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配音演員穿到年代文 第211節
然而,此時此刻,他卻感到有點煎熬。 少女的馨香在他鼻尖縈繞,淡淡的,若有似無,卻又無孔不入,像是能跟他的血液產生了化學反應一樣,瘋狂放熱,讓他的血液都要沸騰起來了。 重鋒隱隱覺得這樣似乎有點問題,好像一靠近她,就想做點什么,像上癮一樣。 可更要命的是,他竟然連一點克服的想法都沒有。 挺好的,他喜歡這種沉溺的感覺,這是一種全新的、美妙的體驗,像是黑白的世界里終于有了色彩,不再單調。 “可以……”重鋒壓了壓聲音,看著李瀟瀟,像是鼓勵,又像是期待,說,“你對我做什么都可以?!?/br> 李瀟瀟眉眼一彎,飛快地在他唇上啄了一下,又迅速地退開了,坐了回去。 她其實也大概猜到李衛國會說什么,雖然他不讓團長對她親親抱抱,但她可以親親抱抱團長呀! 李瀟瀟抱著膝蓋,把下巴擱在手背上,眨了眨眼睛,朝重鋒說:“團長,你知道我第一次看見你的時候,想的是什么嗎?” 除去小時候,兩人第一次相遇,就是李瀟瀟在白沙村落水之后,重鋒跳下去救人。 兩人在水里也沒看清對方長什么樣,上岸后,重鋒第一眼是留意到李瀟瀟的淚痣。 人已經被他救了上來,他當時也沒將她當一回事,自然也就不會在意她想什么。 可現在不一樣了。 重鋒仔細地想了想,結合自己那不受姑娘歡迎的風評,以及當初李瀟瀟上岸后戰戰兢兢的樣子,說:“你覺得我很兇” 團長怎么會這么想李瀟瀟一臉驚訝地看著重鋒。 當初原身作天作地,掉下水還不知好歹,他好心來救她,她卻又打又踢,可他完全不記仇,也不生氣,不但沒罵她,甚至連半句冷嘲熱諷都沒有。 李瀟瀟當初覺得他脾氣真是好,這都能忍,現在想想,之前馮露就說過,團長小時候就被大院的孩子們孤立,重師長對他又嚴厲,長大后成了無情的人間兵器,當然也跟這些經歷有關系。 與其說是脾氣好,不如說是根本不在意。 “不兇呀……”李瀟瀟想到這些,有點心疼,把手放到他掌心上,手指輕輕撩著他的指縫,“要我是你,我可能得罵自己一頓,我當時可真討厭啊?!?/br> “哎呀,跑題了?!彼恍?,看了他一眼,目光從他的肩膀落到心口,沿著流暢的線條一路落到腿上,“我當時第一反應是:哇,好帥,身材好好!” 是真的,當初她直接看呆了,明明是熱武器時代,看著他卻像是看到了一柄古劍,所謂國之利器,大概就是這樣的軍人。 她那時還覺得重鋒換上07式軍服,就能直接去拍征兵宣傳片了。 回到白沙村的第二天,她和舒誠起了爭執,被舒誠諷刺地問她喜歡什么類型時,她腦海里馬上就出現了重鋒一身濕衣服的模樣。 “不過我那時是半點想法都不敢露出來?!崩顬t瀟托著腮,看著重鋒,眼里亮晶晶,“團長你當時看起來太神圣不可侵犯啦!” 重鋒還是頭一回聽到有人夸他好看,心里只當李瀟瀟是在逗他開心,本著有來有往的原則,他也認真地點點頭:“瀟瀟也很好看,是我見過最好看的姑娘?!?/br> 李瀟瀟一愣,忍不住笑了起來。她伸手在他胸膛前點了點,一臉俏皮,沖他眨了眨眼:“以前不敢想,現在能耍流氓啦!” 這要是換成其他女孩子,一定不會說出這么大膽的話。 如果換換成其他男人,也一定接受不了這么露骨的話。 可正因為他們是李瀟瀟和重鋒,所以一切都變得合理起來。 兩人一直坐到將近下午開會,重鋒才將她送到會場,自己回陸軍那邊。 這次李衛國夫婦來京市,除了要跟重建忠見面之外,也會跟周志鴻見面。 畢竟是將親孫女撫養成人的家庭,而且李瀟瀟也將李衛國夫婦當成親人,周志鴻當然對這次的會面十分重視。 因為知道他們會見面,李瀟瀟提前就跟周志鴻那邊打招呼了,請他前晚不要提及到周寶姝的事情,如果他們問到,那就直接告訴他們:周寶姝已經離開了京市了。 