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9)
每個地方的商人小團體都是排外的,京城這種地方更甚,他來了有一段時間,依然沒能真正融入進去,直到現在。 徐掌柜是誰的人他心里有底,能從徐掌柜嘴里透露的消息,想必是徐掌柜身后的人通過徐掌柜的嘴告訴他的,有了準確答復,嚴錚便私下找了金公子。 兩人詳談后,他第一次見到了京城商人圈子里最核心的人物,若此事順利,他便能借這件事慢慢站穩跟腳。 等待的時間總顯得格外漫長,日頭漸漸高起,終于,有小廝一臉喜色的跑進來:那位大人回信了,陛下答應了! 眾人臉上露出喜色。 太好了,這次之后,我們行商應該會減少很多掣肘。 坐下商討一番具體捐贈事宜后,一行人回去安排,金公子走在最后,臉上帶著輕松的笑。 他是天生的商人,對朝廷風向一貫敏感,但這回,若不是嚴錚給他吃了顆定心丸,他也不敢冒這么大的險。 那日替嚴錚解圍不過是順手而為,沒想到能給自己留下這么大的善緣。 沈郁在打理玉璋宮的花。 除了一盆是顧太醫送來的外,其余都是商君凜讓人送來的,有珍惜品種,也有單純因為長勢喜人被送來的。 沈郁不像商君凜,每天都大量空閑時間,隔幾天他都會親自打理打理這些花花草草。 澆澆水,松松土,剪剪枝之類的。 慕汐拿著干凈的帕子站在一邊:公子,徐掌柜傳消息來,說已經初步和嚴公子談好合作了,他也按照您的吩咐將那個消息透露給了嚴公子,聽說這兩天京城的商人和百姓一起向官府上書了。 今天應該就能有個定論,這出戲唱了這么久,也該收場了。 戶部的李大人今天才知道朝廷究竟做的什么打算,這件事除了戶部尚書、丞相等極少幾個大臣外,并沒有向外界透露風聲,就連沈郁告訴嚴錚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 下了朝,李大人焦急地在書房走來走去,終于,他下定決心,拿起筆匆匆寫了什么,不等墨痕干,揣進懷里走了出去。 書房門被打開,李大人驀的睜大眼睛。 你們 李大人想去哪?來人涼薄勾起嘴角,又或者說,李大人想去給誰通風報信? 我我不知道你在說什么。 不用你知道,來人,帶走。 李大人被悄無聲息帶走。 下了早朝,商君凜留下丞相和戶部尚書商議了一會關于捐贈的具體事宜,孟公公從外面走進來,低聲道: 陛下,埋在戶部的暗線已經被抓住了。 交給大理寺的人去查,朕倒要看看,到底是誰在打大桓的主意。 商君凜回到玉璋宮的時候,沈郁還在侍弄花草。 隱龍衛抓了個埋在戶部的探子,朕把人交給大理寺了,希望他們能問出點東西來。商君凜走過來。 如今這般平靜我覺得不太正常,每次朝里有什么事,總會有人暗中散播對陛下不利的謠言,陛下可有查過是哪些人做的嗎?沈郁放下手里的小鏟子。 查過。 無事,沈郁笑了笑,這次他們再想做什么,只會得不償失。 那些人會怎么說不用想沈郁也知道,無非是將天災人禍都安在商君凜身上罷了,他們或許在等最好的出手時間,卻不知沈郁也在等他們出手。 他不僅會讓這些人不能得償所愿,還要將他們以前潑在商君凜身上臟水還回去。 阿郁將這些花養的真好。商君凜拿起石桌上的小鏟子,給一旁未松土的花松了松土。 陛下送的花,我自然要好好照顧。 第112章 兩人一起侍弄了會花草,商君凜本來對這些是不感興趣的,但沈郁喜歡,他偶爾搭把手,幾回之后,對這些花花草草也有了一定了解。 剛開始,他什么也不會,商君凜長這么大就沒做過侍弄花草的活,年少時忙著在后宮生存下去,長大一點入了戰場,更不可能有這種風花雪月的時間,等到登基,接手的又是先皇留下的爛攤子,再加上當時外敵未除盡,整個大桓的重擔都壓在他肩膀上,每日忙政事都幾乎要花去他大半時間。 后來,大桓一切步入正軌,他也過了享受風花雪月的年紀,生活一如既往的枯燥,直到沈郁進宮。 像是石子投入水中,蕩起一圈圈漣漪,又如一捧明月,點亮他乏味的人生。 像現在這樣,兩人在閑暇的午后,享受這種悠閑日子,是商君凜以前從未想過的。 陛下現在的手法比一開始好了很多,沈郁看著被商君凜打理的君苓,打趣,陛下似乎特別喜歡這株君苓,每次都會單獨照顧它。 