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朝臣附和:“都是陛下英明,大周才有如此良才!” 即使是拍馬屁,老皇帝還是滿意了一些,便嘆息一聲:“可惜蕭家如今人丁單薄,為國犧牲的太多,朕一想到鎮國公,就愧疚不已,真不知該如何封賞了?!?/br> 這…… 朝臣也一時不知道怎么搭話,誰都知道蕭家破天功勞,都已經是國公,蕭夫人更是誥命了,再怎么封? 就在此時,周澤景出來,高聲道:“陛下,臣以為如今國庫不豐,也是為了鎮國公好,此戰不如到此為止?” 到這一步,會意的人更不少,一個個紛紛上前道:“世子說的是,打仗勞民傷財,烏塔如今連失三城,教訓已經夠了,若是再打下去,死的人太多,枉造殺孽!” “陛下,臣也以為如此,我大周曾和烏塔交好,如今也不能做得太絕?!?/br> 一人一聲,組成一個堅定地信念,不管怎么樣,該停手就停手了,打仗勞民傷財,烏塔如今教訓吃夠了,差不多可以了。 他們也是為了大周的百姓好! 六皇子宣王也跟著出聲附和,十五六歲的少年,俊秀的容顏滿是對百姓的憐憫。 看得老皇帝都微微勾唇。 忽然一直沒說話的昌王站出來,沉聲道:“父皇,兒臣以為應當繼續打下去!趁勝追擊,讓這片大陸,沒有烏塔國這三個字!” 鏗鏘有力的一聲,成功鎮住了朝中亂糟糟的聲音。 朝臣們看過去,見開口的人是昌王,不少人都識趣的閉上嘴。 作為前太子,昌王在朝臣心中的地位,并不低,畢竟曾經是他們認定的儲君,從哪方面都足夠優秀,要不是少的這五年,順王、宣王哪有出頭之日? 周澤景面色一冷,含笑道:“昌王殿下想法極好,只是可能沒見過真實的打仗場景,不論是烏塔的士兵還是我大周的士兵,哪怕勝了,雙方都會死很多人,再加上如今國庫空虛,昌王殿下為何還堅定攻打?” 昌王道:“父皇,諸位大人,或許看起來是如世子所言,是挺好的,可烏塔國狼子野心,多年安份不下來,五年前若不是蕭懷安拼著性命不要重創烏塔,他們怎么會修養五年才重新冒犯我大周?如今鎮國公打下它三城,最多讓他蟄伏兩年,兩年后又得重新開戰!” 他說著上前兩步,一雙看著溫和的桃花眼此時直勾勾的盯著周澤景,仿佛看穿他心底的陰暗,震聲道:“敢問世子,那時的戰役,不是戰役?那個時候犧牲的,不是士兵的性命?那個時候浪費,不是我大周的錢財?!” 周澤景一時無言以對。 那聲音宛如在他耳邊,每個字都一下下的打在他的心臟上,讓他背后冷汗炸開,腳步也不由自主的后退兩步。 昌王也并未繼續針對他,而是一一掃過剛剛呼吁可以不打的大臣。 大臣們紛紛別開眼,不再吭聲。 接著他看向老皇帝。 老皇帝面色一沉,握緊了龍椅的扶手。 這時昌王的另一側,一個白白凈凈的少年出現,一身錦衣華服,配上俊秀無比的容顏,看著就是一個金尊玉貴的小公子,他一出列,不少人心都提起來了。 完了,這時要打起來? 卻聽小少年清亮的嗓音在這大殿回蕩:“父皇,兒臣認為二皇兄所言極是,此仗應當打,若是鎮國公能一舉殲滅烏塔,往后邊關的百姓就再也不用被烏塔所擾,是乃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周澤景臉色微變,看向順王,眉目斂起。 這人竟然同意昌王的提議? 他難道不知道昌王和蕭家是一伙的?蕭家勝,昌王的勢力也只會越來越大。 老皇帝也是擔心,終有一天,周家控制不住蕭家,這天下,就改姓了。 朝中不少人也都紛紛側目,眼中情緒巨變,不知該如何是好。 老皇帝更是臉上的rou都撘聳下來,唇角下壓,眼中有意外,更多地是怒意。 然而此時,得了弟弟的支持,昌王更直接行禮:“父皇,此仗,必打!” 順王也跟著躬身:“父皇,此仗,必打!” 向著兩人的朝臣也都跟著高呼,接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一呼吁中,漸漸地,滿朝文武幾乎都在呼喊,唯有六皇子一派的幾人,以及周澤景沒有動。 但此時大勢已去,再沒有借口可以暫停這場戰事了,除非老皇帝赤|裸裸的說出來,他不愿意看著蕭家繼續壯大,繼續威名顯赫,哪怕犧牲邊關那些百姓。 最終老皇帝勉強揚起笑容:“諸位何必如此,朕也只是建議,既然你們都覺得可打,那就打吧,只希望蕭家六郎,能平安回來?!?/br> “陛下仁慈,鎮國公定然會平安歸來!”眾朝臣齊聲道。 在他們低頭時,高坐于龍椅的老皇帝笑容轉冷。 朝中的紛爭,燕秋姝等人無法知道。 蕭家還沉浸在歡喜中。 當天蕭家人都聚集在一起,用美食來慶祝,也不用燕秋姝出手,府里的廚子手藝極好,復刻她的廚藝,八|九不離十,偶爾還能改造一下,做出新的東西,比如原本的清蒸獅子頭,變成了紅燒獅子頭,因為燕秋姝提過一句,可以換個口味。 味道雖然和燕秋姝記憶里的紅燒獅子頭有些差異,但也是口味的詫異。 步驟總是大同小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