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4)
書迷正在閱讀:神君爹爹:娘親是個滿級大佬、公主她拳頭硬了、南國枯木又逢春、刺撓、攤牌了!老劉家撿的女娃是錦鯉、茶藝長姐,反向帶娃[六零]、穿書后和王爺演戲保命、絕世醫妃、炮灰女和男戲子[穿書]、一篇追夫火葬場
莫少珩這次回來,一是準備來接藥童的。 別看這小家伙現在過得有滋有味的,但離開他太久,藥童也會變得狂暴,到時會引起什么轟動,他也預料不到。 二就是回來拿些種子,以及移植一些藥材去燕王府邸。 藥童是喜歡現在這種環境的,就跟住別墅一樣吧,而燕王府就顯得光禿禿的了。 太久沒有回來,倒也熱鬧。 祖母也十分想念莫少珩。 莫少珩說道,本就都在城中,也不遠,隨時都可以走動。 祖母,娘,你們也可以經常來燕王府,燕王府盡是些管事,平時規規矩矩的,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莫少珩說的是實話,要不是有南一跟著,燕王府還真有點陰森森的。 也不能說是陰森,就是大家平時臉上好像都沒有什么表情,也不知道趙棣以前的日子是怎么過的。 吐槽了一番。 祖母和永安夫人有些無奈,你這孩子! 心里也在道,是得去看看,怎么好好的府邸,冷清成這樣。 愉快的吃了一頓飯。 下午,就開始移植一些藥材了,并灑上一些新種子。 離開的時候,藥童直接鉆進了莫少珩的袖子中,抓著袖子,一個勁蕩秋千,得瑟到不行。 莫少珩一笑,居然沒有哭鼻子,這小家伙長進了啊。 今天挺忙碌的,兩邊跑,還要移植藥材。 燕王府也忙碌了起來,看著移植過來的藥材,府里愣是變了個樣子。 現在正值開春,正是春種的好時期。 莫少珩心道,現在的計劃是綠色燕王府,等時機一到,他定要來個綠色涼京的計劃。 到時候,整座城都可以讓藥童到處玩。 藥童正在院子中,巡視它的新領地,玩得不亦樂乎。 第二日,涼京城中發生了一件大事。 科舉制度公布了。 朝廷的公文貼在了告示欄上。 一開始并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直到第一個讀書人認真地看完告示。 幾乎瞬間,消息就炸開了鍋。 朝廷朝廷要在寒門中取仕了。 什么? 聽到消息的人都以為聽錯了。 寒門取仕,這怎么可能? 但朝廷的公文都貼出來了啊。 聽說,除了涼京,也已經開始在各地開始張貼公文了。 他們都可以想象,在各地,將會引起怎樣的轟動。 不過半日,公告欄周圍被圍得水泄不通,基本以寒門讀書人為主。 哪怕是他們,都兀自不敢相信。 是官員制度變法! 三公的官員制度變法成功了! 因為莫少珩的三街戰報和記者發布會,可以說。涼京大部分人都知道官員制度變法。 手心都抓痛了,尤未察覺,心中的激動,是任何人都無法形容的。 身為寒門,一生寒門啊,這是一輩子,世世代代都無法改變的枷鎖。 但現在,他們看到了希望。 就像有光明在前方亮了起來。 他們的激動或許無人懂,但他們自知,這是怎樣的一條新法。 今天的告示特別長,因為上面還羅列了科舉制度。 前面的讀書人在激動地解說新法。 朝廷為了引寒門入仕,設置了科舉制度。 在各地設置了縣試,郡試,洲試,以及京試。 通過了縣試后,方可進行郡試,從下往上進行。 每三年為一個循環。 其實,看似繁雜的篩選制度,但若是時間抓緊,一年內就能完成整個過程。 比如,三月參加縣試,六月參加郡試,九月參加洲試,十二月赴京趕考。 只是因為路途的原因,這個安排就非常的吃緊了。 凡北涼讀書人,皆可參加報名,一切以考試成績為準。 嘶! 凡北涼讀書人皆可參加! 不分寒門貴族,沒有階級之別。 看上去僅僅幾個字,但卻是這次變法最大改變的體現。 朝廷為寒門開了一個入仕的口子。 激動得難以言喻。 告示上還有一些內容。 通過縣試者,可免人頭稅賦。 這是在激勵寒門子弟讀書了。 北涼的稅賦中,除了土地稅,還有人頭稅。 不過人頭稅,占比并不多。 通過郡試者,可完全免稅。 