那是因為他不想沈郁侍弄別人送的花草,不然他也不會往玉璋宮送那么多花草,分散沈郁的注意力。 阿郁在乎它,朕自然也當更上心。商君凜抿了抿唇。 沈郁不戳破他的小心思。 陛下還記不記得,第一次說要幫我給花松土的時候,差點把根挖斷了,那盆花我后來養了好些天,才養回來,就是這盆。沈郁指了指手邊的一盆花。 記得,想起那時的事,商君凜笑了,朕當時還想,要是這盆沒救活,就找個機會向你要走,然后尋一盆一模一樣的回來,說是救活了。 他還記得那一瞬間沈郁臉上閃過的黯然之色,他不想在沈郁臉上看到這種神情,即使在他看來不過是一盆花而已,既然他的阿郁在意,他就想辦法讓阿郁不為這件事神傷。 原來陛下當時連最壞的打算都想好了,沈郁也笑了,陛下學什么都快,后來便沒有再弄傷過這些花花草草。 商君凜是一個打定主意后能將一切做到極致的人,沈郁親眼目睹他從什么都不會一點點變得游刃有余,他也知道商君凜不待見顧太醫送來的花,是見他喜歡才不說什么,最多也就是送來一大波花花草草分擔君苓的寵愛。 也是阿郁教得好,有阿郁這般盡職盡責的夫子,學生要還是學不會,只能用蠢笨二字來形容了。商君凜松完土,在一旁的水盆里洗了手,擦干。 也得學生聰明才行,不然多好的老師都是白搭。沈郁也收拾好了最后一盆花。 商君凜抓住沈郁的手,沒入水中,一點點為他清洗干凈:那阿郁愿不愿意教朕一些其他知識?比如學生要如何取悅老師,才能讓老師更舒服?心甘情愿多和學生 陛下真是時刻不忘這件事。見商君凜說話越來越不像樣,沈郁打斷他。 手被男人禁錮在掌中,帶有薄繭的指腹滑過手背,帶來陣陣酥麻感,沈郁情不自禁蜷了蜷手指。 柔軟的掌心被打開,男人骨節分明的手強勢沒入,從掌心游離到指縫,穿進指縫,十指緊緊相扣。 阿郁,朕想親你。商君凜目光灼灼盯著他。 陛下想親就親,唔 剩下的話被突然迫近的男人堵進嘴里。 啃噬、舔舐、吮吻,男人的動作一如既往大開大合,強硬帶著沈郁配合。 雙目闔上,長長睫羽在眼下投下一片陰影,隨著呼吸輕輕扇動,如受了驚的蝶。 一吻結束,商君凜額頭抵著沈郁的,兩人的氣息都有些不穩。 學生這次的表現如何?商君凜低笑。 男人的聲音低沉,帶著輕顫,一下一下敲擊沈郁心臟,沈郁反應比剛才更大的顫了一下。 見狀,商君凜眼中墨色更濃,他吮了下沈郁唇瓣:學生這樣,老師喜歡嗎? 陛下,嗯 不等他說完,商君凜已經再次吻上來。 阿郁,朕為你建一間花房吧。 將沈郁和他喜歡的花一起,藏起來。 沈郁沉溺于一片迷蒙中,所有感官都被掠奪,隱約間,他似乎聽到商君凜在說什么,但那聲音隔著茫茫白霧,聽不真切。 他只能發出無意義的音節以作回應。 商君凜將人抱的更緊了些。 兩天后,朝廷發布了第一條援助肅北的政令。 京城百姓翹首以盼多日,終于等到這一刻,紛紛打點家中財物,看能捐些什么。 沈郁當然知道捐助的前提是不能影響百姓的正常生活,也要防止有官員趁機中飽私囊,他和商君凜商量后,決定匿名公開捐贈信息,每一份財物的來龍去脈都告知百姓,捐出數額超出一定范圍的,會有官員上門拜訪,獲得主人同意后,對外公開捐助者的信息。 后者是專門為商人和一些世家設定的,他們可以選擇借這個機會為自己討一些好名聲,也可選擇默默捐助,朝廷給予兩者的獎賞都是相同的。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巨大且繁瑣的工程,好在商君凜這些年通過科舉選拔了不少能用的官員,這些人目前官職不高,在朝中任職的也不多,多數都還在外調中,正好來辦理此事。 政令快馬加鞭送到各地,朝中設立了專門的監察機構,由丞相和戶部尚書暫時兼任負責人,事急從權,進入該機構的官員也多是京城官員,兩到三人一組,他們會以最快的速度帶著人馬前往大桓各地,督查捐贈相關事宜。 同一時間,朝廷也安排了專門的官員向百姓講解捐贈的具體流程。 因為肅北災情,整個大桓浩浩蕩蕩運作起來。 對這次行動,所有官員都懷著忐忑又期待的心情,他們在史書上找不到相似的前例,若是能成功,自當成為史書上一大創舉,若不能 嚴錚等最先得到消息的商人是第一批行動的人,他們已經提前準備好了物資,多是糧食等必須用品,也有不少金銀,在朝廷派來的官員的見證下,捐了出去。 