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配音演員穿到年代文 第185節
李瀟瀟朝兩位老師道別,和馮山上了車,轎車緩緩地調了個頭,加速前進。 她規規矩矩地坐著,雙手搭在膝蓋上,大腦在飛快地轉動。 這事情來得有點奇怪。雖然具體細節她不是很清楚,但她知道,這個項目是為了文藝研究,既搶救傳統音樂,同時也引進外國電影。 后者早就開始了,但這又跟早期的內參片不一樣。內參片雖然不公映,但也面對大院、部分單位,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能看到的。 但項目里的影片,觀眾更少,更加偏向于研究作用。 而搶救傳統音樂,因為前些年傳統音樂幾乎遭到毀滅性打擊,但隨著國家與許多外國建交,國外派遣文化交流團來華,展示國家文化,而華國的傳統音樂被禁,為了文化交流,也因為意識到傳統音樂的重要性,于是啟動了這個項目。 項目里包括傳統聲樂、器樂節目的整理和改編,傳統戲劇的錄音錄像等等,但不管是項目里的哪一種,李瀟瀟都感覺跟她沒什么關系,畢竟她是演話劇的。 話劇跟傳統劇目完全不同,連重合的地方似乎也都沒有,她完全不明白,為什么這個項目的人會找上她。 不過,疑惑歸疑惑,不管如何,她原本就是希望能替苗秀心和這項目牽線,現在她搭上了,再找機會推薦苗秀心,也起碼有渠道了。 “你沒有問題想問嗎?”馮山轉過頭,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你比我想象中的安靜?!?/br> 李瀟瀟回過神,眨了眨眼,反問:“我問什么都可以嗎?” “當然?!瘪T山說,“但我不一定能什么都回答?!?/br> 李瀟瀟:“……” 在她的印象中,這年代的人大多都是樸實的,這種俏皮的小玩笑,似乎沒多少個人會開,她感覺這個人也許是去國外留過學的。 馮山又說:“我看過你的《蛻變》?!?/br> “啊……”李瀟瀟想了想,問,“是去年在工農兵大學的那場嗎?” 她在京市也就演過那一場,可雖然觀眾很多,但第一排坐的是學校邀請的嘉賓,馮山這種身份的,應該在第一排才對。 可是,當時她因為找周志鴻,把第一排的人來回掃了幾遍,把第一排的人都記住了,里面可沒有馮山這號人物。 那就是他當時沒坐第一排了? 李瀟瀟正想著,馮山就揭曉了謎底:“不是,是在去年十月份?!?/br> 她一愣,去年十月份,那豈不是在光州看的她有點意外地問:“馮老師之前也在光州工作嗎?” “不……”馮山說,“我是從京市特意去光州看的?!?/br> 李瀟瀟睜大了眼睛,張了張唇,半晌后笑著說:“謝謝馮老師捧場?!?/br> 去年《蛻變》在光州市上演后,被羊城日報報道過,當時也有很多兄弟文工團到光州文工團學習,隨后話劇熱興起,也有許多外地的觀眾特地趕過來,聽說最遠的是特地從東三省那邊過來的。 只是,李瀟瀟沒想到,這位馮山老師也是。他的工作應該很忙,居然還特意抽時間來光州看,也是不容易。 李瀟瀟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希望我演的沒讓馮老師失望?!?/br> 馮山忍不住笑了笑:“我看的那場,你不是主演?!?/br> 李瀟瀟:“……” 她記得那會兒光州文工團算上她,一共有三名主演。 因為他剛才說“你的《蛻變》”,所以她才以為他看的是她主演的場次。 李瀟瀟臉上一陣尷尬:“嗯,其實當時光州市文工團的演員同志,大家都是一起練習的,舞臺表現也都很穩定?!?