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食攤,郎君靠撿(美食) 第62節
書迷正在閱讀:被男主退婚后嫁給他叔了[穿書]、國公爺今天依舊沒納妾、您完全不打算營業是嗎(重生)、布偶貓精直播養老虎[穿書]、重生劍修沉迷抽卡、偽裝國寶,帶薪摸魚、梨月滿開、[綜漫同人]在咒術高?;斐曰旌鹊哪切┠?/a>、蒙眼(主cp1v1)、鄰居教授每天都插我怎么辦
“綠的這套吧!” 掬月已經不管到底哪套了,只盼著關鶴謠趕緊換上給她看看。 關鶴謠換好衣服站定,掬月就看呆了,突然哇地一聲大哭,撲過來抱住她的腰。 “小娘子,嗚嗚……小娘子出落得真是太好看了!比那花冠娘子好看多了!” 關鶴謠哭笑不得,還“出落”,你個小丫頭片子怎么一副老母親做派。她苦笑著拍拍掬月后背,下意識看向床邊。 那里該有個人替她解圍,該有個人正目光灼灼地看著她。 關鶴謠一時有些心炫神迷,倒是掬月突然放手打斷了她的思路。她是抱著抱著感到不對勁,退兩步又從頭到腳仔細地打量關鶴謠一番。 剛才還把這衣服夸得天上有地下無的掬月,此時忽然無比嫌棄地表示:“不行,這裙子有些松沒顯出你腰身,得改改?!?/br> *——*——* 因昨日松花團沒賣出去,就算八仙樓中的陳姓郎君說今日會來買,關鶴謠也不敢托大,故而沒蒸多少。 誰知他還真來了。 關鶴謠忙快刀把米花糖切了,出來招呼他。 看著這堪稱風塵仆仆的郎君,她喟然感嘆——饞,人類第一生產力。 國子監離她這里可挺遠的!又是這么一大早的。她還不知道,這位陳珪郎君是逃了今日的晨課出來的! 陳珪求學十載,從來都是嚴以律己。這是第一次做這撒謊請病假之事,心中本就惴惴,一路小跑仿佛監丞在后面追他似的。他好不容易找到關鶴謠攤子,正粗粗喘氣,一看只有十來個松花團,不禁心焦,“小娘子,只剩這些了?” 呃…是只做了這些。 “不夠嗎?郎君需要多少?” 陳珪一伸手,“五十個?!?/br> 關鶴謠:…… 原來昨日陳珪三人回去,與各位同窗大贊關鶴謠的松花糕,又說明日要去她那買松花團。 一句“松花團”,便如松花粉隨風飄散一般,飛速傳播出去。 當晚,來敲陳珪齋舍門的平江府學子就沒停過,這個要兩個,那個要五個,面對同鄉們閃亮的眼睛和口水,陳郎君只能挨個應下。 “郎君莫急,這團子做得快,妾現在就包?!彼搓惈曀剖呛苴s時間,一時也有些手忙腳亂,自己和著一盆糯米粉團,又叫畢二過來幫忙。 “畢二哥,煩你去稱一斤糯米粉,加三勺松花粉、三勺糖和上?!倍筠D頭與陳珪說:“實在對不住,剩的黑芝麻餡兒不夠包五十個,便再送郎君一些小的松花團團罷?!?/br> 畢二和好了面,關鶴謠便叫他頂一會兒收錢,再把掬月拉過來。 她一邊飛快包團子,一邊指揮掬月擺弄那嫩黃色的面團,“搓條,切丁,和著散粉搓成小圓子?!?/br> 掬月于白案已經有一些心得,這松花團團又簡單,小手靈巧轉兩圈就骨碌出七八個小圓子。 “松花團團”是松花團的幼崽版,不包餡,只以松花粉和面,做成小小一顆顆珍珠大小,也是吳地的吃法。 “想來國子監里有饌堂?郎君將這團團煮了,澆些蜜糖就好?!?/br> 陳珪正為這小攤子高速運轉的效率而驚嘆,聞言嘴角一耷。國子監規矩嚴明,監生們定時一起用餐,除此以外不能隨意去饌堂,也不可和膳夫私下接觸。忽然他眼睛一亮,“對了,某齋舍內有個小炭爐?!?/br> 你們寢室也有違禁電器? 關鶴謠忍俊不禁,為大宋消防事業盡一份心,“今春干燥,郎君用爐火時萬小心些?!?