到底是養了十幾年的女兒,李寶珠一直也很聽話懂事,李衛國心里還是牽掛的,可他也知道李寶珠曾經做過惡毒事,瀟瀟肯定是不喜歡她的,所以他一直沒在瀟瀟跟前提。 這次李衛國夫婦和周志鴻的見面,李瀟瀟并不在場,李衛國也就趁機打聽了一下李寶珠的情況。 一切如李瀟瀟所料。因為周志鴻早有準備,所以李衛國夫婦并沒有懷疑什么。 李瀟瀟的調遣流程還沒開始走,但鄭國興已經同意了,文工團內部也已經討論完畢,葉老師去找了一下孫哲繹說明情況。 這是十年凜冬結束后的第一次會議,關系著所有參會者的命運,李瀟瀟既然已經決定要去滬市了,自然不能錯過制片廠相關的內容。 于是,在葉老師找完孫哲繹的第二天,李瀟瀟就轉到電影版塊的會議,加入了配音演員的分會場。 制片廠的職工人數遠低于文工團,所以會場也比文工團的小得多。 可就是這么小的會場,竟然也沒坐滿,因為配音演員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 也正是因為配音演員人數少,所以不需要像文工團那樣需要選代表參加,而是直接全部都過來了。 當李瀟瀟出現在會場門口時,所有人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她,并且將目光停在她的身上。 話劇風靡全國,李瀟瀟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知。 在三年前,這里的所有配音演員都認為,雖然他們做配音有隨時下牛棚的危險,但比起話劇演員,他們還是要好一點的。 畢竟,話劇一度被禁演,只能在所屬團隊里內部演出,他們連跟觀眾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沒有人會知道他們是誰,很多人也到了鄉下。 比起那個時候的話劇演員,配音演員的作品起碼能在大院里和大單位的放映室,一些有渠道拿到影票的百姓還是能看到的,他們起碼有一小部分觀眾。 就在那之后的一年,一切都變了。 話劇演員不再是配音演員的難兄難弟,這個職業甚至一躍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夢想,而這一切的起源,就是此時站在門口的那位少女。 她讓話劇起死回生了。 最近各制片廠都在問文工團要人支援,但調遣程序不簡單,軍區那邊都要提醒沒那么快收到貨。 不管怎樣,李瀟瀟加入制片廠,都是一件天大好事。 所有配音演員看著李瀟瀟,心中不約而同地想:配音呢配音也能發生像話劇那樣的奇跡嗎? 盡管譯制片和話劇的敏感程度根本不是一個級別,而且李瀟瀟雖然話劇上有很高的造詣,但配音跟演話劇完全不是一回事,所謂“隔行如隔?!?,這跨度太大,不一定能成功。 可所有人就是心里有一種期待—— 如果是李瀟瀟的話,也許真的沒有問題呢? “瀟瀟,這邊!” 會議還沒開始,參會者陸陸續續到場,李瀟瀟一眼就在人群中看到了梁丹揮舞的手臂,連忙走過去找到組織,坐了下來。 滬市美術電影制片廠是新成立的,原來是滬市電影制片廠的翻譯組,因為譯制任務加大,并且即將成為常規化,所以才分出來的,但人不多,孫哲繹原來手下幾個人,現在依然幾個人,只多了一個李瀟瀟。 “孫老師好,陸老師好!” “師兄師姐們好!” 李瀟瀟主動朝美術制片廠的眾人打著招呼,隔壁其他地區的制片廠參會員,全都羨慕地看著美術電影制片的人:他們也想被李瀟瀟同志喊師兄師姐! 因為李瀟瀟一句乖巧嘴甜的招呼,她迅速成為整個班團寵的存在。 陸星輝用筆敲了敲旁邊的空座,朝李瀟瀟說:“你過來這邊坐?!?/br> 李瀟瀟往他那邊一看,覺得有點奇怪:其他人的座位都是一個挨著一個的,但陸老師的左右兩邊卻是空的。 很快,她又發現,所有人都震驚地看著陸星輝和她,嘴巴張大,幾乎可以塞下一顆雞蛋。 