/br> 馮山也不逗她了,直接說:“我的注意力不在主演上,我是去聽《蛻變》的配樂的,還有里面的人聲音效,這兩方面都很創新,同時也跟古典音樂有相似的地方?!?/br> 李瀟瀟一愣,一個模糊的念頭在她腦海中閃過,她隱約猜到馮山來找她的原因。 《蛻變》里的配樂,是她前世在經營工作室時,花了不少錢請人創作的曲子,專門為古風廣播劇而作的,大多是古典樂器演奏,首首經典,深受劇粉喜愛。 當初她為了考進光州文工團,拿出來的幾首都是精品,但因為古典樂器被禁,所以當時改編時花了很大力氣,衛東當時也給了點意見,最后改編成功,既保留了原來的經典樂器的大氣,又能合規演出。 要她說,這整個劇的亮點,還確實就是配樂。故事本身并沒有多少新意,但是表現形式新穎,加上配音烘托,將故事的核心情感放大,所以故事才能打動人。 李瀟瀟暗暗想,這馮老師真識貨! 她頓時有種找到了知音的興奮,高興地點了點頭,說:“是的,當初作曲的時候,確實是有借鑒古典樂器發聲,盡量用其他樂器來進行還原?!?/br> 少女剛才一直拘謹地坐著,現在說到了感興趣的話題,顯然放松了很多。馮山挑了挑眉:“小姑娘,你膽子挺大?!?/br> 古典樂器的禁忌,就這樣當著他的面承認了? 李瀟瀟咳了一聲,神色不變:“可曲子確實沒有用古典樂器?!?/br> 要這都能扯上事情,也太上綱上線了,更何況,這話題不是他先說的嗎? 而且,能參加這個項目的,本身就是要沖破這些年的束縛,這樣才能把奄奄一息的傳統音樂救活。 馮山笑了笑,已經完成了對這小姑娘的初步觀察,心想她果然很符合項目的要求,部長應該也會對她很滿意。 車子一路向前,李瀟瀟已經看到了熟悉的街景,這是她去年就來過的。 果然,沒多久后,京市電影制片廠的招牌就跳入她眼簾,又飛快地往后倒退。 兩分鐘后,車子停在了一個大庭院門前,目的地到了。 兩人下了車,大庭院前有哨崗,兩名戰士在上面值班,馮山顯然經常出入,戰士們也都認得他。 他朝戰士們簡單解釋了一下李瀟瀟的身份,又拿出了一張證明,顯然之前就已經為李瀟瀟的到來而準備的。 通過檢查后,李瀟瀟跟著馮山進去了。 這是一座花園式庭院,里面環境很好,建筑錯落有致,在郁郁蔥蔥的花樹間半藏半露,大門一關,庭院里外就是兩個世界。 李瀟瀟沒想到在這個年代居然能看到這種別墅式的房屋,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在她正式被接納進項目之前,她都不能隨意走動。 馮山將她帶到了會客廳,然后說:“你在這里稍等一會兒,暫時不要去其他地方?!?/br> 李瀟瀟知道這里的敏感性,點點頭說:“明白?!?/br> 馮山見她答應了,很快就走了出去。 大概過了十幾分鐘,他又回來了,但是是跟在一名中年男人身后。 中年男人穿著中山裝,腳步匆匆,臉上胡子拉碴,衣服也有點皺,眼里帶著血絲,看起來像是熬過夜一樣。 馮山是組長,卻跟在這男人后面,顯然這男人職級是要比馮山高的。 李瀟瀟正要起身以示禮貌,中年男人擺擺手,掌心向下,示意她不用起來,她只好又坐了回去。 他在李瀟瀟對面坐下,馮山站在他身邊。 他看著李瀟瀟,問:“李瀟瀟同志,是吧?” 李瀟瀟點點頭:“是?!?/br> 男人“嗯”了一聲,又簡單地做了個自我介紹:“我是文化部的周冬陽,是這里的負責人?!?/br> 李瀟瀟說:“周老師好?!?/br> “你好?!敝芏栃α诵?,隨后話鋒一轉,問,“你怎么看人聲樂器化,和樂器人聲化” 作者有話要說:瀟瀟: 人聲樂器化,強推我最愛的寶藏歌手周深大寶貝??! 