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6)
書迷正在閱讀:神君爹爹:娘親是個滿級大佬、公主她拳頭硬了、南國枯木又逢春、刺撓、攤牌了!老劉家撿的女娃是錦鯉、茶藝長姐,反向帶娃[六零]、穿書后和王爺演戲保命、絕世醫妃、炮灰女和男戲子[穿書]、一篇追夫火葬場
涼京城現在人口密度大增,也的確需要增加這樣的人手了。 當然,這事情就得涼京衙自己想辦法了,莫少珩最多讓自己培訓出來的小貨郎,給涼京衙的人培訓培養。 聽說涼京衙將需求都提到六部去了。 而六部: 他們自己還缺人得不得了。 各有各的憂愁。 但就目前看來,這套規則的確緩解了涼京城中的混亂。 站之有禮,行之有規。 連以前時不時發生的馬車撞人事件都少了好多。 這樣的變化,在一開始肯定還是有人不適應的。 但等習慣之后,就能很明顯地體會到其中的好處。 少了擁堵,少了事故,加快了速度。 壞處就是,對新來涼京城的人,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適應。 但也是一種新鮮的體驗不是。 龐大的城池的運行,也的確需要這樣的規則來進行規范。 莫少珩幫涼京衙敲定好交通規則后,就去忙他自己的了。 今年是新的一年,涼京的絲綢,糖,酒,香水,鹽,紙,書籍,等等一系列的商品的名聲也傳往諸國了。 可以預料的是,諸國今年前來的商人,恐怕會多到一個難以想象的程度。 現在剛好開春,正是商人行商最佳的時節。 也就是說,要不了多久,大批商隊就要來了。 依靠原來的這些商品,吸引力肯定也是足夠的。 但,若是想讓這種吸引力經久不衰,那么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有新奇的商品出現。 這樣能讓諸國的商人的注意力,一直放在涼京。 這樣涼京才能成為天下商業的中心。 所以,莫少珩在金殿上提醒朝廷,今年來涼京的商隊會暴增,朝廷應該也加大產量。 分析了一番,商品名聲傳出去后的結果。 金殿上,眾人: 這個莫少珩,偏偏在朝廷組織的招聘會后才說此事,莫少珩招了大批的人,那么他們現在上哪招人去? 沒辦法,估計還得加辦一次招聘會。 單獨去招人,真沒有開一場招聘會來得快捷,現在涼京的招聘會也有些名聲了,早早的宣傳好,定能吸引來不少人,比單獨到處招人,花費的時間少,也方便得多。 莫少珩自己跑去研究新的商品了。 因為已經有這么多特色商品了,所以,新商品不在多,在足夠吸引人,就像上一次的僅有的十二瓶酒,香水這種能被傳為天下奇聞的東西。 莫少珩又忙碌了起來,也變得神神秘秘了起來。 一開始,南一天天跟著莫少珩身后跑。 慢慢地,趙景澄等學生,也跟聞到了腥味的貓一樣,屁顛屁顛的跟了過來。 眼睛睜得跟銅鈴一樣,生怕錯過了什么。 莫少珩: 得,正好給他們上上課。 于是,涼京的百姓發現,莫少珩除了上朝和每天固定去勤政殿的時間,剩下的時間都是帶著他的學生往城外跑。 每天回來,都弄得沙塵撲撲的,一看身上就沾了不少細沙。 這是在干什么? 沒事一整天玩沙子去了? 別說他們,連南一他們都沒看懂,雖然本子上記錄了很多內容,比如什么沙子高溫后會琉璃化。 記錄是記錄起來了,但琉璃化是什么意思? 因為從未見,所以哪怕連想象都是不能的。 莫少珩現在在建火窯。 讓沙子琉璃化的溫度在1300度到1600度。 按理,用沙子燒制玻璃的工藝是十分簡單的,但為何古時候卻很難發現這門工藝?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溫度達不到。 而要想達到溫度,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燃料。 第二,特制的火窯。 莫少珩現在忙的也就是這兩件事情。 光是尋找燃料,若是沒有目的,恐怕一輩子都未必會有突破。 莫少珩的優點就是,擁有上帝視角吧。 加上上次開采石灰石做水泥,和各地的礦廠也有了一點聯系。 這一次辦起事情來,就要簡單得多。 莫少珩要找的是煤礦。 