她不知道的是,在所有人眼里,這位陸導脾氣古怪,左右兩個位置根本不讓人坐,像是要把自己跟其他人隔離開一樣。 誰也沒想到,陸導居然讓李瀟瀟同志坐在她旁邊。 作者有話要說:瀟瀟其實是個理論上的老色批。 第146章 小師妹 所有人都在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中,聽著臺上的老師講話。 然而,他們中的很多人與其說是聽,不如說是左耳進右耳出,注意力總是不由自主地瞄向李瀟瀟,心里問題無數。 她來這里干嘛呀? 她喊滬市那邊的師兄師姐,就是要加入的意思? 可話劇大好的前途她不要了嗎? 為什么選擇滬市而不來我們這兒呢? …… 臺上的老師忽然聲音一頓,重重地清了一下嗓子,說:“看什么都注意點聽?!?/br> 走神的配音演員們馬上收回目光,正襟危坐,臺上的老師這才繼續說下去。 李瀟瀟對配音史的發展十分了解,所以臺上說的部分未來一年趨勢與安排,她也都很清楚,但她仍有在聽,因為有一些已經跟她知道不一樣了。 因為之前配合話劇的工作,配音也得到了一部分關注,與配音演員相關的文件也比原來寬松了一點。 李瀟瀟一邊聽,一邊想著接下來的計劃。 在這二十多年中,配音演員與外國影片緊緊相依——如果沒有外國影片,不需要對它們進行譯制,就沒有配音演員。 盡管這些外國影片的觀眾,都是大院子弟或者大單位的職工,算得上是這年代的“上流”,但這些觀眾十有八九都是不懂外語的。 正是因為這樣,當開放的春風來臨時,時代也在進步,英語課重新進入學生的課程表中,會英語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開始追求原汁原味的影片。 中華語言當然博大精深,但世界文明不止中華一家,每種語言都有它的魅力。 譯制廠的工作十分認真細致,翻譯遵循信達雅的黃金三規,可不管再怎么細致,終究是二次加工。 配音演員的聲音,也不是演員的原音,不管配音演員做得多好,都不能撼動經典名片的原音地位。 所以,當觀眾有能力看原聲電影的時候,譯制片就開始流失觀眾了,后來甚至因為長期不變的配音方式,到了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時,夸張的譯制腔甚至被玩成了梗。 如果配音演員在這條路上死磕到底,路只會越走越窄,結局就會像前世一樣,從黃金時代再次進入寒冬,觀眾在前進,譯制片被留在原地,而配音演員跟譯制片綁定,也會成為時代的眼淚。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那就需要讓配音演員的聲音,成為角色的原聲。 因此,配音行業發達的島國,很多配音演員同時也是演員,在影視劇中出境。 然而,電視劇演員的男女主角對顏值有一定要求,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配音演員能參演的角色。 而且,有的配音演員性格比較內向,可以接受在屏幕后用聲音盡情演出,因為不需要露臉,可一旦面對鏡頭,就會變得緊張,因此并不是所有配音演員都會選擇這條路。 能適合所有配音演員的拓展渠道,一是要讓他們的聲音成為角色原音,二是他們的角色是主角,三是不需要配音演員露臉。 在這個年代里,能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就是美術片和廣播劇,尤其是廣播劇。 美術片的放映需要一定條件,比如需要放映員和放映機在場,提前布置場地和通知百姓等等,而這個年代電視機還未普及,百姓們在日常生活中聽得最多的是廣播,連農村里很多人家門口都裝了紅星小音箱,用來聽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