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7)
書迷正在閱讀:神君爹爹:娘親是個滿級大佬、公主她拳頭硬了、南國枯木又逢春、刺撓、攤牌了!老劉家撿的女娃是錦鯉、茶藝長姐,反向帶娃[六零]、穿書后和王爺演戲保命、絕世醫妃、炮灰女和男戲子[穿書]、一篇追夫火葬場
第90章 玻璃制品 圣人可以派人去牧場看看情況。 金殿上,莫少珩建議道。 不親眼看到那一幕,應該實在難以想象那畫面是怎樣的。 眾人: 每次莫少珩提出,讓圣人派人去看看情況,圣人都忍不住要親自去看。 而圣人去了,他們自然也是會跟去看的。 所以 涼京城,百姓又看到了百官跟隨圣人出游的場景。 這都是第幾次了? 每年好像都有這么一兩次。 不知道是去碼頭的魚市還是去哪里? 出了城,浩浩蕩蕩的隊伍向牧場而去。 莫少珩作為涼京衛的首領,也得負責圣人的安全。 還好這里是涼京城外,也不太可能發生什么。 不多時,還沒有靠近草原,就有人驚呼出了聲,因為顏色不對。 本應該是春季綠色的大草原,遠遠地,卻能看到一個又一個的白點。 移動的白點。 趙景澄等學生笑得哈哈的,跑得也是最快的。 等圣人和百官走近的時候,趙景澄等一人手腕里面抱著一只豬崽。 也不顧小豬崽叫得哼哼地,就往圣人身邊跑。 圣人,圣人,草原上全是我們的小豬。 我們老師說,要是百姓不買,我們就得將它們趕去更遠的地方了,因為再長大一些,這里草原上的青草就不夠它們吃了,它們會拱開泥土,吃根莖破壞草原的。 圣人: 百官: 好歹也是朝廷的命官了,抱著兩只豬崽的樣子,實在辣眼睛。 一手夾一個。 不過,抬頭一看,眼前的場景,也讓眾人沒了責備人的心情了。 小豬崽,太多了。 他們大概也知道,趙景澄等學生為什么那么輕易地就抓到豬崽了。 因為,隨便用腳一趟,就能從草叢里面趟出豬崽來。 耳朵里面,也是哼哼唧唧的聲音。 莫少珩當初說,草原是個好地方啊,他們還不信,草原上即不可以開墾土地,又沒有什么礦石。 但現在,看看眼前之景,誰敢說這不是一塊寶地? 連圣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有了這些豬崽,他北涼百姓的生活品質,定也是要大大地提升一個檔次的。 這等功勞,和貢獻水稻的功勞也不差了。 其他百官也清楚,現在只需要將這些豬崽分到百姓家庭,莫少珩的功勞也就穩了。 春季,是有一些微風的。 眾人向草原走去。 風吹草低。 議論紛紛。 如今的牧童,早已經習慣了他們游牧的生活。 還能看到騎著牛的牧童,悠閑地趕著豬崽。 這或許就是他們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吧。 走了一段距離,硬是看不到豬崽的盡頭。 但已經能看到小羊糕和小牛崽了。 圣人都忍不住說了一句,你們的牧場,經營得倒是有聲有色。 趙景澄等學生樂呵了起來,這是他們合伙經營的。 他們早期的投資早就賺回來了,現在每年就等著分紅,他們是股東。 那分紅的錢,府里每年可都是喜慶得不得了,他們這些小公子,在同輩中那可是富得流油,想買什么都不用問府里要例錢了。 趙景澄道,朝廷開春的時候還征用了我們的牛去犁地呢,我們都沒有收錢。 百官: 圣人: 這??墒莻€好東西,若不是有這么多牛,他們沿著運河開墾的水田,還未必能夠種上水稻。 每賣出一頭牲口,朝廷也是要征收不少稅的,也就說,朝廷的稅收恐怕也多了不少。 又走了一段距離,這才打道回京。 回到京城,就是安排各地官員去百姓家里宣傳了。 第一,愿意養豬的,朝廷會提供豬崽,價格合理。 第二,朝廷會輔助修建豬圈和指導飼養。 一開始,肯定是要花一點成本的,就比如修豬圈的花費,但一但修好,就可以年年久久,每年都可以飼養了。 百姓心里自然是有數的。 朝廷也不強迫百姓飼養,都是自愿。 好處也說得清清楚楚,豬吃草,并不會浪費糧食,只需要勤勤懇懇地飼養一年,過年的時候就可以得到一頭大肥豬。 一頭大肥豬,節約一點吃,都夠吃一年的了,比起以前,一年到頭吃不上一兩頓rou,生活的提升有多大,可想而知。 以前,rou食還不方便儲存,但現在不同了,鹽價降下來了,好存儲得很。 