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7)
書迷正在閱讀:小花仙之黑暗救贖、第一種植大師(全息 重生)、大影帝他懷了條小人魚、上錯花轎被鬼cao(鬼夫 高h)、迷失真心(百合H)、明sao暗婊【nph】、每天都有美男勾引她(高H NP)、性癮難戒(NP,粗口,黃暴)簡體、貪戀滿分、極品房客圖鑒(np 1V5)
太監高聲唱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調子拖得老長,喬老將軍只覺這有莫名的喜感。歷經三朝,皇帝換了一個又一個,朝中的局勢也來回變化,宣政殿也修整了好幾次,也就這份上朝時的調子愣是一點都沒變。 收起心里繁復的猜想,喬老將軍搶在秦相之前上前一步,臣有本啟奏。 朝中不少人驚訝望過來,只覺有些不可思議。以往喬老將軍都不會輕易開口,幾乎都是保持沉默直到下朝。 而且,不同于先帝時期閑著無聊,什么事情都要拿到朝堂上來掰扯一番,如今陛下三令五申說要精簡事務,平日里除非一些大事特意拿到早朝上討論,其余的事情都是單獨遞奏折到御書房里,陛下批閱,或者是單獨叫人過去詢問一二。 沒等朝臣思考個所以然來,就聽見高坐在御座上的君王道:講。 喬老將軍深吸一口氣,道:臣欲致仕。 仿佛一顆炸彈扔進人群里,將所有人都炸到人仰馬翻,喬老將軍顯然早就想好了接下來要說什么,所以他依舊有條不紊,繼續自己的話:臣今年七十有余,惶然發現自己已不及當年 喬老將軍給自己做了一晚上工作,才終于艱難說出這番話。 對于一位武將來說,最為心痛的莫過于烈士暮年,壯志難酬。 大約意識到自己老了就是一瞬間的事情,某一天拉弓覺得吃力,某一刻膝蓋泛涼,某一日起舊傷隱隱作痛他找太醫院的院正詢問過,院正隱晦告訴他,他的時間不多了。 喬老將軍當然可以再次赴任,再次去一趟邊疆,可如果堅持,那大概就是馬革裹尸、戰死沙場。 眼見著夏國和越國簽了合約,越國最近可以平安無事,喬老將軍這才放松下來,想著在京都安度晚年。 喬老將軍微微抬頭,卻見君王只是平靜看著他,仿佛早有預料,又不免悵惘。 也對,太醫院院正給他把脈,自然會將相關的脈案也交給陛下一份,讓陛下早做準備。 喬老將軍再三請辭,君王自然也恩準,早已寫好的圣旨就此頒布,加封靖國公,太醫五日一問診,賞賜若干,喬老將軍已經沒有用心聽了。 只見君王話鋒一轉,雖說靖國公回家養老,但如今軍校初立,國公閑來無事不妨去軍校瞧一瞧,也給年輕人一些經驗,教他們一些對敵的本事。 這是自然,喬老將軍毫不猶豫應允了。 君王頷首,似乎有些累了,既然如此,那就這樣吧。 喬老將軍沒想到這么簡單就致仕結束,不由一怔愣,許久才找到自己的聲音:陛下,臣,臣告退。 秦相嘆氣,喬老將軍,稍候一步。臣也欲致仕,還望陛下恩準。 不同于喬老將軍一聲不吭丟個大新聞出來,秦相的致仕是早有預料,也早早上了奏折,和季琛多番商量過,風聲也早就放了出去,只等著正式的下旨,在朝堂上走一遍流程。 秦相得了加封,也算是善始善終。 那朕送國公和秦相一路。季琛鎮定道,說完,他側頭,低聲對著周圍的一個小太監交代了一句話。 秦相一驚,陛下,萬萬不可。 喬老將軍: 他一時啞然失言,就在這片刻的功夫,季琛已經從臺階上走下來,習慣性無視這份反對,走吧。 所有的話都憋回了肚子里,喬老將軍、秦相跟著季琛一路穿過寬敞的宮道,文武百官默默跟在他們身后,按上朝的列次排列妥當,為兩位老臣送行。 冬日的朝陽拉長了眾人的身影,也驅散了體內的冰寒,喬老將軍慢悠悠走了一路,只覺這宮道太短,也太長。 雖說是陛下相送,但也不至于真的送到宮門口,等到了朝臣停放馬車的地方,秦相苦笑,陛下,實在是可以了。 季琛頷首,低聲對著喬老將軍道:靖國公不妨早些歸家,有人正在等著。 四駕馬車、宮廷侍衛守在側邊、依仗開道,短短的時間,季琛已經叫人安排好了最好的待遇,送兩位老臣回家。 喬老將軍面色復雜,等上了馬車,還不忘揭開馬車的簾幔,朝著外看向遙遙站立的君王,感慨道: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這一輩子有這么一出,也算是值了。 雖然前兩任皇帝不怎么樣,但皇室好歹是歹竹出好筍,可惜等到陛下登基,他也老了,年輕時候的心愿終究是無法達成了。 