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陪伴 第24節
兩人也算老夫老妻了,溫玉梅哪里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轉頭看了一眼熟睡的女兒,對他說:“輕點兒!” 祝連國看了一眼礙事的小家伙,一邊動作利索的解開媳婦身上的衣服,一邊在心里盤算著,看來得早點兒搬到樓上去,和孩子睡一個炕上,辦事都提心吊膽的。 第二天,祝連國早早的起來,在妻子和女兒臉上各親了一口,接著就輕手輕腳的到了外間,他先把飯用電飯鍋燜上,然后去院子里撿雞蛋。 天冷了,他們家的雞就不養在果園那邊了,幾只狗也就都不用再兩頭跑,看到他在院子里活動,大黃起身在他身邊繞了一圈,算是打了招呼是秋收過后,他們這邊向來習慣一天吃兩頓飯,祝連國打量了下櫥柜里的東西,正好有塊里脊rou,決定做個白菜炒木耳,再做一個鍋包rou,一個熘rou段。 等他這邊做好了飯,媳婦和閨女也起來了,這母女倆都比較喜歡吃鍋包rou,一頓飯下來,他就嘗了一塊,剩下的都進了他們的肚子,祝連國看著光溜溜的盤子,很有成就感。 這邊碗筷兒剛端下去,趙家兄弟就上門了。 角角分分的他們一共拿過來500塊錢,他們家的衣服現在都放在店里,祝連國就把昨天和媳婦商量好的跟他們說了,趙家兄弟一聽,果斷決定先進些便宜的衣服賣。 之后的情況果然如他所料,又有其他的人找上門來,就這樣,他們家竟是做起了中間商,每月光差價至少都能賺上好幾千。 作者有話要說: 我也想做中間商 第39章 買房 之前他們拿出家里來買房子的時候,還有些猶豫忐忑,只是預料服裝生意的前景會很好,這才狠下心來,卻沒有想到這生意會這么好做,這才多長時間,就已經把他們買房子的錢賺了回來。 這天溫玉梅問丈夫:“你說咱家的大棚還搞不搞?” 他們家的溫室已經蓋出了框架,就差立柱子,鋪塑料薄膜了。這些活用不了一天就能干完,可是溫玉梅知道,只要跟土地有關的工作就沒有一樣是輕松的,尤其溫室要考慮的問題就更多一些,這才有此發問。 祝連國知道媳婦是怕忙不過來,要么做生意,要么種田,人的精力有限,只能顧一頭。 但他現在手里有錢,心里不慌,他們干不過來,村里閑置的人可不少,到時候找幾個老實本分、人品好的,既能拉他們一把,同時還能讓自己閨女冬天有新鮮蔬菜吃,又能賺錢,豈不是一舉多得? 溫玉梅聽了丈夫的想法,也覺得可行,這才放心。 夫婦二人最近一邊忙著裝修房子,一邊還要顧著店里的生意,就有些忙不過來,就回老家把祝母接了過來,祝菁菁雖然有時調皮,可總體上來看還是一個懂事兒的。 祝母是個慈祥和善的老太太,又極為喜愛這個孫女,爺孫倆十分投契,只是她這次來老兒子這邊就說好了常年在這邊。祝父在老家也呆不住了,后來家里人一勸便也跟了過來。 祝父祝母雖然已是快70的人了,可身體還很yingying朗,只是,祝連國仍是擔心。 菁菁的姥姥之前身體也不錯,可是突發腦血栓,人還不是說沒就沒了!想到這兒,祝連國說啥都把父母拉到大醫院里檢查了一通。 這一查還真查出來不少問題,他們那一輩的人生活得苦,身體損耗的重,尤其是祝母,她孕育了六個孩子,營養跟不上,生產后也沒有好好坐月子。 現在年紀上來了,病癥也就找了上來,不說別的,在家里這陣子就發現,她一到晚上就咳的睡不著覺,更別說那些隱藏的病癥了。 祝父年輕的時候不知道疼媳婦,可是現在年紀大了卻很看中自家老婆子,聽到自己的身體問題還沒啥反應,知道老妻的身體不好卻是急得不行。 祝連國把父母接過來也有這方面的考慮,老家那邊醫療也不好,他們又閑不住,他記得上輩子祝母就是五年后一口氣沒上來沒的,祝父沒兩年也跟著去了祝連國托關系找了一個老中醫,他們平時就喝藥調養,配合著針灸和推拿,雖然見效慢一些,但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自有它的妙處。 祝連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父母多活兩年,多享兩年福。 父母的到來,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夫妻倆的負擔,但同時也面臨一個新的問題,現在他們因為樓上還在裝修,每天都回郝家村,等明年開春后,祝菁菁就該上幼兒園,必然會搬到樓上去。 