煤自然燃燒的溫度在500到600左右,供氧充足的話,能到達800到1000。 哪怕這樣,依舊達不到讓沙子琉璃化的高溫,所以還得輔以特殊的火窯。 煤礦因為顏色漆黑,若是有發現,定會有印象。 還有燒制玻璃的沙子,也是有要求的,若是沙子中含有石英等物質多的話,燒制的玻璃就會越好。 這樣的沙子也好分別,在陽光下容易發亮的沙子就是了。 莫少珩一邊在深山老林中建火窯,一邊在尋找煤礦。 還好,沒過多少時間,煤礦的消息就傳來了。 煤礦因為無法直接燃燒,發現煤礦的人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但因為外形奇特,所以莫少珩一打聽消息,常年從事開采礦石的工人,就回了消息。 接下來,莫少珩一邊研究著玻璃的燒制,一邊等著趙焰秋組織的新的一屆的糖酒大會。 趙景澄等學生,也由原來的迷惑,變得眼睛錚亮錚亮的。 別人問他們,他們也不答,將自己的筆記本捂得嚴實得不得了,一臉的興奮。 隨著時間推移。 涼京城中的商隊rou眼可見的變多了。 除了南離的商隊,怕是諸國的商隊都來了。 城門口,都能聽到新來的商隊的討論聲。 去年來涼京的商隊,可是賺了不少。 可不是,本來還覺得北涼嘛,又窮又破,沒想到第一批來吃螃蟹的人,還真賺大了。 也不知道我們能不能喝點湯,現在生意不好做啊。 有期待,有擔心。 他們還沒有進城,但已經被震撼過一次了,因為水泥路。 走過太多坑坑洼洼的道路,等走上這樣的好路時,那種震驚可想而知。 聽說這路是專門為我們諸國的商人修建的,為了讓我們方便的運輸商品。 我看著都修了好長了。 聽說,北涼朝廷的計劃是,要讓這樣的路連通諸國。 嘖嘖,實在難以想象。 這樣的路一看就特別費時費力吧?也不知道最窮的北涼哪里來的人力和財力。 議論紛紛。 等進城的時候,守衛的士兵還會提醒一句,進城后,需要尊守我們涼京的交通法,不要引起混亂。 商隊: 作為走南闖北的商人,隨遇而安,他們已經習慣了,各國有各國不同的律法,他們也懂。 但交通法是個什么法?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 不過隨著他們進城,就立馬明白了。 車必須走在車道里面,人必須走人的道路,都得走右邊。 看到有條紋的線條的時候,得根據路口的戴紅袖套的人指揮走停。 好奇怪! 從來沒有見過遇到過的奇怪。 倒是涼京的百姓,已經開始習慣了這種規律,連小孩上街,只要遵守規則,都不用擔心被車撞了。 不守規矩的,涼京衙會請你去喝茶的。 他們其實也從其他商人那里聽過了一些關于涼京的傳聞,說得離奇到了極點。 但,也只有真正走進這座城池的時候,才能發現這座城池的與眾不同。 涼京的百姓看著呆若木雞的商隊,身板本能地挺直。 他們內心是驕傲的,這是他們的涼京。 用莫少珩的話來說,這是一種民族自豪感的體現。 當然作為傳學博士,莫少珩還是希望涼京百姓謙遜一點。 越涌越多的商隊。 有匆忙的商隊,直接去了東市,那里有朝廷的商貿接待處,現在就可以直接下單購買商品,選擇運回其他國度售賣,一點時間也不用耽擱。 當然,哪怕再忙的商隊,恐怕也會流連好幾天的吧,太多見所未見的東西需要他們前去體驗了。 越待得久越不想離開。 除了這些匆忙的商隊,也有愿意等一下的。 聽說,涼京準備召開一個春季糖酒會? 這些人,更多的是去年來過一次涼京的商隊。 上一次的糖酒會,實在太讓人記憶深刻了。 說不得今年又能撈到什么好處。 可不是,我聽說,去年買到那僅有的十一瓶美酒的商隊,回去之后簡直一夜暴富。 還有那花仙子的小白瓶,現在諸國的貴族,都是求而不得,真當成了神仙的寶貝在賣啊。 別看進價貴,但售賣得更貴。 也不知道這次的糖酒會,還有沒有這樣的商品。 再等等看看情況吧,反正也不遠了。 涼京的氣氛,暴漲得厲害。 聽說圣人都著便服微服私訪過了,當然,莫少珩得到消息的時候,圣人早回皇宮了。 涼京百姓也是感嘆,我們涼京,怎么就這么熱鬧了呢? 凡爾賽到了不行。 春天,本是春耕的時節。 