接下來是世家,幾代人的積累下,他們手里的財富是不可估量的。 普通百姓得了提前科普,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 沈郁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問題,將解決辦法都融進了戲文里,看過《歸春記》的人起碼會對捐贈有一定了解,加上一旁有官員看著,極大減少了可能出現的問題。 地方官員在朝廷派來的人的協同下,捐贈一事也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隱龍衛分散在各地,將各地的消息傳回京城。 肅北。 方大人等人休整一番后,差人開始賑災。 他們帶來的糧食等物資暫時夠用,方大人也得了京城的準信,說后續物資會進一步送來,讓他不要擔心,得了消息,方大人也敢放開手腳去賑災。 先是救助百姓,方大人命人每日施粥,有手有腳能干活的人聚集起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遇到災情,最重要的不止救災這一步,還有災后重建的問題。 肅北地理位置太過重要,災情過去若是一蹶不振,對大桓會是一個重要打擊。 部分糧食被方大人勻出來,交給肅北軍當軍餉,畢竟朝廷的人來之前,肅北百姓是靠肅北軍的軍餉活下來的。 肅北很大,方大人不顧肅北官員的勸阻,帶著朝廷派來的人,開始在周邊行走,救災。 離開肅北最大的城之后,方大人一行人才真正見識到,肅北受災情況有多嚴重。 路邊隨時都有餓死的人,糧食顆粒無收,易子而食說一句人間地獄也不為過。 都這么嚴重了,那些人為什么還說不要緊?這是不要緊嗎?等百姓都死絕了他們才會承認受災嚴重嗎? 年紀小一些的官員見到這一幕,早就紅了眼。 書里所說或從別人口中聽聞哪有親眼見到震撼,他們住在城中,差點被城中的安寧騙了過去,若不是方大人執意要帶他們出來,他們是不是直到回京還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 有衣衫襤褸的半大少年見到他們一行人,眼中驟然放出光,手腳并用爬過來:幾位老爺行行好,給點吃的吧。 心軟的官員下意識去拿食物,被方大人喝止:住手! 方大人走過來,看著隱隱圍上來的災民,皺了皺眉,不顧方才那位官員的疑惑,蹲下來:你還能走嗎?能的話就跟上來,看到那邊沒有,我們的人在那邊施粥,你堅持走到那邊,就能得到吃的了,不止今天能吃飽,以后都能吃飽。 前方是一座不大的小城,也是方大人一行的目標,距離此地不遠,若是平時,小半個時辰就能到。 少年看了看遠方,又看了看蹲下來個他平視的方大人,眼里半是疑惑半是掙扎。 方大人點了點頭:不騙你,我們的人已經到那邊了,你看,那邊是不是有炊煙? 少年再次看過去,恍惚間,仿佛真的見到了寥寥升起的炊煙。 你看著像個好人,我信你一次。少年臉上盡是臟污,眼中卻不再死氣沉沉,而是有了光,那是絕望后見到希望的人才有的眼神。 方大人強忍著心中的酸澀:你要跟上來,跟上來就能活下來了。 少年重重點頭。 方大人站起來,在一旁撿了跟樹枝,遞給少年:這個給你。 少年借著樹枝的支撐,慢慢站起來,目視方大人一行人的背影,緩慢而堅定的一步步跟了上去。 第113章 大人,為什么剛才您不讓我給那小孩吃的?剛剛被喝止的官員忍不住回頭。 別往后看,方大人的聲音依舊沉穩,你能救得了他一時,救不了他一世,更何況,你沒看到那些隱隱圍上來的災民嗎?救了這一個,剩下的怎么辦? 人又不多 那是你只看到了這些人罷了,你知道我為何讓他們帶糧食在晚上走嗎,因為餓狠的人是沒有理智的,他們連人都吃,你覺得你拿出了食物,能安然無恙走出這個地方? 方大人不疾不徐的聲音讓這名官員背后驚出了一身冷汗。 另外一名官員走上來,小聲說:知道你是心軟,但在不該心軟的時候心軟,是會害了大家的。 下官知錯。年輕官員羞愧低下頭。 其實他們出發前,方大人就叮囑過,路上遇到討食的人,不要理,是他看那個孩子不大,想到了家中弟弟,一時不忍,差點鑄成大錯。