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5)
書迷正在閱讀:神君爹爹:娘親是個滿級大佬、公主她拳頭硬了、南國枯木又逢春、刺撓、攤牌了!老劉家撿的女娃是錦鯉、茶藝長姐,反向帶娃[六零]、穿書后和王爺演戲保命、絕世醫妃、炮灰女和男戲子[穿書]、一篇追夫火葬場
眾人: 好像真是他們親眼見證的啊,只是無法置信而已。 這么說來,這可是一棵神樹。 比任何神話故事還神奇的樹,就在他們眼前。 嬰兒是不好打擾的。 百官還有些遺憾,讓他們多看一看,從樹上結出來的孩子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啊。 但是沒辦法,只得去圍住那棵神樹研究了。 當然,莫少珩是不能趕圣人的。 圣人懵逼得很,他有很多兒子,兒子生的皇孫算起來就更多了。 但從來也沒有這么神奇的。 看看這小模樣,若是莫少珩說,這孩子是天上的神仙投胎,他都信。 熱鬧歸熱鬧,但終歸要離場,天黑了嘛。 就是,讓他們多看看那嬰兒也好啊,實在太離奇了。 第二日,因為莫少珩并沒有封鎖消息的原因,整個涼京都沸騰了起來。 正的假的? 燕王府的小殿下從樹上結出的? 一片沸騰。 你還不信了? 聽說圣人和百官親眼見證,豈能做得了假。 若還是不信,你看看燕王府那棵大樹,就是老遠就能看見那棵。 小殿下就是從那棵樹的花蕾里面出來的。 聽說啊,當時花香彌漫了整個府邸,天空的金光都照耀了下來。 越說越神。 莫少珩醞釀,計謀了這么久。 本就不打算偷偷摸摸地,既然決定讓這么一個小生命出生,就不想讓他過得見不得人。 既然如此,還不如弄得天下皆知。 如今看來,在他長時間的引導之下,輿論還算不錯。 燕王府現在就熱鬧到了不行,每天都有各種理由借口來串門的,連金殿上的百官都不避嫌了,非得隔三岔五來看看。 那可是他們親眼見證出生的孩子。 莫少珩: 干嘛呢。 有那么稀奇? 值得一提的是,鎮北王府的祖母和莫少珩的母妃,天天一大早就要來燕王府了,怎么也不放心其他人照顧,得她們親自來。 莫少珩本來還擔心祖母年歲大了,天天這么忙碌,他就太不孝了。 結果,祖母一點都不介意,每天臉上笑得都成了一朵花兒。 這孩子比少珩小時候還好看。 還有就是天妃,本來她是不便出宮的,但天天去圣人那里鬧,圣人也實在經不起鬧騰,許了天妃娘娘出宮的特權。 現在倒好,祖母,莫少珩的母妃,天妃,一天圍著嬰兒床上的嬰兒打轉,倒是莫少珩自己插不上什么手了。 莫少珩: 真的只需要像普通孩子一樣養就可以了,沒必要如此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但估計是沒人聽他的了。 這孩子生來就不一樣,能將就著養? 莫少珩: 得,她們去折騰吧,他反正是拗不過。 隨著時間推移,燕王府的小殿下雖然驚奇,成了家家戶戶談論的對象。 但似乎也被所有人接受了他的出生。 這也是莫少珩最想要的。 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不知不覺,趙棣率領的去南離的勤王軍,這一去就是兩年。 雖然,看似以前已經安排得十分的妥當了,但這打仗,哪有十天半月就能結束的。 還好的是,情況越來越明朗了。 莫少珩得到的消息是,每打下來一個關隘,就直接安排當地的百姓開始種水稻。 水稻收獲的那一刻,直接轟動了整個南離。 原本還抱著不敢置信世上存在有比粟的產量還要高上四五倍的作物的南離百姓也直接信服了。 水稻還能一年兩熟。 瘋狂的消息在整個南離大地流傳。 導致的結果就是 南上的勤王軍,走到哪里,百姓都狹道相迎。 他們都等著他們的圣人重新入主離都啊,這樣他們就真的有好日子過了。 原本擔心的后勤問題也完全不是問題了,因為百姓都將自家的瓜果糧食拿出來進行支援了。 南一也一路接見各地的貴族和百姓中有聲望的族老。 將這些貴族和百姓感動得稀里嘩啦。 沒辦法,南一因為從小受到了莫少珩的影響,他不覺得他是圣人,就會看不起地方貴族,更不會看不起普通百姓。 