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書迷正在閱讀:敗給嬌嗔、女朋友她只想搞錢、[綜漫同人]十代目社畜打工指南、合法婚約、[綜漫同人]純愛DK天下第一、小綠茶[女尊]、撩到偏執權臣后我跑路了、快穿:偏執大佬全是我裙下之臣、妻主請下榻[女尊]、晉王攻略
太夫人此話一出,室內諸人均臉色一動。 時下燕京風氣,若是過繼子嗣,血緣是越親越好。故而很多無子的夫婦,都會選擇過繼叔伯兄弟家的孩子。 四房徐景行已是他那一脈的獨子,沒有嫡親的兄弟,那永泰侯這一枝,便算是最親近了。有如此風氣,加上四房資產豐厚,連二夫人臉上都稍變了顏色。 她暗自盤算了起來。長子自然是不可能過繼出去的,但二老爺前些日子收用了書房服侍的婢女,已有兩月不曾來月信了,約莫多半是有了身子,這個孩子若生下來是個男孩,過繼去四房也不是不行…… 正思量著,卻聽聞江氏開口:“侄媳想著過繼一個小孩兒來,年歲和敏兒相近,能玩到一起,也不會養不親。所以想著,去老家找個幼童記在我名下?!?/br> 二夫人面色一僵,程夫人卻是松了一口氣,長房幼子今年九歲,已經立住了,外頭過繼嗣子也多半會選這個年紀的孩子?,F聽江氏道想往老家去找,沒有選她幼子,一顆心就穩穩地落下了。 程夫人笑道:“四弟妹想的,很是不錯?!?/br> 太夫人亦點了頭:“你既想往老家去過繼,也不是不行,只是若要找和小七差不多年歲的孩童,只怕他們父母不愿送上京來?!?/br> 江氏道:“侄媳去金陵老家那,也是一樣的?!?/br> 太夫人驚訝地揚眉,搖頭道:“你一個弱女子自己去金陵,老婆子卻是放不下心的?!?/br> 江氏就有些不安起來。 程夫人安慰她:“娘這是關心你,并不是不許你去。你先別急,就算定了要過繼,也不好大節下的去吧?起碼要等過完年。這邊先給老家宅子的親戚寫一封信,讓他們先幫你在族里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孩子,等過了年,天氣也沒那么冷了,再啟程出發也來得及?!?/br> 江氏一邊聽一邊點頭:“大嫂說得對,是我心急了?!?/br> 太夫人就道:“阿遙說得在理,先讓老家的寬大老爺幫映秋看看,尋摸尋摸,怎么也先列個名單出來。不然到了地方,難不成要一家家的上門看嗎?!?/br> “是。侄媳(兒媳)知道了?!?/br> 既得了太夫人的首肯,江氏這邊就開始準備起來了,第一樁事,就是和敏心談心。 三年過去,敏心個子抽條似的長大,已完全褪去幼時的嬰兒肥,初顯小小少女的輪廓了。 哪知江氏才一開口,敏心就笑著捂上了她的嘴巴:“我知道娘親要和我說什么。我愿意的?!?/br> 江氏驚訝,遲疑地問:“敏兒,將來可能會有一個哥哥或是弟弟陪你一起上課玩耍,和在咱們家住下來,會叫我娘,你也愿意嗎?” 敏心認真道:“我知道娘親想過繼個小弟弟或者是哥哥,是為我好,娘親已經想好了,我也想好了,我沒有不愿意的。有個哥哥或者弟弟,我也有人一起玩呀?!?/br> 江氏久久看著敏心,猛地把她抱緊了。 建業二十四年的春節,是四房出孝后的第一個新年。 除夕日去家祠進了香后,一家人就在壽安堂吃了團圓飯。飯時還接了宮中的御賜的菜肴,晚上永泰侯命人放了煙火,再給小輩下人發了壓歲錢,這個年就熱熱鬧鬧地過完了。 年后開春,各個衙門都正式開印了,江氏與程夫人正在瑞萱堂商議過繼細節時,忽然見到永泰侯大步流星地走入,面色森然。 程夫人納罕:“侯爺?您不是上衙去了嗎?” 永泰侯肅著一張臉,摒退了左右,眼風掃過江氏,頓了一下,冷靜道:“宮中有變——還請夫人速速更衣,隨我入宮?!?/br> 程夫人雖有疑惑,但還是依言起身。她朝江氏抱歉地笑了一下,江氏當下就明了地起身告辭了。 離去時,江氏心中自然有疑問。 只是沒過多久,當日晚飯時,江氏就知道了永泰侯的冷肅,是為何了。 宮城方向,傳來了連續二十七聲的鐘聲。 大胤律例,唯有皇親逝世,宮城四角的鐘樓才會敲響。 第42章 薨逝 · 永泰侯府里燈火通明, 足足亮了一整晚。 江氏守著女兒睡著了,就隨前來傳話的丫鬟到了壽安堂,和其余幾房的妯娌并太夫人一起守著宮里的消息。 侯府里主事的幾個爺們均已入宮靜候。 這日深夜, 程夫人自從午后隨永泰侯匆忙入宮后,一直待到了丑時才滿身疲憊地回了府。 壽安堂里,太夫人瞧見蘭初半攙半扶地架著程夫人進來, 程夫人臉色是紙一樣的白,趕忙命了瓊珠、瓊玉上前搭把手, 急切地問道:“阿遙啊,這是怎么了!宮里出什么事了?” 有那機敏的小丫鬟搬了張太師椅進來,程夫人就被攙著坐了下去。 她深深吸了一大口氣, 徐徐吐出, 緩了幾瞬,這才翕張著嘴唇, 顫抖著聲音說:“東宮……太子薨了……” “什么?”太夫人下意識地反問了一句, 這才反應過來,面上血色刷地一下退去了,身上一時失了氣力, 跌坐到了榻上, 眼角有淚光閃爍。太子殿下雖同徐府沒有血緣關系,但他幼時,太夫人曾奉命入宮照看過他一段時間,早就視他如同子侄。 二夫人亦是慌了手腳, 當下驚得六神無主, 喃喃道:“太子……太子怎么突然就薨了……不不不……這不可能!這不可能!” 江氏默然地看著她。二夫人娘家父親, 是國子監監正,曾為太子講學, 是朝中妥妥太子一脈的朝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