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后 第240節
書迷正在閱讀:第一萌寶:總裁爹地請自重、棄婦覺醒后(雙重生)、我爸是后媽年代文男主、八零海島戀愛日常、美人惑君、步仙階[修真]、我靠美食在逃生綜藝爆紅、婚妻已定:總裁,別亂來、歲月不敵他、請控制住你的向導素
副將見狀探頭看了一眼,問道:“這已經是這個月以來的第三十五次百姓上報羌人來犯了吧?將軍您怎么還笑得這么開心?” 王賁斜睨他一眼:“雖然發生了三十五次西羌人來犯的事件,卻至今沒有一個百姓因此受傷或死亡,難道本將軍不應該高興?” 副將提醒道:“可這次數未免太多了?!?/br> 王賁不以為意:“北面有名有姓的游牧民族都已經被李信與蒙恬二人徹底拿下,西羌諸部幾乎算是目前對秦國唯一有威懾力的勢力,兩方心知肚明,彼此遲早會發生一場戰爭?!?/br> 頓了頓,他冷笑開口,“他們這是急了?!?/br> 因為擔心秦國會對西羌諸部出兵,所以干脆先下手為強向秦國展示自己的實力,好讓秦國“掂量掂量”。 這心思不能說沒錯,但…… 有本事就直接派兵前來叫陣,sao擾百姓算是什么英雄好漢? 王賁對西羌諸部展示自己實力的方式相當不恥,連帶著對整個西羌都沒什么好感。 為此,他直接下令制止了西羌諸部前來秦國邊境貿易的資格。 這個法子其實有些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味道,但比起西羌諸部這段時間對秦國百姓的侵擾,這點兒損失還不被王賁看在眼里。 不過在命令下達并施行之后,西羌對邊境百姓的sao擾力度加大了。 王賁知道,副將是在隱晦地對此事提出意見。 但…… 他看向副將:“我到底只是一個武將,并不能插手各地郡縣的政令推行。即便我之前下達了停止互市貿易的命令,各地郡守若不愿意,也完全可以拒絕執行?!?/br> 命令得以推行下去,必然是因為各地郡守也有同樣的想法。 副將頓了頓,明白王賁這話有理,便沒再糾纏這個話題:“那您讓那些百姓在將人趕走之后,一定要在村口跪拜陛下是何原因?這也太奇怪了些,總覺得有些神神叨叨的……” 副將家世不錯,雖然不曾到學校讀書,卻也從族中子侄手中拿到了教材,學到了不少全新知識。 而在學過那些科學知識之后,他對自己以前并不明白的那些東西與神奇現象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自然而然地,副將對神仙妖鬼之類的傳說就生出了一些不確定感。 他不再如過去那般,對神仙之說滿懷信任。 王賁如何不知副將想法? 他笑了笑,解釋道:“你如今的想法,就是本將軍以及朝中諸位大臣想要達成的目的?!?/br> 副將一頓,反應過來:“將軍是想讓那些西羌人誤會……” 王賁但笑不語。 …… 雄鷹帶著族人灰頭土臉地回到了部落聚集地,而后一刻不停歇地找到了族長父親,將自己在那個村落看到的所有事情都說了出來。 族長聽完瞪大了眼睛:“你確定真看到了百姓跪拜?” 雄鷹舔了舔干澀的嘴唇,點了點頭:“兒子親眼所見,絕對錯不了?!?/br> 族長瞬間失神,好似受到了什么打擊一般。 雄鷹將其反應看在眼里,有些苦澀地問道:“父親可要派遣祭祀前往秦國邊境探查一二?若正是天神發怒,我們也……” 族長回神:“對對對,確實應該讓祭祀到秦國邊境去看看?!?/br> 但…… 祭祀這種身份的人吧,除了腦子里面掌握的各種醫藥并其他方面的知識外,其本身與神棍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 所以當祭祀剛靠近秦國邊境的村落,便被里面傳出的響聲而嚇得屁滾尿流,甚至還當場匍匐在地祭告天神以求得寬恕……也就并不讓人覺得奇怪了。 可對信任祭祀的雄鷹等人而言,祭祀的這般行為幾乎等同于宣告所有人,秦國百姓確實得到了天神庇佑,又或者他們之前的行為確實惹怒了天神。 于是西羌諸部雖然心有不甘,最后到底也還是變得安分了起來。 - 這消息很快傳到了咸陽。 朝臣得知消息后自然喜不自禁,上朝時臉上的笑容都多了幾分。 嬴政得知此事后,卻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 林阡有些疑惑:“此事不正在你預料之中,為何消息傳來之后,你卻是這般反應?” 嬴政回神,笑道:“大概是因為從羌人的表現之中,窺見了自己若是仍如往常般相信鬼神,可能會發生的情況?!?/br> 林阡愣了下,這才反應過來嬴政這話的意思。 她笑了笑:【你現在又不像是過去般迷信鬼神,肯定不會再如我所知道的歷史般再被一些方士哄騙?!?/br> 嬴政緩緩吐出一口氣,沖著林阡露出一抹如釋重負的笑來。 林阡怔住,總覺得他身上有什么與過去不同了。 嬴政卻并未多言。 林阡見狀笑了笑,倒也沒有追問。 - 西域安分下來,秦國便要開始大力發展秦國經濟了。 也是這個時候,蕭何與筱突然有了消息。 兩人合作建城成功之后,與好消息一起送到咸陽的,其實還有一封兩人聯名上書嬴政,提到希望可以準許他們兩人兵分兩路,各自前往一個城池選址負責建造一座城池出來的公文。 