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家女 第198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迷死攝政王、隋亂、Z的實驗室、女總裁的情人、雨夜的情色交易現場(短篇)、離婚前別和丈夫約會、白月光回來后、她鐘情于我(扶她rou文)、勾引校霸弟弟啪了以后【校園H】、《楠楠被反釣之“純情”小奶狗》
柳氏點了點頭。 “明年還有科舉,柳娘子若是心動,今年去了北疆明年就可考試,若得名次必有重用?!闭f話時,女子抬手倒了一盞茶。 柳氏一邊動心一邊皺了下眉頭,這名女子看樣貌言談可知是懂禮之人,怎倒茶的樣子竟不好看? 抬手拎著水壺倒茶的自然是一直帶著紈绔氣的衛瑾瑜,柳氏戴著幕籬,衛瑾瑜只隱約可見其神態,見她似乎看了自己一眼又低下頭去看茶盞。 “你這般倒茶……”柳氏嘆了一口氣,還是說道,“想來娘子你在洛陽也是要掩藏蹤跡,在洛陽身穿羅裙腳踩繡鞋的女子可不會這般倒茶?!?/br> 衛瑾瑜笑了一聲,放下茶盞重整姿勢又倒了一杯茶放在柳氏面前: “這般可對?多謝柳娘子提點,我隨性慣了,舉止多有不當之處,以后定當小心?!?/br> 剛說完柳氏就有兩分后悔,見這女子依自己之言換了動作,心中又有些難言之意。 她一身傲氣早在鄭裘帶著兩個妓子在自己面前招搖而過之時就名存實亡,鄭裘不肯理她,鄭家家仆從侍女聽候她差遣不過是身份所限,心中也知道她不得郎君歡心。兩個兒子對自己的叮囑多是陰奉陽違,也不放心心上。僅有一個貼心的女兒去了北疆又變了一副樣子,收到信看女兒滿紙寫的都是什么開荒、什么調糧、什么修鐵軌走車,柳氏也不愿在給女兒的信中寫這些瑣碎心事。 眼前的女子言行有矩,頭上珠釵雖然簡單也價值不菲,身上又有什么管事的官職,這樣的人聽了自己的話并未生氣,反倒笑著照做了。 頓覺心中有無限過往看不見的委屈在心中翻滾,柳氏笑了一聲: “我還有一問,我若是在洛陽立下大功,到了北疆可能否有個高些的職位?” 肩膀松下來,柳氏有些赧然: “我女兒是白山都護府長史,依照大梁官制已經是正五品上,我年紀不小,科舉想來無望,只想多點功勞能不給女兒墜了名聲?!?/br> 衛瑾瑜看著柳氏,輕輕挑了下眉頭: “柳娘子想立什么功勞?” …… 回了府中,柳氏換了一身衣裳走進院中。 院子里菊花的花期所剩不多,晚開的紫色菊花也花瓣大開,鄭裘的祖父儉省持重鄭家在洛陽原本并無府邸,這鄭家的宅院還是申家敗落之后鄭裘的阿父想方設法從官署買來的,從前的主人是申榮的親信。 這院中原本有幾株極好的牡丹,柳氏小心侍弄,又分了幾株送回了柳家給祖父做壽禮,結果定遠公一刀劈下了鄭裘頭上的花,鄭裘就將家中上下的牡丹全毀了。 在定遠公面前軟弱無力,回了家卻能對花樹痛下殺手。 這就是她寄予厚望的夫君。 這就是她費盡心血竭力cao持的家。 這就是她視之為依仗、榮耀、傳世之寶,愿以一生去維護的鄭家。 二十七年。 “我記得前年三涂山傳信來說老宅失修……后來如何了?” 在柳氏身旁站著的是一名五十歲上下的婦人,頭上戴著一根扁方金簪,身上穿著紺青色衣裙,衣服乍一看與柳氏身邊大些的侍女仿佛,料子卻是綢的,風一起便格外顯出不同。 “娘子,郎君撥了給三房的四郎君五百貫讓他去主持修整之事,想來是修好了?!?/br> 柳氏看著菊花,竟笑了:“哪里那么容易修好?只怕不僅沒修好,三房的人日日喝酒飲宴還引了老鼠去了老宅,又將老宅的地給刨了大半?!?/br> 三涂山距離河南府一百六十余里,山上有一別院,當年鄭裘那當吏部尚書的祖父鄭勸正是在這里苦讀五年,一下山便以才學揚名,選官為上上,一路官運亨通,在吏部尚書任上致仕,又將這院子作晚年清修之地。自那之后鄭家上上下下便將此地作鄭家的福地,鄭裘的阿父雖然為人平平,在這種事可稱是至孝,服喪都是去那山上,三年下來里里外外將一原本就精雅的木舍改成了一四進大院隨山勢綿延。 