,還主動向家主請問,家主也很耐心、很有興致的為她解釋。 不消說,一定是云英將此詩記了下來,然后拿到外頭,有意、無意的炫耀:看,這是俺家郎君的大作! 可是,小妞,這其實不是你家郎君的“大作”呀! 唉!我也就是沒同你說明白此詩的作者是誰……也沒法子說明白呀!此詩之作者,還要過九百年才出生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