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6)
書迷正在閱讀:神君爹爹:娘親是個滿級大佬、公主她拳頭硬了、南國枯木又逢春、刺撓、攤牌了!老劉家撿的女娃是錦鯉、茶藝長姐,反向帶娃[六零]、穿書后和王爺演戲保命、絕世醫妃、炮灰女和男戲子[穿書]、一篇追夫火葬場
其他幾個夫人也愣住了,本以為是湊個樂趣,沒想到還真是獨特的味道。 就是心里有點酸,她們家兒子怎么就沒有這么懂事。 學業差怎么了?人家孝順啊,看把儀王妃高興得,臉上笑容藏都藏不住。 趙景澄也松了一口氣,他就說嘛,明明很好吃,娘,我還買了鹵rou,味道和平時吃的完全不同,又香又好吃,我想著娘肯定沒有嘗過,就專門帶了些回來給娘嘗嘗。 我還會包包子,等有空我也包給娘吃,就是他們說我包得丑。 其他幾人: 酸得牙都快掉了。 趙景澄還小聲說了一句,娘,等會我和你商量一個事兒,我想參股幫難民養孩子。 儀王妃沒怎么聽懂,不過趙景澄已經一蹦一蹦的跑了。 儀王妃和幾人又聊了起來,不過話題就輕松多了,多是夸獎趙景澄懂事孝順的。 鎮東王府的容王妃就待不下去了,客套了兩句走了。 容王妃回到鎮東王府,正好遇到下學回來的王孝廉。 王孝廉行了一禮,娘,我去溫課了。 容王妃正酸著呢,聞言,差點一口氣沒提上來,一天盡知道溫課,也不知道哪一天我才能吃到你煮的biangbiang面。 王孝廉都懵了,看著突然生氣的容王妃。 他娘不是一天都盼著他埋進書里面嗎,今天這是怎么了? 還有那什么biangbiang面是什么? 與此同時,在十五個少年家里,也發生著這樣差不多的一幕。 府里的長輩都懵了,他們家一天能氣死人的小霸王,怎么突然就懂事了? 以前他們可沒少受氣,一是被他們家里的小祖宗氣的,二是別人在她們面前炫耀孩子,她們連話都不敢接。 不行,她們也要炫一炫。 估計莫少珩都沒有想到,一種名叫biangbiang面的孝心面在貴族世家中就這么傳開了。 現在貴族家的夫人,見面都要問上一句,你們家誰誰誰,給你煮biangbiang面了嗎?嘖,那味道簡直 能不好吃嗎?那可是孝心。 當然,長期被人炫孩子,壓抑得太厲害了,這次她們稍微反撲得厲害了一點,況且她們還不是孤身作戰,還有其他十四個府邸和她們打配合。 當然這是后話。 此時,儀王妃笑容滿面地送走宴請的幾位夫人,就去了趙景澄的院子。 才靠近就發現了一些變化。 院子中,擺放了好些練武的刀劍,趙景澄正在院子里面練得汗如雨下。 儀王妃愣是確認了好久才去確定沒有看錯。 她們是武勛府邸,后輩子弟肯定是要練武的。 但趙景澄平時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捏著耳朵都不肯認真練武。 但現在,竟然將練武的刀劍都搬了進了院子,而且連得還渾然忘我,念念有詞。 如果仔細聽,還能聽得什么,五殿下居然嫌棄他不夠格當小兵,他可是要成為北涼最威風的少年。 等他練好了,可得一鳴驚人。 一劍又一劍的揮舞著,熱情似火,那一股子勁兒,儀王妃竟然沒忍心打擾。 趙景澄練完武,又回了房間,叮叮當當地在那練琴,雖然凌亂,但這是初學者必須經過的一個過程,誰也不是什么天生就會的妖怪,邊撫琴還邊笑得忍都忍不住,哎呀,怎么還是跟在哀叫一樣,這可是臨江仙教的。 儀王妃: 今日的驚訝,實在將她震驚住了,她兒子什么時候這么勤奮這么自覺了?這還是別人口中那個不學無術的紈绔? 改變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好像是莫家世子帶著她兒子逃課開始? 改變,總是發生在不經意間,恐怕連趙景澄自己都沒有發現。 人,有時候缺少的不是努力也不是改變,而是缺少了動力和前進的目標。 此時,莫少珩還在愁著招商引資。 可是掰著手指數來數去,和他關系好的愣是沒有。 不罵他的,都算是好的了。 莫少珩感嘆道,做生意果然還得搞好人際關系。 他在國子監也不是每天都有課,好幾個文學博士負責一個學舍,古時候的教課和現代不同,沒有課時的說法,一天就由一個文學博士教。 