喬老將軍剛擦拭完眼角的一滴眼淚,就見秦相一臉古怪看著他,不由惱羞成怒,老夫感動一下不行?陛下他宅心仁厚,老夫也對此感念不已。 秦相面色復雜,喬老將軍,現在該叫您靖國公了,您可千萬記住了,這詩是寫給情侶的,不是這么用的。 當著他的面也就罷了,可千萬別當著外人感慨一句。 不然外人聽見了,本朝官階最高的國公居然連這句詩都沒讀明白,還以為滿朝文武都是這個水準。 喬老將軍: 別以為他致仕了,就拿不動刀了。 兩人一路爭執幾句,喬老將軍走的時候還不忘冷哼一聲,心想文武果然是冤家,文官就沒幾個好的。 等他走進府邸,才聽見一聲輕柔的呼喚,父親。 喬老將軍轉頭,只見喬夫人一身常服,神情柔和,宮里的喬夫人病重了,我如今是自由身了。 她特意籌劃許久,和陛下通了意見,終于在今天趕著出宮,從此以后不用再留在皇宮里。 喬老將軍的眼眶驟然紅了,你咒自己干什么?哪有說自己病重的。 喬夫人早就不在意這些,今年我可以陪父親一起過年,何況我本就是先帝廢后,如今我沒了這個身份,真的只能靠父親養著我了。 喬老將軍只是點頭,好,一切都好。 他本以為他留在京都,偶爾能見上深陷皇宮的女兒一面,便是最好,沒想到如今還能有團聚的時候。 第72章 冬日 悠閑的生活 送走了兩位致仕的老臣, 但事情還沒說完,真正的正事還沒展開,季琛又把人叫回去上朝了, 所有人原路返回。 一來一回走了一趟, 曬到了少許太陽, 本來覺得天氣寒冷的朝臣們也都暖和了不少,而且他們的心遠比如今的朝陽更加火熱。 事實上, 兩位老臣離開之后, 朝臣一開始還不忘灑淚幾滴配合季琛感慨兩句,但朝堂的氣氛更加熱烈了。不止是因為季琛的舉動深得人心,符合朝臣贏得生前身后名的想法, 更因為文武官員的首位給空出來了! 武官暫且不那么激動,畢竟大部分武將都需要往邊疆駐守, 都經歷過大大小小不少戰役,怎么說也有幾分危險, 便是再心動,也不得不仔細思慮一二, 想想自己到底有沒有必要往前沖、這一份風險值不值得。 何況,武將一系這些年也就出了個喬老將軍,其余的人還差得遠,大家也頗為平和,互相斟酌思考著,也有幾分謙讓與理智。 但相位就不一樣了, 誰還不想要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真要說起來, 越國重文輕武, 丞相才是百官之首, 才是離皇帝最近的人, 成了丞相,才算是大權在握。 今天的朝臣們格外積極,以往拖拖拉拉的事務都飛快處理完畢,季琛眼見他們越來越熱鬧,互相配合著,倒是有些哭笑不得,還是順遂他們的心意,拋出一個消息:秦相與喬老將軍離去,朕痛失臂膀,但朝堂諸事不等人,朕的事務也需要人來分擔,諸位肯定有何良策? 頓時有臣子站出來附和,迫不及待冒頭,陛下,臣不辭辛勞,愿為陛下分憂! 旁邊有人陰陽怪氣道:愿意為陛下分擔事務的人多的去了,可問題是選出一位最合適的人,何況為國為君效力,又怎么能說得上是辛勞呢?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錢大人心里暗罵一聲,上前一步,陛下,此事需要從長計議,丞相之位豈可輕易定下,定要細細斟酌一二。 吏部侍郎贊同道:錢大人所言在理,不知秦相致仕之前,可有為陛下推薦人選? 季琛遺憾搖頭,看著錢大人這副模樣險些沒笑出聲,勉強嚴肅道:秦相推說自己老了,精力不夠了,平日里幫著朕處理奏折已經極為耗費精力,其余的人他也沒怎么仔細瞧過,但六部尚書及侍郎大都不差,大理寺卿、按察和翰林院學士飽讀詩書,通政使和督察院都史都素有名聲,想必從這些人中挑選出來的,總歸能讓朕滿意。 秦相看似說了很多,實際上什么都沒說,他不外乎是將所有有資格競爭的人選全部給點了一遍,各自找著理由夸贊幾句。 事實上是因為秦相和季琛都心知肚明,秦相想著既然要辭職,那接下來的人他沒必要插手,畢竟陛下胸有成竹,想來早就有了主意,而且親兒子有這個想法,他雖然不怎么幫忙,但也沒必要給他添堵。 朝臣也不是當真希望秦相給推薦出一個什么人來,畢竟誰也沒把握能把這位不聲不響的老臣拉上自己的戰車,如今一問只是接出一個話題。 素來不開口的季培站出來說:陛下,不如給諸位一個機會,讓大家對這件事情紛紛暢所欲言,各自表達一下意見。 一句話,頓時引得滿朝文武附和。 