欠了兩千字,明天補; 第117章 樂器化 周冬陽一上來就直接問專業問題,李瀟瀟愣了一下,下意識地看了馮山一眼,心想:這是要給她面試好歹提前打聲招呼啊。 然而,馮山眼觀鼻鼻觀心,就是不看她。 李瀟瀟之前并沒有想過自己要參加這個項目,因為這項目里面,只有引進外國影片這部分,是她有能力參與的,其他古典音樂相關的部分,她并不專業。 可配音這一塊,她曾經和重鋒約定過,在時機成熟之前,她不會去觸碰這一個行業。 更何況,去年孫哲繹組長也答應過保密,周冬陽和馮山都不知道她會配音,也就不可能會邀請她參與電影配音的工作。 直到剛才馮山在車上提到《蛻變》中的配樂,李瀟瀟大概猜到了,他們這是以為她能作曲。 當初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也因為這些曲子本來就是屬于她的,她直接把作曲一欄也標上了自己的名字,省得以后有人問她原作者是誰,而她沒法給他們將前世的原作者變過來。 現在,這件事剛好成了一個契機,讓馮山在參與這個計劃的時候,想起了李瀟瀟,又知道李瀟瀟跟隨光州軍區交流團來到京市,于是朝周冬陽推薦了她。 她能不能抓住機會留下,向周冬陽推薦苗秀心,就看她能不能回答周冬陽的問題了。 他的這兩個問題,她曾經聽爺爺的工友們提起過,也曾跟工作室里的錄音師討論過。 李瀟瀟快速地整理了一下思路,說:“人在演唱的時候,比如說在唱京劇,或者獨唱時,一般都會有配樂,而這些配樂由不同樂器組成?!?/br> “通常情況下,大多人都會覺得,這些配樂是要烘托人聲的,因為有配樂,讓唱段或者歌曲聽起來更加飽滿?!?/br> “不過,當一位好的演唱家,遇上一個好曲子,二者其實是可以互相襯托的?!?/br> 周冬陽眼神微微一亮,但臉上也沒有表露太多,點點頭問:“怎么說” 李瀟瀟邊想邊說:“這里面可以分為兩種情況?!?/br> “第一種,人聲和樂器聲音融合,人聲音色和樂器音色相近,這樣一來,兩者可以自然融合,甚至可以讓人分不清是人在唱歌,還是樂器在演奏?!?/br> “這種情況可以用在配樂銜接部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br> 對面的周冬陽和馮山眼底都劃過一絲驚喜,馮山心想自己果然沒看錯人。 周冬陽又點了點頭,顯然也對李瀟瀟的說法滿意,問:“但不是每種樂器都能跟人聲融合,你覺得哪些樂器合適” “二胡……”李瀟瀟回憶了一下前世里工作室的實地錄制情形,又說,“洞簫,人的聲線和音域可以做到與之相近?!?/br> 不等周冬陽發問,她又繼續補充了第二種情況:“第二種,如果曲子本身用到的樂器少,配樂單調,那人聲可以起到豐富音色的作用?!?/br> “就像《蛻變》里第五幕的一段,就有人聲哼唱,背景音樂只有鋼琴。雖然很簡單,但是這一幕很受觀眾喜歡?!?/br> “當初在設計這一段時,我們原本用的是小提琴,演奏者用了滑音,但依然不是很搭配,后來改成了鋼琴?!?/br> 周冬陽笑了笑,眼里已經帶了點贊賞,說:“馮組長也跟我提過這段哼唱,你現在可以現場示范一下嗎?” 李瀟瀟點點頭:“沒問題,可配樂……” “我們這里有鋼琴……”周冬陽站起來,“來,請跟我們去琴室?!?/br> 李瀟瀟連忙也跟著起來,馮山在前面帶路,周冬陽和她并排在后面走,又了解了一下她的情況,仔細問她關于話劇中配樂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