所以他也好幾天沒有去國子監了,總不可能別的文學博士的課,他跑去帶學生逃課吧,那才是真的瘋了。 愁眉苦臉地,他這次的放牧計劃需要的資金實在太大,不多拉幾家怕是不夠,畢竟不能強迫讓投資人傾家蕩產也要來支持他的商業。 該不會真得賣田吧? 愁了好幾天,又輪到他去國子監授課的時間了。 這些學生自然有人教導他們詩詞歌賦這些,他因為是臨時插進來的,反而沒有具體安排。 祭酒也讓他看著授課。 所以一進學舍,莫少珩直接大手一揮,帶你們玩去。 高興得一學舍的少年叫得唧唧的。 不過,今天這些學生神神秘秘地,等一走出國子監,莫少珩大概就知道什么原因了。 國子監外,居然等著十五個管家打扮的人。 老師,我們府里也要參股,幫著難民養孩子。 老師可不能厚此薄彼,五殿下還有端木將軍府等都能參股,我們也能。 這些少年,當日回去后,也是學著莫少珩說服趙焰秋那一套去說服他們父母的,還專門買了鹵rou回去。 鹵rou的味道的確不錯,豬rou的價值直接體現了出來,也就是說,豬rou不再是以前賣不出去的情況了。 再加上莫少珩得了那片大草原的使用權,又正好能招收到大量的牧童,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他們無論是看到了其中的利益還是被他們家這些小祖宗纏得沒辦法了,所以都派人來看情況了。 莫少珩: 他正愁著找不到人入股。 這十五個學生,每一個家里都不簡單,有他們十五個,加上先前談妥的,足夠了。 第37章 送貨到家服務 莫少珩也沒有想到,拉投資居然這么成功。 心里一高興,說道,帶你們去見識見識我的養豬秘訣。 干脆讓人去將燕王,趙焰秋等也一并請了過來。 一個院子,幾只足球大小的小豬仔。 眾人不由得看向莫少珩。 他們還有點懵,莫少珩找他們來看什么養豬秘訣? 莫少珩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不過在此之前,他得將南一還有十五個學生趕出去。 因為,怕他們留下心理陰影,連睡覺都會被嚇醒。 剩下的人更加古怪了,這什么秘訣,小孩不能看? 正疑惑,就見一顫巍巍的老宮人走了出來,一看就是以前宮里面退下來的。 老宮人看向莫少珩。 莫少珩笑著點了點頭。 眾人不由得提起了注意力,只見老宮人拿出了一把勾型的奇怪小刀具,逮住了一只小豬仔,按在了地上。 豬的慘叫聲不絕于耳。 手起刀落。 趙棣: 整個臉黑得比鍋底還黑。 這就是莫少珩差點夸到天上去的養豬秘訣? 趙焰秋: 整個身體都在哆嗦。 堂堂北涼第一才子,竟然竟然干出這樣的事情來,竟讓人當著他們的面,給小豬去勢。 他的劍在哪里,他要砍人。 莫少珩見形勢不妙,掉頭就跑。 這真的是養豬最重要的秘訣啊。 不去勢的豬,長個七八十斤也就了不起了,而且rou腥膻無比。 去了勢的豬就不一樣了,一天就知道吃,吃了睡睡了吃,rou中的腥味也能最大強度的控制。 這個偉大的發現,才讓豬rou一度成為最日常的消耗品,不然那么腥又沒有經濟價值的豬rou,誰來投資啊。 眾人雖然臉黑,但該商討的還是得商討。 莫少珩都不敢大聲,因為眾人好像對他的意見有點大。 南一和十五個學生,還一個勁的想去看熱鬧。 莫少珩拿出一張列好的章程說道,我大概算了一下投資需要的資金。 各位來看一看,資金具體的使用也列在了后面。 我會根據各位所出資金所占的比例,最終來決定以后的分紅占比。 這一談就談了大概一天,各府的情況也的確不同,投資的意愿的強烈也不同。 最終敲定的結果。 莫少珩,因為說服了圣人,免費得到了大草原的使用權,又免費能招收到大量牧童。 加上后續的管理和技術支持,最終占整體股份的兩成。 然后就是燕王趙棣和趙焰秋,各占兩成。 趙焰秋的母妃家有商家背景,家里肥得流油,莫少珩是知道的。 沒想到燕王趙棣居然也這么有錢,以前倒是小看他了。 剩下的四成,就由剩下的各家平分。 如此,利益分配大致完結。 莫少珩說道,雖然說是由我鎮北王府負責經營,但為了避免一些帳目不清等問題,各府也還是需要派些人的。 