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5)
書迷正在閱讀:神君爹爹:娘親是個滿級大佬、公主她拳頭硬了、南國枯木又逢春、刺撓、攤牌了!老劉家撿的女娃是錦鯉、茶藝長姐,反向帶娃[六零]、穿書后和王爺演戲保命、絕世醫妃、炮灰女和男戲子[穿書]、一篇追夫火葬場
所以,出題分成了好幾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就是眾人出題,比如詩詞,每人各出一題。 第二個環節,抽題。 最終使用哪個考題,需要抽題人從他們的題中抽取,也就是說,連出題人都不知道會考哪一題。 第一屆的抽題人,自然是圣人。 第三個環節,封題。將抽出來的各個題目,組成完整的試卷,這就是學子們需要答的題目了。 這一個環節就是將試卷封起來。 當然,其中得用到莫少珩的活字印刷,大量的印刷出來一模一樣的試卷,然后用牛皮紙做成的密封的袋子,將試卷封起來。 第三個環節,就是將封起來的考題,在合適的時間,送往各地了。 送題的官員,亦是監考官,他們要在考試當天,和當地官員當著所有人考生的面一同驗證,密封袋是否提前被打開過。 并需送題的監考官和當地官員一同簽字確認。 如果出了問題,自然知道找誰了。 雖然不可能完全杜絕問題,但盡量規避了問題。 莫少珩他們每人是要出一套完整的題的,然后讓圣人在他們出的題中來進行挑選。 比如明經題,說不定一人里面選一題,總共的題數不變,但題的內容來源不定。 試卷分成了幾個大部分。 第一部 分,明經。 其實就是考,學子對先賢的詩經子集的熟悉程度,有些像莫少珩的飛花令游戲,只是搬到了紙上。 這一題是最好出的。 因為是縣考,不能太難,出的基本都是名詩名句。 結果,等各種的初版考題收上來,一看。 眾人出的題也差不多。 但 看向莫少珩的出題。 眾人: 題還是那些題,但莫少珩的題全是讓答出的詩句的上一句。 眾人: 這不是為難人嘛,故意的吧。 抽到莫少珩出的題,那估計是倒了八輩子霉,這才是縣試而已。 莫少珩說道,雖然是縣試,但總得有點難題,才能拉開距離。 在說明經部分,圣人也不可能全抽中我的題。 眾人: 好吧,你說什么都有理。 也是,得多倒霉才全抽中莫少珩出的題。 第一天,主要就是明經題。 他們先要相互看一遍,將其中一些不適合,或者有問題的題目剔除出去。 試卷的第二部 分,是常識題。 和明經題有些類似,但又不同。 因為考的不是詩詞歌賦,而是一些生活常識,北涼常識。 對于這一部分的考題,一開始各位大人是頗為疑惑的。 莫少珩的解釋是,我們要選的是北涼的官員,如果連常識都不懂,連北涼最基本的情況都不知道,如何為官? 眾人: 他們開始發現一些不對勁的苗頭了。 這樣選拔出來的人,怕是有點厲害啊。 但到了他們這個年紀,又數十年如一日的在朝廷為官,也明白了一點,光讀書還真治理不好地方。 那些平時啥都不懂的貴族,被派出去當官,可沒少鬧笑話。 其實莫少珩也很無奈,若是在現代,自然不用考什么常識,因為讀書后從事的工作太多了,不懂一些甚至都無所謂。 但現在,選的是官員啊。 眾人: 好吧,他們以前也沒有用過這種方式選拔過官員,莫少珩說得好像也有道理,常識題安排上。 莫少珩出的題又讓人有些無語了。 什么北涼一共有多少個洲,多少條河流,北涼主要的糧食有哪些,甚至還有不少算術題 他們覺得,要是連這些都能答上來,真算得上是人才了。 只是,縣試后面還有好幾關才道京試呢,后面的題還不得難上天。 莫少珩的解釋是,我北涼遍地盡是人才,放心出題,難不住他們。 其實,這也是因為是第一次縣試,基本包括了所有的寒門讀書人,還沒有被篩選出來層次。 當然也有人擔心,要是題太難,到京試的時候人都沒有幾個,你讓我北涼的臉往哪里擱?圣人怕 怕都要面上無光。 