那種從骨子里面透露出來的東西,自然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不僅僅是在作秀而已。 這份天恩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凡是他們軍隊經過之地,都是一片歡樂的沸騰之聲。 這種氣氛以難以想象的速度不斷擴散。 導致的后果就是,越來越遠的地方,開始自發的支持起了勤王軍。 南上的勤王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 但哪怕如此,等趙棣他們和司徒劍南的軍隊會師的時候,已經是兩年末了。 而在會師的那一刻,離都的反叛軍就知道他們完了,所有的抵抗不過是垂死的掙扎。 而等莫少珩得到趙棣他們搬師回京的消息,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 等趙棣他們正式回來,估計還得兩三個月。 烏衣巷,一個兩三歲的小孩,被豆子等一群小貨郎謹慎地圍在中間,生怕摔著了。 我們家小殿下那可是精貴得很,我們可得看好了。 可不是,磕碰一下都不行。 莫少珩看得直搖頭,他有時候也帶著孩子來烏衣巷,每次來這些小貨郎簡直就高興壞了。 因為連朝廷上的百官想要見他們的小殿下都十分困難,而世子卻讓他們看著點小殿下。 而且,他們小殿下長得可好看了,跟玉雕啄出來的一樣,他們看著就特別喜歡。 莫少珩看著小腿一蹦一蹦,見人就去抱人大腿的糯米團子: 太多人陪著玩的壞處就是,從來不認生,誰都能抱去逗得嘻嘻哈哈的,小貨郎們那是喜歡得不得了。 一拐一個準。 不過,這樣的娃也好帶。 莫少珩本來沒有什么帶娃的經驗,結果都被他帶得不錯,帶得沒心沒肺的。 世子,今天晚上你要帶小殿下看皮影戲嗎? 莫少珩搖了搖頭。 一群小貨郎哦了一聲,今天他們小貨郎約好,一起看皮影戲呢。 這三年,涼京的商業更是豐富到了難以想象。 天下盛景看東唐,天下商業看北涼的佳話也在天下盛傳了。 三年間,工廠不僅僅是在涼京了,其他城池的工廠也陸續建立了起來。 因為北涼的商品真正的走向了諸國,需求太大了。 以一國之力,提供各種商品給諸國,這些工廠,也是因為有了需求才建立起來的。 而各城池,有了這些工廠,百姓有了工作的崗位,生活自然而然也好了起來。 朝廷的稅收也變得豐富了起來。 朝廷有了錢,水泥路的建設完全沒有停下來。 因為北涼看到了水泥路的好處,它的修建,才是真正的讓諸國商人愿意來北涼做生意的一大根本原因。 實在太方便了。 將莫少珩的要致富先修路的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現在的北涼,已經有不少的城池,都被水泥路連接了起來。 莫少珩在金殿上還說道,我們從一開始實現城城通,然后慢慢地開始實現村村通。 水泥路不僅帶給了我們商業的繁榮,也將帶給我們北涼的百姓便利。 當時,莫少珩的話可是震撼了好多人。 都無法想象,整個北涼的村子,都被水泥路連接起來,那將是一幅怎樣的震撼人心的畫面。 北涼將開萬世之壯舉。 當然,這樣的事情,也不是短時間說實現就能實現的。 又過了一些時間。 終于,趙棣和北涼的將軍,凱旋而歸。 他們的歸來,也說明南離的局勢穩定了。 莫少珩也算松了一口氣,南一重新入主離都,以后倒是不用他擔心了,南一也長大了呢。 這一日,前去城門口迎接凱旋的軍隊的百姓,實在太多了。 不僅僅是城門口,連水泥路兩旁都站滿了人。 因為,軍隊的凱旋,也就是說,北涼和南離簽署的種植水稻的協議生效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解決了北涼產糧不豐的問題。 以后,哪怕發生再大的天災,都不會像以前一樣,手足無措了,除非北涼和南離同時出事,才會打破這種互利的局勢。 遠遠的,已經能看到回京的隊伍了。 趙棣騎在馬上,高頭大馬地,看上去成熟威武了不少。 頗有戰場歸來的氣勢。 