祝父祝母去過一次之后就覺得不習慣,主要是不喜歡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感覺,而且在老家院子夠寬敞,在這邊就只有100來平,覺得不自在。 祝連國和媳婦商量著,要不然在小區里找一個帶園子的一樓買下來。 以他們家現在的賺錢速度,再攢兩個月就差不多了,溫玉梅沒多猶豫就同意了,。 就像祝連國說的,兜里有錢,心里不慌。 現在他們家能賺錢,溫玉梅也就不在乎是不是要買個房子給公婆住的事兒。 她向來是個心明眼亮的,自己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兒,沒能力的時候絕對不出頭,有能力的時候,她也不介意負擔一點。 祝連國看到這樣的妻子,心里是既愧又愛。自己上輩子究竟是讓媳婦吃了苦,受了多少委屈,才讓這樣一個通透的好女人過著捉襟見肘,憋了巴屈的生活。 憋屈到走親戚都要想一想帶些什么既不失禮又會省錢的禮物,憋屈的誰家的紅白喜事都得掂量掂量再去參加。 想到以前的種種,祝連國掙錢的動力就更足了。 他現在算是發現了,想干什么宜早不宜遲!先把攤子支起來再說,總是想東想西的,那最后很可能就會一事無成。 之后的一段日子,溫玉梅主要忙著服裝的事,祝連國精力就放在溫室上,先把溫室大棚蓋好,然后馬上找人手開始育種。 祝連國雖然上輩子給同村的人幫過忙,也知道大體上怎么弄,但是自己還是第一次,不看著點終歸是不放心。 他每天就帶著家里的幾個幫工忙活溫室種植的事兒,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把手底下的人培養起來,以后他就能做甩手掌柜了。 他自己是不太喜歡溫室環境的,在溫室里濕氣太重,溫度又高,對于他這種出汗體質的人很不友好。 可是葛大哥他們卻很喜歡,按以往來說,一到冬天,他們就只能窩在家里貓冬,雖然清閑,可是一直都在吃老本。 如今在祝連國這兒,音溫室白天黑夜溫度都不能降下來,比他們自家都暖和。祝連國也不限制他們把孩子帶過來,在這里既能賺錢,又省了自己家的煤和柴。 干活算什么?他們一直都是這樣過來的,再有沒有比這更合適的了! 就這樣,夫妻倆各自忙碌著,這一忙就忙到了年底,好在最終的成果喜人。 這天晚上,一家人吃完飯,祝連國就把要買房的想法和祝父祝母說了,老兩口聽說后,第一反應先是看了兒媳婦一眼,發現兒媳婦臉帶笑意,這才轉過來開始教訓兒子。 祝父上來就是一頓數落:“真是剛賺了點錢尾巴就翹到天上了,你看看你,現在又是買房又是買店鋪的,后邊的暖室還沒見著現錢呢,這又想折騰著買新房,多少錢經得起這么造!” 祝母看祝父說的話不中聽,趕忙在一邊接口道:“連國,你們現在也不容易,菁菁還小,你們來年還準備再要個小的,以后花錢的地方多著呢,現在你們手里有多少錢我們大抵也能猜的出來。你們這心是好的,可過日還是得精打細算些,怎么著手里也應該多攢點,以后遇到啥事兒也能應個急不是!” “爹,娘,我們這不也是想著到時候咱們住在一起方便嗎!我那邊的房子你也看了,在三樓,說小不小,可說大也不大,要是住著咱五口人就擠了點兒,要是我們在樓上住,讓你們在這邊那像什么話!” 祝父聽兒子這么一說,忙道:“那有啥的,之前咱們在老家那邊,離那么老遠不也住了?!而且你看看你這房子,你這院子,敞亮、像樣,住在這兒,我和你娘心里高興著呢!” …… 這父子倆都是死犟頭,你一句,我一句,到最后竟是差點吵起來,祝母勸了兩句,這爺倆也不聽,索性不管了,抱著祝菁菁在一邊看電視。 溫玉梅在一旁看著實在不像話,趁祝父祝母不注意,伸手祝連國腰上擰了一把,祝連國挨了媳婦的收拾,趕緊閉了嘴。 溫玉梅這才對公婆說:“爹、娘,這事兒是我和連國早兩個月就商量好的。都說養兒防老,如果我們沒這個能力也就算了,現在你們在這住著,家里的事也沒瞞著您二老,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日子只會越過越好,趁著現在房價便宜,再買一套也是一種投資,虧不了。 而且爹娘現在需要時常去做針灸推拿,還要照顧菁菁,來回跑也不合適,我們商量著選一個一樓帶園子的,你們老兩口還可以種幾壟蔬菜,爹不是喜歡養鴿子養貓嗎?這個也不耽誤,這是我們身的孝心,你們就不要拒絕了?!?/br> 溫玉梅這番話說的入情入理,祝父是個老式的家長,兒子他可以隨便說,兒媳卻不是他應該管。只是他還是覺得買房子沒必要。 于是就拿眼睛示意祝母,只是祝母不知道是陪孫女玩的太入神,真沒注意到,還是裝作沒看見,祝父眼睛都快抽筋了也沒個反應,這件事兒就這么定了下來。 