/br> 松花團團成本很低,又沒正經定價,一開始就說好是送陳珪的,他卻偏要付錢,關鶴謠伙同自家員工拼了命阻止。陳珪實在拗不過,且本就對其他吃食挺感興趣,便又從關鶴謠這買了不少東西。 最后他帶著三十來個松花團,一大包松花團團、五包油焦面和米花糖腳下生風地走了。 關鶴謠看著他背影有些惆悵——給室友帶飯這種平淡、親近、又有些煩人的小日常,放棄了大學的她無緣體驗。 待她回家換了新衣服,想著今日就可以見到蕭屹,可以給他做好吃的時,關鶴謠幡然醒悟: 有了男朋友,誰還管室友吃沒吃飯?姐妹們再見! 第60章 乍見之歡、脫骨魚 用最便宜的鯉魚,做…… 四司六局中的“菜蔬局”理論上與其他司局平級, 但實際上可算做直屬于廚司,只管為其進行各類葷素采買,并不負責做菜, 是以其根據地在一所庫房里。 往日里, 關鶴謠所用食材都是直接輸送到膳房的,或者去叫阿虎找來,倒是第一次來菜蔬局。 原來是為著今日夕食,廚司和私膳堂多少都定了一些昂貴食材,菜蔬局也是高度重視, 傳話說為保證品質,各種都多買了一些,請掌事的廚娘廚師們來挑選。 于是關鶴謠一到府中, 就被孟監司拽過來了。 “說好了要一尺半長的鱸魚,那就得是一尺半。蔡監局, 你這魚這么小,要我怎么做?” 甫一進門,關鶴謠就聽得莫廚娘那活力四射的嗓音,要不是孟監司拉著她, 直想扭頭跑路。孟監司和她使個眼色,兩人便不管那些閑事, 先去旁邊挑rou。 嘈雜的背景音卻仍在繼續, 莫廚娘聲音又高了一檔, “上回殿下夸贊我做的鱸魚,我這才又特意做來,可你們采買也太不上心!” 萬紅叢中一點綠,府中唯一的男性監局——蔡監局繃著臉,卻還是盡量好聲好氣, “莫廚娘,春天鱸魚本就比不得秋天,能長到一尺半的可遇不可求,我們去了四家鋪子都沒有,再晚就趕不及回來了,也耽誤您做菜不是?” 莫廚娘仍不依不饒,又說那這兩條也不夠好啊,又說讓蔡監局再派人去尋,她做菜快等得起,蔡監局勸著勸著火氣也上來了。 等關鶴謠陪著孟監司挑好了羊排、鹿rou、鵪鶉、火腿……那兩人還在你一言,我一語地無效拉扯著,且激烈的言辭有升級的趨勢。 關鶴謠不想去觸霉頭,可她也得開始挑魚了呀!她便慢慢挪到那一排水盆邊,一眼就看到了自己要的鯉魚——共有三條,皆鮮活壯實,銀鱗閃閃。 這畢竟是常見之魚,很容易就能買到好的。 她在那魚上指指點點教阿虎怎么挑魚,這般挑出最好的兩條網出來,又禁不住去看那盆被莫廚娘嫌棄的鱸魚。 四腮、巨口、細鱗,正是最佳的松江鱸魚,雖不到一尺半,可正如蔡監局所說,這般品質,已是春饌中高品,非常不錯了。 關鶴謠撇嘴,一抬頭,卻見莫廚娘正盯著她,“鶴廚娘今日打扮得倒是漂亮?!?/br> “多謝夸獎!” “……” 莫廚娘被她噎得咬牙,但是片刻過后,居然緩緩露出一個微笑,似是樂見她漂亮,又似是不屑她漂亮,著實有些怪異。 關鶴謠不明所以。 反正她也不想和這人多牽扯,又拎上螃蟹,順了幾只蝦,帶著阿虎快步走了。 *——*——* “阿虎,你怎么了?” 回到案前剛要開始剁些豬rou茸,關鶴謠卻見阿虎好像有些低落。 “鶴廚娘,”阿虎咬咬嘴唇,“您手藝好,合該要些好的料來做才是?!?/br> 這么露臉的機會,那莫廚娘要的都是松江鱸魚、鰒魚之類名貴物,而自家廚娘要的卻是兩條鯉魚。 “鯉魚也太普通了,還、還有點土……” 關鶴謠差點就瘋了,接連被兩個親自教養的孩子嫌“土”,她的威信是不是早就蕩然無存了? 他說的可能是鯉魚的土腥味吧,嗯,一定是這樣的,關鶴謠自我挽尊。 