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刀 第148節
書迷正在閱讀:司少的重生嬌妻、夫君每天都想奪舍我、六零炮灰小肥崽、被甩掉的前男友盯上以后、病美人他為何這樣[重生]、女配系統(劇情)、勾引(出軌向 1V2)、惹火上我【H】、欲水(1v1)、麒麟兒(和風NP純百合)
山海關戰敗,若罪不在容家,問題便在于有人將山海關的軍事布防出賣給北涼。 而且毫無疑問,這個人在大燕的地位不低。 不然,他沒有辦法接觸到這樣的機密。 許多官員的視線,有意無意間,都從端王和江時身上掃過。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貍,事情到這一步,要說還看不出來里面的貓膩,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不過…… 僅憑現在這些,還沒辦法完全將端王和江時拍死吧? 于是這些原本匯聚在端王和江時身上的視線,又陸陸續續轉向了衛如流和慕秋。 衛如流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 他開口,做了個合理的推測。 “在座諸位都是聰明人,應該看得出來,山海關大戰戰敗,很可能是有人將軍事布防出賣給了北涼!” “再加上江安有把柄落在北涼手里,我認為,這份軍事布防,很可能是江安轉交給北涼主將的。而且在大戰結束后,江安刻意制造了謠言,讓幸存士兵誤以為這一戰會敗,錯完全在容國公,污蔑戰功赫赫、為國犧牲的老將軍!” “對這個結論,諸位有異議嗎?” 郁墨積極附和:“沒有異議?!?/br> 簡言之連忙跟上:“當然沒有異議?!?/br> 其他官員沒有答話,但有不少人都默默點了頭,顯然是認可這番推論的。 “這樣的話,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了?!?/br> 衛如流繼續往下推。 “十年前,江安才剛考中進士,以他的身份地位,絕對沒可能接觸到軍事布防這樣的機密。我更傾向于,是其他人通過某種途徑偷看到軍事布防,再命江安把軍事布防從京城送去前線?!?/br> 他的語速并不快,咬字清晰而有力,保證每個人都能聽清他說的話。 “諸位大人可以去查查十年前的戰報,就在山海關大戰爆發前夕,容國公曾命人八百里加急,將一份戰報送到……” 很罕見地,衛如流說到這里,竟是停頓了片刻。 其他人疑惑看向衛如流,不明白他為什么會說著說著突然停下來。 只有慕秋,在第一時間猜到了衛如流的心理。 她很自然地往下說道:“戰報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太子衛煜手里,這份戰報里面,便提到了山海關的所有軍事布防?!?/br> “君不密則失臣,我想……是有心懷不軌之人看到了這份戰報,才導致軍事布防的外泄?!?/br> 這一番話,算得上是對戾太子的批評。 不管怎么說,軍事布防都是在戾太子手里泄露出去的,他不夠謹慎,給了小人可趁之機。 衛如流身為人子,自然不太方便將這些話宣之于口。 “這份戰報一直被放在御書房里,能自由出入御書房的人并不多?!?/br> “但——” “端王殿下,你身為太子的嫡親弟弟,太子懷疑誰都不會懷疑你,所以,當時你是完全可以自由出入御書房的!” 話鋒一轉,慕秋將矛頭徹底對準了端王。 第九十六章 “不堪為人子,不堪為人弟…… 衙門里的氣氛瞬間凝滯,眾人連大氣都不敢喘,周遭靜謐得連頭發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被聽見。 面對慕秋來勢洶洶的質問,端王面無表情抬手鼓掌:“你二人的故事編得真不錯,本王聽著,比酒樓說書人說的都要吸引人?!?/br> 出賣軍事機密給敵國,這樣的罪名,他不可能認,也擔不起。 慕秋唇角微微一彎,臉上浮現出淡淡笑意,這抹笑意讓凝滯的空氣再次恢復流動:“端王殿下覺得臣女和衛少卿說的話,有哪里不對勁嗎?” 端王冷笑,仿佛不屑于回答。 可事實上,他的后背已經被冷汗浸濕,牙關也在無意識顫抖。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衛如流和慕秋說的這番話,距離真相到底有多近。 或者應該說,他們方才所說的,與真相一字不差。 他們怎么會知道得這么詳細??? 莫非……他們手里真的掌握了什么能定他罪的證據? 不,不可能,那件事情他做得那么小心,怎么可能會遺留下證據。 可令端王震驚的是,慕秋居然真的又掏出了一沓證物。 ——這些全部都是慕秋從平王那里得到的。 平王一直視端王為敵人,這幾年間,他從未停止過搜集端王的罪證,皇天不負有心人,花費那么多時間和精力,總會有些收獲。 當年的事情,端王確實清掃得很干凈,但只要做過,總會留下蛛絲馬跡。 “這里面,裝著三樣東西?!?/br> “第一樣,是當年御書房侍衛的證詞。他可以證明,當年能夠不經通報就自由進出御書房的,除了太子,就只有端王殿下?!?