長安的鄭府成了回不去的舊地,鄭裘當家之后就將鄭氏在長安的宗祠遷到了三涂山,又安排了兩家旁支照看。 柳氏卻知道所謂宗祠不過是因為鄭裘父子看中了山上風景極好,又無人管制罷了,前幾年鄭裘得勢之時曾帶三百仆從和親近世家子弟一起上了三涂山,又請了數百妓子,說要學謝公攜妓同游,結果被杜曉一封奏疏告到了圣后面前,圣后下旨令鄭裘閉門思過三個月,等鄭裘再回朝堂,便無人再認他這個尚書侍郎了。 “不僅沒修好,宗祠還塌了。如此,才好?!?/br> 聽見柳氏的吩咐,那婦人見柳氏看向自己,想說什么又忍住了。 “大娘子,此事……” “三五日內讓你家男人將此事做好?!?/br> 婦人低著頭道:“是,娘子?!?/br> 轉頭看著那婦人走遠,柳氏嘆了口氣。 阿棋是她出嫁時阿娘指給自己的管家娘子,那時的阿棋孩子剛過四歲,一家三口隨著她從柳家到了鄭家。 阿棋之前給她做過內宅管事,可惜生孩子時大出血,勉強保住了命府里的差事也做不得了,柳氏便讓阿棋去了自己嫁妝莊子上養病,還將她的郎君也調去做了管事。 這些年來柳氏的手段越來越多,漸漸缺了人手,便將一些事交給了阿棋去做。 如今也是如此,她要從鄭家脫身少不了里面外面有人幫她。 等阿棋回來,她仍是直愣愣地看著那些菊花。 “大娘子,風有些涼了……” “阿棋,你還記得我從前在家最喜歡透索,自嫁進來我便再沒玩過了?!?/br> 阿棋在一旁軟聲道:“大娘子透索玩得極好,老太爺最喜歡看大娘子跳透索,曾說過大娘子書讀得好也該讓自己更開懷些?!?/br> 柳氏低下頭,勉強笑了一下。 她祖父……她已經很久沒想起來了。 精于算學滿腹詩書又能讓自己開懷的柳家大娘子,無悔無愧總是知道自己前路的柳家大娘子,祖父的期盼啊,終究被她忘了。 “給我找一條長索來?!?/br> 繩索一次次抽在腳踝上,柳氏也不讓人停下,從斜陽將落跳到燈火四起,她終究不是當年那個能索上輕盈如蝶的少女了。 一身的汗水將衣裙沁透,柳氏停了下來。 “祖父,我又要讓您生氣了?!?/br> 她說道,仿佛是當年那個在名震長安與崔瑤共稱雙姝的妙齡少女。 同光十二年十月初七,下了幾日的雨鄭家位于三涂山上的宗祠倒塌,鄭裘匆忙請假回了老宅。 正巧柳氏生了病,鄭裘就讓兩個得寵的妾打扮成侍女模樣帶去了三涂山。 臨走還忍不住說柳氏就是個不可用的廢物,一點小事都無力去做。 鄭裘剛走出洛陽上了官道,柳氏就從床上下來了。 她先讓阿棋家的男人將府中的管家盡數綁了,又假稱自己丟了御賜的寶簪命人將依附在洛陽的幾家旁支都請來,一并困在了鄭家的小廳之中。 至此,鄭家能傳信給鄭裘的人都被困住了,柳氏再封了各處進出之門,命人將一箱箱的財寶被人從庫中搬了出來。 待東西都裝上馬車,柳氏又命人將鄭裘的妾室們都召了出來。 妾室們極少到鄭家前院的大廳,惶惶然走進廳門,便看見大娘子穿著一身赤紅頭上金玉煌煌端坐在主座上。 “夫人?!?/br> “我今日見你們,是要告訴你們我要走了,阿宋、阿喜我是要帶走的,余下的人,不管跟不跟我走,我每人給你們一百貫?!?/br> 鄭家的妾室這些年被柳氏壓得頭都不敢抬一分,聽說她要走還要給她們錢也還是不敢輕動。 阿宋和阿喜連忙道:“我們跟著大夫人走?!?/br> “我看重你們二人,一是你們女兒都在北疆,二是你們身上也有能立身的本事,不必拘在鄭家?!?/br> 說話時,柳氏從匣子里取出兩份契書,隨手撕成了紙屑。 有一年輕的妾突然抬起頭,問柳氏:“夫人是要去北疆?” 柳氏頷首,聲音淡淡:“我已決意與鄭裘離婚,去北疆謀官,從此生養死葬與鄭家再無干系?!?/br> “我也去?!泵袦\紅的年輕女子急上前兩步跪在了柳氏的腿邊,“夫人,請帶我一并去北疆!” 又有一個年輕的妾也跪了下來。 鄭裘年紀越大越是愛找些小娘子為妾,這叫淺紅的梳著婦人發髻,看著不過十四五上下,卻是去年入府的,另一個叫荷蕊的更小些,今年才十三,是今年春天被下官送上來的。