這些好處,或許在貴族看來一文不值。 但對寒門的激勵是無法想象的。 也算是讀書人的一種榮耀。 通過洲試者,可見官不跪。 通過京試者,可自稱天子門生。 嗡! 如同驚雷,在眾人腦海中炸開。 天天子門生? 圣人的學生? 這是何等的榮耀。 這一條是莫少珩專門提出的,為了這一條,莫少珩和人爭得可是面紅耳赤。 前面的那些好處,貴族可以視而不見,對他們來說,屁都不是。 但天子門生的稱號,哪怕是貴族,他們也眼紅啊。 他們貴族也想要這個稱號啊,想一想,以后對人說,我是圣人的學生,這得多光宗耀祖。 就就這么給了寒門? 他們怎么可能就這么輕易答應。 莫少珩給他們說,科舉,凡北涼讀書人皆可參與,你們想要,也可以參與嘛。 貴族: 不是說好的,科舉是專門給寒門立的制度嗎? 莫少珩當時也是心驚膽戰的。 專門給寒門的制度? 他也就說說而已。 他的目的是全民科舉啊,只有真正的用真本事當上了北涼的官,北涼才會有一個轉折性的發展。 當然因為形式不允許,他就折中了一下,說成是科舉只是針對寒門。 雙規制度,科舉制和貴族推舉制雙法并行。 但誰會成為主流,還猶未可知,就像歷朝歷代,除了科舉,也有恩科,所謂恩科,其實就是貴族推舉制度的一種變種,只是當不當得成官的話語權,完全落在了圣人手上。 而在歷朝歷代中,從來都是以科舉為重呢,反倒是恩科,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莫少珩提出天子門生的概念,其目的就是為了讓貴族也參與到科舉中來。 若沒有這個稱號,貴族有推舉制度,他們才不會管科舉。 不得不說,莫少珩挖的這個坑,實在有點深。 他自己也是走得心驚膽戰。 或許貴族沒有看出他最終的目的,但將天子門生的稱謂放出來,他們也是不愿意的,讓他們去和寒門爭? 他們是貴族,他們放不下這個臉。 最后還是莫少珩去找了圣人。 圣人的立場是北涼,他會在貴族和寒門之間端平一碗水。 只要是對北涼好的,最能說服的對象,反而是圣人,而不是貴族。 莫少珩講了一番大道理。 也透露了一些,朝廷之上,要是大部分都是圣人的學生,也是對皇權的鞏固。 綜合起來,圣人最終才獨斷,許下了這一條。 此時,不僅寒門,連貴族世家皆是震驚的。 天子門生? 他們都以為自己看錯了,但這四個字,就是這個意思啊。 沸騰。 無論是科舉制度的完善,還是寒門即將入仕,都比不過這四個字來得震撼人心。 相信,除了涼京,各地也同樣會處在無法言語的震驚之中。 這才是讀書人的終極目標吧。 這也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開始。 這句話其實是有些貶義的。 就像說是讀書不是為自己而讀一樣。 但現實就是這樣,大部分讀書人從學校走出來,一身本事不也是賣給了資本家? 都是為了生活生存,也莫看不起古人,也莫說別人志短或者甘愿被奴役。 或許被帝王奴役,比被資本奴役還要高尚一些呢。 隨著告示的解讀。 也開始有人傳開,說這科舉制度是莫少珩提出來的。 三公變法,莫少珩為寒門提出了科舉選仕。 寒門子弟,其實對莫少珩是有一些好感的,為何? 因為圖書館。 現在涼京的寒門子弟,手上的書,多數都是他們自己去圖書館抄寫的。 以前買不起的書,他們有了,以前被收藏在貴族之中的書,他們也能看到了。 莫少珩的圖書館現在可不是一開始的樣子了,只有他鎮北王府的書籍。 現在,收錄的書籍已經十分的廣闊和充分了,真正有了圖書館的意義。 現在莫少珩又為寒門找到了科舉制度的出路。 莫少珩在寒門中的名聲,倒是開始崛起了。 此時,莫少珩正好路過告示處,他這是去勤政殿。 科舉制度是完善了,但圣人不是想早點看到效果嘛。 所以,今年三月,就要開始北涼第一屆的縣試了,六月郡試 若是不出意外,十二月的時候,就是各地學子赴京趕考的時候,也是第一批寒門仕子出現的時候。 其實,這個時間并不好,因為冬天赴京趕考更加不易,天冷。 所以歷史上一般都設置在春天或者秋天,即春闈秋試。 