/br> “建元三十七年十月十二日,山海關大戰爆發前半個月,端王殿下為何孤身一人進入御書房?又為何行跡鬼祟從御書房里出來?” 端王垂在身側的手緩緩握成了拳。 不等端王思索出辯解的話語,慕秋繼續說道:“第二樣,是建元三十七年七月到十月的帝王起居注?!?/br> 起居注,主要是史官記錄帝王的言行錄。 那期間,建元帝一直纏綿病榻,關于他本人的言行沒什么好記錄的,但里面清晰記錄了皇子、皇孫、后妃來他榻前侍疾的次數。 “那期間,太子衛煜忙于國事,不能時時在榻前盡孝道,便派了皇長孫代為侍疾,他本人則是每三日尋太醫過問一次陛下的身體??啥送醯钕履?,在那四個月里,只來探望過陛下兩次?!?/br> “第三樣,是幾份彈劾折子。御史彈劾端王殿下在大庭廣眾之下,屢次對太子出言不遜?!?/br> “敢問端王殿下,那時候在忙些什么,以至于忘了為人子、為人弟應有的孝悌???” 說著逼問的話,慕秋的神情卻很平靜。 她走上前,將這三樣東西恭敬放在刑部尚書的案前,向刑部尚書行一禮退下。 冷汗從端王額角滑落,他渾身都在發軟,下意識看向江時,露出求助之色。 這種時候,誰都能看出端王已是窮途末路,與端王素來不合的肅王立馬跳出來落井下石:“本王記得,皇后娘娘從前最疼愛三皇兄,但這么多年來,三皇兄可從未去過養心殿向皇后娘娘請安啊?!?/br> 簡言之露出思索之色:“古有鄭莊公與共叔段兄弟鬩墻,乃至鄭莊公立下誓言,與母親武姜不及黃泉,永不相見。而今十年間,端王殿下也從未去養心殿探望過皇后娘娘。端王殿下,是昔日之鄭莊公,還是昔日之共叔段?” 平王用茶蓋撥弄茶水,輕聲道:“鄭莊公雄才偉略,乃春秋時期第一霸主?!?/br> 他沒有清晰表明自己的態度,但任誰都能聽出來他話中的譏諷:端王這般人物,自然是不配與鄭莊公相提并論。 衛如流的言辭更為尖銳:“共叔段不堪為人子,更不堪為人弟?!?/br> 被眾人這般指桑罵槐,端王氣得臉色漲紅。 他想要站出來,大吼一聲“放肆”,可事實上,當他意圖起身時,身體卻猛地往后一栽,背脊緊緊貼著太師椅背,整個人茫然無措,思緒瞬間飄回到十年前。 * 戾太子衛煜,是建元帝的嫡子,也是建元帝的長子,既占了嫡又占了長,被冊立為儲君是一件很順理成章的事情。 身為儲君,肩負著萬民的期許,戾太子要學的東西非常多,除了每個月必要的請安外,戾太子幾乎沒時間去陪皇后聊天說話。 與戾太子不同的是他。 他在一眾兄弟中排行老三,又是嫡次子,不需要承擔萬民的期許,在御書房的課業只要過得去,夫子們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所以他有更多時間陪伴皇后,也有更多精力玩鬧,惹皇后cao心。 一邊是端方守禮,一個月只能見兩三次的長子,一邊是活潑胡鬧,讓自己cao心又逗自己笑的小兒子,皇后會更寵愛幼子不足為奇。 這份偏愛,漸漸滋長了他的野心。 明明同父同母,明明資質不比嫡親兄長差,只是因為比嫡親兄長晚生了三四年,就與皇位無緣,日后只能做個富貴閑散王爺,他說不清那股嫉妒和不甘的情緒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滋生的,只是等他意識到這些情緒之時,它們早已經長成了參天巨樹,再也無法拔除。 可惜,他有野心,但戾太子當了那么多年的儲君,聚在戾太子身后的勢力不容小覷。 頭一個便是太子妃所在的張家,隨后則是容家和慕家。 這三個家族分別隸屬于勛貴、武將和文臣集團。 而這三個集團,恰好是朝中的三方勢力。 這三個家族在各自的集團中,說話很有份量,可以說,只要這三個家族始終支持著戾太子,戾太子的儲君之位無比穩固。 就在這時候,他遇到了一個人。 他的表兄,江時。 戾太子得到了三大家族的投誠,這對戾太子和三大家族來說,是互利共惠,對其他家族來說,卻未必是好事。 江家是戾太子的母族,但戾太子并不親近江家,反而更加親近同為文臣世家的慕家。 說句大逆不道的,等日后戾太子登基,慕家肯定比江家要受重用。 而江時,出身江家,是江家族長的嫡長子,肩負著振興江家的責任。 是的,雖說江家出了一位皇后,但事實上,江家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 畢竟在江時之前,江家已經連續二十年沒出過一位身居高位的官員。而江家是文臣世家,立足于世,靠的是族中人才輩出。 江時看出了他的野心,也看見了他的困境,更察覺到背后的機遇。 戾太子身邊沒有江家的位置,但他身邊有。 反正無論是戾太子還是他,身上流著的一半血都是江家的,與其湊到戾太子身邊“錦上添花”,倒不如去端王那里“雪中送炭”。 這世間,還有什么功勞能比得過從龍之功。 本來關系一般的表兄弟,在江時的刻意接近下,兩人的關系突飛猛進。 江時還把江安安排到他身邊,讓江安任他的幕僚。 江安是江家小輩中最出色的一個,這個安排,更加強了江家和他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