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鬢添香 第140節
落云這才說出了她在仙隱山時,聽到游山樾充滿了露骨暗示的話,然后她抬起大眼瞪著韓臨風道:“你派人來接我,卻一路都是神秘兮兮,我還以為那游山樾手眼通天,已經成事,而你又落入了他的圈套而不自知。他又施了計策,把我誆進宮里來送人呢!” 韓臨風雖然聽了老崔稟報了游山樾勾搭東平王的隱秘,卻并不知道蘇落云上山被游山樾言語調戲的遭遇。 這也是他第一次聽聞游山樾居然還暗示了蘇落云,成了寡婦后可以投奔過去,他再給她安排錦繡前程的放蕩話, 等落云剛剛說完,韓臨風再也維系不住寵辱不驚的平靜,氣得一拍桌子勃然怒道:“放屁!這老貨竟有如此之心!就是碎尸萬斷都不足以解恨!” 落云趕緊抬手捂住他的嘴:“我的爺啊,這是宮中,又不是家里,你說話不要太大聲。我看這宮里現在人事散漫,你說話也要當心些。那個老頭子不缺金銀美人,又是工于經營,他富甲天下,背后掌控著多少類似東平王的勢力,都是你我還不知的。且容得我們回梁州以后再慢慢與他算賬,不過……我聽聞趙棟將軍似乎著了他的道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聽到落云說“回梁州”,韓臨風倒是略微平靜了些,淡淡道:“逼宮的名聲不好聽,何況陛下就在皇后手中,貿然出兵行宮,必定要累及陛下性命。東平王慣會經營自己的名聲,不想落得這等罵名,所以他當初想要拉攏趙棟做了他的馬前卒?!?/br> 落云一聽,便有些失笑:“上將軍何等耿直之人,怎么會受了他的蠱惑?” 韓臨風卻沉聲道:“他說動了……所以趙將軍才會率軍前往行宮逼宮,壓根沒有顧忌到陛下的安?!?/br> ???落云聽傻了,趙棟也不是什么奇珍美人能蠱惑收買的,他為何會做出這么莽撞不討好的事情來? 韓臨風繼續說道:“那游山樾也是手眼通天,居然弄來了早年侍奉王皇后的嬤嬤的供詞,說是當年趙棟發妻慧娘懷孕時,被皇后暗中用了手段,才會難產而亡……” 蘇落云聽到這,倒吸了一口冷氣。 這事兒縱然是真的,她其實也不太意外。畢竟王皇后就是這么一個冷血心腸的人,當初九皇子一直不得嫡子,也是這位皇后的手筆。而且她在自己的寢宮時,還借了宮妃進獻的香爐差點暗算了方錦書。 若是當年,皇后心疼女兒一直不肯嫁,又礙于趙棟夫妻情深,便做了手腳害了慧娘的性命,也說不定。 趙棟一直都放不下自己的愛妻,若是看到了什么確鑿的證據,怒發沖冠為紅顏也太是正常了。 她明白了,趙棟之所以率軍沖入行宮,并不是要解救陛下,而是要去擒拿住王皇后問個究竟…… 想到這,落云突然為一個人隱隱擔憂了起來——那遠在梁州的漁陽公主倒底知不知當年的隱情?她究竟是蒙在鼓里,還是對母后的惡行視而不見? 韓臨風卻突然在她的臉頰上親了一口,低聲問:“若是我們以后在京城里過日子,你看怎樣?” 落云被問得一愣,她想到自己在茂林縣大大得罪了一干貴婦的行徑,若是在京城里,豈不是日日要跟那些婦人相處? 她以為韓臨風怕她回到故鄉,起了眷戀不舍之心,于是搖了搖頭,笑著道:“我又不是母親,對京城念念不忘,梁州就挺好的,在那待習慣了,回來都不太習慣了。你早點了結這里的事情,我就跟你一起回去……” 她這么說,韓臨風的面皮卻更加緊繃,他還想再說些什么,卻聽門前有人低聲稟報:“世子,王爺找您過去,有要事商議……” 落云聽了,趕緊又夾了一口椒香牛rou送到里韓臨風的嘴里:“你快去處理事情吧,我這不必你擔心?!?