那時候可就要尷尬死人了。 莫少珩你現在出題玩得這么大,到時候真丟了人,你也跑不掉。 莫少珩:沒事,我們矮子中間找高個,反正反正我會將數量湊足。 想讓他丟人,沒門。 眾人: 好吧,反正圣人抽題也不可能全抽莫少珩的。 繼續出題。 第三部 分,是八股制藝。 第四部 分是,貼題詩,就是出個題目,讓人寫詩。 第五部 分是,策論。 有些人說,古人答題死板得很,呵呵,那是只看到了古人八股文的死板,而沒有看別人的論策部分。 說實話,比現代的小作文,可要有意義得多了。 當然現代不是以培養官員為目的,古代讀書,基本就是為了入仕,所以策論才會遍地開花,必考之一。 最后第六部 分是一個附加題。 是莫少珩提議的,考的是北涼律法。 為什么要考? 當官的不懂法,那還得了,至少也得有一個概念才行。 眾人: 他們覺得,就算他們現在各地的官員,都未必看得懂最后這一個附加題。 莫少珩:我們是選人才不是? 所謂人才,自然自然是要比其他人厲害才行。 再說,這也不是童考。 再說,北涼律法其實也就一本書,還沒有現代那么復雜。 只是,等圣人拿著題的時候,聽說都倒抽了一口涼氣。 愣是派人去勤政殿問了問,是不是拿錯了。 第58章 員工食堂 圣人派去勤政殿詢問的公公很快就回來了。 得到的回答是,我北涼人才遍地,圣人隨便抽題便是。 勤政殿的諸位大人還說,讓圣人往難的選,獨木行舟,千帆競流,我北涼的官員哪里是那么容易當的,凡是我北涼官員都得是有本事的。 圣人: 他都懷疑,他們說的北涼和自己的北涼,是不是同一個。 不過,心中也有點激動。 他北涼的官員,哪能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的確應該題越難越好,也讓天下百姓看看,朝廷的優異之處。 往難的選就往難的選。 此時,勤政殿,一群出題的人已經有點嗨了。 沒辦法,莫少珩帶的頭,正在鼓吹科舉選仕的厲害之處。 氣氛到了啊,勤政殿的諸位不免也有點上頭,我北涼官員定是與眾不同。 當然,也有看著一群嗨過頭的官員道,是不是太過了些?要是圣人當真往難了選,以后的幾次選試還怎么出題? 總不可能越往后,出題反而越簡單。 眾人:放心,我們讓圣人往難了選,圣人就往難了選??? 圣人心中自有分曉。 說完,又開始和莫少珩吹牛逼去了。 一群人中,但凡有一個將出題的標準提高,其實其他人下意識的也會提高,不然感覺自己出題水平不行。 第一次出題,瞎子摸象,其實他們也未必知道出題的深淺。 而圣人那里,等他將題選出來后,自己看了一遍: 有些慶幸,還好他不用參加這個什么科舉。 也為北涼貴族慶幸,有貴族推舉制度,多幸福啊。 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沒有改選,勤政殿給出的建議,往難了選,定是有分寸的。 然后讓人封題,拿去印刷了。 也就是說,圣人選的什么題,到縣試之前,連出題人,都不知道。 印刷也是圣人借的莫少珩的人,在縣試之前,這些人是不會被放出來的。 不得不說,圣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十分不錯。 第二日,大朝會。 出題的人在金殿上,甚至和圣人都眉目交換了一下意見。 雙方都在點頭,一切都在計劃中。 莫少珩也在和人嘀咕,也不知道圣人選了哪些題,選到我出的題沒有? 可不是,這還是我第一次給這么多學子出題。 寒門讀書人相對來說不多,但放眼整個北涼來看,那數量也是驚人的。 想想,全國學子,冥思苦想地做著自己出的題,還是有些成就感的。 接下來,就是各地學子的報名情況了。 按理,單單一個縣試,還輪不到圣人cao心,甚至,這樣的消息連上金殿的資格都沒有。 但畢竟是第一次,眾人都在關心著。 