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山寒[種田] 第8節
書迷正在閱讀:甩了頂流前任后我火了、[綜漫同人]身為普通人的我如何在橫濱直播、夫人嬌冠京華、莊家團寵小福寶、我家夫人甜又野、在她懷里俯首稱臣、逆流1992、厲少獨寵野蠻小嬌妻、女權世界之國民老公、替身情人:偏執總裁霸道寵
這事邱貨郎心里有成算,和李茂賢合計了一下用糧食該怎么換糖。 叔侄倆把這事定了以后,李茂賢又說過兩天往府城捎信,問他有沒有要跟邱二郎交代的。 邱二郎是邱貨郎的弟弟,雖然下灣子村和楊樹村離的不近,邱二郎和李青瑞倆人投緣,從小到大也常走動,這次一起去的府城,也走了好幾個月了。 邱貨郎撓了撓腦袋,他就認得幾十個字,卻不會寫,只能勞煩李茂賢在信中替他轉告,家里一切安好,不要擔心,讓他早點平安回來。 眼看快到晌午,李茂賢留下麥芽糖起身要走,邱貨郎不肯收,倆人撕扯了半天,最后留了一半。 從邱家離開后,走過下個村子,父子四個到了一個陰涼地方,坐在樹下把帶的干糧餅子吃了,然后往家走。 到了家,李茂賢把今天的事情一說,陳氏立刻將廂房中的麥子都拿了出來,有十多斤的樣子,能做不少麥芽糖,倒是糯米只剩下了一個底。 避開家里其他人,去到東屋,陳氏悄聲道:“咱家可就只剩下一百二十文錢了,你要給老大捎東西,可就沒錢買糯米了?!?/br> 沉默片刻,李茂賢道:“糯米先借著,等邱貨郎賣了糖,就能還了?!?/br> 陳氏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頭應承了,收拾一下,準備出門。 李茂賢攔住她,“我去吧,上個月斷了藥,你腰得注意些,別再著累犯病?!?/br> 李茂賢剛從縣城回來,陳氏本來想讓他歇歇,聽到這個,只好留在家里。 這些年她的腰疼的毛病可是花了不少錢,還是介在點好。 李茂賢出門一趟,跑了好幾家才湊上一百斤糯米,回來以后把筆墨拿出來,給大兒子寫信。 這一天,李青文走了好幾個時辰的路,累的快散架子了,回來躺在炕上就睡著了,晚飯都沒吃。 知道他累壞了,李青宏和李青風也沒叫他。 李青文傍晚時候醒過來,麥子都已經泡上了。 生麥芽這兩天,李茂賢按照小兒子所說,把過關步驟詳細寫下來,帶著棋盒和書信去了縣城,書信有兩封,一封給李青瑞,另外一封是寫給江淙的。 柳山縣離洪州太遠了,沒有辦法直接送信過去,府城那邊商隊多,李青瑞可以從那里托人帶信,如果實在沒機會,那便罷了。 其實,李青瑞年初走時就帶了一封給江淙的信,不過那個時候李青文還沒好,現在人好了,這等大好事還是應該要告訴恩人。 送走了東西,李茂賢聽小兒子的,在門框上釘個楔子,準備拉糖用。又在房子西邊架了一口鍋,怕到時候忙不過來。 姜氏到前院借了小石磨回來,又把去年新扎的蓋簾和篦子拿出來清洗晾曬。 李青文和哥哥們上山撿柴禾割草,也一直沒著閑。 待到麥芽長好那一日,李家的人便開始忙乎起來。 一百斤糯米可不少,曬了半個院子,引得村里不少的小孩子圍看,李青宏站在院子中間,看到有鳥飛下來啄食就趕走。 熬糖占鍋,所以黃豆和黑芝麻早早地就被炒好,被李青風用小磨磨成了粉,還用細篩仔細篩過,比上次搗的可細多了。 洗好的麥芽被切碎,和糯米充分攪和后,發酵的時候能歇幾個時辰,順便把飯提前吃好。 過濾糖水后,外面的鍋果然派上了用場,三口大鍋同時開始熬糖,這個時候鏟鍋是最累的,不能停歇,糊鍋的話,損失可就大了。 除了李茂賢一個人管一口鍋,另外兩口都是幾個人輪流上,累了就歇會,一直攪,胳膊就受不了了。 好在家里有粗樹枝可以燒,要不光添柴禾都忙不過來。 第10章 貨郎 熬糖的時候是大晚上,即便味道隨著熱氣傳出去,也沒有人上門看熱鬧,倒是省了應付的氣力。 熬的差不多的時候,陳氏和姜氏開始做字糖,李青宏和李青風接管屋里頭兩口鍋,李青文要指導貼字,沒法分心。 做字糖不難,但是在昏暗的油燈下想要看真切,確實有點費眼睛。 李青文暗下決心,下次一定不能在晚上熬糖。 