當然,不是參與經營,而是在財務上讓各府都能放心。 算是一種監督機制? 眾人點點頭。 等確認后,又去了一堂宗府,讓各府的主事人來畫了個押,在宗府的見證下,契約正式生效。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去各地購買豬牛羊的幼崽等等。 這一忙起來,還真就停不下來了。 等收到各府邸承諾的資金后。 莫少珩也開始安排人接收牧童了。 涼京城外,排起了長隊。 鎮北王府的人正在登記前來送孩子的難民。 一時間圍觀的人還不少。 嘶,莫少珩竟然真的幫難民養孩子。 本以為過去了幾天都沒有消息,還以為不了了知。 實在太過震撼了,莫少珩到底拿什么養??? 這得多少孩子啊。 想不通,但事情就發生在眼前。 整個洵州六地,那得多少孩子,這是完全無法想象的,哪怕將鎮北王府都給賣了,也是養不起的。 其實他們想多了,莫少珩當初說的是,若是難民養不起孩子,他可以幫著養。 這樣就刷掉了一大部分。 加上父母親情難離,若不是真到了逼不得已的情況,又有什么父母愿意將自己的親生骨rou交給別人來養。 雖然也有些狠心的父母,但畢竟是少數,可以忽略不計,成不了主流,也永遠不能成為主流。 加上,這些難民現在還有另外一個選擇,他們可以選擇去修運河,這樣就能得到糧食。 如果家里孩子太多,連修運河都養不活了,那么也就只有將孩子送來這里了。 哪怕有了上面的因素,來送孩子的還是排起了好長的隊伍。 他們是真的走投無路了。 場面凄慘到了極點,哭聲,哽咽聲匯聚成了一團。 這是在不得已地斬斷他們這個世間的血緣。 莫少珩也在看著。 送來的小孩,有男孩,也有女童,臉上都是不屬于這個年齡段的成熟和茫然。 或面黃肌瘦,或一身骯臟凌亂。 走投無路的難民的樣子,可以想象是什么樣的。 眼前悲慘的畫面,是無法想象的,如果說這世上什么最觸動人心,現在的一幕,沒有之一。 南一看著莫少珩眼眶下的濕潤,少師,你哭了么?你是為他們而哭? 莫少珩搖了搖頭。 是,也不是。 他的淚是為這個時代而落。 在以前在電視上也不是沒有看到過如同難民一樣的兒童,只是從來沒有想過會如此的觸目驚心。 而在這個時代,一但有任何的天災和人禍,這樣的一幕就會重復的出現。 錯的,是這個時代。 莫少珩看著生離死別的難民,張了張嘴。 最后還是道,各位,也不用如此,我承諾你們,你們以后依然可以來看你們的孩子,若是以后不愿意了,隨時都可以將你們的孩子帶走。 。 身后的老兵喊道,世子! 哪有哪有將孩子送給他們養了,以后還要回去的道理。 哪怕在民間,將子女送出去給別人了,也是斬斷了他們之間的血緣了。 正在哭哭啼啼分別的難民也是一愣。 以后還能見他們的子女,想帶走隨時都能帶走? 周圍圍觀的人也張了張嘴,鴉雀無聲。 莫少珩此舉,看上去愚蠢到了極點,一點好處不要,平白給人養孩子,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開口說點什么。 因為他們捫心自問,應該是做不到的。 安靜,安靜。 這時,涼京城外的官道上,一大批的馬車自遠方而來。 有人喊了一聲,東唐的糧食來了。 嘶! 是糧食,是送糧食來的車隊。 那車上一袋又一袋的糧食,讓難民看到了希望。 這一次的災難雖然煎熬,但他們看到了活著的希望。 眾人又看向莫少珩。 在登記的鎮北王府的人,每登記幾個,就發給孩子一頂名叫帳篷的東西。 然后有專門的人在旁邊教這些孩子如何搭帳篷。 那高聳的帳篷搭起來后,能看到人在里面進進出出,就像一個特別的房子。 聽那些人說,的確是房子,是莫少珩承諾的,要給難民的房子,由朝廷牽頭,正在各地收購麻布制作這名叫帳篷的房子。 第一批,就給了這些難民中的孩子。 聽說,只要去應招修運河,朝廷也會發放這樣的房子給工人。 難民,無衣無食,居無定所。 但莫少珩從東唐借來了糧食,又給難民帶了遮風避雨的房子,還幫著養孩子。 難民張了張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