但現在除了圣人,各貴族也在翹首以盼,等不得了。 等這第一屆后,再調整也不遲。 既然今年就要經歷縣試郡試洲試京試,那得有考題啊。 在這么趕的時間內,出合適的考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莫少珩還有一個身份,臨江仙,北涼第一才子。 所以,他這是被圣人抓了壯丁,去出題的。 他還得在勤政殿待著,當然不用像擬定科舉制度時,和不同人爭得面紅耳赤了,輕松很多。 首先要弄出來的就是,北涼全國統一的,縣試題。 莫少珩的馬車路過告示的時候,圍在那里的人正在解讀,今年三月十五,北涼各縣,正式縣試,各地學子請抓緊時間報名,做好準備工作。 縣試,自然是在各縣進行。 涼京的讀書人其實是最幸福的,無論縣試還是后面的考試,都是在涼京進行。作為第一次新制度的實施,其實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各縣官員就得配合,得安排考場,監考之類。 這些東西,包括入場學子搜身,監考的官員,莫少珩都寫在了制度之中。 這一個月他可不是白忙活的。 這么完善的制度,也虧得莫少珩是穿越者,不然真從頭費腦子想?呵,能想出來那真是神仙。 朝廷也已經派人去各地指導工作。 都是第一次,哪怕制度完善,但執行起來,多少還都是瞎子摸象。 所以這第一年的制度試行,尤為重要。 莫少珩的馬車路過,直接被認了出來,被堵得水泄不通。 寒門子弟看向莫少珩的目光,就特別不同了。 莫少珩: 這馬車,它走不動了啊。 他還得去勤政殿,和一群大人,給全國各地的學子出縣試題。 也不好讓一群胡子花白的老官兒等著。 莫少珩干脆掀開車簾,站在了馬車駕駛的位置上。 今日的莫少珩,依舊一身的錦袍,懷中古琴常伴。 琴是他的武器,古人刀劍不離身,因為可不比現代太平,隨時都有可能有意外。 所以,他這古琴也是一樣,能不離身自然是要帶在身上的。 一出馬車,顧盼生輝。 寒門中的讀書人,竟然朝莫少珩抱拳,恭敬地行了一禮。 此行為,由衷而發,由心而起。 作為寒門讀書人,他們也是知事明理的,莫少珩所作,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他們也是清清楚楚。 有了這個科舉制度,他們才有了魚躍大海,鳥翔天空的可能。 莫少珩看著不由得一愣。 然后嘴角向上揚起,伸手指向皇宮的位置,諸位,莫少珩將在此間,等著諸位的到來。 希望諸位,不要讓我久等才是。 眾人一愣,看向莫少珩手指的方向。 那是金殿的位置。 心都哆嗦了一下,莫少珩在對他們說,在那里等著他們,讓他們不要讓人久等。 有什么,比這樣的一句話,更激勵人,更讓人激動的。 身體都在哆嗦,此時,他們才相信,告示上的內容是真實的。 有人在等著他們入仕呢。 莫少珩繼續道,希望以后,諸位魚躍此間,仕途無阻。 不過現在嘛,還請勞煩諸位讓出一條路來,我還得去勤政殿出這次的縣試題,要是耽擱了,罪過就大了。 眾人也是一愣,這才發現,密密麻麻的人,將路都給堵住了,行了一禮,答道,借君吉言。 這才讓出了一條道。 莫少珩離開,只留下絕代的風華,讓人樂此不疲的討論著。 莫少珩來到勤政殿。 靈石公抬頭一笑,世子當真是風姿卓絕,時刻都在激勵寒門學子。 莫少珩一愣,消息這么快就傳到了勤政殿? 答道,也就隨便說了兩句。 靈石公搖了搖頭,你這隨便兩句,倒是讓那些學子激動得不成樣子了。 然后道,無論什么原因,來得晚了些,頑石公可沒有我這么好說話,快些入座吧。 莫少珩點點頭,因為路上堵,的確晚了些。 這次出題,是為科舉的第一試,縣試出題,相對于后面的題目,應該是最簡單的題目。 還算輕松。 雖然以前沒有過這樣的情況,但這里的人出個題還是沒有問題的。 科舉出題的規則,莫少珩也寫在了制度之中。 因為是全國統一卷,題目泄露的話,影響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