也不知道字糖賣的好不好,暫時只做了十斤,還剩下兩斤芝麻面,這并不是多的,等會有別的用處。 這次做的多,熬糖的時間就久,待第一鍋糖液熬好時,都能聽到村子里的雞叫聲了。 特意把沒口鍋中的糖水弄的不一樣多,陸續出鍋,錯開時間才好拉糖。 這次糖多,不能用雙手拉扯,糖一頭掛在木楔子上面,一頭用干凈的木棍穿過,李茂賢手抓著木棍,將糖拉長后再套在木楔上,不停的重復。 與此同時,李青文也舀了糖汁把剩下的芝麻面給和好。 待糖拉成白色的時候,用麻繩絞掉一段,李青文不顧燙手,趕緊把白色的糖和黑色的芝麻面搓幾條圓,再搟幾片寬窄不一樣的面片,按照順序疊放好,最后再包裹上黑白的面皮。 越熱,糖越容易拉伸,如果涼下來,不容易塑形,沒有手套,李青文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還是像做字糖那般將糖團拉扯開,到差不多寬窄,用刀切開。 昨晚李正亮被娘親趕去和弟弟睡覺,早早的就爬起來,在桌邊圍半天了,伸手拿起一片切好的糖塊,“哇”了一聲,“黑色的耳朵,黑色的鼻子,黑色的眼睛,這上面好像有一條狗!” 姜氏盯著糖塊半天,道:“仔兒,這不是字?” 李青文點頭,道:“嫂子,這是個熊貓頭?!?/br> “啥是熊貓?”好幾個人問道。 李青文想了想,道:“天底下最招人喜歡的一種熊……” “哎,還真挺像的?!标愂弦荒樇{罕,“瞧瞧,這雙黑眼睛可真大,看上去是挺稀罕人的?!?/br> 李青文:“……”大的不是眼睛,而是黑眼圈。 “仔兒可真厲害了,竟然能在糖里畫畫?!苯蠈⒛切茇執枪麅擅娣?,一臉的不可思議。 “小叔,這熊為啥跟狗這么像?”李正亮一本正經的道:“七奶奶他們家的狗就長這樣?!?/br> “狗臉沒這么圓?!崩钋嗪昕吹淖屑?,“耳朵也不是這樣的?!?/br> 李正亮立刻把糖扔到嘴里,大聲道:“我把狗熊吃了!” 大家一陣哄笑,笑過趕緊去替換李茂賢,拉糖也不是輕省的活。 等三鍋糖拉好,天都大亮了,全家人熬了一個晚上,切好麥芽糖后,趕緊躺回去補覺。 李青文昨天多睡了半天,還沒有那么困,他做熊貓糖的時候手心被燙的不輕,現在疼的厲害,躺了一會兒也沒睡著。 陳氏回屋沒有立刻睡覺,先是在柜子里翻尋了半天,找到一個小盒子。她拿著盒子到西屋,見小兒子彎著身子躺著,知道他沒睡,小聲道:“仔兒,手疼不?” 李青文聞聲翻身起來,陳氏把他手拉過來一看,兩個手心通紅,倒是沒有起泡。 心疼的不行,陳氏把手里的盒子打開,沾著里面白色的油膏給李青文抹在手心上,“這是獾子油,管燙傷的,這兩天注意別沾水……” 抹了油膏后的手心不那么干巴巴的疼了,李青文連連點頭。 “這事教給娘,以后仔兒就不用受這個罪了?!标愂险f道。 李青文搖頭,“娘,以后干活多了,手糙了就不怕了?!?/br> 看到他這么乖巧,陳氏不由得想起從前小兒子不明白事時的那些風言風語,鼻子一酸,拍著李青文的手臂,“油膏我放在旁邊,疼了你就抹點?!?/br> 怕油膏沾到炕上,李青文正琢磨這手咋放能舒服點,就看到他三哥的手摸索到他身下,沒摸到濕,就自覺的縮了回去。 李青宏看了弟弟近十年,李青文知道習慣一時半會改不了,他和他們都需要時間來適應。 柳山縣周邊有通向不同方向的十幾條路,每一條路向周邊延伸,連通著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村子。 離縣城近的村子通常比山溝里的村子要富裕,村民們種地也不耽誤把家里種的菜啊,山上撿的柴啊,家里養的雞鴨什么的拿去縣城賣。 這樣的進項乍一看不多,但架不住日積月累,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下來,家底可不是一點點豐厚起來。因著有這樣的好位置,縣城附近的村子娶媳婦都很容易,媒婆說親都一個勁的說,抬腳幾步就進城了,縣城賺錢可比土里刨食兒容易的多,嫁過來就是好日子。 