這時候,水泥路邊,一群少年喊道,殿下,殿下! 趙棣看了一眼這些活力四射的少年,有些眼熟。 這不是莫少珩心肝上的那些小貨郎嗎? 一去三年,連小貨郎都變成脆嫩嫩的少年了。 變化還真是大。 小貨郎們長得白白嫩嫩的,一看就知道被莫少珩養得不錯,還有一種和其他地方任何少年都不一樣的氣質。 樂觀,開朗,陽光。 就像朝陽下,最絢麗的花朵,開得真好。 只是,趙棣仔細一聽這些小貨郎的話,直接就懵了。 殿下,你再不回來,你兒子都可以自己上街打醬油了。 就是,就是,現在小殿下跑得可快了。 趙棣: 這些小貨郎在說什么? 他兒子? 他有個錘子的兒子。 但,隨著向城內走去。 聽到了越來越多的聲音。 恭喜殿下,小殿下長得也太好了,我有幸在街上見到過一次,嘖嘖,那可真是上天的恩賜啊。 聽說小殿下,一月能走,二月能話,三月熟讀蒙學,那是天人降世啊。這就是在道聽途說了,根本沒這回事。 趙棣越聽越懵。 怎么感覺,他真有個兒子了一樣? 別人都知道,就他不知道。 遠遠地,就看見城門口,站著一個風光霽月之人,還是和以往一樣好看。 只是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人腳邊站著一個小糯米團子,正抱著大腿,從后面偷看。 趙棣走了上去。 莫少珩:恭喜你,你當爹了。 不要怪他不去信告知啊,是圣人說的,要等燕王回來了給他一個驚喜,他也不能違背不是。 就是不知道,突然知道自己喜當爹的趙棣,是驚多一點還是喜多一點。 趙棣睜大著牛眼睛,你你再說一遍? 第96章 合家歡(大結局) 趙棣的樣子,現在震驚得瞳孔都是收縮的。 莫少珩: 看來,還是驚要大一點。 也對,無緣無故多了一個兒子。 莫少珩腳邊的小豆丁,呆萌呆萌地露出小腦袋,然后向前走去,抱住大腿,抬頭。 你的小可愛上線了哦。 趙棣:不是,這誰的兒子? 不要以為,不要以為賣萌,就能亂認爹。 莫少珩還沒回答,身后的趙景澄等學生就道,殿下,真是你兒子啊。 圣人和百官親自接生,這還有假? 我們涼京人都知道,整個涼京。 趙棣: 都知道? 他真有個兒子? 不對,哪來的??? 莫少珩直接道,樹上結果子一樣結出來的。 趙棣: 等被簇擁著回了燕王府,趙棣都是懵的。 整個人看著院子中的參天大樹。 所以,當初離開涼京的時候,莫少珩將他們的血混合置于一個花蕾中。 就是為了孕育這個小生命? 讓他捋一捋,他覺得,他一時之間還有些接受無能。 他兒子真是樹上結出來的? 隨著趙棣一起回來的,還有來自南離的使團。 南離使團這次前來,一是促進兩國的友好,二是商量無條件退還被南離侵占的洵州的相關事宜。 所以,趙棣根本沒有時間去適應他多了一個兒子的事情,每天抱一抱那小糯米團子,被糯糯地叫上兩聲爹,就得去上朝。 退還洵州的事宜還算順利,一切都按照原先約定好的來。 而運河的修建工程,也剛好結束了,還延期多修長了好長一段。 北涼真正的擁有了一條,貫通東西的大運河。 滋潤灌溉著干涸的北涼大地,千古而留名,這是一條奇跡之河,是在災難中誕生的希望之河。 等洵州已復的消息傳到修建運河的工隊,一片歡騰的聲音。 原本,他們修建完運河,還在迷茫,應該何去何從,因為他們沒有家了啊,漂泊無依。 結果朝廷的官員就來安排,讓他們回家了。 可以回家了? 我們可以回家了? 迷茫,然后是翻騰的海洋。 雖然說這幾年修建運河,朝廷也沒有虧待他們,但長期的漂泊無依,居無定所,心中對家的思念也到了無法形容的地步。 而現在,他們可以回家了。 那種喜悅的場面是無法形容的。 不僅如此,根據以前的約定,他們幫助朝廷修建運河,就會免他們數年稅收。 這個時間,足夠他們重新過得好好的。 浩浩蕩蕩的隊伍,在朝廷的安排下,向洵州進發。 這一忙又過了不少時日。 接下來,就是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趙棣一去四年,為北涼奪回了洵州,為北涼和南離的和平建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