/br> 若是陛下明日宣布即位之人,對于千瘡百孔的大魏來說,必定又是不小的震動。 如今京城守衛空虛,手握重兵的趙棟也不知現在心緒風向如何,所以北鎮王父子必定肩挑京城皇宮守衛的重任。雖然二人久別重逢,有千言萬語未敘,可是也得先讓他緊著公事來。 就在這時,香草和寄秋也回來了。韓臨風對落云說宮殿周圍都是他的人,讓她放心繼續休息后,便匆匆而去。 香草捧著剛剛去內侍監領的衣服對落云道:“世子說除了慣常的衣服,還讓我們去給您備下幾件正式的袿衣,可是我們出門時帶的都是平常的衣服。幸好內侍監里還有些平日給妃子們禮節祭祀時所用的袿衣,我們按著您的身量挑選了幾件,一會再試穿改改腰身,應該也可以。您過過眼,看看哪件更好些? 落云看了看,挑了一件顏色最素凈的。只是這類正式場合穿的衣服都有繁復的繡花,還有鑲嵌的珍珠瑪瑙,就算顏色再素凈,在陽光之下,裙擺衣袖口也要閃閃發光。 這類宮內妃子穿的奢靡衣物,到底還是不太適合她。 不過現在也不是挑揀衣服品味的時候,落云剛見過韓臨風,心里也有了底,至于京中的那些應酬,她其實也無多大的興趣。 等到方家幫襯,扶立起了小皇帝的時候,她就是新任太后方錦書的眼中釘,哪里還需跟那些貴婦們假惺惺地交際? 對于所有宴請,一律稱病就是了,所以韓臨風命人準備這些華貴的衣服,大約是用不到的。 她想著方才韓臨風親吻她時的甜蜜,不由得安心地笑。不一會困勁兒便又上來了,她將臉兒埋在枕頭里時,還模模糊糊地想,等得空了,須得請郎中看看,自己最近怎么這么困乏? 到了第二日,大魏空虛了甚久的太極殿終于掃落灰塵,在晨光下閃耀著昔日的光彩。 流落各處的重要臣子們也紛紛歸位,雖然各個貴胄都在逃亡的日子里滄桑了許多,可是想到陛下終于歸位,一個個還是喜氣洋洋。 不過竣國公立在魯國公的身邊,看著站立在對面隊列的北鎮王父子,小聲嘀咕道:“我昨日到京了才知,原來迎回陛下的是北鎮王爺和他的兒子……方才入宮時,這宮內宮外也都是生面孔……依著您看,這是什么陣勢? 第111章 魯國公此時也是神色復雜地看著對面的父子,他跟竣國公一樣,也是入了城后才知道更多的消息的。 從種種跡象看來,不能不叫人心生狐疑。 不過他努力淡定道:“你我都已經站在這朝堂上了,一切靜觀其變,不必先慌了陣腳?!?/br> 諸王入京,沒想到先來的藩王占盡先機,卻都丟了腦袋。 而這姍姍來遲的父子二人卻有點黃雀在后的意思,也沒見他們使什么氣力,居然就成了護駕有功的了。 眼下陛下開朝升殿,若是能親自出來面見群臣,應該沒有受這父子脅迫。而且趙棟將軍也立在朝堂上,雖然他看著面色頹唐,目光陰沉了些,可他的手里有北征的重兵。 趙棟為人方正,并非那類心懷野心之輩,若是北鎮王父子有異心,趙將軍也絕對不能容他們。 想到這,魯國公也給自己定了定神:只要陛下立詔,冊封了九皇子的遺孤,那么就算大女兒受了六皇子的牽連,他方家也可以維持地位不倒。 不過……他再次抬眼打量著對面的韓臨風——這個一身戎裝,寬帶束腰的高大男子,看起來睿智而深沉,跟他記憶里那個觥籌宴會上涂抹水粉,身著華袍,腳踩著高屐的紈绔公子完全對應不上。 若不是方才韓臨風與他開口寒暄,讓他聽出似是故人,他差點疑心北鎮王換了嫡子呢! 一個糜爛的花花公子怎么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竟然變化這么大? 就在這時,有太監呼喝聲打斷了魯國公的思緒——“陛下駕到”! 