不管怎么說,她也不覺得鯉魚土??! 這明明是文化內涵最豐富的一種魚了!在各種辭書、食譜、藥典里,那都是排在魚部第一位的。要是趕上前朝,因為和皇姓同音,想吃還不讓吃呢! 但她也很理解阿虎。 這孩子雖是個低級的小廚徒,但身處鐘鳴鼎食之家,自然覺得食物以金貴者為佳,才能討得主家喜歡。 理解歸理解,她還是要趁早扭轉他這個想法,否則他就得長成莫廚娘第二——看似是講究精細,實則被食材所束縛,施展廚藝的空間極小,只知道讓人去尋“一尺半的鱸魚”。 “阿虎啊,食材最重要的是干凈新鮮,廚藝的精妙和食材貴賤無關?!?/br> 正如人無完人,世上也沒有十全十美的食材。廚師的職責,便有些像“因材施教”的老師,要“因材做飯”。 她正是要用兩條最便宜的鯉魚,做兩道最炫酷的菜! 細長的小劍刀自魚鰓下刺入,關鶴謠輕搖手腕向里批進。 鋒利刀刃在魚rou里一下、一下滑動,精準地斬斷骨與rou之間的聯系。 待兩面骨rou都已批開,她把魚尾翻折兩下,手從腮下探進,便抽出一整根魚骨來。魚骨未有一處斷裂,那魚刺無論大小粗細都乖乖排在上頭,沾著零星魚rou。 阿虎看得眼都直了。 他剛剝好幾只蝦,一轉頭,鶴廚娘已經把大鯉魚脫骨了。除了兩腮兩道小口,這魚毫發無損。 關鶴謠掏出魚內臟,把手一洗,“記得把蝦線去干凈,蝦腹的黑線也要剔了?!彼尠⒒⑾裆洗巫鑫r滑那樣將蝦剁成泥,再拌入豬rou茸、脆筍丁、木耳碎等等攪打上勁,填到了魚腹中。 這道“三鮮脫骨魚”便只等著下鍋了。 關鶴謠還不忘了扭轉阿虎偏重食材珍貴程度的執念,“風干、腌制暫且不論,尋常烹制時,魚首重在鮮,次重則在肥。鮮而不肥就清蒸清煮或做湯羹,保住其鮮味;肥而不鮮就加濃醬重油,或燉或炒,做得滋味足些。若是像這條鯉魚一般鮮肥相兼就是最好了,不論怎么做都好吃的?!?/br> 阿虎聽得滿臉認真,卻仍帶著似懂非懂的迷茫。 關鶴謠教孩子最有耐心,不急也不惱,以后慢慢見縫插針教就是,又與他說了幾句,便開始為第二道鯉魚菜品做準備,“阿虎,去幫我找幾把合適的好刀來,我今日做旋切魚膾?!?/br> 這正是關鶴謠昨日向孟監司請示之事。 當時聽得蕭屹要來,關鶴謠自然歡喜不已,可又想到時候屋里廚娘廚婢站一大堆,她個子不出挑,就算她能不時看看蕭屹,蕭屹怕是找不著她。正在糾結,卻忽然想起在金明池聽到的傳聞,以及關策兄妹關于魚膾的斗嘴,福至心靈—— 就如她看蕭屹水秋千一般,她也秀一番,讓蕭屹可以正大光明地看她不就行了? 廚師自然都會切魚,可旋切魚膾不是簡簡單單“會切”就行。這是易學難精的手藝,且有表演的性質,須得美觀華麗。 可以說又是真功夫,又是花架子。 也是孟監司相信她刀工,才給了她這個機會。 支走了阿虎,關鶴謠便悄悄從籃子里取出一個手指大小的物件。她若無其事看看四周,趁人不備,將這小東西也塞到了滿是rou餡的魚腹中。 *——*——* 本來,關鶴謠已經練出了一進玉饌堂就斂目垂臉,開啟龜息大法的本領。 然而今日卻立立難安,不時偷偷朝門口看去。 她整顆心就像冰融的春水,尚未知蕭屹身在何處,卻已經抑制不住地流向他。 終于有腳步聲間雜著談笑越來越近,兩個婢子打起絲絨簾子,笑得合不攏嘴的云太夫人便被孫兒們簇著走了進來。 剛還落針可聞的玉饌堂內氣氛立時歡欣起來。本非蓬壁,這下更被幾位的燦爛衣飾耀得璀璨生輝,讓人一時不知何處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