那些窩在山溝里的村子可就沒有這么風光了,那里的人大都只種莊稼,吃多少全看老天爺的臉色,有些人甚至從出生到死都沒有到過縣城。 偏遠閉塞的村子也不是完全不通外事,每年都有人到村子來收稅糧,壯丁被官差拉去服役,這些人村民不會靠近,他們知曉外面的事情大都靠的是貨郎。 每隔一段日子,山間的小路傳來鈴鐺的聲音,這個時候村子里的孩子耳朵比狗還厲害,向村口的小路上瘋跑過去。 挑著擔子的貨郎才露頭,就被一群孩子圍住了,擔子前后的兩個籮筐,是孩子們盯著的地方,這里裝著很多東西,有花花的紙片,也有甜到心坎的點心。 貨郎到了村里的大樹底下,好心的大娘舀了一碗水,貨郎喝完,給了大娘小孫子一塊手指肚那么的白色硬物,道:“乖伢,吃吧,甜的?!?/br> 四五歲的小娃娃用舌頭舔了一口,眼睛兀然亮了,“好甜!” 他一下一下舔的高興,旁邊一圈的孩子看的直流口水,嘰嘰喳喳的問這是啥。 “這是麥芽糖,上好的糧食做的?!必浝捎靡律郎戎L,雖然現在最熱的時候過去了,可幾十里山路走下來,還是汗流不止。 饞的受不了孩子便跑去家央求大人,大人的衣角被攥住,有心軟的一會兒就被說動了,到大樹下問貨郎這糖怎么賣的。 貨郎說用糧食山貨換都行,一斤谷子或者干蘑菇半斤糖,高粱要多些,二斤高粱半斤糖。 小村莊在山里頭,沒有成片的地,都是在山坡上,一塊塊的,大的也就一兩畝,小的就半個院子那么大。只是他們這邊山都是土的,犄角旮旯都種上了莊稼,一年下來,收成還不少。 今年年景還好,算起來可能會多收幾斗糧食,日子不那么難的人家便爽快的換個一斤半斤的糖,拿幾塊給孩子甜嘴,剩下的過年過節招待客人用。 不過,村民們大都用小米來換糖,這東西比高粱味道是好些,但一斤小米頂不二斤高粱能填飽肚子。 看有人換了糖,其他孩子就更眼饞了,拍著胸脯跟爹娘說,以后少吃多干活,不亂跑,上山多摘點蘑菇云云,軟磨硬泡,最后也都如愿了。 大樹下,除了孩子就數女人最多,用糖把自己家孩子嘴巴堵上,女人們便開始換自己想要的針頭線腦和油鹽醬醋,能用東西換的一定不會花錢。 村里人出去賣糧,獨輪車走了那么遠的山路,到了縣城,糧食鋪子的人挑三揀四,又曬又過篩,還要分個上中下三等,最后唉聲嘆氣的拿回來幾十上百個錢。 錢難掙這事情像是烙印,深深的烙在每個人的腦子里。 針線和過日子用的東西是必不可少,這個能換的東西就多了,可以用雞蛋,兔子皮,馬的鬃毛,人的頭發等等,頭發當然不是剪下來的,平時梳頭掉下來的不要扔掉,搓一搓纏在一起,家里人多的,一個月能攢一大團。 鈴鐺隨著風響個不停,越來越多的人過來換東西,貨郎擔子里的東西換成了糧食和雜七雜八的東西,天黑后找相熟的人家借宿,晚上和家里的老人說半天話,明日便挑著擔子離開村子。 走時村子的孩子還跟出去老遠,問他啥時候再來,貨郎笑瞇瞇的回應,接下來孩子們就有了甜甜的盼頭。 七十斤的麥芽糖邱貨郎和邱老爹幾天就換完了,字糖和熊貓糖被邱貨郎拿到縣城的鋪子,因為新鮮討巧,賣的很順利,字糖吉祥,熊貓糖得小孩子喜歡,就算不是很甜,也不愁賣。 邱家父子推了二百多斤糧食過來,李家做糖賣錢的事情很快就在楊樹村傳遍了。 村子里的土墻還沒有李青文高,各家各戶都挨著,誰家有點啥事都瞞不住。前后左右住著,誰家一天三頓飯吃啥都門清,李青文家熬糖動靜不小,村里人一開始只知道是做什么吃食,見邱家父子上門,便知道事情沒那么簡單。 有人問起,李青文家也不避諱,大方的說了。 村里頭人怎么說李青文不在意,有了錢和糧食,他先在心里盤算了一下這次做糖的盈虧,最后發現,七十斤麥芽糖才賺三五十斤糧食,字糖和熊貓糖賣的錢折算成糧食更多。 其實兩種糖用的糧食都差不太多,不過因為買的人不一樣,價格才有這么大的差別。 換麥芽糖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為了給孩子弄一口甜的,買字糖和熊貓糖的更多的瞧著稀罕,家里不差那么一口糖,貴個一兩個銅板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