眾人紛紛站好,恭謹彎腰靜候陛下早朝。 當兩個太監攙扶個干瘦的老者,錯著小碎步登上了龍椅時,眾人心里皆是一驚:月余不見,陛下竟然已經老邁得都要脫相了。 魏惠帝被扶坐在龍椅上,身后和身側都被宮人用墊子擠好,這才勉強穩住了身子,然后他抬起昏花的老眼,看向下面,費力道:“諸位愛卿,朕也是沒想到,還能與諸位再見……” 這話一出,立刻觸碰了諸位愛卿這些日子心內的苦楚,想著這場變亂,臣子們也紛紛下跪哽噎著呼喚陛下。 算起來,這是大魏近幾十年來,朝堂上哭得最情真意切的一次了。 不過魏惠帝顯然不是來跟臣子們憶苦思甜的,他略抬抬手,示意臣子們都緩緩。 待臣子們都收聲了,他才又道:“現在還不是你們哭的時候,待朕吊著的這一口氣不在了,你們再這般痛哭,朕也就無憾了……” 這話一出,又有臣子撲搶進言:“陛下精神矍鑠,龍體康健,一定會百年長壽,鎮守我大魏萬里江山!” 魏惠帝坐了一會,就覺得疲累得不行,所以聽了這繞梁三日的恭維之詞,也權當聽了個響屁——無用,而且膈應人。 他干脆撂下疲憊褶皺的眼皮,閉目繼續說道:“說起來,朕從父皇的手中承襲帝位以來,雖然也是兢兢業業,卻無甚建樹,愧對祖宗。幸好我韓氏皇族龍脈強健,族中的晚輩人才輩出,雖然遭逢變亂,也能及時平亂,保佑住了祖宗留下的基業。而且北鎮王與世子心懷大魏社稷,在北地招安了鐵面義軍,收復了故國二十州中的十八州,為朕立下了赫赫戰功,也讓朕總算有些臉,去見故去的先祖們……” 聞聽了這話,諸位臣子的臉色都是一變。這鐵面軍的赫赫威名誰人不知,儼然已經成了叛賊裘振之后的又一大禍。 可是方才陛下在胡言亂語些什么? 鐵面軍竟然成了義軍?而鐵面軍居然被北鎮父子給招安了?這又是什么時候的事? 如今站在朝堂上的皆是幾大世家貴胄,平日是把持朝政慣了的。陛下的任何重要國策,都需要跟世家們商談,再任著幾家吵吵嚷嚷,上秤掂量一般,達到了某種利益平衡點后,再宣布出來。 可是現在,給鐵面叛軍正名這么大的事兒,為何陛下沒有跟重臣商量一下,就宣布出來了? 那北鎮王父子居然掌握著北地的鐵面軍?難怪領著兵的東平王也敗下陣來,讓這父子二人救出了陛下。 且不提群臣的面面相覷,老皇帝喘了喘氣,又繼續有氣無力道:“朕這一脈子嗣不成器,出了老六這樣禽獸不如的逆子,兄弟鬩墻以至于禍亂百姓,差點顛覆了大魏的百年基業。如今朕原本想要冊封的九皇子不幸離世,其他的諸位皇子并無才能出眾之輩,所以朕決定……” 說到這時,魏惠帝再次頓了一下,環視朝堂下的諸位臣子后,將目光落在了站在隊列前的韓臨風父子身上,緩緩道:“朕決定,效仿圣德先帝,選宗中賢德子弟,擇賢禪讓,立北鎮王韓毅為下一代新皇,而朕即日起退位還朝,爾等當輔佐新帝,重振大魏明光……” 這輕飄飄的話一說完,朝堂上的諸位臣子們都傻了眼,個個眼睛都瞪得像荷包蛋。 方才陛下說了什么?他立下的不是皇儲,而是退位禪讓? 而且新皇也不是大家臆想中的,由方家扶持的九皇子遺孤,而是北地荒郊王府里的一對偏宗父子? 有些定力不夠的臣子甚至偷偷掐了自己的大腿rou,想要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夢中呢! 而以李歸田為首的清流臣子卻率先反應過來了,開口稱道:“吾皇萬歲萬萬歲,恭喜陛下擇賢傳位,大魏江山必定綿延萬載……” 而那趙棟,也是有樣學樣,黑著一張臉,木訥地開口恭祝陛下覓得賢良即位,并無半點驚詫反對之意。 