兩人在其中提到的理由也正當—— 并非兩人發生了矛盾或是怎樣,而是他們在合作的過程中時常一起活動,對彼此的工作內容不但有了足夠的了解,甚至在對方忙不過來的時候還曾親自出手幫忙。 經過從無到有地建造一座城池后,兩人已經完全可以獨立勝任對方的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再將兩人捆綁到一起其實是在主動降低效率。 兩人都覺得,直接分開會更好。 嬴政看完兩人上書的內容之后,幾乎沒猶豫便批準了此事。 而如今,便到了兩人匯報成果的時候。 因為有了經驗,蕭何與筱各自負責的城池建造過程也都比過去更加順利,如今都已經進入了最后的收尾階段,各自的進展幾乎持平。 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遷入第一座城池的丁零族與匈奴人也在其中生活了將近半年,不但西域各國得知消息之后紛紛是前來與之貿易,讓這座城池真正地活了過來,他們本人對遷入城池之后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感觸與體悟。 當然,絕大部分人對如今的生活都非常喜歡。 可正是這種喜歡,為朝廷招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這到底是秦國在草原上建造的第一座城池,從落成開始便受到了游牧民族相當多的關注;等周遭百姓入住之后,更是迎來了相當多好奇的打量與詢問。 這不是當地百姓很喜歡定居后的生活嗎? 既然喜歡,自然在被問起來的時候就忍不住夸獎如今生活的好處,以及在城池里面生活的種種便利之處。 這對其他游牧民族定居其實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卻也直接導致了另一個問題的誕生—— 有不少人在親自知道甚至親自體會到了住在城池中的好處后,紛紛找到蕭何與筱兩人,想要讓他們先到他們所處的地方將城池建造出來。 第110章 293~294 ==·招人·== 問題在于,建造城池的先后順序是由朝廷商量之后敲定,蕭何與筱兩人根本沒辦法自己做決定—— 因為想要建造一座城池并不只是簡單地添磚加瓦就夠了,尤其是這座城池建造在荒無人煙的草原,許多建城的原材料都必須從中原運到草原去;除了原材料外,各方面的人手調遣也都需要中央調度,并不是說他們兩個想要在什么地方建造城池就可以去。 那些人也不是傻的,在蕭何二人解釋清楚后…… 直接放棄了這個打算? 當然不可能! 他們只是將視線從蕭何與筱兩人身上,轉移到了其他人身上—— 比如,肯定可以做主的嬴政。 這些看著那些住進城池后覺得眼饞的牧民直接找到了自己所在部族的族長,族長又找到了地位更高的族長,找到相關的秦國官吏,最后層層遞進,直接將自己的“請求”寫進書信當中呈遞給了嬴政。 嬴政收到的上書中,甚至有不少最早投靠秦國的匈奴部族。 作為第一批投靠秦國的匈奴人,他們的行為也算是開了先河:若非他們給其他部族示范,除了與秦國打仗之外還有這種選擇,其他部族真不一定能想到成為秦國的一份子。 也因此,這些人不但在游牧民族當中,甚至在秦國的地位也都有幾分特殊。 但地位特殊的他們,因為一開始劃定的活動范圍直接與九原郡等郡縣綁定了,所以在朝廷準備在草原建城的時候,雖然也計劃著給他們建造一座城池,卻由于建城對他們來說作用不大而并未被列為建城首位。 這種決定自然是理性且符合邏輯的。 一開始,那些可以直接入城的匈奴人也并不覺得有什么問題。 然而在城池建好之后,他們發現建城的好處比自己想象中多多了,可不就覺得不公平了嗎? 他們好歹是最先投靠秦國的呢,就沒有一點兒優待? …… 原本四處游牧的牧民主動提出建城,并保證會在第一時間進駐其中,這完全是對他的統治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兒,嬴政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可問題是蕭何與筱并非三頭六臂,秦國也沒有那么多的人手在多個地方同時建城—— 錢財倒還是其次,畢竟如今秦國沒打仗,除了建城外也沒什么大工程,每年從各地送上來的稅收積累下來已經是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但建城的人手是真的不夠。 因為負責建城的基本全是刑徒:秦國不缺刑徒,但在之前過年的時候,嬴政不是因為高興而直接赦免了不少輕刑犯的罪責,將其從牢獄中釋放了嗎?那次之后,秦國的刑徒便少了近乎一半。 本就缺人,人手少一半后只會更缺。 如今剩下的刑徒還能同時建造兩座城,已經是非常出乎意料的一件事了,畢竟其他地方也都需要人手。 嬴政都有些后悔之前將輕刑犯全部釋放的決定了。 不過如今后悔無用。 他翻了翻歷年的“人口普查”結果,看完秦國總人口數量后,視線落在占了總人口數量近三分之一的未成年數量上,心里又是高興,又是嘆氣:“這些人若都成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