除了忙碌著春播,商業也是昌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莫少珩將水稻的好處在朝堂上講過了,所以今年春播,沿著運河開墾的土地大部分都被改成了水田,用來種植水稻。 圣人甚至還親自去觀看了插秧。 還有就是,幫莫少珩種植甜菜,大豆的佃農也更多了。 這是莫少珩去年實現了他的承諾,會完全回收別人幫忙種植的作物。 怎么看,都比種粟米要賺錢,正應了莫少珩那句話,種經濟作物。 圣人也是看在,莫少珩種的大豆,使百姓的油價大大降低,方便了民生,這才愿意讓莫少珩繼續擴大種植。 除了這些,還有一件對北涼百姓來說,影響十分巨大的事情。 莫少珩和他的那些學生共同經營的牧場,開始對百姓售賣小豬崽了。 讓百姓家庭自己開始養豬。 最理想的狀態是,希望百姓家家戶戶都能養一頭豬,過年了,也能吃個殺豬飯。 一年一頭豬,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飼養的困難并不大,并不會過多的加重農活。 但卻能讓百姓真正的能吃得起rou,真正的,明顯的,將生活品質大大提升一節。 這對牧場的生意有影響嗎? 肯定是有的,百姓買了豬崽,雖然花了錢,但購買豬rou的需求就降低了。 但,朝廷當初答應將那一片草原免費讓莫少珩使用,條件就是,莫少珩推廣豬的養殖。 經歷了這么幾年,牧場的養殖已經穩定了,也是時候實現莫少珩當初的承諾了。 所以,莫少珩在金殿上向圣人提出,全民養豬計劃可以開始了的時候,整個金殿都震驚了。 當初,豬rou腥臭,豬長不大,莫少珩是頂著這樣的難題建設的牧場,百官也在疑慮,莫少珩的全民養豬計劃不可能成功,因為實在太不劃算了,那樣腥臭的豬rou,哪怕養大了都沒有人吃。 但現在有人還會質疑嗎? 不可能,哪怕高居朝廷的他們都知道,現在涼京最好賣的就是豬rou。 不僅便宜,還好吃,深受百姓喜愛。 別說普通百姓家庭,貴族家庭都不嫌棄豬rou了,連他們自己,隔三岔五地桌子上都會有一道豬rou菜,他們家子輩,最喜歡吃什么豬拱嘴,豬耳朵了。 現在,很少還會聽到說什么豬rou低一等的話了。 也就是說,現在推廣全民養豬,完全沒有任何助力了,連百姓也會悻然接受。 莫少珩說道,現在牧場有大量的豬崽出售。 請朝廷協助,讓百姓前來購買豬崽回去飼養。 現在唯一的難點,可能就是各家各戶豬圈的修建。 豬圈,其實就是搭建一個棚子。 在涼京城內的百姓肯定就沒辦法了,沒那個地兒,也影響環境,涼京城內的百姓是養不成豬的,最多也就在自己院子養點雞鴨。 但城外的百姓,完全可以。 他們的房子都是一棟一棟的,不像現代,一個單元上百戶人家。 只需要靠著他們的房子的墻壁,在外搭建一個豬棚就可以養殖豬了。 搭建豬棚,需要各地官員引導,不然會亂七八糟。 甚至莫少珩將豬棚的設計圖都帶上了金殿。 只需要根據我的設計圖進行搭建,就是一個穩固的科學的豬棚。 大家請看,這里是豬的食槽和水槽,這里是豬的茅坑 飼養的時候,冬天需要鋪設干草,這是豬睡覺的區域。 眾人: 這設計得跟人的房子一樣,功能還挺齊全。 不得不說,莫少珩辦事還挺周全,因為每一次他都將能想到的問題全都給你羅列得規規矩矩的。 莫少珩再聲明了一遍養豬的好處。 其實百官和圣人都明白,若是都這樣了百姓還不愿意養豬,那就是真正的所謂懶民,朝廷想扶都扶不起來。 莫少珩說道,如此,如果計劃順利的話,不出幾年,百姓家家戶戶每年至少都能吃上一頭豬。 金殿上,一陣沉默之后。 圣人開口道,牧場的豬崽是否夠量? 莫少珩答道,滿足周圍幾座城池的百姓,完全不成問題。 以后,養豬的計劃就需要不斷地向其他城池擴展就行。 哪怕如此,金殿上的百官都倒抽了一口涼氣。 滿足周圍幾座城池的百姓? 要知道,這得多少豬崽? 莫少珩敢說這話自然是有把握的,因為他最近燒制玻璃,就正巧去牧場看過了,那一眼都望不盡的豬崽,莫少珩自己現在想想都頭皮發麻。 當時,趙景澄等學生可是一屁股凳坐地上,看得都傻眼了。 風吹草低,盡是牲口,當初莫少珩給他們描述的如同理想一般的無法想象的畫面,竟然真的出現在了他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