又或者,炕在灶頭也行,熏rou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一措施,在相對遠一點的地方,百姓或許還會猶豫,因為畢竟需要前期投入。 但在涼京周圍的百姓就不一樣了。 這幾年,他們已經嘗到了豬rou的紅利了。 他們本就會購買一些價格合適味道又十分不錯的豬rou。 如今,讓他們從小豬崽開始養起,細心一算,心里就火熱了起來。 那從牧場每天趕往涼京城東市的大肥豬,他們也是看見過的,肥頭大耳實在喜人。 一想到,自家只需要付出一些勞動力,年末的時候就能得到這么一頭大肥豬,眼睛都是亮的,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等朝廷一宣傳開,他們直接就報名了。 朝廷會統一送豬崽。 這是因為,離草原畢竟有一段距離,百姓基本都沒有運輸的馬車牛車,雖然說春季溫度還不算太高,但若是沒有運輸的車,極容易讓豬崽中暑。 而且,統一運輸也省事,不用耽擱所有百姓的事情。 就是,朝廷又覺得缺人手了,連登記的人手都缺。 涼京,還有臨近的幾座城池都行動了起來。 首先,需要給登記的家庭,修好豬圈。 統一修建的好處也體現了出來,無論是運輸材料,還是人工搭建,都有規有矩的。 朝廷也能根據修建的豬圈的數量,來了解百姓養豬的情況。 這一行動,自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住在城里的百姓,眼睛里面都是羨慕,因為他們城里不許養豬啊,眼睜睜地看著城外的百姓,過年就要有大肥豬了。 他們缺修豬圈的錢嗎?他們才不是。 所以,城外的百姓,看到城里人羨慕的目光的時候,多少內心就有些得意。 城里好啊,特別是涼京,現在變得跟世外桃園一樣,但他們想要吃豬rou還是得靠買不是。 莫少珩想了想,干脆多孵化一些雞崽和鴨崽。 城里人雖然不能養豬,但是百姓的房子基本都是帶院子的,院子里面養點雞鴨完全沒有問題。 只需要在角落里面修一個小雞圈。 雞圈很好修的,就跟堆起來的一個小火炕,留一個入口,里面鋪上炭灰。 雞鴨稍微訓一訓,到了晚上,它們自己就會鉆進雞圈里面。 唯一多出來的事情,估計就是每天要灑點糧食喂一喂,每天需要做一做清潔。 對于百姓來說,這也是順手的事情罷了。 在莫少珩心中,這些百姓比想象中的可要勤勞得多,或許是因為苦日子的原因吧,一但見到了有好生活的趨勢,都會發自內心的不懈努力。 至于孵化雞崽鴨崽,這也不難,都是用古法孵化,也就是將雞蛋鴨蛋放窩里面,將不下蛋的老母雞關窩里面,讓它們蹲在蛋上面孵就行。 也不用擔心蛋的受卵問題,因為是散養的雞鴨,不像現代,養在狹小的空間,都無法自由移動,那樣是無法受卵的。 沒過多久,第一批豬崽就開始向涼京城外的百姓運輸去了。 莫少珩也跑去看了看熱鬧。 看熱鬧的人實在太多了。 豬崽是用平板的馬車和牛車拉的,在平板上加了一個圍欄。 看著車上滿滿當當的豬崽,著實喜人。 趙景澄等都不坐他們的馬車了,在路上跟著這些豬崽車跑。 那歡天喜地的氣氛,跟過大年差不多。 對百姓來說,今天也的確和過大年一樣了吧。 等到了村子,村子上的百姓早等著了。 負責的人已經拿出早先登記的名單,一個個喊名字了,來交錢領豬崽了,都是經過挑選的豬崽,個頭都差不多,活蹦亂跳,健健康康的。 隨便還說了兩句,帶回去后,直接放進豬圈,不要去打擾它們,讓它們適應一段時間。 村口的熱鬧勁兒可不得了。 因為一頭小豬崽,價格其實并不算高,比起一頭肥頭大耳的成豬,那簡直就不算什么了。 而且,官員還明確地告訴過他們,這些豬崽啊,和莫少珩牧場的豬崽一樣,是經過養豬秘法處理過的,等養大了,和以前那些長不大,rou還腥的豬是完全不同的。 有幸見過趕進涼京城東市的豬的百姓,自然懂其中的區別。 歡天喜地將豬崽抱回家。 這是來年能不能吃上rou的希望。 臉上的笑,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看得都不僅讓人有些恍神。 其實還是有一部分百姓,出于其他某些原因,還是沒有選擇養豬,只是現在看到村里其他戶那份喜慶,多少還是有些動搖。 氣氛,本就容易感染人。 