季琛從善如流納諫,此言有理,不如就這樣吧,三天時間,諸位暢所欲言,有什么人選或是自薦,都是可以的,大家不要被自身的官階所拘束,或是對丞相這個制度有什么需要變動的地方,也可以上折子,朕也好好斟酌一番,待下一次大朝會,再來商量下一步要如何。 等下了朝,季琛看著面前積累了一大摞的奏折,再看看旁邊的三口小箱子,不由往后一靠,嘆氣一聲,我開始想念兩位老臣了。 地方的請安奏折、事務奏折,各個區域的年度總結,京都內部的各種安排,每年年關,總是最忙的時候。 想當初,秦相和喬老將軍在的時候,兩人一文一武,奏折都是他們瞧了一遍然后在里面附上紙條寫上批改意見,再交給季琛,季琛只需要在上面畫個圈或者,表示一下最終意見就完事。季琛有什么疑問,就把他們的批改紙條瞧一眼,實在不行再把人叫過來問一句就行。 辛太監伺候季琛許久,也差不多摸清了季琛的性格,當即提議道:陛下不妨選幾個新人過來,慰問一番,或者是找幾個能說上話的年輕人聊聊天,也算是小聚。 季琛心動了,當即讓人去請人,把心中認為的主角可疑人選請了一個遍,除了尤涵因為是醫女逃過一劫外,其余的人統統沒放過。 有朝臣聽到了宮內的消息,見只是一群年輕人,最年長的也不到而立之年,頓時放松了警惕,以為只是一場小宴會而已。 既然如此,也影響不到大局。 清漪閣內,季琛舉杯,大家不要拘束,放松些就好,不過是日常小聚,明日我們還可以再來一場。 秦勝: 季韶: 白琦從面前的一小框奏折里拿了一本,諸位加速吧,這些奏折經過初審后還需要陛下一一批閱,在下次大朝會之前下發,絕不能拖延時日。 寧文箏看著面前桌案上的一杯茶、兩碟點心、筆墨紙硯以及一筐奏折,溫婉的笑容險些沒辦法保持,不是小聚一二? 季琛輕咳一聲,絲毫都不覺這個小聚的說法有哪里不對,平日里都各自忙碌,難得湊在一起,你們可以邊批邊聊,想吃什么隨便說,叫辛公公去通知御膳房。 好歹要人干活,季琛還是會注意叫人吃飽喝足的。 湯潛咽了口唾沫,他又蠢蠢欲動又有些遲疑,手按了上去,又不大敢隨便翻開,可我是武官啊。 季琛一臉溫和看著他,是啊,你是武官里最讓我放心的,也是我在年輕人里最看好的。 一句話頓時給湯潛打了雞血,然后他二話不說開始努力研磨,在小紙條上寫自己的意見。 季培和畢萱對視一眼,挑眉不語,但明顯不大認可季琛夸獎湯潛那一句最看好的,紛紛也開動起來。 沒救了。 秦勝看著面前被一句話挑動起來的眾人,簡直沒眼看,他深深嘆氣,只覺面前一堆隊友他實在是帶不動。 可誰能真的不為面前這份信任心動,誰能不為處理天下政務的權利折腰? 哪怕是秦勝,都有些受寵若驚,當然,他更想知道,為何他要改這堆奏折卻還得處理自己身上的事務,那豈不是拿著一份俸祿做著兩個人的事情! 季琛看著面前這一幕,心中陡然升起一股豪言壯志,這就是他憑實力解決的奏折! 做皇帝就應該這樣。 將最近積攢的奏折分成好幾堆,再把事務分發下去,季琛一手抱著鴿子,一手拿著點心,面前攤開一本話本,也開始了自己的悠閑生活。 咔擦咔擦。 秦勝放下手中的一本奏折,趁著磨墨的間隙抬頭,只見季琛解決了一個外藩進供的圓果,現在改換成嗑瓜子,不知道看到話本里什么內容,眉眼彎彎,還在對著鴿子說話,一副頗為悠閑的樣子。 察覺到秦勝的眼神,季琛恍然大悟,大方道:分你一盤圓果。 秦勝頓時哭笑不得,又有點感動,他難道是饞這些圓果?不過這些果子外藩進供也太少了,秦勝心想,找個理由敲打一下,暗示他們多進供一些,爭取讓大家都能吃上。 奏折是永遠都批改不完的,在他們努力的時候,已經有一批新的奏折送進來了,而且由于今早大朝會才商量過丞相一事,速度快的大臣已經想好了自己要說什么、要推薦誰,厚厚一大摞奏折又呈了上來。 秦勝認命接過一堆,翻開一本,只見上面一片文章,字句佶屈聱牙,先是夸贊皇帝治下政治清明再是自吹自己勞苦功高、多年為官,可惜說到政績的時候便只剩下一堆不知所云的廢話,最后點名主題,雖然不敢妄想丞相一位,但也愿意為陛下分憂解難。 秦勝只覺毫無趣味,看見奏折的名字他迅速將人和腦海中的大臣名單給對應上,這個人的能耐他心里有數,一個只能夠躺在資歷上混日子的人,除了年紀比較大什么都不行,沒把他削下去都純粹是因為暫時沒有足夠多的人手能夠頂替他的位置。但出于對季琛的尊重,他勉強給了一個四平八穩的批語,將這本奏折放在了已經批完的那一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