年紀小小又落入鄭裘手中,過得不可說是辛苦,只能道是凄慘,一陣磋磨之后兩三日是下不得床的,這些事鄭家上下也多是知道的。 妾室一人百貫錢分好,柳氏又給府中上下聽從自己差遣的一人十貫,真正萬貫家財散了出去,府中上下想跟她一起去北疆的除了她當嫁妝帶來的上百仆從之外已經有三百多人。 柳氏性情高傲不好親近,卻也不肯做言而無信之人,這些下人愿意隨她走,她就想了辦法讓所有人安然出了洛陽,先拿著鄭家的腰牌,謊稱是要往河中府送禮,柳氏甚至讓人寫了信,還用她偽造的鄭裘私印蓋了章。然后她就讓阿棋家的男人張羅了三百多人帶著二十輛車先走,從南門出洛陽,出城之后立刻往河中府去,到了河中府隨著車隊北上往綏州或長安,他們便可到北疆。 剩下的女眷做男子打扮和三十家丁押著五十多輛車與她一同往北走,車上掛著一家“霄風”商行的旗號,另有府外派來的三十多人騎著馬護送車隊。 柳氏看了一眼旗子,將它交給了阿棋,茶肆中那女子對柳氏說洛陽城北門守官見了霄風旗自然會放行。 車隊路過洛陽北面的官署,柳氏抬了抬手,阿棋看了她一眼,點點頭下了車。 等到第一輛馬車駛出北門,一輛馬車從小道匆匆駛出匯進了車隊之中。 出了洛陽城一路往北過了黃河,遠遠便看見一隊人馬停在了橋對岸。 走到近前,柳氏從馬車中出來,便見一女子下馬對自己行禮,道: “定遠軍泰阿部主將衛鶯歌?!?/br> 深吸了一口氣,穿著一身大紅的婦人笑著道:“柳妤欲投北疆,多謝將軍護送?!?/br> 說完,她轉過身,看著身后長長的車隊,道:“這些便是我給北疆的見面禮。一些財貨,一些人?!?/br> 阿棋從一輛馬車上下來,身后一個壯漢拎著一個被五花大綁的清瘦男子。 “這是我弟弟柳恪,曾任大梁吏部司封員外郎?!?/br> 這是將自己的弟弟都當了見面禮。 柳恪口中粗布被拿下,痛心疾首道:“阿姊你這是在做什么?你竟是要將弟弟賣了不成?!” 柳妤看了他一眼,道:“祖父生前說了,遇到大事也可聽我說話?!?/br> “這是說話?這是綁架!” 柳恪還沒說完,又被阿棋一邊說著“小郎君別怪罪”就把嘴給堵上了。 鄭裘得知自己家底被抄時柳妤已經走了兩天,他匆匆趕回洛陽,只見被關在小廳的鄭家旁支已經不成樣子。鄭裘家中妾室、仆從也跑了大半,他們未必愿意去人生地不熟的北疆,趁機燒了自己的身契離開鄭家卻是愿意的,也省得被急急趕回的鄭裘遷怒。他們手中還有大夫人給的錢,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將柳妤不放在眼中的零碎物件收起來也足夠他們過上兩月。 看著被刻在正堂前廊柱上的“從此兩不相干”六個字,鄭裘急怒攻心暈了過去。 此時的柳妤已經見到了被烏護人稱為北地之主的衛薔。 曾經兩次讓柳妤覺得顏面無存的女子站在高臺上,下面是三百名來北疆大學堂讀書的男男女女,她看著他們和她們,笑著道:“大學政告訴我,你們當中人才濟濟更勝狀元,可伍教授又告訴我,大學堂里的狀元之才都不想考進士?!?/br> 天涼了,她穿著一件紫棠色厚袍,腰間束了皮帶,手腕上也綁了皮質的腕甲,腳踩皮靴,再加發髻高束,著實散去了些憊懶閑適之氣,令人只覺英朗俊逸眉目天成。 北疆大學堂比各州學堂高上一層,可北疆科舉不限身份,想要考科舉的根本無需上大學堂,另一邊除了各州學每年派人考試入學大學堂之外也會有未讀過州學只是考試通過的人在大學堂求學,想要考科舉本可以去州學,不去的自然另有打算才來了此處。也因此大學堂可以說是獨立于科舉之外的。主要為各州學政提供人才,另有人專研各科專項,對他們而言,考科舉可謂是次要中的次要之事。 “我說,那可太好了,正與我一般,不愛為官?!?/br> 臺下眾人怔愣了片刻,突然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