一個勤快的村子,那么全村的人都勤快的概率更大,反之亦然。 官員還會說上一些喜慶的話,好好的養,來年就能吃上大肥豬了。 官員也開心啊,因為百姓過上了好日子的話,這功勞也得算他們一份,他們做起事情來自然也起勁,不然這每天到處跑,不累嗎?肯定是累的,但同樣充滿了期待,只不過和百姓的期待稍微有點不同罷了。 趙景澄等學生跑到莫少珩身邊,這些百姓笑得可真開心。 莫少珩道,我們也應該開心,我們賣掉一只豬崽,也能賺錢。 趙景澄等學生立馬也笑了起來,說得也是,按照這個勢頭,我們賣得可不少。 周圍看熱鬧的百姓也在恭喜著這個村子。 恭喜啊,眼看你們年末就能吃上rou了。 這整整一頭,能夠一家子吃好長一段時間了。 老村長臉上的皺紋都笑得皺了,以前的日子不好過啊,能吃上rou的日子太難得了。 我也是因為經常去涼京,每次看到那趕進城的豬都要羨慕好久,頓足觀看好久。 這不一有機會,我就發動全村的人都來養豬。 一開始本來還有些擔心的,結果朝廷直接派人來給我們修豬圈,來指導我們養豬,聽說每過一兩個月還會來觀察情況,方便糾正飼養得不對的地方。 我這才放下心來,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啊。 朝廷的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 生活,似乎都變得多了些生機一般,因為他們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 送豬的隊伍還要去下一個村。 莫少珩和趙景澄他們也跟著走了好幾個村。 一路上也是歡聲笑語不斷。 唯一不好的是,趙景澄等喜歡去逗車上的豬崽,運豬崽的官員簡直cao碎了心,生怕將他運的豬崽逗壞了。 圍觀的人中,還有諸國的一些商人,他們也是跟著來看熱鬧。 看得面面相覷。 總覺得,北涼變得有些什么不一樣了。 那種活力太感染人了。 一但一個國家都充滿了活力,那種面貌是不一樣的。 沒過多久,涼京城中賣雞崽和鴨崽的也開始了。 這些本是孵化出來準備牧場自己養的。 但現在忙著配合朝廷運輸豬崽的事情,牧童們也忙不過來,就先拿來賣掉。牧場自己養的,以后再孵吧。 那場面實在有些夸張。 用圍子圍了老大一塊地,里面全是黃嫩嫩毛茸茸的雞崽和鴨崽。 知道小雞崽和小鴨崽有多漂亮嗎? 特別是一大群放在一塊的時候,看上去心都能化了。 售賣的人還在道,這些雞崽和鴨崽,我們都幫著養大了不少,這樣你們買回去后成活率要高很多。 圍觀的人也陸陸續續地變多,看著這些雞崽和鴨崽,也的確感覺充滿了生命力。 趙景澄等也在湊熱鬧。 先買先得,先買就能挑大個的。 莫少珩: 這群學生還真是。 不過,這樣也不錯,貼近生活,享受生活。 聽到的人也是一愣,說得好像有理。 這雞鴨養一些,下了蛋自家吃,也是不錯的。 加上他們本就羨慕城外的百姓能養豬了,現在下手試試也不錯。 若是愿意,朝廷也會派人指導你們修建雞圈鴨圈,還有飼養的方式。 保證不會耽擱事情,生活還更有樂趣。 連趙景澄聽得都直點頭,自從他養了兩只大公雞之后,生活變得多有趣啊,每天回家逗雞,不好玩么? 當然,他養雞和別人養雞,目的可能就不一樣了。 一時間,聞訊前來的百姓還真不少。 城里的百姓比普通百姓還是要有錢一些的,買上幾只完全沒有問題。 售賣的人也完全不介意,哪怕只買一只都沒有問題。 當然,因為涼京城的百姓養了雞,還是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經常就能聽到小貨郎提著嗓子的聲音,這是誰家的小雞跑出來了,都跑馬路上來了。 快些抓回去,雞都要被車嚇暈了。 馬路上是不能養雞的,影響環境,不文明。 再不來抓回去,我去通知涼京衙,抓了充公了哦。 涼京,似乎也增加了一些另類的活力。 特別是,縣考也開始了,涼京的人流就更加多了。 在這熱鬧的城市,趙焰秋組織的新的一屆的糖酒會也開始了。 這日,整個涼京都是沸騰的。 因為上一屆的糖酒會實在太轟動了,聽說都傳到了諸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