就在這時,魯國公率先站了出來:“且慢!陛下,北鎮王并非您之嫡系血脈,如何能傳位給他?陛下可是有何難言之隱,不妨趁著諸臣俱在,說給臣等來聽,若是有人膽敢挾持陛下,那么臣等就算血濺太極殿,也絕不讓jian佞得逞,顛覆大魏朝綱!” 說出這話的時候,魯國公是豁出去的。 方家勢大,各地子弟無數,支撐了大魏的半邊天,至于朝堂上的其他世家也是大魏的頂梁脊柱。 他北鎮王世子挾持了陛下,就想挾天子以令諸侯?也要看其他的世家們同不同意。 不然的話,就算北鎮王有本事竊國,坐上了皇帝的寶座,沒有世家支持的話,最后也會如圣德先帝一樣,落得灰頭土臉讓出皇位的下場! 有了魯國公起頭,其他的世家魁首們也紛紛站出發聲,懇請陛下三思,不可撼動了皇室正脈的傳承。 魏惠帝倒是習慣了這些臣子們開口反駁他的話,畢竟他主持朝政這么多年,都是這么吵吵鬧鬧過來的。 大約就是他修建自己的皇陵,挑選棺槨式樣的時候,不必詢問這些世家重臣的意見。 所以他淡淡開口道:“北鎮王乃圣德先皇的嫡系血脈,朕看不出傳位給他,如何能撼動皇室正脈。對于大魏的天下百姓來說,立一個對大魏有功的皇族子弟,總比立一個襁褓里的嬰孩要好……朕相信北鎮王不會恩將仇報,必定也會善待朕之子孫,讓他們衣食無憂,代代富貴榮華,是不是?” 說到最后的時候,魏惠帝的語氣深長老邁的眼神不由得變得晶亮,緊緊盯著那北鎮王父子。 北鎮王方才便已經跪下接旨,現在聽了陛下的話,連忙恭謹道:“臣與陛下乃是同宗血親,臣與子孫后代也必定會善待陛下子嗣,若違背此言,愿永世不得超生!” 魏惠帝點了點頭轉頭問史官:“北鎮王說的那些話都記下了嗎?一個字都不能漏!” 待一旁記錄起居注,和記錄朝政議事的史官紛紛上呈了手寫記錄給陛下看后,魏惠帝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后道:“傳位的詔書,朕也已經擬寫好了,一會便會昭告天下。之前的時局太亂,朕若不露這一面,怕是要流言四起,人心不定。如今朕的意思已經告知諸位,余下的事情,便是新皇的差事了,朕累了,要下朝休息了……” 說完這話,他便緩緩起身,由著小太監來攙扶他退朝。 不過朝堂之下,被他的話炸得滿天飛的臣子還是回不過神來,依舊群情激昂地跪喊著陛下收會成命。 魏惠帝為皇幾十年來,第一次可以頭也不會地大步離去,一時間竟然覺得有些孩童惡作劇般的舒爽。 如今大局已定,那些臣子們居然還是看不開事情。 這天下的大事,其實都是掰手腕子的游戲。就看誰的氣力大,才可一舉定乾坤。 那一直忍隱不出的北鎮王父子如今兵強馬壯,豈止一朝一夕的韜光養晦?就連驍勇善戰的鐵弗人都被他們打得節節敗退,試問天下何人能敵? 他就算不順勢禪讓,非要強勢立下九皇子的遺孤又能怎樣?不過就是又養大了方家外戚,滅了韓家皇室的根本。 其實魏惠帝做出此等決定,也是經歷了一番心路掙扎,權衡了許久,才做出的決定。 想當初,魏惠帝被jian猾母子脅迫至行宮,被鎖在行宮的一間房子里。 王皇后跟那東平王達成了利益交換的協議,然后便開始逼迫著他寫退位詔書。 魏惠帝恨著這母子,如何肯從?最后堂堂一代帝王竟然被王皇后命人掰斷了小指,疼得他當場昏死過去。 就在魏惠帝快要撐不住就要屈從了的時候,行宮里突然殺入一支人馬。 給王皇后送茶的小太監也突然從托盤下亮出了匕首,抵在了王皇后和六皇子的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