他們這邊的一種習俗,講究什么事兒最好都在年前定下來,所以祝連國轉天就找到了售樓處,想要看看小區里有沒有符合他們要求的房子。 因為這個小區離商場和車站都比較近,所以賣的還挺不錯的,只是現在人們的消費能力有限,所以剩下的房子也不少。 那個售樓員看到主顧上門,服務十分的周到,把符合要求的樓房位置都給他標了出來,祝連國看到紙上寫的有六個地方,就跟他說好,下午帶家里人到現場看一看再決定,售樓員自是滿嘴應好。 下午一大家子就都過來了,售樓員熱情的接待了他們。 別看之前祝父嘴硬,既然現在挑的房子是明確給他們老兩口住的,他人都來了,也就不再客氣。 這個小區一共建了20棟樓,每棟六層,臨街的只有單側有有園子,其他的都帶前后兩個園子。 老兩口把六個房子全都細致的看過一遍,又綜合了他們各自的喜好,最后選定了一處遠離街道,帶著前后兩處院子的那個,雖然和兒子不在一棟樓,但好在同在一個小區,離得也并不遠。 第40章 過年 除夕這天,祝連慶頭晌午就帶著老婆孩子來了郝家村,祝父祝母在這邊,沒有兄弟分開過年的道理。 王桂芳到了這邊把外面的大衣一脫,捋起袖子就跟著在廚房忙活開了。 男人們也沒閑著,他們老祝家的習慣是女人忙些精細活,男人們就燉肘子、燉豬蹄,當然也少不了雞和魚,早些年兄弟幾個都挨過餓,現如今聞著rou香味都覺得幸福。 祝連慶的三個兒子最小的今年都17了,在農村這兒就頂個大人用,老大向禮和老二向義就在灶下幫著燒火燒水。 反正農村活多,只要想干就沒有閑著的時候。 祝父在這邊看孫女看出習慣來了,回到村里也不放心,擔心自家寶貝孫女在外邊玩沒人照看,祝向廉就被分到了一個看孩子的活,別到時候磕著碰著身邊沒個人。 祝菁菁很喜歡這個堂哥,主要是她三哥長得好看,反正在她有限的經歷中,她見過的最好看的,女的就是她小姨,男的除了他三哥,就是他鵬鵬哥了。 只是他鵬鵬哥帶著一股書卷氣,總覺得沒有她三哥帥。 所以說祝菁菁小小年紀就泄露了她是個顏控的本質。有這么一個高大帥氣的哥哥陪著,祝菁菁別提有多神氣了。 尤其是陸向廉也是個會玩的,帶著這幫孩子玩花炮、打出溜滑、打雪仗,儼然成了孩子王。 平時祝菁菁多霸道一丫頭,現在卻成了嬌氣包。手凍紅了,要讓哥哥幫忙捂熱乎。玩累了,要哥哥背著。 祝向廉也慣著她,旁邊的不管是男娃子還是女娃子,都羨慕的眼睛發紅。 哦,對了,有個厲害哥哥也是孩子們攀比的一項。在這方面,誰都比不上祝菁菁,她有一大堆哥哥。 像她三大爺家的二哥,孩子都比她大,所以整個老祝家她無疑是最受寵的,誰讓她小呢! 孩子們在村子里到處跑,不到吃飯的點是不待回來的,這個時候他們是可以隨便撒歡的,再嚴厲的父母在這個時候都不會在這一天訓孩子,一年到頭就應該高高興興的。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農村孩子平時到處撒野??傻搅孙堻c兒,就像裝了雷達一樣,能一遛煙的跑回家去。 有那個別反應不靈敏的,只要家里人在門口喊一聲:某某某,吃飯了! 你就看吧!用不了五分鐘肯定會出現在飯桌上。 祝連慶的大兒子今年剛好20,他家三個兒子年齡差都只有一歲。 到了飯點,老大祝向禮在大門口吼了一聲:老三,菁菁,吃飯啦! 果然不一會兒,祝向廉就背著祝菁菁回來了,小丫頭在外邊凍得小臉紅撲撲的。 祝母看著小嘴巴巴個不停的孫女,忍不住念叨一句:“也不怕胃里灌了風,怎么就這么能說!” 溫玉梅在旁邊聽到也說了一句:“可不嘛!成天嘴不閑著,不是在吃,就是在說!” 祝向廉顛了顛背上的小家伙,點評道:“菁菁嘴甜!” 這話屬實,祝菁菁確實會說話,村里的人就沒有不夸的,尤其是在服裝店里待過一陣后,奉承人的功力更是突飛猛進,引得祝連國又是一陣擔憂。 “還在門口念叨什么呢?快點進來,洗手吃飯了!”在祝父的招呼聲中,娘幾個這才結束了話頭。 這個年是祝連國成婚以來最熱鬧的了,有祝父祝母,有五哥一家,三代同堂,算上孩子剛好十個人,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說說笑笑,分享著一年來的收獲和喜悅。 大家坐定,飯菜也就開始上桌:年年有余、吉祥如意、撓錢耙…… 隨著一聲聲的吆喝聲,菜品也一一端了上來,豬蹄是禁止叫的,都得說撓錢耙,這也是這邊的習慣,每道菜都有著美好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