所以,按照莫少珩他們擬定的制度,規定時間內報名結束后,有專門的官員在金殿上匯報情況。 稟圣人,今次縣試的報名時間已經截至。 說完猶豫了一下,也皺著眉,只是,報名的情況和預計的相差甚多。 朝上眾人不由得一愣。 難道報名的人很少? 不可能啊,我們給出的選仕利益,對寒門子弟來說,頗具吸引力才對。 甚至可以說,是基本無法抵抗得住這樣的誘惑才對。 怎么就和預計的相差甚多了? 連圣人都一臉的疑惑。 唯有莫少珩,眼觀鼻鼻觀心,一副和他沒有半點關系的樣子。 那人苦笑,非是報名人數少,而是太多了。 完全超出了預計。 除了各地寒門,商賈,乃至貴族都有大量學子報名,數量比預計的多了整整十倍。 噗! 眾人愣是沒有忍住,多了多少?貴族也報名了? 莫少珩甚至都縮了縮脖子。 他們給出的公示是,凡北涼讀書人,皆可報名。 雖然在金殿上的眾人看來,這是針對寒門的一項政策。 但,想想那天子門生的稱謂,連金殿上的人都有些羨慕,那普通貴族呢? 那地方上的貴族呢? 僅僅這一個稱謂,就能讓地方上的小貴族爭破腦袋。 還是那個道理,不同階層的人,對同一事物的價值,判定是有出入的。 尤其是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站在光芒處,不知井底寒啊。 再說,世家貴族子弟的數量有多少?北涼需要的官員有多少? 那些沒有被推舉的貴族子弟,當真就肯甘心? 科舉的出現,不僅僅是寒門的機會,也是他們這些在世家貴族中,被忽略的子弟的一條出路。 莫少珩當初的一個凡北涼讀書人皆可報名是鉆了空子的,無論是寒門,商賈,還是貴族,皆放在了同一起跑線。 在金殿上的諸位覺得,科舉的蠅頭小利,定是不會有貴族下場的。 他們的感覺也對,像他們這樣的大貴族自然不放在眼里,但站在高山上,山底的風光也就看不清了。 齊刷刷地目光看向莫少珩。 比預計多出十倍的人數,當初預估人數的時候還是往多了算的。 這才第一步,怎么就出了意外了?當初莫少珩說得可是誓言旦旦。 莫少珩咳嗽了一聲,看來想要裝死是不可能的。 不行,他得先發制人。 出列,道,稟圣人,各地方的貴族也忒無恥了,這明明是給寒門子弟的機會,他們怎么怎么能也來霸占名額。 莫少珩覺得他說這話都臉紅。 眾人: 怎么感覺莫少珩在倒打一耙。 莫少珩繼續道,要不將貴族剔除這次縣試? 話一落下,眾人就覺得不妥,報名之人如此之多,且遍布全國各縣,現在無緣無故取消了別人的資格,怕是要引起大問題。 但不取消,似乎也有些不妥。 寒門和貴族竟然淪為一談。 莫少珩還在那里說,貴族自小就讀書識字,這般和寒門子弟一起競爭,對寒門實在太不公平了。 不過,我朝堂設立的科舉選拔人才,好像更看重的是人才,也不能剝奪了有才能的貴族的入仕途徑。 眾人: 什么話都被你說完了。 但也不無道理,寒門有才的人都能通過科舉入仕,那些被埋沒的貴族為何不能? 總不可能又弄一個類似科舉的制度,專門為這些貴族進行選拔吧。 雙規制度已經十分離奇了,三規制絕無可能。 議論紛紛,實在出人意料。 本是個專門針對寒門的制度,現在參加的貴族比寒門還多。 莫少珩那句霸占寒門名額,其實也不無道理。 其實莫少珩要實現的,是全民科舉選仕,只論能力,無問出身,不能說賢才皆在寒門吧,別人貴族中也是有不少能人的。 莫少珩說完,就等著眾人討論的結果。 其實眾人就算察覺到了不妥,也不可能讓報名的貴族退出了,朝令夕改不說,波及范圍也太廣了一些。 十倍的報名人數,這還是在很多貴族還在觀望的情況下。 一但科舉制度穩定下來,報名的人會更多。 影響之巨大,會慢慢改變整個北涼的官員選拔制度,到時候也是科舉將成為入仕的主要途徑的時候,反而是貴族推舉制度,將占比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